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談錄:文化可以與科技共舞

作者:中國企業家雜志
對談錄:文化可以與科技共舞
為文化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陶淘

編輯|李薇

圖檔來源|中企圖庫

4月26~28日,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的2024(第十六屆)中國商界木蘭年會在浙江省桐鄉市烏鎮召開。

會議第二天下午,在特别設定的“文化與生活”論壇上,中基華(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2024木蘭年會組委會委員趙國平作為主理人,與知名藝術家黃丹,龍鱗裝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張曉棟,YEWN當代儒雅珠寶品牌創始人、創意總監翁狄森,前央視主持人、前香港衛視副台長、陽明國際傳媒集團創始人周波一起,分享了他們對文化與生活的了解。

論壇核心要點:

1.我相信通過科技,能夠在傳統文化的範疇,讓不懂中文的外國人看懂中國。

2.我們要學會很好地應用AI這樣的工具,不斷地學習它,趕超它,來提升自己作品的水準。

3.藝術家的創作也是理性、有邏輯的,不管是文學作品、舞蹈、繪畫藝術,其實都像科學家做實驗那樣,一點一點往前推進。

4.科技促進了藝術作品的數字化儲存和傳播,它的輻射力度比以前的深度、廣度大很多。

對談錄:文化可以與科技共舞

以下為論壇内容,有删減:

文藝如何引領生活

趙國平:今天的超話欄目是《文化與藝術》,與生活相關的一個話題。現在有請黃丹老師、張曉棟老師、翁狄森老師和周波老師,聊一聊文藝如何反映現實生活,以及覺得文藝工作如何在社會中發揮引領作用。

對談錄:文化可以與科技共舞

中基華(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2024木蘭年會組委會委員趙國平

黃丹:我是一個當代藝術家,我的材料用的是水墨,是以也是水墨當代藝術家,這次很高興來到這裡參加我們的大會。個人生活與藝術密不可分,我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所有的内容都來自于我本人的生活。

張曉棟:我想通過今年海藍之謎和我的合作,來表達創作或者非遺跟生活的關系。海藍之謎當時從全球100多個藝術家進行了篩選,跟他們進行龍年産品的合作。這是一個小小的案例,但是這個小小的案例拉近了我與在座女性之間的距離,同時也給大家帶來了美好的體驗。

趙國平:謝謝曉棟老師。我和翁狄森10年前相識,他的珠寶在我們的生活中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感覺,也請翁狄森老師講一下。

翁狄森:我是潮州人,出生在香港。我們潮州的文化傳承得比較好,我從小很愛中國文化,也閱讀了很多文學作品。後來去國外,我一直有一個執着的想法——無論我小時候的藝術訓練,還是以後從事的電影事業,要把中國的軟實力呈現給西方看。

大概是在1998年,我決定把中國最小的物質文化機關珠寶,作為當代文化傳承的載體展現給世界。我也一直都希望用我海外的學習、生活經驗,傳播中國文化。這是我的宏願。

趙國平:周波老師從主持人到副台長,然後再到文化藝術領域的各種角色,對我們的文化生活有着很大影響。請您聊一下藝術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和引領作用。

周波:很多人最初認識我的時候是在電視節目上、在電影中。今天來到木蘭年會現場,我是以一個女企業家、影視投資人的身份。我們今天讨論的話題是《文化與生活》,接下來我會在影視文化領域充分展開,怎麼樣把影視作品很好地融入到生活中,怎麼樣從生活中發現更多題材等等,和大家展開讨論。

科技如何影響文化

趙國平:科技促進文化創新的同時,又可能帶來哪些文化價值的改變?我想請各位老師講一下。

黃丹:我用的材料是傳統的水墨,科技在創作過程中間影響不會太大。如果要保持原來的單純性,可能在整個的創作過程中間,不會加入其他的元素。

對談錄:文化可以與科技共舞

知名藝術家黃丹

我們的作品完成以後,科技作用就太大了,特别是傳播這塊。因為科技、網絡,所有的這些已經變得便利了。還有儲存上,很多都是數字化。作品數字化以後儲存和傳播,它的意義會比以前的深度和廣度大很多。這是對于水墨藝術來說,有很重要的作用。

趙國平:謝謝黃老師。曉棟老師每次完成作品,拿熨鬥燙紙都絲毫不差,制作過程當中真的是工匠精神,被奉為全國十大工匠之一。我覺得張曉棟老師應該很有發言權。

張曉棟:我是一個紙書愛好者。剛才講到我是非遺傳承人,龍鱗裝是唐代書籍的一種裝幀方式,為皇室所有,民間很難看到。當移動網際網路興起,電子閱讀開始興起。當我們在讨論電子書完全取代紙質書的可能性時,就涉及到像我這樣的人以後有沒有飯吃,這是非常需要思考的問題。

後來經過無數次不休不止地探索,我們得出判斷,無論科技怎麼發展,人有基本的需求,是什麼呢?眼耳鼻舌的感覺力。我們很努力工作,很努力生活,為了看到很好看的東西,聽到很好聽的聲音,品很好吃的食物,觸摸有感的東西,滿足靈魂的需要,這是我們做一切工作最後所追求的東西。

如果我能夠用最傳統書籍藝術的形式,再現大家這種六感需要,我就永不失業,永遠被大家需要。是以,科技帶給我反面的例證,讓我毅然決然走向了科技“相反”的方向。于是,我就變成了龍鱗裝非遺傳承人,做世界上最好的紙質書作品。

趙國平:翁狄森老師,我記得您在英國釋出書籍的時候,歐美國家對您的工藝印象非常深刻,請翁狄森老師講講您這麼多年怎麼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呈現出來。我看到過您的作品,我不知道在這個作品當中是否融入了科技因素?

翁狄森:有。講到科技,珠寶其實跟科技領域關系很大。你看那些大品牌,他們全部用電腦畫畫、電腦列印。問我怎麼看待科技在珠寶界影響,我覺得很簡單,我用一個非遺的角度,中國太極拳的方式解說:科技是陽,我是陰,陰陽打太極,我跟科技一起跳舞,是互補狀态,我也不歧視,也不害怕它。

對談錄:文化可以與科技共舞

YEWN當代儒雅珠寶品牌創始人、創意總監翁狄森

周波:科技對我們整個影視産業來講是影響巨大的。拿我自身企業來講有兩個層面的因素。

第一個,我們投資影視的同時,建立了自己明星的MCN機構,名下簽了明星和藝人,他們利用當下新型AI工具做直播帶貨。這一部分能幫品牌很好地傳播,同時也能實作明星的自我價值,實作額外的經濟收入。這是科技應用在影視産業的第一個重要因素。

對談錄:文化可以與科技共舞

前央視主持人、前香港衛視副台長、陽明國際傳媒集團創始人周波

第二個因素就是科技結合現在影視作品,會在整個作品的技術層面,包括劇本創作、影像、後期制作,産生很多的連結。比如人工智能的工具可以解決編劇創作的很多行業問題。一些演員沒辦法最終呈現在作品的畫面上,我們也可以用後期去解決掉這些問題。

趙國平:科技帶來很多便利,怎麼在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又保護我們傳統呢?黃老師,請您聊聊。

黃丹:我覺得傳統這個東西,不用特别刻意去放大它的特殊性。我們一定不用擔心科技來了以後,好的東西會沒有。反而因為科技來了,傳統文化的好會被更多地挖掘出來,我一點都不擔心。我覺得堅持做下去就可以。相信台上各位老師也這麼覺得。

張曉棟:提到非遺大家有一個概念。它應該是一個老舊的、過去的東西。我覺得可能這是我們傳播過程中的誤導。至于科技的作用,它給我們帶來了便捷性,科技也是一種工具,不是我們生活的目标,是我們可以利用它的方式。

翁狄森:我做了23年當代中國珠寶的設計,去年是我生意最好的一年。為什麼?因為我趕上了國潮,中國人現在開始回歸到自己的文化。我相信通過科技,無論在非遺範疇,還是其他傳統中國文化的範疇,讓外國人看懂中國。

周波:科技隻是作為一個場景化的工具應用到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作品當中。我們不必特别擔心有了這樣的工具以後,對作品作者有特别大的影響。大家都很擔心AI技術的出現,會不會對未來人的職業有巨大的替代性和影響性。實際上我們要學會很好地應用工具,要不斷地學習它,趕超它,來提升自己作品的水準。

文藝作品的社會價值

趙國平:黃丹老師,您的創作靈感來自哪?您希望您的作品扮演什麼樣的社會角色?

黃丹:實際上大家都會覺得藝術家有靈感才做作品,比如說李白因喝酒作出了詩,其實不是的,他因為是李白才可以作那麼多詩。在我看來,藝術家長期的創作過程不是依靠靈感的,這是需要明确的一個事。

藝術家跟在座的是一樣的,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理性的、有邏輯的,不管是文學作品,舞蹈,我做的繪畫藝術,其實都是像科學家做實驗那樣,一點一點往前推進。

趙國平:希望黃丹的作品給大家帶來喜悅和靈魂上的慰藉。張曉棟老師您講一下龍鱗裝的傳承狀态。

張曉棟:龍鱗裝是唐代書籍的形式,藏紙座底,很難想象這是千年前的作品,帶有未來感,甚至某種生命力。這部作品沉睡于皇家千年,直到有一個少年一不小心因為對書的癡迷,選擇了研究這種藝術,做大家覺得沒有意義的事情,龍鱗裝藝術才被傳承下來。

對談錄:文化可以與科技共舞

龍鱗裝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張曉棟

但是其實書籍的意義在于書,書的意義在于背後的人。是以書是帶領我們穿越時空的宇宙飛船。有了這個概念之後,我們再來回頭看,龍鱗裝這部分非遺的内容,就極具意義,因為書是文字,詩意的建築,書是容納萬物的“黑洞”。當我們有了書這種媒介,我們才能夠回到5000年前,才能夠展望未來的無限可能性。是以龍鱗裝、書,就是最早的“元宇宙”。

趙國平:翁狄森老師,中國珠寶在世界上有着怎樣的影響力?

翁狄森:珠寶這個行業其實很大。比如說有時尚珠寶,時尚珠寶一般用銀和锆石。我的設計一般獨立于設計師品牌。以前很少有在當代藝博會看到用珠寶媒介做創作的藝術家,我是這十年比較少見的一個,我很難代表整個珠寶界發言,預測潮流。

但是,在中國境内的國潮潮流,我感覺到了,覺得很受鼓舞。我覺得從改革開放到現在這麼多年,不管哪個行業,我們真的很有必要立足于世界舞台,把文化講清楚。然後,我們既要博古、欣賞傳統,也要把它當代化。潮流很快就會過去,我覺得要把握國潮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讓我們重新對自己的文化重視起來。

趙國平:周波老師分享一下目前中國影視行業發展狀況。

周波:中國影視産業目前逐漸在複蘇,從長遠角度來看,尤其是中國電影産業未來有很大的發展和上升的空間。因為我們實事求是,相比好萊塢的工業化水準、制造水準,我們在努力趕超他們。

第二個問題就是什麼決定了影視作品的品質。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我們的出品方,還有我們的創作團隊對一個作品的駕馭水準。

趙國平:您如何看待中國影視作品在國際上的傳播和接受度呢?

周波:像今年春節檔電影《飛馳人生2》《第二十條》這些作品在本土化很好地完成了商業價值,同時也在今年很好地完成了作品的出海,得到異國觀衆的認可和接受。

當然,我們一個好的影視作品,能夠順利地出海,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要很好地完成本土化的改編。是以,這也是希望我們中國電影能夠不斷地發展,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能夠順利走出國門。

趙國平:前段時間我跟張曉棟老師共同提出打造家庭美術館的概念。在未來世界裡,家庭美術館、企業美術館、城市美術館都會融于我們文化藝術。請四位老師最後各自總結一句話。

黃丹:我覺得我們一起去做有力量的事情,一起做有難度的事情,一起把藝術與商業、科技結合,做到更高的一個階梯。

張曉棟:我覺得家庭美術館不僅能夠提升我們的審美,更重要的是能夠去讓我們靈魂有一個栖居之所,未來會看到更多的家庭美術館滋養每個人的靈魂,謝謝。

趙國平:家庭美術館也包括城市美術館,因為我們每個人在愛與美的過程當中才會獲得生命的喜悅。有請我們的翁狄森老師。

翁狄森:不使用的文化隻能放在博物館,放在博物館的文化最後沒有辦法把它當代化,文化必須要使用。

趙國平:這幾天,我們的木蘭年會,包括我們企業家都在不斷地談到出海。文化與藝術都要出海。我們的思想認識也要伴随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有所提升,與世界接軌。希望未來的日子裡,我們在文化藝術中不斷去攀升、不斷創造,唯有如此,文化藝術才會源遠流長。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