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方黨政上司幹部談氣象防災減災:因地制宜趨利避害 更好賦能高品質發展

作者:中國氣象局
地方黨政上司幹部談氣象防災減災:因地制宜趨利避害 更好賦能高品質發展

防災減災救災事關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是衡量執政黨上司力、檢驗政府執行力、評判國家動員力、彰顯民族凝聚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日前,在湖南長沙舉辦的2024年度地方黨政上司幹部氣象防災減災專題研究班上,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33名地方黨政上司幹部圍繞綜合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建設、災害風險管理、提升防災減災意識,以及堅持因地制宜和趨利避害、推動氣象深度融入經濟社會各行各業發展等方面,交流做法、分享經驗、尋找答案。 夯實體制機制基礎,強化風險管理與防範意識 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必須加強機制建設,夯實體制基礎。因地制宜,充分發揮以氣象預警為先導的應急關聯機制作用,在綜合防災減災救災中取得實效。 在江西,防範應對強降水及其次生、衍生災害,科學組織轉移避險是防汛工作的重點難點。對此,江西氣象部門建立以“省級6小時風險預警、市級3小時風險通報、縣級1小時風險‘叫應’服務”為核心的強降水“631”風險預警應對工作機制。

地方黨政上司幹部談氣象防災減災:因地制宜趨利避害 更好賦能高品質發展

4月下旬江西暴雨,江西省氣象局落實強降水“631”機制。4月20日6時至22日6時,全省開展“叫應”399次,為人員轉移留足提前量。圖檔來源:央視新聞

如何推進“631”機制落地見效?江西省萍鄉市副市長劉運成認為,要有力有序推進氣象監測等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動“631”機制融入“數字萍鄉”建設,強化部門資料資源共享,不斷提升城市綜合治理能力。同時,加強局地小氣候研究,進一步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確定人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 5月10日,一場名為“應急使命·2024”的超強台風防範和特大洪澇災害聯合救援演習在浙江金華舉辦,突出關聯防範應對台風及流域洪水、城市内澇、山洪和地質災害。 近年來,金華市政府科學謀劃防災減災工作,在頂層設計上持續發力。 金華市副市長李斌峰介紹,該市實作市、縣、鄉、村四級貫通,提升統一指揮、整體協同、一體作戰能力;優化工作機制,進一步理順部門職責邊界;修訂完善各類防汛預案54個,完成小流域山洪、地質災害、城鎮内澇“一村一策”“一點一策”等預案方案修編工作,強化災害風險管理。 在加強機制建設的同時,做好基層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還需要抓好重點。 天津市薊州區副區長朱靜奇将其凝練為五個字:緊、實、快、準、細。面對極端天氣,要緊繃思想之弦,壓緊各級各部門責任;要摸清各地實情,排查風險隐患,把工作落到實處;要迅速“叫應”防汛相關負責人,同時果斷決策、快速行動,轉移危險地區百姓;要準确釋出預報預警資訊,確定采取有力防範應對措施;要在制定完善各項制度的基礎上,做好教育訓練、演練、宣傳、複盤等各環節工作,查缺補漏。 通過研究班的學習和交流,遼甯省葫蘆島市副市長柳曉東進一步梳理了該市在不同時段面臨的氣象災害風險,并聚焦風險管理深入思考:“要進一步增強對災害風險的認知和管理意識,提升防範化解風險的能力,強化部門之間的協同關聯和資料資源共享。” 甯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有了黨委上司、政府主導、部門關聯,還需要獲得最廣大人民群衆的支援,推動全社會樹牢防災減災意識。 “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能力,關鍵是增強老百姓的安全意識和面對災害風險防範意識。”上海市金山區副區長蔡甯表示,除了“為了人民”的防災減災系統思維和缜密部署以外,還要充分“依靠人民”,提升公民的氣象科學素養。“各個地區面臨不同的災害風險,要對公衆進行提高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我救助能力的階段性培養,這至關重要。”他說。 堅持因地制宜推動氣象深度融入高品質發展 高質效助發展是氣象部門加快推進社會服務現代化的關鍵。各地堅持因地制宜,推動氣象服務深度融入經濟社會各行各業,賦能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今年“五一”假期,在内蒙古自治區烏海市,第七屆馬幫大會暨首屆汽車戶外露營大會開幕,吸引來自全國各地上萬名越野愛好者參與。烏海這座因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山、海、沙、城”獨特旅遊資源優勢,走好以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 多發頻發的大風、沙塵、極端高溫和低溫等氣象災害,是制約烏海旅遊産業發展的不利條件之一。 “烏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氣象工作。”烏海市副市長張明明說,2023年,該市首部X波段雷達建設完成并投入運作,大幅提升了中小尺度災害性天氣系統監測預警能力。“聚焦重大文旅活動保障,我們進一步強化部門間資訊融合共享,支援專業氣象服務高品質發展,推動氣象與文旅深度融合。” 對于農業生産而言,防災就是增産、減損就是增糧。增強糧食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努力降低極端天氣對糧食生産的影響,能夠為夏糧乃至全年糧食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地方黨政上司幹部談氣象防災減災:因地制宜趨利避害 更好賦能高品質發展

2月下旬,湖北出現寒潮雨雪天氣,湖北十堰市氣象部門每天4次加密研判,強化觀測保障,及時釋出重大氣象專報,及寒潮、暴雨、道路結冰等預警信号。

針對災害性天氣,湖北省市縣氣象部門強化主動互動關聯,嚴密監測,聯合研判形勢,為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采取應對防範措施提供科學依據。荊州各地農業農村部門成立工作專班,指導各鄉鎮根據天氣變化和災害發生情況,做好應急準備和災後處置工作。 “我們建設X波段雷達,優化氣象監測站網布局,提升災害天氣的監測預報能力,為避免災害造成的損失打下了堅實基礎。”荊州市副市長李敢表示。 地處長白山腳下的吉林省通化市,不僅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還立足資源禀賦,發展人參、鮮食玉米、藍莓、紅松果林、道地藥材等農業特色産業。 “這些特色農作物有不同的生育周期,氣象服務直接對接農情所需,全周期提供針對性服務。”通化市副市長周豔春表示,在發揮趨利作用的同時,氣象部門還在森林草原防滅火關鍵時期,抓住有利時機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有效降低森林火險氣象等級。結合此前通化市政府印發的《通化市推進氣象強市建設助力通化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該市将繼續建設現代農業氣象保障體系,優化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服務鄉村振興,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黃彬 楊璐萍 孟蕾 段思汝編輯:吳彤 劉钊釋出:何瑜昇稽核:段昊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