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作者:陶家宗(湖北)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方與圓作為一對概念,本人了解最初的意思,應該是指實體外在的幾何存在形式,或者說圖形為四個角都是90度的四邊形、六個面,以及方形的立體,如正方形.長方形;一條線繞着它的一個端點在平面内旋轉一周形成的軌迹,如圓形、圓圈、圓周、圓錐、圓柱、橢圓等,這些都是客觀形态作用于思維,成為意識形态的主觀反映形式,亦即是對實體客觀樣式、形态成像的認定。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至于将方與圓由幾何形态引伸為哲學概念的“修身養性、處事作為”這一特定涵義源自于何時,相信這隻有學術研究者才有可能夠搞得清楚。就本人已知的有限資料而言,最早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孟子,他說:“規矩,方圓之至也。”晚清曾國藩說:“方圓的世界,方圓的人。”近人黃炎培也曾講過:“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于錢,外圓内方。”由此看出,先賢們将方圓說提升到辯證的哲學高度給予極高評價,認為這是“為人處事”最好、最佳、最有效的方式。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方”與“圓”,作為“修身養性、處事行為”這一特定的涵義講,歸納起來,通常的說法大抵不外乎:“方”是剛,“圓”是柔;“方”是原則,“圓”為靈變。“方”以不變應萬變,“圓”以萬變應不變。“方”外有“圓”,“圓”内有“方”;能“方”能“圓”,亦“方”亦“圓”。“方”是為人之本,乃人之脊梁;“圓”是成功之道,乃處世之錦囊。為人沒有“方”,則會軟弱可欺;做事不融“圓”,則會處處受敵。

做人與做事離不開方圓之道,所謂“方”,即深積于心中的氣度和性格;所謂“圓”,即表現于外在的态度和方法。隻有“方”“圓”并用,才能在社會生活中進退自如,進而營造良好的人脈關系和生存環境。總之,為人做事太方正或太圓滑,都将寸步難行。因而,“方圓”一說,已成為“為人處事”經天緯地、恒古通今之要術。因而,“方圓”說被賦予了生命之大道,做人之大智,處事之大端的特有定義。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于是乎,諸如《上司用人的方圓藝術》、《方圓之間寫人生》、《上司藝術的辯證法》、《方與圓的上司藝術》等,圍繞這方面的學術論文鋪天蓋地,可謂汗牛充棟,不計其數。

還有人進一步補充,處于思想多元化、背景複雜化的當下社會,不可以過于方正,亦不可以過于圓滑。隻有把方與圓巧妙地結合起來,做到該方就方,該圓就圓,凡事力求恰到好處,左右逢源,便可以達到儒家所提倡的“中庸”的崇高境界。即是說,原則性和靈活性的辯證統一,就能抵達為人處世的最高理想境界。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可是我要說,如果作為“為人處事”的指導思想、理論依據,顯然有着太多的正面意義,它使我們在考慮、看待、處理人與事的實際問題時力求更全面,更客觀,更準确,因而自有其深刻之道理;但是,在付諸行動時,在處理人與事的實際問題時,這一理論未必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具體實踐中,人際關系方正融合的處理上,這一理論也同樣未必是一劑靈丹妙藥。是以,其缺陷是明顯的,它顯然無法涵蓋“為人處事”的所有方方面面。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以我本人的親身體驗與實際經曆來驗證、檢視、對照、較校,在某些特殊的内外環境下,在内部人員結構品行素質等特殊作用下,或就某些個體的事件而言,以《上司用人的方圓藝術》為代表的這一理論存在頗多偏隘與偏謬。該文以“開局先圓後方”、“進局外圓内方”、“中局人方我圓”、“定局上圓下方”、“選才腹圓背方”、“立威近圓遠方”、“激勵形圓神方”、“處事方圓兼顧”、“協調小圓大方”、“模式表圓本方”作為标題進行大篇幅的詳細論述,可是我覺得除了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在社會風氣完全惡化,沒有是非對錯可鑒的當下,并沒有任何實質上的指導意義。

若再說得明白點,甚至是“風馬牛”,毫不相幹,與現實情況完全脫節,沒有任何可比性的虛拟概念。因而,上述文章所講本人至少認為,最多它隻屬于局部的個别的單個現象,其周延性、涵蓋性顯然不足。甚至還可以極其明确地說,純粹是嘩衆取寵的一種書面語言的羅列與堆砌,或者是無病呻吟的虛僞做作!

下面我就具體談一談自己在這方面的親身感受,來闡述、說明這個問題。記得此例在以前的多篇文章中談到過,今再次談及,是因為它最能說明問題。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1985年,縣政府結算經濟名額時,輕工業局超額完成任務,允許在自有資金中列支五千塊錢機關獎勵。幾個頭頭一起研究配置設定,決定拉開檔次,按貢獻大小分四等。在某人的授意和一些人的跟風鼓噪下,其實各人檔次早已内定。這種情況下的無記名投票,其結果可想而知。本人擔負的《輕紡工業志》初稿完成後,還有修改、籌資、出版、校對等更為大量的工作在後面的情況下,可是二任新局長曹漣漪卻要我轉任局生産排程。

當我詢及餘下修志事怎麼辦時,這位上司先是愣了愣,接着說,那你抽時間繼續吃苦把它幹完吧。也是沒有辦法,崇高的使命感、責任心不容許我稍所怠慢,在其後長達八個月的時間裡,我在做好生産排程工作的同時,隻得罄其所有的業餘時間、節假日、星期天完成餘下的修志工作。由于志書品質高,且在全省率先兩年出版,獲全省修志先進工作者稱号,按說這等稱号的含金量遠遠超過任何人吧。盡管如此,我退一步講,一等獎不說,二等獎應穩收囊中。可大大出乎意料,非但二等無緣,三等也與我擦肩而過,被逐到了末位。

也許是因為本人顧此失彼堅持了“方”的人性品格,導緻“圓”的缺失,因而不能進退自如;更未能營造出良好的人脈關系和生存環境,這是我人生道路上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究其實,遭受排擠的原因,唯一的隻能是修志。這項工作由某副局長分管,可他非但不支援努力搞好史志編修,反而極力主張簡單點應付了事,甚至還嫌耗時過多。于是便有讨好者跟風說,稿紙怎麼用了這麼多、這麼長時間了還沒搞成,議論不一而足。按規定,應成立專班,可本局卻隻定我一人編纂。若是專班,應付說尚可,就是追究責任,自有人承擔。

可本志卻獨我一人,到時責任誰擔?于是,我隻好挺起了“方”賦予我的“為人之本,乃人之脊梁”,“以不變應萬變”,頂住輿論壓力,堅持史志編修原則。兩年半時間内,先後完成了資料收集、建檔整理、拟定篇目、閉室撰寫、初稿審定、三稿修改、清樣校對、籌資出版等一系列繁複冗長的工作,近2000萬字的資料壓縮成24.9萬字,進而高品質完成了行業志編修。也因其人不僅未盡職責,反而一再作梗,于是版權署名時本人實在無法将其列入,這位權貴者便氣極敗壞地惱羞成怒,進而使自己落下了如此奇辱。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兩項工作的重壓,衆目睽睽,大家眼見的我繼晷焚膏忙到兩頭勾一頭的情況下,可是仍厄運難逃,分明顯見的排擠打壓!在此情形下,盡管他們根本不知本人獲獎,但雞同鴨講的我還有拿出獲獎證書,據理抗争的必要嗎?金庸說,“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魯迅說,最高的輕蔑是無言,甚至連眼珠子都不轉。在個人利益、名譽損毀的當下,我隻能毫不猶豫地選擇圓融隐忍,忍氣吞聲。于是我一言不發,一句不講,一聲不吭。甯可吃虧認損,決計不放棄做人原則,不卑恭屈膝,搖尾乞憐。可是打擊迫害并未就此罷手。有人帶薪脫産學習,本人利用業餘時間自學,本來主管财經的這位副局長也已應允報帳,可其後他卻玩起了貓捉老鼠的把戲,待拽足味兒後,幹脆直言不報;……。後來他又企圖趕我走路,隻因三任新局長彭善初的堅決拒絕才告落空。

還說一例,對外兇狠的九起訴訟與對内仁慈的一味忍讓,與其名曰外“方”内“圓”, 實則屬于本人不得已的一味忍讓,犧牲小我,以求取内部平安穩定。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1994至1998年的九起官司。一是前期上司遺留的問題,尤以建行因企業貸款未還強行扣繳本辦儲蓄款被我起訴,以及建行是以展開的對我“不作為”案由的訴訟最為慘烈,磨難重重,五次反複,費時四年;二是屬下企業遷移遭訴;三是創辦企業借款未還訴本辦等。面對九起官司,作為法律門外漢的本人竟然扼倒了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代理的三起官司,奇迹地将九案辦成了鐵案,取得了未輸一場的重大勝利,一度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

可是對内呢?蹈仁履義,安宅正路,善盡職責,無以複加。盡管肝腦塗地,竭盡所能,仍舊難免不測之淵。毆打既成事實,何言謾罵?更是家常便飯。那種隻有在電視劇裡才出現的兇惡激烈場面,至今仍令我心驚肉跳,腿腳打顫。此時,我是命懸一線,危在旦夕。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有人借分管企業之利拿走數千元,本人以不發四百元的莫大照顧作為交換,試圖降低原則性、公正性争議。按說,此舉等于我把“方”已經扔到了九霄雲外,已是“圓”得不能再“圓”的地步。本來出差期間吃喝拉撒睡企業一切全包,個人分文不出的情況下,可人家卻得隴望蜀仍以出差費用為由,極惡窮兇沖過來,不由分說一手封我衣領、鎖我喉嚨,聲嘶力竭謂我“皮作燒、肉長圓了”,撕心裂肺吼叫着要剜我肉、擰我頭、剝我皮。一個小小才三人的機關裡,對錯、是非、好壞、正誤、真僞、黑白蕩然無存,沒有一絲半點可以“方”的政治生态環境下,生命都難自保,“方”無異于刀口舔血!在此生死存亡危急之際,留給我的還能怎樣?作為情急之中的生存本能反映,我隻能去“方”求“圓”,将“方”變“圓”,放棄公平原則,緊急做確定生命無虞的應急處理。

試問,在理智完全喪失的情況下,人家什麼事做不出來?唯一的我隻能在公平、正義、原則的高位上妥協,退卻,讓步,進而投降!惟恐不能息怒,又誠惶誠恐連着道歉,檢讨,我錯了,對不起!謙卑以對,委曲求全。不就這點錢嗎?給就是了!為這區區幾百元丢我卿卿性命劃得來嗎?這條命就是再不值錢,也不至幾百元吧?打就是為捍衛公平正義,這種犧牲毫無可取之處,無謂的殉義之舉。我找出了這些顯然不構成理由的理由,不斷地安慰自己,規勸自己,試圖去除向惡人低頭的負疚心理。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對于一個隻認拳頭不認理的,你講規矩無異于瞎子點燈白費臘。難道我怕人家嗎?九起官司便是最好的證明!有上司教我一手,何不以毒攻毒?這樣無異于淪為痞子,可我還做不出來。你能跟人家拼命嗎?若真打架,我不一定輸。可是,一個機關鬧出這等醜事,名譽受損的隻是一把手!在“方”的面前,雖然我無法苟同“圓”,可我委曲求全最終還是選擇了“圓”,就因“圓”的不如人願,這才招緻封喉。自此,無論什麼樣的惡語我隻能聽着,不管什麼樣的屈辱我隻能受着。不是有兩機關鬧出了奪印的笑話嗎?決不再重蹈他人覆轍,讓人重拾牙慧。我可以将九起官司打到完美無缺,完勝無虞,完全無憾,但對這種人我卻無計可施,亦無話可說,這叫百姓見了兵有理說不清。

再就是來武漢百步亭,擔任一家非正規文學刊物主編期間的一些事。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我對某人的報告文學持有不同看法:涉及的地點、人物和故事不僅全是移花接木的胡拼亂湊,而且就連主人公都是假的!難道是小說?可小說要素之一的含蓄、委婉風格決定了作者不能公開大喊大叫。盡管如此,可又不得不用。什麼原則,公正,全放棄。為的就是求取内部的和平與和諧,這是不得已的通融圓滑。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可是其後呢?又拿出了一篇根本與文學無關的東西,并且還婉轉施壓,意思是非用不可。這一回,為了捍衛文學的純正性,品味性,還有原則性,我不再買賬!但我誠請務必修改,或另換文章。可人家哪聽呀,壓根兒不動。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便由此爆發了一場激烈沖突。來自于莫須有的種種指責便一古腦兒沖将而來,這個時候的我決計不再圓融隐忍,給予了最為堅決的強力反擊。

——無數事實充分說明,“非規矩不能定方圓,非準繩不能正曲直”說,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為人處事,也說“方圓”

作者簡介:陶家宗,湖北英山人,中共黨員,大專,網名偏隅、偏隅悠然,中國網絡作家。獨自采編、撰寫、出版的書刊主要有《英山縣輕紡工業志》。160多萬字的大型紀實文學《在時代的大彎弓下》,經長江日報報道後被多家媒體轉載。公務員,長期從事行政管理工作,曆任輕工業局、機構編制辦職員,外事僑務及旅遊局主要負責人等。退休後,筆耕不辍,主要從事散文、小說、報告文學、評論等創作,共計200餘萬字。熱情讴歌普通人生活,融思想性、藝術性為一體,可讀性強,深受朗誦者喜愛。《這個世界我來過》(上下集)已由光明日報出版社正式出版。

轉載自《百度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