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英國有着重商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傳統,在面對經濟利益時保持了一貫的精明,倫敦已經舉辦了三屆奧運會,奧運會的情感自然更加現實。倫敦希望奧運會不是作為女神來服務,而是作為一隻可以下金蛋的母雞。了解了這個動機,我們找到了解釋2012年倫敦奧運會經濟賬戶的心理密碼。
英國人一直善于利用國際遊戲規則牟利。作為一個三次舉辦奧運會的城市,倫敦對奧運會的感受要現實得多,也深刻得多。倫敦希望奧運會不是作為女神來服務,而是作為一隻可以下金蛋的母雞。了解了這個動機,我們找到了解釋2012年倫敦奧運會經濟賬戶的心理密碼。
嚴峻的經濟形勢使倫敦奧運會更具成本效益。在倫敦奧運會開幕之前,它被描述為"最節儉的奧運會"。當時,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沒有消退,歐債危機接踵而至,英國經濟陷入衰退,奧運會這個"大花錢者"可以說是一個糟糕的時期。與此同時,奧運預算激增,從申辦之初的24億英鎊翻了一番,達到93億英鎊。在沉重的經濟壓力下,倫敦奧運會,自然可以存錢,可以賺錢。
倫敦奧運會因壓縮新場館的建設并用大量臨時場館取而代之而得名"臨時奧運"。倫敦奧運會有14個新場館和8個臨時場館。臨時體育場中最大的籃球場為倫敦組委會節省了1000萬英鎊。
省錢的結果通常是合适的。奧運籃球場幾乎是酸溜溜的,有簡單的記分牌,運動員名單和大螢幕,看台座位擁擠不堪。奧組委并不尴尬,畢竟籃球在英國不是一個受歡迎的項目,未來籃球場的使用率不會很高,花很多錢建一個新的是不值得損失的,有限的投資必須用在"刀刃"上。
英國有着重商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傳統,在經濟利益面前一向精明。如果你為了得到真錢而妥協到生意上,放下身體部位也不是不可能。
為了擴大奧運的掘金能力,英國暫時準許延長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八個周日的營業時間。倫敦西區的大多數購物中心都選擇将周日的營業時間延長至12小時。西田購物中心是奧林匹克公園的"孿生兄弟",兩者同時開業,勾引着觀衆的口袋,默默地讀着"走過,不容錯過"的商線。
保護贊助商權益,保障贊助商收入。炸魚薯條是英國的"國菜"。到奧運會期間,炸薯條必須與魚捆綁在一起,單獨出售将侵犯頂級贊助商麥當勞的權利。小商家擦邊球的把戲,也是由奧組委的火金眼看穿的。英國人更喜歡小酒館,喜歡在酒吧的三五個酒吧喝酒和看比賽。小酒館經常在門口的小黑闆上預覽奧運賽事,并宣傳自己的啤酒。奧組委的從業人員正在起訴他們,如果小黑闆上的啤酒是贊助商品牌或侵權行為,他們将被罰款。
計算經濟賬戶是奧運會的主題。倫敦組委會主席塞巴斯蒂安·科(Sebastian Coe)在申辦開始時明确表示,倫敦申辦90%的意義在于"奧運遺産"。利用奧運會提振經濟,解決城市發展問題是倫敦奧運會最重要的事情。
在這樣一個經濟算盤的控制下,倫敦奧運會導演了一個"東區複興故事"。倫敦的城市發展不平衡,西區的繁榮和東區的崩潰是兩個平行的世界。申辦之初,倫敦提出将奧運會作為重建東區的催化劑,希望奧運會能給倫敦帶來自維多利亞時代以來最大的變化。幾個世紀以來,倫敦奧運會一直将投資和建設重點放在東部受污染的斯特拉特福地區,與周圍的住房和商業設施并行開發奧林匹克公園的主要場館,修複土壤,改造社群,并使蕭條的東區栩栩如生。
在期待東區奧運複興、提振經濟的同時,倫敦奧運會也提出了"激勵一代人"的口号。顯而易見,"一代"指的是不熱愛運動、不愛工作、對現狀感到不安卻拒絕進步的英國年輕一代。
統計資料顯示,在2011年第三季度,在倫敦奧運會之前,英國18至24歲的人中有五分之一失學或失業,創下曆史新高。高等教育辦公室的統計資料顯示,在倫敦奧運會舉行時,來自英國和歐盟的2萬多名大學生"畢業時失業",幾乎每10名畢業生中就有一人無法找到工作。難怪倫敦奧運會焦急地瞄準年輕一代,希望奧運會能激勵年輕人參加體育運動,振奮精神,融入社會,積極就業。根據資料,奧運會對就業的刺激并不顯著:倫敦的就業在奧運會當年創下了十年來的最高水準,但這一增長在很大程度上被人口的增長所抵消,失業率保持在8.9%的高位。
2012年倫敦奧運會早已落下帷幕,但經過深思熟慮、比心長的"奧運遺産"卻一直伴随着它。隨後的蘇格蘭獨立公投是好的,英國脫歐也是如此,所有這些都取決於對利益的仔細計算。把自己當成精明,為歐盟感到羞愧,隻要它足夠實惠,你就不必介意一點點的臉上的傷害。
聽說倫敦地鐵将在2024年之前被4G信号覆寫,這是個好消息。老倫敦地鐵終于意識到,它已經進入了21世紀,其中一定有一個網絡。用北京地鐵上的5G信号來贊美倫敦的速度。(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姜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