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國少将劉春回憶赴任途中的吳瑞林被叛軍伏擊扣押七天後順利突圍

作者:富足豆漿Ug

1940年5月,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四支隊各基幹營合編成立第一團,吳瑞林同志從中共泰山特委軍事部長的崗位上調來擔任團長。與此同時,劉春同志也被配置設定到該團任職。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吳瑞林提及了一段令人費解的經曆 - 他在前往泰山區的途中,竟被一支叛軍伏擊并扣押了七天之久。最終憑借沉着冷靜和機智應變,吳瑞林不僅避免了傷亡,還成功說服了七名看守人員一同突圍歸隊。這段經曆不僅展現了吳瑞林堅定的革命意志,更彰顯了他超凡的上司才能。然而,這場本應避免的事故又是如何發生的?叛軍的來曆又是怎樣?吳瑞林當時面臨了怎樣的險境?他又是如何化解危機的?這一切的前因後果,都将在劉春同志的回憶中一一展現。

開國少将劉春回憶赴任途中的吳瑞林被叛軍伏擊扣押七天後順利突圍

叛軍李國麟的由來

山東沂蒙山區,自古就是群雄并起、英豪輩出的熱土。在抗日戰争的烽火硝煙中,這片土地更是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動人心魄的革命故事。其中,李國麟及其部隊的來曆就頗為曲折離奇。

開國少将劉春回憶赴任途中的吳瑞林被叛軍伏擊扣押七天後順利突圍

1938年春,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四支隊司令員洪濤因病逝世,上級決定調派原抗日救國軍第五軍司令員廖容标繼任四支隊司令員,并帶領一個團南下充實該支隊的力量。這個團的主力是由黑鐵山起義的遊擊隊組成,另有一營則是由當地農民、勞工以及一些兵痞流氓分子組建而成。

這支部隊原是膠濟路周村一帶人民自發組織的抗日遊擊隊,主要發起人是從濟南國民黨監獄獲釋的共産黨員景宣亭。一開始,這支隊伍号稱第四旅,後改稱武裝宣傳隊,再後來加入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改稱第二十五中隊。

1938年5月,二十五中隊并入四支隊四團,改編為第三營,營長就是人稱"李胡子"的李國麟。李國麟原是東北的一名"關東胡子",也就是說曾經是一名土匪,後來加入了抗日義勇軍。在遊擊隊編營時,由于他略通些軍事知識,就被委以重任,出任三營營長。

李國麟手下的副營長是李宗山,一位國小教員,曾在"五四"運動時寫過血書,後來加入革命隊伍。而他的狗腿子、國民黨員吳子賢則任營部秘書,實際上是李國麟的軍師。四團三營到達山東省委駐地附近後,我被配置設定到該營任政治教導員,各連也派了副指導員。

很快,我們這些政治工作幹部就發現,在李國麟的上司下,三營的舊軍閥作風十分嚴重。營部設有騎兵警衛班,每人配備三大件武器;李國麟還擁有一支親信組成的貼身護衛隊;營裡甚至還有一名陳教官,專門教授國術,身背寶劍,佩戴藥葫蘆,作風十分妖道。

營内宗族、親戚和幫派關系盤根錯節,鄉土觀念極其嚴重,部隊紀律散漫,駐地群衆直言這支部隊根本不像八路軍。我們這些政治從業人員到任後,主要任務就是加強政治教育,發展黨的組織,改造部隊的面貌。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部隊的紀律有了一些改觀,内部也逐漸出現了分化。李宗山和陳教官借故離開,壞分子們趁機挑撥是非,李國麟感到形勢對他越來越不利,于是開始陰謀制造事端,挑起内讧。

總之,四團三營在編入八路軍之初,由于其成分複雜,加之李國麟等人的舊軍閥作風難以根除,使得這支部隊一直未能真正革命化,成為八路軍的一分子。這就為日後發生嚴重的叛變事件埋下了禍根。

吳瑞林被扣押的經過

1940年春,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四支隊司令員洪濤病逝,上級決定調派原抗日救國軍第五軍司令員廖容标繼任四支隊司令員,并率領一個團南下充實該支隊力量。這個團的主力是由黑鐵山起義的遊擊隊組成,另有一營則是由當地農民、勞工以及一些兵痞流氓分子編制而成。

就在這個時候,中共泰山特委軍事部長吳瑞林同志奉命前往泰山區,開展整頓地方武裝、開辟根據地的工作。按照縱隊司令部的安排,吳瑞林一行9人經新泰獨立營聯系,沿指定路線前往泰山特委駐地。

然而,當他們抵達萊蕪顔莊時,卻不料陷入了四支隊四團三營李國麟部隊的伏擊重圍。李國麟原本是從東北加入抗日義勇軍的一名"關東胡子",後被委以重任出任三營營長。但他帶有嚴重的軍閥作風,營内宗族、親戚和幫派關系盤根錯節,部隊紀律散漫。

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吳瑞林沉着應對,臨危不懼。他一面大義凜然地提出嚴正抗議,堅持說理鬥争;一面冷靜觀察,發現沖突并加以利用,對看守人員進行耐心的争取瓦解工作。

就在這危急關頭,吳瑞林發現李國麟部隊内部存在着嚴重的分裂和沖突。他巧妙地抓住了這一點,耐心做工作,最終成功說服了7名看守官兵歸向正途。

在一個黑夜,吳瑞林率領這7名官兵,趁守衛松懈之際,突破重重封鎖,拼死一搏,終于擺脫了李國麟的魔掌,順利突圍而出。這一行動不僅避免了自身傷亡,更為八路軍赢得了7名新戰士,可謂是化險為夷,扭轉了被動局面。

這次勝利的突圍,不僅展現了吳瑞林堅定的革命意志和超凡的上司才能,更彰顯了八路軍在敵人内部的影響力。正是八路軍過去紮實的群衆工作,才使得那7名官兵在關鍵時刻選擇了革命的道路。

然而,李國麟卻執迷不悟,在反共反人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經過我軍的不斷打擊,他的部隊日益削弱,最終于1941年投靠僞軍,編入僞軍吳化部的暫編一旅。1944年,李國麟身為僞軍副團長時被我軍俘虜,遭到了應有的可恥下場。

劉春目睹的内部鬥争

在李國麟制造事端、挑撥離間之後,四支隊四團三營内部的沖突和鬥争進一步加劇。作為三營政治教導員的劉春親眼目睹了這一切的經過。

1940年7月,劉春等政治工作幹部到三營任職後,立即着手加強政治教育,發展黨的組織,改造部隊面貌。約一個多月後,部隊的紀律有所改觀,内部也逐漸出現了分化。李國麟的親信李宗山和陳教官借故離開,壞分子們趁機挑撥是非,企圖挑起内讧。

李國麟感到形勢對他越來越不利,于是開始陰謀制造事端。一天,他在同劉春一起用餐時,故意捏造謠言,說二連的戰士對陳鶴洲的講話有議論,認為要把部隊拉到省委駐地去。李國麟還假惺惺地流着淚說,要向廖容标司令報告解決此事。

劉春勸阻無效,隻得将此事向上級反映。姚仲明政委随後來到三營,在李國麟的操縱下,二連戰士集體捏造陳鶴洲的講話内容,使上司陷入被動。

第二天,劉春在全營集中上政治課時,大講要鞏固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必須提高警惕,防止有人搗亂破壞團結。李國麟乘馬來到現場,其親信立即喊令全體起立向他報告,并誣陷劉春煽動破壞團結。李國麟則以袖抹眼淚,火上澆油。

忽然,全場戰士把槍摔到地上,呼喊"不幹啦!要求回家"。劉春面對這種場面束手無策,隻得極力克制,要求李國麟一同去支隊部報告請示,但李拒絕。最終,在李的主導下,全營被集中到田家北村大廟和鐵佛寺兩地,營部也從鐵佛寺移防到田家北村大廟。

趁此機會,劉春借口回支隊特務連辦事,趕到省委處向上司彙報情況。省委書記郭洪濤等決定,先撤出政治工作幹部,穩住部隊,再考慮對策。姚仲明将此決定告知李國麟後,李基本同意,但要求留下景宣亭,并假意挽留劉春。

就在這危急關頭,劉春得知二連連長辛雲瑞在整隊移防時被捆綁,後來逃脫回來報告此事。但上司并未高度重視,次日仍派人去三營"解釋安撫"。

很快,李國麟就率部叛逃,被廖容标率隊追擊。幾天後,景宣亭被放回來,說李國麟已與國民黨反共派系取得聯系,被任命為二十五梯隊司令,在我根據地附近瘋狂進行反共反人民活動。

這場内部鬥争,不僅暴露了李國麟的醜陋嘴臉,更凸顯了上司工作中的失誤和教訓。如果當時能夠審時度勢、果斷處理,或許就能避免這一悲劇的發生。

吳瑞林機智突圍的細節

1940年春,中共泰山特委軍事部長吳瑞林同志奉命前往泰山區,開展整頓地方武裝、開辟根據地的工作。按照縱隊司令部的安排,吳瑞林一行9人經新泰獨立營聯系,沿指定路線前往泰山特委駐地。

然而,當他們抵達萊蕪顔莊時,卻不料陷入了四支隊四團三營李國麟部隊的伏擊重圍。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吳瑞林沉着應對,臨危不懼。他一面大義凜然地提出嚴正抗議,堅持說理鬥争;一面冷靜觀察,發現沖突并加以利用。

吳瑞林發現,李國麟部隊内部存在着嚴重的分裂和沖突。他巧妙地抓住了這一點,耐心做工作,對看守人員進行了耐心的争取瓦解工作。經過不懈努力,最終成功說服了7名看守官兵歸向正途。

就在一個黑夜,吳瑞林率領這7名官兵,趁守衛松懈之際,突破重重封鎖,拼死一搏,終于擺脫了李國麟的魔掌,順利突圍而出。這一行動不僅避免了自身傷亡,更為八路軍赢得了7名新戰士。

據吳瑞林回憶,突圍的過程異常艱難。他們首先需要小心翼翼地爬過營地周圍的高牆,随後還要穿過重重封鎖線。途中,他們不時遭到守衛的盤查,隻能伺機而動,暗中前進。一旦被發現就要立即就地隐蔽,有時甚至不得不與守衛短兵相接。

最為關鍵的是,他們需要避開李國麟的親信和騎兵警衛隊的重點防守。吳瑞林利用了李國麟部隊内部沖突的情報,精心選擇了一條相對薄弱的突圍路線。在7名官兵的協同配合下,他們終于闖出了重圍。

這次勝利的突圍,不僅展現了吳瑞林堅定的革命意志和超凡的上司才能,更彰顯了八路軍在敵人内部的影響力。正是八路軍過去紮實的群衆工作,才使得那7名官兵在關鍵時刻選擇了革命的道路。

這一事件也為八路軍赢得了寶貴的時間。如果當時吳瑞林一行人被扣為人質,後果不堪設想。而他們的順利突圍,則為八路軍赢得了主動權,迅速采取了有力的應對措施。

叛軍覆滅的下場

李國麟的叛變給八路軍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和教訓。但這個昔日的"關東胡子"卻執迷不悟,在反共反人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1940年7月,在制造了内讧和叛變事件後,李國麟率領殘餘部隊逃離了原駐地。八路軍山東縱隊司令員廖容标立即組織一個團前往追擊,但由于時間已晚,隻能眼睜睜看着叛軍逃之夭夭。

幾天後,原三營指導員景宣亭被釋放回來,他透露李國麟已與國民黨反共派系頭子秦啟榮取得聯系,并被任命為所謂的"二十五梯隊司令"。從此,李國麟開始在我軍根據地周邊地區瘋狂進行反共反人民活動。

面對叛徒的狂妄嚣張,八路軍并未手軟。1941年,在我軍的不斷打擊下,李國麟的部隊日益削弱。最終,他隻能流竄到章丘南部,投靠了秦啟榮麾下的"十八梯隊高松坡部"。

然而,即便如此,李國麟也未曾醒悟。相反,他繼續在叛徒的道路上越陷越深,随後又一同投降了日本侵略者,被編入僞軍吳化部的暫編一旅。

在日僞特務的庇護下,李國麟仿佛重拾了當年的嚣張氣焰。他不僅在部隊中大肆宣揚頑固的反動思想,更是親自率領僞軍,在我軍根據地周邊地區進行瘋狂的"掃蕩"。

但是,人民子弟兵永遠是不可戰勝的力量。經過幾年的遊擊戰争,八路軍的實力越來越強大,而叛徒們的氣數也越來越短暫。

1944年,在一次我軍的戰役中,李國麟所在的僞軍終于被徹底殲滅。作為僞軍副團長的他,也在這場戰鬥中被活捉。

面對叛徒的可恥下場,八路軍并未手軟。經過嚴格的審判,李國麟最終被執行了當年應得的槍決。這個曾經的"關東胡子",就這樣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代價。

回顧整個過程,我們不難發現李國麟的覆滅是必然的結果。作為一個曾經的革命戰士,他最終卻背叛了自己的信仰,成為了人民的公敵。而人民,永遠是這場革命戰争的主力軍。

正如周恩來總理所說:"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戰無不勝的力量。"隻要我們緊緊依靠人民群衆,就一定能戰勝一切敵人,奪取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