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強縣域 促提升】 “華銳”大地氣象新——天祝縣奮力推進高品質跨越式發展觀察之一

作者:蕭峥向你展示了潮流

【強縣域 促提升】

“華銳”大地氣象新

——天祝縣奮力推進高品質跨越式發展觀察之一

【強縣域 促提升】 “華銳”大地氣象新——天祝縣奮力推進高品質跨越式發展觀察之一

在天祝縣抓喜秀龍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現場,藍天、雪山、民宿構成一幅壯闊美景。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金奉乾

編者按:武威市天祝縣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會地帶,位居絲綢之路的咽喉要沖,藏語名為“華銳”。

近年來,天祝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重要訓示批示精神,在打赢脫貧攻堅戰的基礎上,奮力走好中國式現代化天祝實踐之路,取得了高海拔民族地區高品質發展的突出成效,呈現出一派幸福美好的新景象。

近日,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派出全媒體采訪小組,赴天祝縣開展縣域高品質發展主題采訪,在工業園區目睹天祝産業發展的“速度與激情”,在祁連山下見證綠色生态保護的決心與成效,在城鄉群衆的生活裡感受高品質發展帶來的幸福與喜悅。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李峰 洪文泉 金奉乾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王梓懿 龍毅

時下的天祝縣,蔬菜大棚裡綠意濃濃,工業園區裡機械聲隆隆,一個個重點項目開工,大大小小的企業搶進度、趕訂單、忙生産,高品質發展的腳步聲響徹華銳大地。

現代化農業“新”意滿滿

作為一個傳統的農牧業縣,農牧業産業的發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天祝縣發展的速度。然而,天祝縣現有92.56萬畝耕地,其中77.34萬畝都是山旱地。

如何在確定糧食安全的基礎上,變冷涼氣候條件為産業發展優勢,做大做強特色農牧産業,是天祝縣高品質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

“産業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動力’和‘壓艙石’。”天祝縣委書記沈忠道介紹,近年來,天祝縣提出“堅持向山旱地要效益”“推行牧區繁育、農區育肥、農牧互補模式”發展思路,推動高原夏菜标準化、食用菌規模化、藜麥中(藏)藥材精細化、牛羊養殖現代化,聚力打造4個10億級産業叢集。2023年,全縣農牧民群衆經營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9%,群衆增收有了堅實的産業基礎。

4月26日,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松山鎮德吉新村北側的一大片平地上,一排排黑色“覆膜”的大棚鱗次栉比。這裡是天祝縣國家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高原食用菌基地,勤勞的菇農們又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80後”菇農趙海,2016年随家人從哈溪鎮搬遷至德吉新村。這幾年,在鄉鎮幹部的幫助下,趙海擺脫了之前“種幾畝青稞靠天吃飯”的日子,承包大棚種植菌菇。

“這幾天大棚裡菌棒拆袋,正是最忙的時候,我們要趕着‘五一’假期出棚銷售。”看着菌棒上剛剛冒尖的香菇,趙海滿臉喜色。

趙海自産自銷的優質香菇,銷往南方市場,每年為家裡帶來近20萬元的收入。

“天祝縣海拔高,氣候冷涼,農業生産病原菌少,病蟲害少,非常适宜中低溫型食用菌生長。”天祝縣農業農村局産業化服務中心副主任韋忠輝介紹,天祝縣用工業化理念謀劃發展“錯峰頭”食用菌産業,培育了一大批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帶動全縣5200戶2.1萬人發展食用菌産業,戶均增收2.5萬元。

“全縣6684個菌菇大棚,這裡占了近一半。”松山鎮黨委副書記周源介紹,按照“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采取“農戶自營”“企業經營”“集體聯營”等經營方式,松山鎮實作了“村村都有産業,人人參與其中”。

如果說黑色的菌菇夯實了特色産業的基礎,那麼綠色的高原夏菜則孕育着現代化農業的希望。

天祝縣高原夏菜育苗中心1萬平方米的智能育苗溫室裡,近千萬株莴筍苗正沐浴着陽光。現代化的機械噴淋臂“輕拂”而過,幼苗上頓時鋪滿了晶瑩的水珠。

天祝縣以金強川片區為重點,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發展莢豆、紅筍、甘藍等8大類高原夏菜産業,推廣全膜覆寫溝播、集水高效補灌等技術,蔬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

去年夏天,天祝縣高原夏菜育苗中心建成投産,天祝縣第一次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蔬菜育苗中心。

“做了22年的蔬菜生意,我清楚現代化育苗對高原夏菜産業的重要性。”育苗中心營運負責人韓珏在工程沒有收尾時,就趕來簽訂了育苗中心承包協定。

深谙蔬菜經營的韓珏,深知“一年兩茬試種”和“全年育苗總量近億株”這些關鍵詞的含金量。他高薪聘請技術人員,招聘當地120餘名菜農,努力要讓“科技改變菜農的生活”。

午後時分,位于石門鎮石門村的甘肅祁連藏藥業有限公司裡一派忙碌景象:成品庫裡,安檢員何穎年正在盤點出庫藥材切片;加工工廠中的房間裡,十餘名“全副武裝”的勞工用無菌包裝機打包藥材。

投資8400餘萬元的祁連藏藥業是一家集中藥材種植、中藥研發、生産、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中藥生産企業,具有年産中藥飲片2200噸的生産能力,2024年預期營業收入1.2億元。

松山鎮德吉新村村民高翔玲,一個月前還是在家帶孩子的全職媽媽,如今跟着鄰居來藥廠打工,月收入4800餘元;華藏寺鎮岔口驿村村民任志文,在祁連藏藥業的扶持下種植400畝黃芪,成了藥材種植大戶。

為延長中藥材産業鍊,天祝縣建成中藥材精深加工園區,引進培育祁連藏藥業等中藥材精深加工企業,帶動8000多人參與中藥材産業發展。

揚優勢、壯規模、提質效、延鍊條、強品牌、促增收……通過大力培育高原夏菜、食用菌、藜麥、中(藏)藥材、牛羊養殖等特色産業,天祝縣實作了縣有産業體系、鄉有特色産業、村有主導産業、戶有緻富門路的目标,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3年,全縣高原夏菜種植面積15.6萬畝,産值達到7.69億元;袋栽食用菌8000萬袋,産值達到7.5億元;牛羊養殖分别達到26萬頭、200萬隻,産值達到15.96億元;藜麥、中(藏)藥材分别種植10萬畝、5萬畝,産值達到10.33億元。

綠色工業上演“速度與激情”

農業穩根基,工業強縣域,這是天祝縣上上下下對發展縣域經濟的共識。

近年來,天祝縣大力實施“綠色工業突破行動”,着力建構金強工業集中區寬溝工業園和石門産業園“一區兩園”發展格局,引進年産6萬噸工業矽、年産180萬噸洗精煤等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實施,天祝高性能碳基材料特色産業基地列入科技部火炬中心第三批國家火炬特色産業基地名單,新能源裝機規模達到38.18萬千瓦,更多群衆實作了家門口就業。

在甘肅新玉通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廠區,縣工信局工會主席李群石正在和企業技術負責人張成天商讨礦熱爐和餘熱發電機組的安裝細節。

作為省列重大項目,年産6萬噸工業矽的項目落地,不僅改變了天祝縣的工業布局,也讓這個高原上的小縣城有了在高端化工等領域參與競争的底氣。

“工業矽主要應用于化工、電子和冶金三大行業。”張成天介紹,年産6萬噸工業矽項目占地面積209畝,總投資10.06億元,建設33000KVA礦熱爐4台、20MW餘熱發電機組1台。

“去年4月開工前,這裡還是一片廢棄廠房。”李群石介紹,從拆到建,從引進企業到辦理手續,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積極協調,各部門開設“綠色通道”,一年時間新廠區拔地而起,不僅展示了天祝幹部群衆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也見證了當地綠色工業發展的“天祝速度”。

甘肅新玉通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石國英介紹,目前,生産裝置正在安裝,預計5月份建成投産。項目建成後,将實作年産值12億元,年上繳稅金1億元,新增就業崗位200多個。

如今,全縣現有工業企業71戶,其中規上企業40戶,碳化矽年産量達到47.3萬噸,占到全國産量的56%。

今年以來,天祝縣實施招商引資項目19項,總投資71.44億元,落實到位資金19.55億元,同比增長243.92%。在全省7個民族自治縣中,天祝縣地區生産總值排名第1位。

特色文旅後勁十足

巍巍祁連、雪域文化、絲路風情……天祝縣獨特的自然文化資源,讓這裡的文旅産業發展“天賦異禀”。

一場小雨過後,天堂鎮天堂村依山而建的千年古刹金碧輝煌,幹淨的街道、盛開的鮮花、極具民族特色的店鋪,讓這個早已聞名的旅遊小鎮“神采奕奕”。

“地處兩省交界、自然風光絕美、旅遊發展較早、群衆基礎廣泛,這是天堂鎮能吃‘旅遊飯’的硬實力。”天堂鎮人大主席康春年介紹,去年5月,縣裡對天堂鎮旅遊基礎設施開始系統化提升改造,地下項目包括污水和供暖管網改造,地上項目對街道和臨街建築進行風貌提升,新增245個停車位,讓小鎮旅遊接待服務環境提檔更新。

如今,風貌改造項目已經完工,全鎮集中打造17家優質農家院落,開設9家飯店酒店。天堂鎮還引進企業投資1.2億元修建中高端民宿項目,全鎮旅遊接待床位增加到2300多張,讓每逢夏季旅遊黃金期“一床難求”的尴尬成為曆史。

藍天白雲、雪山皚皚,俯瞰天祝縣抓喜秀龍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現場,蜿蜒曲折的木棧道如花莖延伸,一座座白頂帳篷外形的民宿似雪蓮綻放,幾十名勞工争分奪秒搶抓工期,為項目完工做最後沖刺。

“抓喜秀龍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總投資1.9億元,目前給排水管網、電力設施、生态停車場及中央廚房、酒吧、莊園、大部分帳篷等工程已經完工,6月底就能承接首批遊客入住。”天祝縣文旅局局長張永堂介紹,這裡分為大衆休閑帳篷營地、半山觀景帳篷營地和野奢體驗帳篷民宿三個區,占地434畝,能夠同時容納200餘人入住、700多人就餐。

作為天祝縣境内的傳統旅遊景點,以前的抓喜秀龍主要以群衆分散經營的帳篷營地為主,如今經過統一規劃,不僅打造出符合生态保護和遊客需求的現代化文旅項目,還解決了200多名當地群衆的就業。

按照“特色村+大景區+精品線”的産業布局,天祝縣加快開發富有雪域高原特色的文化旅遊産品和文創産品,讓許多群衆吃上了“旅遊飯”。2023年,全縣接待遊客149.7萬人次,實作旅遊綜合收入9.97億元,分别增長36.5%、38.1%。

“長路漫漫,惟有奮鬥。”沈忠道說,天祝縣将持續深入開展産業富縣行動,全力做好現代農業叢集成勢、生态工業拓存創增、文旅産業引爆賦能三篇文章,走出一條高原藏鄉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創新之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