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席觀察】政策“幡”動 資本“心”動

作者:經濟觀察報
【首席觀察】政策“幡”動 資本“心”動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歐陽曉紅 5月6日,A股三大股指全線上漲,其中上證指數上漲1.16%,收于3140.72點;深圳成指上漲2%,收于9779.21點;創業闆指上漲1.98%,收于1895.21點。

“五一”勞動節期間,港股飙漲,香港恒生指數走出九連陽,香港股市的總市值增長超過4萬億港元。

外圍市場方面,美東時間5月1日,美聯儲在議息會議後發表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聲明指出,維持利率不變,即5.25%—5.50%,并宣布将于6月起放緩縮表步伐。

超預期的量化緊縮(QT)刹車或可緩解流動性壓力。美聯儲此前已暗示或結束量化緊縮,但市場不曾料到變化來得如此之快。此外,美國4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17.5萬人)遠低于預期,創半年新低,失業率上升至3.9%,處于2022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準。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的“美聯儲觀察(FedWatch)”工具顯示,美聯儲大機率在9月首次降息。

在國内市場上,“4·30”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目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對财政政策和貨币政策、新質生産力、擴大内需、對外開放、防範化解風險等領域提出明确的政策導向,尤其是釋放了支援民企出海、壯大耐心資本、優化增量住房等重要政策信号。

此前,中國央行與财政部就“完善基礎貨币投放和貨币供應調控機制”相繼發聲,将通過國債等金融工具來優化流動性管理,這一說法或觸及貨币政策的基本理念,即在現代信用貨币體系中,何為貨币的“錨定物”?一時間,有關人民币“換錨”之說甚嚣塵上。

如果将财政部與央行的發聲,或者說一系列重磅政策以及流動性管理可能發生的變化視為人民币的“幡”,那麼,人民币的“幡”已動。無論是人民币的“幡”動還是“錨”動,資本市場的“心”(信心)似乎“動”了。

在政策風向、資金流向等因素互相交織下,如何共同繪制中國經濟的未來路線圖?

資金是趨利的。其流向如何,不妨看看中國貸款市場的最新動态。

中國央行4月30日公布的2024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下稱“報告”)描摹了一張中國目前貸款市場的畫像。

從增速角度來看,2024年一季度末,綠色貸款餘額為33.77萬億元,同比增長35.1%;工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相關行業的中長期貸款餘額為23.43萬億元,同比增長23.6%;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為33.41萬億元,同比增長20.3%;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為2.7萬億元,同比增長20.4%。

在房地産貸款方面,2024年一季度末,房地産開發貸款餘額為13.76萬億元,同比增長1.7%;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為38.19萬億元,同比下降1.9%;房地産貸款餘額53.52萬億元,同比下降1.1%。

報告顯示,2024年一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币各項貸款餘額為247.05萬億元,同比增長9.6%,一季度增加9.46萬億元。分期限看,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餘額為55.52萬億元,同比增長6.7%;中長期貸款餘額為10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4%。分用途看,固定資産貸款餘額為69.99萬億元,同比增長12.5%,一季度增加4.06萬億元;經營性貸款餘額為68.94萬億元,同比增長12.7%,一季度增加4.57萬億元。

企事業機關的貸款餘額顯著增長,尤其是中長期貸款,表明企業對未來發展持續投資的信心。固定資産和經營性貸款的大幅增長反映了企業活動的活躍度。

在工業貸款方面,工業部門尤其是重工業和輕工業的中長期貸款均實作大幅增長,這可能反映了制造業更新和擴張的需求。在基礎設施和綠色貸款方面,一季度綠色貸款增加3.7萬億元,季度增量創曆史新高。這些貸款重點投向基礎設施綠色更新産業、清潔能源産業和節能環保産業。

在普惠金融方面,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0.3%,農戶生産經營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7.1%,助學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2.5%。小微企業和農戶貸款的顯著增長表明了普惠金融政策的效果,這有助于支援底層經濟和創業。

在科技和消費貸款方面,2024年一季度末,獲得貸款支援的科技型中小企業221.73萬家,獲貸率347.9%,比上年末高1.1個百分點。這表明貸款支援科創企業力度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産貸款的增速減緩,特别是個人住房貸款的下降,可能反映了市場的調整以及政府對遏制房地産泡沫的政策影響。住戶貸款的增速放緩,反映了消費市場存在不确定性,但經營性貸款的增長則表明商業活動的活躍。

有市場人士分析,可能存在市場主體将住房按揭貸款轉為“經營貸”的現象。

目前經營性貸款的年化利率較低(2.8%),遠低于個人住房貸款利率。這種利率差異為借款人提供了将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轉為經營貸款的經濟激勵,進而降低借款成本。

這意味着,在宏觀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個體傾向于尋找某種方式減輕财務壓力。

報告顯示,中國正通過多元化信貸政策以支援經濟的均衡發展,尤其是支援工業更新、服務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綠色經濟以及科技創新等領域。同時,普惠金融的推進幫助了小微企業和農戶,這有助于縮小城鄉差距并推動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信貸市場如此,近期的二級市場表現如何呢?5月6日,北向資金淨買入93.16億元。

接下來,再看看微觀經濟名額。在生産活動方面,4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4%,連續兩個月保持在擴張區間,生産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都顯示出市場需求正在恢複。然而,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的表現較為複雜,原材料價格上漲,出廠價格卻增長乏力,這表明上遊成本壓力尚未完全傳遞到下遊。

東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陶川認為,在制造業景氣度“線上”但結構性問題仍存的背景下,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對于産業的表述,不在“多”、更在“精”,例如與“新質生産力”相關的“因地制宜”“風險投資”等詞彙,都是對産業政策的後續發展作出進一步部署。

全球經濟變幻莫測之際,人民币的“幡”動,投資者“心”動否?

“4·30”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積極政策信号。如會議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要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壯大新興産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産業,運用先進技術賦能傳統産業轉型更新。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此外,要持續推動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多措并舉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在新質生産力方面,包括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如低空經濟、生物制造等),将成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關鍵。這些領域的發展預計将帶動相關行業和公司的成長。

在内需方面,政策強調通過大規模裝置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來擴大内需。這可能帶動消費電子、家電、汽車等行業的銷量,進而帶動相關企業的收入增長。

在房地産市場方面,政策重點在于去庫存和促進房地産市場的高品質發展。相關的建築材料、房地産服務和房地産開發公司可能會受益于政府的支援措施。

同時,綠色低碳政策的推進将繼續支援新能源、環保及相關技術的發展,風電等清潔能源行業或将繼續受益。

“4·30”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國内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面對人民群衆的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會議強調,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統籌國内國際兩個大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注重系統內建,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推動生産關系和生産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适應,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會議決定今年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産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

對此,信達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解運亮認為,“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表明二十屆三中全會的主要内容将是經濟體制改革,結合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提法,财稅體制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可能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業内人士分析,在未來一段時間内,經濟體制改革将是改革的核心内容,以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程序,同時確定政策的連貫性和實效性。這些改革旨在為中國經濟提供新的增長動力,提升治理效率,以及更好地适應國際環境和内部發展需要。

從會議提及的“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中,可見生産力的發展(經濟基礎)和國家治理(上層建築)構成中國改革動力的主線。

生産力是推動社會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基礎力量,通過提高生産力,可以增強國際競争力,實作從勞動密集型經濟向技術密集型經濟的轉變。

從技術創新與産業更新來看,政策正在強調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特别是在半導體、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領域,這些都是目前全球經濟競争的重要領域。

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中國正在着力優化産業結構,減少對傳統高能耗、高污染産業的依賴,同時發展服務業和消費導向的經濟模式。

國家治理涵蓋了政治、法律、文化等多個方面,是支撐經濟基礎發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治理可以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合理的資源配置設定,以及高效的政策執行力。同時,通過提高決策過程的透明度和鼓勵公衆、企業以及其他社會團體的參與,可以提升政策的廣泛接受度和執行效果。

回歸本源,聚焦資本,觀察一季度的資金流向(貸款投向),表明政策的引導作用明顯,預示未來資金或将更多流向環保和可持續項目。

此外,基礎設施及其他傳統産業仍然是貸款的重要去向,這與政府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和高品質發展的目标一緻。特别是在目前全球供應鍊重組和國内需求擴大的背景下,基礎設施建設和制造業更新獲得了相應的金融支援。

在經濟體制改革的背景下,銀行的貸款政策将更傾向于支援科技型企業。

資本永不眠。有人說,也許資本嗅到了什麼——以這波港股的飙升為例,其資金進入形成的動量主線仍是AI(人工智能)應用、數字資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