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岩,這位已在業内嶄露頭角的舞蹈家,小心翼翼地輕撫着手中那本厚重的作品——《手之印象,手印與中國古典手舞之關系研究》,眼中流露出複雜的心情,喜怒哀樂參雜其中,在恰好的光線中流轉。
這本融彙了她多年心血的著作,不僅僅是她學術成就的展示,更像是她披荊斬棘,勇敢面對生活重擊之後,重新塑造人生的見證。
遙想數年前,她還躺在病床上,對生命充滿絕望,而如今,她已經以全新的姿态,重新站在了那個曾經夢寐以求的舞台之上,這無疑讓她感到無比的欣慰和滿足。
這部專著的問世,無疑是對她對舞蹈藝術執着追求的最大肯定,就像生命之花在别處的天地綻放出異彩,歲月的馨香依然彌漫。
劉岩,這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熟練地翻動着手中的書頁,細細品味着自己的心血結晶。時光仿佛倒回到二十多年前的2008年,那時的劉岩正值青春年少,是一顆冉冉升起的舞蹈新星。
她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自幼便對舞蹈懷揣着深深的熱愛,這份對藝術的癡迷似乎與她出生時的名字“岩”有着天然的契合和使命感。
劉岩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家庭,他們獨具慧眼,發現女兒對舞蹈有着超乎尋常的天賦和熱忱。為了培養劉岩的藝術才能,他們可謂是殚精竭慮。
起初,他們試圖讓三歲的劉岩學習繪畫,然而很快發現她無法靜下心來,總是把顔料弄得滿地都是随後,他們又安排她學習小提琴,但劉岩同樣很快就對此失去了興趣。
然而,當她九歲那年,命運的轉折點出現了,她遇到了舞蹈,仿佛打開了内心深處激情的大門,她對舞蹈的熱愛瞬間被點燃。
從此以後,她拜在了内蒙古歌舞團的白瑩老師門下,全神貫注地學習舞蹈基本功雖然起步較晚,但憑借過人的天賦和勤奮刻苦的精神,劉岩迅速趕超了同齡的夥伴們,成為了一名傑出的舞蹈家。
在白瑩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劉岩這位才華橫溢的姑娘決定步入北京舞蹈學院附中的大門。曆經六載風雨,她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投身至舞蹈藝術的海洋,每個動作都那樣清秀優美,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堪稱翹楚。
她每日都在練功房中揮灑汗水,即使汗水浸透衣衫,也毫不松懈。
然而,盡管劉岩從未錯過學校舉辦的各類舞蹈比賽,卻始終未能問鼎冠軍寶座。這使她心中充滿了堅定的信念,直至2002年,她憑借改編自經典電影《胭脂扣》的舞蹈作品,榮獲"荷花杯"銀牌。
盡管隻是亞軍,但這無疑是對她辛勤付出的最好回報和激勵。
自此之後,劉岩更是全力以赴投入到訓練中去,終于在2004年的全國舞蹈大賽上一舉奪魁,榮膺最高榮譽——金獎。
憑借《胭脂扣》一曲美輪美奂的舞姿,她被廣大觀衆譽為"一腿仙女"。
随後,聲名遠揚的她在2006年春節聯歡晚會上與譚元元、楊麗萍共同演繹,成為了繼她們之後備受矚目的新生代舞蹈偶像。
正當事業蒸蒸日上之際,一通電話為劉岩帶來了人生中最大的挑戰和榮耀。
能夠在如此盛大的國際賽事中一展風采,無疑是對每位舞蹈演員的至高榮耀和嚴峻考驗。劉岩毫無畏懼,滿懷激情,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她深知這次千載難逢的舞台機遇的寶貴,于是從那時起便全神貫注地投入到緊張的排練之中。
按照設計,劉岩将在五光十色的絲綢畫卷上輕盈起舞,優雅地诠釋"飛天女神"的形象。為了将這個角色演繹得栩栩如生,她日複一日地反複練習舞蹈動作,對每一個細節都了然于胸。
就這樣,2008年的炎炎夏日悄然而至。7月27日,距離開幕式僅剩下最後12天的倒計時。這一天,鳥巢體育館燈火輝煌,氣氛熱烈,所有從業人員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着最後的彩排。
劉岩像往常一樣早早地趕到現場,換上了綠色絲綢長裙,妝容精緻得宛如仙女降臨人間。
一切程序原本按照預設方案有條不紊地進行着,然而在計劃中承擔畫卷起舞環節的劉岩卻遭遇了始料未及的變故——在車台推動畫卷的過程中,她被強大的前進力量掀翻在地,整個人從高達三米的畫卷邊緣垂直墜落。
現場瞬間陷入一片混亂,所有人都被這場突如其來的意外吓得目瞪口呆,唯獨劉岩身體落地時發出的那一聲沉重的撞擊聲清晰可聞。
前排的演員們發出了驚恐的尖叫聲,而後排的觀衆則尚未從震驚中恢複過來。
就這樣,劉岩靜靜地躺在冰冷的地闆上,陷入了昏迷。救護車火速趕至體育館,小心翼翼地将她擡上了車廂。
自那時起,劉岩的人生軌迹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她經曆了前所未有的痛苦與掙紮。
事故發生之後,劉岩被緊急送往醫院接受治療。在那個狹窄的病房裡,她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煎熬與絕望。
每當她望向窗外,看到那座璀璨奪目的鳥巢體育館,眼淚便會不由自主地滑落,内心的痛苦仿佛要将她吞噬。
2008年8月8日,被譽為“世紀盛會”的北京奧運會在鳥巢體育館盛大開幕。鑼鼓喧天、禮炮齊鳴,然而劉岩卻無法觀看直播,因為她實在無法忍受這種折磨。
然而,震耳欲聾的巨響仍然無情地傳入她的耳畔,幾乎讓她精神崩潰。
她隻能緊緊抓住被單,像個無助的孩子一樣顫抖不已,痛哭失聲。
直至開幕式結束後的第四天,張藝謀導演帶領全體從業人員前來探望劉岩。出于深深的内疚,張藝謀親自向她緻以誠摯的歉意,并遞給她一張精美絕倫的賀卡,卡片上滿載着對她為奧運事業所做貢獻的感激之情和高度評價,甚至尊稱她為“英雄”。
當劉岩打開賀卡的那一刹那,淚水再次湧出眼眶。她回想起了那些在意外發生時驚慌失措、焦急萬分的同僚們,還有那些在日複一日的日子裡給予她鼓勵和支援的親朋好友,這些都是支撐她堅持下去的動力。
于是,在醫生的悉心指導下,她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康複訓練之路。
然而,康複之旅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樣輕易。作為醫生的母親深知,除非出現奇迹,否則劉岩可能再也無法恢複行走能力了。
劉岩如同一個安靜、順從的孩子,緊緊抓住母親渺茫的希望之光,在不斷磨砺自己的過程中,她的汗水和淚水交織成為了她不懈努力的印記。
每一次疲憊不堪的訓練後,她都會滿身大汗地詢問母親:“您認為我能否痊愈?”母親總是含淚微笑着給予她無盡的鼓勵。
就這樣,大半年的時光匆匆而過,劉岩逐漸明白,無論她如何勤奮練習,她那曾經輕盈舞動的雙腿或許此生都無法再次自由活動了。
劉岩的自信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她陷入了生活的困境,甚至一度産生了結束生命的念頭。
某日,當劉岩緊握着一個玻璃藥瓶,試圖以此來釋放内心的痛苦時,身旁的看護阿姨立刻緊緊地抱住了她,兩人相擁而泣。
就在那個瞬間,劉岩深深地意識到,母親已經不再年輕,她不能再任性下去了。
“如果我無法再站起來跳舞,那麼就讓我坐在輪椅上盡情舞蹈!即使失去了雙腿,我還有可以揮舞的雙臂!”在家人的關愛下,劉岩堅定了信念,她決定絕不放棄自己的舞蹈夢想。
經曆了内心的波瀾壯闊和激烈鬥争,劉岩最終在2009年3月正式宣布重返舞台。她對舞蹈藝術的執着追求使她榮獲了“最受觀衆喜愛的舞蹈演員”的殊榮,這一榮譽更是由著名導演張藝謀以及歌唱家宋祖英親自頒發。
自此以後,雖然隻能借助輪椅在舞台上來回穿梭,但劉岩依然全情投入到舞蹈事業中。她與團隊共同創立了一個公益組織,緻力于幫助那些因家庭經濟困難而無法實作舞蹈夢想的貧困學子們。
每次看到那些得到援助的孩子們在舞台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劉岩内心深處也會充滿欣慰的暖流。
然而,投身于公益事業僅僅是劉岩對舞蹈這一領域熱愛的冰山一角!她内心深處,對在更深層次的學術理論中紮根舞蹈世界充滿向往。
是以,在2010年這個重要的時刻,劉岩堅定地決定重返校園,毅然決然地報考了大陸頂尖學府——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系的博士研究所學生。
初入校園,面對衆人好奇而又略帶質疑的目光,劉岩并沒有退縮。她以無比的堅韌和毅力,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她的勤奮刻苦,她的執着追求,讓所有人都為之動容。
在校園生活中,無論在課堂上聆聽教授的講解,還是在圖書館查閱文獻,劉岩總是坐在自己的輪椅上,全神貫注地學習着。
每逢有現場觀摩或與同學們交流舞蹈藝術的機會,她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虛心請教,孜孜不倦。
即使身體疲憊不堪,她也隻是稍作休息,便再次投入到學習之中。她的專注和堅持,讓人感歎不已。
盡管行動受限,但劉岩對舞蹈的熱愛卻從未動搖。她在輪椅上翩翩起舞的身影,比許多健康的舞者更加動人。
在師生們的鼓勵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劉岩終于在2013年順利完成了博士學業。畢業之後,母校中國藝術研究院毫不猶豫地向她伸出橄榄枝,邀請她加入學校,将自己豐富的舞台經驗和深厚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年輕的學子們。
當劉岩再次踏入校園,看到那些熟悉的花草樹木,淚水不禁湧出眼眶。
自此以後,劉岩将舞台和講台視為同等重要的存在。她在深入研究舞蹈理論的同時,也積極探索手語舞蹈的可能性及其未來發展方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精心策劃并編排了一支名為《手·護》的手語舞,以此向那些英勇無畏的抗疫英雄們表達最真摯的感謝和敬意。
曆經多年的辛勤付出和潛心鑽研,劉岩終于在2021年9月迎來學術生涯中的重大突破——一部名為《手之印象,手印與中國古典手舞之關系研究》的專著正式問世。
這部專著的出版,标志着劉岩在舞蹈領域的卓越成就,也為大陸舞蹈教育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這部著作不僅僅是劉岩幾十年理論探索的碩果,更是她以無比的勇氣與堅定不移的毅力重新塑造自我人生的有力證明!劉岩手持這部輕盈的學術專著,眼中不時閃現出喜悅的光芒,但又不時籠罩着一絲淡淡的憂郁。
她輕輕地翻動着每一頁充滿智慧與汗水的文字,心中湧起無盡的感慨這部書中蘊含了她對舞蹈藝術的熱切追求,從青春洋溢的舞者,到遭遇生活劇變的絕望時刻,再到憑借堅強的意志重新點燃舞蹈夢想,她的人生道路可謂波瀾壯闊,艱辛重重。
如今,這位以輪椅為伴,以舞蹈為生的“舞者”已然成為了業界翹楚,被尊稱為手語舞蹈理論研究的先驅和上司者。
而在她的學術專著中,我們也能深深感受到她對舞蹈的熱愛與執着。
淚水再次湧上劉岩的眼眶,她回憶起多年前那個漆黑的夜晚,當她躺在醫院的病榻之上,凝望着窗外璀璨的鳥巢,生命的希望似乎遙不可及。
然而現在,她以嶄新的姿态回歸曾經魂牽夢萦的舞台,這無疑是對她堅持不懈的最大褒獎。
從舞者蛻變為學者,從懷揣夢想的少女成長為開拓者,劉岩的人生旅程雖然充滿坎坷,但卻也是獨一無二的精彩紛呈。
她以非凡的勇氣和堅韌重塑了自我,以實際行動诠釋了舞蹈藝術的永恒魅力如今,她的生命之花已經在另一片天空盛開,歲月的芬芳依然悠然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