天天看點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沒有社會能力的孩子很難取得成功

社會能力就是孩子解決沖突和與人相處的能力,人是社會動物,沒有社會能力的孩子很難取得成功。

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就是培養孩子“我能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沖突和與人相處的能力。

*舒爾博士提出的“我能解決問題”法,是以教給孩子解決沖突和與人相處的思考技巧為核心。

與其他的養育辦法不同,“我能解決問題”法不是由家長告訴孩子怎麼想或者怎麼做,而是通過對話、遊戲和活動等獨特的方式教給孩子自己學會怎樣解決問題,并形成思考方式。

如果家長每次都直接告訴孩子怎樣做,孩子就沒有機會思考,沒法鍛煉這項能力了。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沒有社會能力的孩子很難取得成功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沒有社會能力的孩子很難取得成功

鼓勵孩子有“我能解決問題”的思維

舉個例子:艾莉森,6歲,她媽媽通過字詞遊戲,使她掌握了“我能解決問題”法。

有一天,艾莉森想要同學梅利莎的裝有植物種子的杯子。在放學後的玩耍小組中,艾莉森請梅利莎把她的杯子給她。

可是,梅利莎說:“不行,我需要這些種子。”

這時候,艾莉森并沒有做出沖動的行為,因為她清楚地知道,如果她去搶,隻會給自己帶來新麻煩。于是,她靈活思考問題的大腦使她開始嘗試另一種辦法。

“當我有了大自行車,我會讓你騎。”她對梅利莎許諾。梅利莎卻挑釁地喊道:“我說過了不行!”然後,艾莉森問道:“你要拿那些種子幹什麼?”

梅利莎回答:“種下去。”

幾分鐘後,艾莉森拿着一把小鏟子回來了,向梅利莎建議道:“我種一些,你種一些,兩種花給你,兩種花給我,你看怎麼樣?”

梅利莎和艾莉森開始數種子,她們每個人把“自己的”種子種在了地裡。

卡耐基說過:“一個人事業成功,30%取決于才能,而70%取決于人際關系。可見從小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将是受用一生的智慧與财富。”

很多孩子表達情緒的方法隻有哭,我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引導,幫助孩子識别和表達自己與他人的不同情緒。

這樣當孩子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通過描述情緒情緒和需求,大人們才能準确的幫助到他們。

可以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遊戲不斷的練習,讓孩子不斷提出解決辦法,孩子也會提出與問題無關的解決方法。

父母要向孩子解釋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回答,讓孩子知道什麼樣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可行的,什麼是不行的,這也就涉及到我們後面要教會孩子學會考慮後果。

在孩子說出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後,我們鼓勵孩子說出後果,可以繼續引導孩子說出更多後果,把這些後果都記錄下來。

在孩子說出的後果當中,會有意思不明确和不相關的回答,父母明确告訴孩子這不是咱們要解決問題的後果,讓孩子還嘗試思考,這中間孩子會沒有耐心,父母不要急躁,要鼓勵多給孩子信心。

當孩子學會運用“我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在今後遇到任何問題都會思考解決方法,而不是選擇極端的行為方式。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沒有社會能力的孩子很難取得成功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沒有社會能力的孩子很難取得成功

培養孩子思考能力

舒爾博士認為,具備“我能解決問題”能力的孩子,更不容易沮喪,當事情不如願時更不容易發脾氣,更少攻擊性,并且更關心他人,更願意分享和輪流來,更能交朋友。

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在遇到人際問題時思考該做什麼,思考解決一個問題的不同方法,考慮自己的行為後果,判斷一個想法好不好,認識到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進而與人和諧相處,成長為一個社會能力強、充滿自信的人。

孩子學會思考他人感受,也要學會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人沒有相同的,想法也是各不同,所有問題不是隻有一種方法能解決。

父母在提出問題時,讓孩子自己想出不同解決問題的辦法,把想出的問題都記錄下來,孩子可能想幾個就想不出來了,父母要繼續深挖。

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遊戲不斷的練習,讓孩子不斷提出解決辦法,孩子也會提出與問題無關的解決方法。

父母要像孩子解釋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回答,讓孩子知道什麼樣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可行的,什麼是不行的,這也就涉及到我們後面要教會孩子學會考慮後果。

在這裡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當孩子說出解決方法時,家長可以寫到紙上,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很正式,受尊重,不要去評估孩子想出的解決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思考過程比想出的辦法更重要。

之後再去和孩子一起評估,如果這麼做的話可能會有什麼後果。

當孩子告訴我們自己挨打後,我們要麼會和孩子說,我會告訴老師;要麼就說,别人打你的時候,你也要打他,我不希望你軟弱等等。

而采用“我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則是幫孩子去思考事情的起因,引導孩子考慮他人的感受,了解别人的觀點,弄清楚事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沒有社會能力的孩子很難取得成功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沒有社會能力的孩子很難取得成功

社會實踐的重要性

讓幼兒走出課堂,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在娛樂中輕松主動的學習社會、文化和科學知識,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語言表達和公共禮儀,與社會生活零距離接觸,每一次的生活體驗都是一種學習,每一次的經曆都是一次成長。

實踐教育被認為在現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通過讓學生走出課本,親自參與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來培養他們的實際能力和技能。

實踐教育的目标是幫助學生獲得真實的經驗,并且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所學的知識。

社會實踐是培養孩子社會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通過參與志願活動、社會實踐等活動,孩子可以拓展自己的社會視野,鍛煉自己的交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樣的實踐經驗能夠讓孩子更快地适應社會,更好地融入其中。

總的來說,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

隻有通過多方面的培養和實踐,孩子才能在未來的社會中健康成長,發揮自己的潛力。

希望每個家長和老師都能認識到這一點,為孩子的未來多做一些努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沒有社會能力的孩子很難取得成功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沒有社會能力的孩子很難取得成功

寫在最後

這本書不是簡單的教孩子具體的做法,而是引導孩子在遇到人際交往問題時,如何思考,自己決定該做什麼,為什麼那樣做,如何找到更多的解決辦法。

書中介紹了一系列簡單實用的小練習,幫助孩子掌握這些解決問題的技巧。

教養的過程是緩慢的,進展可能不會一蹴而就,我們需要足夠的堅持、耐心和等待。

社交能力發展對于孩子的性格形成、人生發展等很多方面都會産生影響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