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假如有一天,你創業失敗、負債累累、衆叛親離,請看看這篇文章

作者:航天器
假如有一天,你創業失敗、負債累累、衆叛親離,請看看這篇文章

撰文 / 第一心理主筆團

編輯 / 湯米

在人生的旅途中,沒有誰能一帆風順地走到終點,即便是那些看似“”的人,也不免要面對煩惱與挫折。

常言道,"",許多人在經曆過高峰之後,可能會遭遇人生的低谷,從昔日的輝煌轉變為今日的落魄,遭受旁人的譏諷與貶低。

那麼,如果有一天,你創業失敗、負債累累、衆叛親離,

建議看看這篇文章。

一、自我實作的追求

這個觀點揭示了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

那些曾經取得過顯著成就的人、對自己要求甚高的個體,以及那些對未來充滿期待的人,他們的虛榮心往往會随着成就感的增強而增長。

這種心理狀态的提升,可以歸因于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的理論。

假如有一天,你創業失敗、負債累累、衆叛親離,請看看這篇文章

馬斯洛在其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中,将自我實作定位為人類需求的最高階層。

人們追求自我實作,努力最大化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潛力,完成個人的理想和抱負,這一過程不僅實作了自我價值,同時也往往滿足了他們的虛榮心。

達到自我實作層次的人,一般也具備較強的接納他人和适應環境的能力。

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問題時,他們能夠顯示出優秀的自控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自信

信心是成功的不可或缺條件。

如果一個人行動時缺乏信心,那麼一切設想都将是空談。

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社會學習理論的開創者,于20世紀70年代在他的著作《思想和行動的社會基礎》中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定義為個體對自己執行特定任務的能力的判斷和估計的心理狀态,該狀态會受到多種心理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假如有一天,你創業失敗、負債累累、衆叛親離,請看看這篇文章

研究指出,塑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包括:

個體的親身體驗、觀察他人而來的替代體驗、通過言語勸導的模仿學習、情緒反應以及環境條件等。

當某人缺乏充足的自我效能感時,他們或許會感覺自己力不從心,對自身失去信心,同時也缺少追求成功的驅動力。

這種情況可能會使他們無法通過外部環境來評價自己的價值或達成個人目标。

這種心理狀态在外部通常表現為一種消極且頹廢的生活态度。

是以,在遭遇生活的逆境、挫敗或在被周圍人疏遠和輕視時,調整心态和重建自信是至關重要的步驟。

這不僅有助于恢複心理的平衡,還能激發繼續前行的動力和自信。

三、逆境生長

在我們的生活中,智商(IQ)、情商(EQ)和逆商(AQ)被認為是影響一個人成功的三大關鍵因素。

其中,智商代表智力水準,情商代表情緒控制能力,而逆商則是指在逆境中的應對能力,這一概念相對較少被人提及。

逆商,也被稱為挫折商或逆境商,首先由一位美國職業教育訓練師提出,它關注的是個體在逆境中反應的速度與擺脫困境的能力。

假如有一天,你創業失敗、負債累累、衆叛親離,請看看這篇文章

保羅·史托茲(Paul Stoltz)教授深入研究了逆商(Adversity Quotient)概念,并将其細分為四個主要部分:

控制感(Control)、起因與歸屬感(Origin & Ownership)、影響範圍(Reach)和持久性(Endurance)。

控制感主要描述個體對周圍環境的控制信念,信心較強的人往往具備較高的控制感,而信念較弱的人可能更傾向于順其自然。

評估一個人的成功,我們不應僅僅關注其目前的成就,更應關注其如何應對之前的痛苦與挫折,以及他是如何重塑信心并通過自我調整來擺脫困境的。

美國二戰期間的著名将領喬治·史密斯·巴頓(George Smith Patton, Jr)曾經表達過類似觀點,他說:

“衡量一個人的成功不應看他攀登到了多高的高峰,而應看他從多深的低谷中反彈回來的能力。”

這種反彈力是不是每個人都具備的。

一些學者認為,成功可能是由80%的情商和逆商以及20%的智商構成。

有些人可能智商很高,思想活躍,充滿創意,但當他們面臨四面楚歌的困境時,如果缺乏在逆境中逆流而上的勇氣和信心,即使智商再高,也可能會被恐懼擊敗。

是以,逆商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

假如有一天,你創業失敗、負債累累、衆叛親離,請看看這篇文章

人們常常對山巅的壯麗景色充滿向往,這激發了他們攀登高峰的想法和行動。

同樣,當一個人跌入低谷時,這也是他反思自我、改進自我的最佳時機。

逆商關乎一個人應對挫折的意志力,通常它對個人的影響甚至超過智商和情商。

是以,在一個人陷入絕境、力不從心時,最重要的不是外界的援手,而是自己心理的建構。

而在這種情況下,重建信心和勇氣的最關鍵方法是通過自我調整。

每個人都有可能面對孤立無援的情況,不得不一人面對困難和挑戰,當真正的困難和挫折到來時,往往需要個人獨自承擔重擔。

假如有一天,你創業失敗、負債累累、衆叛親離,請看看這篇文章

面對周遭的冷嘲熱諷,我們無需過多關注。

正如俗語所說,“走自己的路,讓别人去說吧”。

隻有内心堅定、充滿信心,我們才能走到最終,用成功來證明自己,以行動回應他人的質疑和嘲諷。

The End -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本文關鍵詞:創傷心理、心理學

圖檔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

微信公衆号:第一心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