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順豐的「三重門」

今天回顧一下順豐的年報。因為從各個角度看,順豐真的不一樣了。

3月26日晚間,順豐控股釋出2023年年度報告。财報資料顯示:

2023年實作營業收入2584億元;實作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2.3億元,同比增長33.4%;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71.3億元,同比增長33.7%;實作基本每股收益1.70元,同比增長33.9%。

從上述幾項“飄紅”的關鍵業績名額來看,順豐在2023年的進步還是很明顯的,尤其是其歸母淨利潤82.3億元,同比猛增了33.4%。

全盤來看,财報背後機遇與挑戰并存。問題來了:順豐的實力版圖究竟發生何種變化?又呈現出哪些新的趨勢?

PART.01

内耕

順豐“家大業大”,2023年的“成績單”也很長。

為了更直覺的回顧2023年順豐的“成績單”,老鬼用“加減乘除”大緻歸納為四個方向,以此來觀察順豐。

1.做“加法”,強化時效底盤

作為國内“時效快遞”的絕對主力,無論是市場佔有率、服務體驗和使用者口碑,順豐都占據着絕對的統治力。

從業務收入占比來看,時效業務依然是順豐整體營收的絕對擔當。2023年,順豐也在持續發力,穩固了業務基本盤,時效業務的營收達到1154.6億元,占總收入比例達到44.7%。

2.做“減法”,聚焦優勢賽道

2023年6月,順豐痛下決心對“豐網”進行出手,砍掉了這一塊虧損業務。

正所謂“有舍有得”,取、舍之間的優化、調整、改變與進步,立竿見影,一目了然。在調優産品結構的2023年,順豐的經濟快遞更聚焦于中高端電商市場,整體營收維持在250.5億元左右,不含豐網業務,經濟快遞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6%。

3.做“乘法”,激活生态體系

除了要確定“基本盤”不能丢,要想維持現有的優勢和地位,對順豐而言,意味着必須進一步拓展和完善生态體系,打好生态戰、協同戰。

目前,作為獨立第三方綜合物流服務商,站在“巨人肩膀”的大件快運、冷運物流、第三方同城即時配送,都已經有所建樹,而且具備了一定競争力,在絕大多數物流細分領域均處于中國市場上司者地位。

在此次财報中能清晰的看到,順豐苦心經營多年的業務生态圈,開始迎來實質性的收獲期。其中——

快運業務營收突破300億元,達到330.8億元,同比增加18.5%;冷運業務營收在2023年突破百億元,同比增加19.7%;同城即時配送業務營收達到72.5億元,同比增加12.6%。

順豐的「三重門」

更值得關注的是,作為順豐力拓新業務典型代表,順豐的同城即時配送業務在2023年成功扭虧,沖破了“盈利紅線”,不僅實作了首次年度盈利,也找到了一條清晰的破局之路,意義重大。

4.做“除法”,資源融通降本

做除法,首先要關注的問題是降本、降本、再降本。

綜合年報的各項資料,在業績增長的同時,順豐強化管控見到初步效果,2023年多網融通實作業務降本及創收效益較往年進一步提高。

比如,2023年,順豐持續推進大小件幹線資源整合發運,提高大件發車頻率,拉直線路減少中轉,促進大件幹線車輛裝載率較上年底提高6.2個百分點;順豐通過推行中轉場分揀+配送直達客戶的模式優化,日均直派貨量提高至8500多噸,減少中轉場覆寫區域的末端網點資源投入。

PART.02

外拓

提到“外拓”,很容易被視為激進,但也要看“拓”什麼。具體到順豐,要“外拓”什麼?

一是要持續放大航空優勢。

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中國快遞的空天之争,從現階段發展牌面來看,順豐航空是當之無愧的排頭兵,而且這是順豐未來在國際業務博弈當中重要的基本盤。

往“大”了看,順豐航空機隊規模進一步擴容,“全國最大”的領先優勢繼續保持。截止2023年末,順豐的服務覆寫中國100%的城市及全球202個國家和地區;順豐也是中國最大的航空貨運承運商并擁有中國最大規模的貨運機隊,截至2023年底自有及租賃共103架全貨機,執飛共152條國内及國際航線,連通65個國際機場。

順豐的「三重門」

往“小”了說,鄂州花湖機場漸入佳境,不論是航線還是貨量,亦或通航範圍,越來越大。截至2023年底,順豐已于鄂州樞紐開通45條國内貨運航線和10條國際貨運航線,覆寫全國40個城市,連通13個國際機場;鄂州樞紐日進出港貨運航班約90架次,貨運航班量已位列全國前三。

二是國際業務開枝散葉。

牢牢掌握“制空權”的同時,順豐也在搶抓國際快遞市場的“門票”。

除了航空之外,順豐在國際業務的掌控力也顯著增強,營運着多條陸運、鐵運、海運資源和線路,能夠為客戶提供國内及跨境的零擔及大宗貨物多式聯運服務,并在全球營運管理1900座倉儲資源、396個轉運中心、超4.4萬個自營及代理服務點。

快遞“大航海”時代,順豐通過聚合資源乘風再起,大招連發,打法越來越“國際化”,也更具“國際範兒”。

舉一個頗具代表性的事件——

2023年7月,順豐2.5億港元收購嘉裡物流亞太及歐洲快遞公司。如果說2021年8月份順豐“入主”嘉裡物流,是以更進取的姿态實踐其在全球的擴張計劃,而伴随着此次持續性的收購投入,很好的折射出順豐當下的業務延伸和版圖擴張思路。通過并購的方式持續擴充和打破業務邊界,進而深入到關聯領域,尤其是在東南亞,順豐與嘉裡物流的融合度過“深水區”後,協同效應開始顯現,并以此為支點,增強了在東南亞本土市場覆寫及連接配接亞洲與世界的國際貨運能力。

最近,順豐又迎來一大利好——加入了萬國郵聯。有了這個“新身份”,順豐不僅有面子(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認可),更有裡子(參與國際規則,有了實質性話語權,利好業務拓展)。

PART.03

強鍊

上述财報上的靓麗數字,隻是觀察順豐的一個切面。老鬼更關注的是順豐此次财報的核心基調:深化融通,蓄力變革;精耕亞洲,鑄就唯一。

順豐放出這樣的豪言壯語,強烈釋放了新的信号和新的方向。

這次财報出爐後,順豐對于自己的未來之路,規劃的路徑很明确——

緻力成為連接配接亞洲與世界的全球領先物流企業,将堅持長期可持續健康發展和前瞻長遠的戰略部署,發力“網絡标準型産品、數字化行業供應鍊服務、全球端到端供應鍊服務”三大賽道,以更靈活的産品服務模式及更精細的定價政策,拓展增量市場;同時,順豐将堅持“出海”戰略,做大國際業務規模,充分發揮順豐在中國進出口跨境、東南亞流向及本土市場的能力優勢,把握新興區域發展機遇,實作“亞洲唯一”的戰略目标。

撇開這些林林總總的既定目标規劃中,再去複盤順豐自身的提升路徑,就不難發現在它的模式疊代、業務更新以及商業演變中,有一條清晰的主線貫穿其中。

老鬼總結為一個詞——“強鍊”。

我們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未來的快遞行業,随着全網型的快遞企業逐漸向“大而全”的平台跨界延伸,頭部大公司不再是“市場佔有率”和“價格”的競争,而是産業鍊,全場景産品甚至綜合物流的競争,這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順豐的「三重門」

順豐最強的壁壘和護城河就是服務與口碑,這是多年積累下來的金字招牌,具體展現在産品力,服務力,綜合力,即圍繞“行業做深、場景做廣、産品做全”政策,提升差異化服務競争力及經營效益,形成有效的核心競争鍊。

産品力方面,自從2022年的“退換貨”業務成為爆款之後,順豐在2023年持續發起強攻,不斷豐富和更新退貨管道,簡化退貨流程,延長上門取件時間。目前,順豐已成功拿下淘寶、拼多多,抖音等電商平台的退換貨業務。資料顯示,順豐與多個電商平台的退貨業務合作均取得份額突破,業務量同比增長迅猛,市場佔有率也不斷在鞏固和提升。

服務力方面,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送貨上門”這件事上,順豐的服務有目共睹,堅持“送貨上門”也成為順豐差別于“其他快遞”的重要标簽。而在“快遞新規”和“新國标”實施背景下,各大快遞總部以往“不告而投”的老路子必須要改一改,要将更多的精力聚焦服務品質,在這一方面,順豐這一優勢更加凸顯。

綜合力方面,相比早期“集中精力辦大事”,近些年,順豐已經開始強化各個闆塊的資源協同效應,要麼卡位稀缺資源,要麼彌補業務短闆,延伸産業鍊,形成有效的核心競争鍊。

尤為典型的是順豐一直在探索實踐的“同城”的概念,基于本地生活趨勢下的城市服務場景,順豐依托高頻中轉、多班次配送能力,通過内部優質資源整合,推出了更具競争力的大同城半日達産品,實作下午寄當天達,2023年底服務已覆寫200多個城市,并推出“上倉下中轉”的前置倉+配送系列産品,2023年底服務已覆寫100多個城市。

窺一斑而知全豹。内耕、外拓、強鍊的戰略之下,順豐搶時間、占資源、謀生态、拓版圖的戰術是非常清晰的。

結語

對于順豐,業界總是寄予很高的期待,而順豐表現地越來越穩健,也越來越成熟。在這次較好的業績下,順豐向外界展示出對未來自信的态度。

一方面,拟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6元(含稅),較2022年度同比提升140%,分紅比例達到35%,同比增加15%;同時,根據最新的未來五年股東回報規劃,公司未來會考慮将穩步提高分紅比例,積極與投資者共享發展成果,持續加大對投資者的回報力度

另一方面,順豐拟将2022年3月、9月和2024年1月回購股權方案的回購股份用途變更為登出,将更有利于增厚每股收益。

接下來,順豐還将帶來哪些驚喜?拭目以待,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