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泰國政府有點後悔了

要說泰國曾經差點成為發達國家,估計沒多少人會信。

一直以來,在國人的印象中,泰國就是個旅遊勝地或者佛教國度,偶爾夾雜一點獵奇元素,隻是很少有人會把泰國和發達一詞聯系起來。

泰國政府有點後悔了

事實就是,泰國曾經擁有過極其輝煌的歲月。

在那個殖民浪潮肆虐的年代,弱國很難逃脫西方豪強的魔爪,東南亞國家自然不例外。

不過,在東南亞各國中,泰國是唯一沒有被殖民過的國家。

為什麼泰國能獨善其身?因為它的外交政策十分靈活。

泰國地處中南半島中部,屬于英、法、美、日多國的利益重疊區,朝南還可以影響馬六甲海峽。

是以歐洲列強都想據為己有,但就是因為地緣價值太高,以至于殖民者無法獨自占有,無論哪方動了侵占的念頭,都會被其餘國家圍攻。

泰國看準列強們的心思,是以在大國夾縫中左右逢源,以求生存。

如果騎牆得當,在關鍵時刻甚至能撈到好處。

在二戰時期,泰國就曾以高超的拉扯手藝,在同盟國和軸心國之間反複橫跳,最後不僅毫發無損,還順勢擴張了一波領土。

是以泰國在當時被稱為「東南亞之狐」。

二戰過後,西方國家陸續将産業向外轉移,東南亞以廉價勞動力聞名,是以是首選區域。

在60年代初,泰國政府開始引進外資,實行自由經濟政策。

這波潑天的富貴,泰國雖然接收得比較晚,但發展勢頭一點也不弱,整個60年代,泰國工業平均增長率在10%以上。

泰國政府有點後悔了

到了70年代,受國際大環境影響,泰國經濟增速才逐漸放緩。

為了刺激出口,從1981年起,泰國政府三次将泰铢貶值,并聽取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的建議,實行「一籃子貨币」的釘住匯率制度,其中美元的權重占到八成以上。

效果立竿見影。

因為泰铢彙價被人為固定,屏蔽了匯率風險,加上泰國開放的資本市場,是以吸引了全球的熱錢瘋狂湧入,房地産市場和金融市場變得火熱起來。

從1985到1995年,泰國的經濟發展是世界上最快的,GDP增長率保持在8%左右,人均國民收入超過2500美元,被世界銀行列入中等收入國家。

泰國還和當時的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一起,并稱為「亞洲四小虎」。

當時泰國的發達程度,一度讓來這調研的中國考察團羨慕不已。

在常年高增長刺激下,泰國從政府高層到平民百姓,大家對未來都十分樂觀,進而忽視了在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來的許多問題。

首先是泰國的經濟命脈大部分被外資掌控。

泰國本身沒什麼工業底子,不過是搭了一趟外資轉移的便車,才一躍轉為新興工業國。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泰國就開始生産汽車了,然而迄今為止,依然沒有屬于自己的汽車品牌。

泰國政府有點後悔了

因為無論泰國工業看起來有多繁華,核心依然是外資的低端供應鍊。

除了基礎勞動力可以掌控,其餘裝置、技術、核心部件和工程師全屬于外企。

利潤大頭在外國廠商手裡,泰國能撈到的,隻有外資指甲縫裡流出來的微薄利潤。

其實在當時,泰國還有得選擇。

要麼是勒緊褲頭帶,拼盡幾代人的血汗,建立屬于自己的全産業鍊,要麼像亞洲四小龍那樣,深挖自身優勢,走出口導向型路線,成為亞洲貨物集散中心或者金融中心。

但是泰國選擇了躺平,因為自由經濟帶來的繁榮太上頭了。

為了留住外資,泰國隻能任由勞動力一直廉價下去,導緻國民素質始終被壓在底層。

底層百姓能留給孩子的,隻有代代相傳的牛馬精神,下一代在可見的未來沒有任何翻身能力。

其實泰國這麼做也很正常,畢竟躺着就能賺錢,何苦要那麼辛苦轉型。

如果局勢逆轉,不再給泰國趟賺的機會呢?

90年代初,美元一改對主要貨币的弱勢走向,開始變得強硬起來。

在釘住匯率制度下,泰铢隻好跟随美元大幅升值。這樣一來,泰國的出口就遭受了嚴重打擊,由過去将近20%的年增長率跌到負增長。

泰國政府有點後悔了

出口下降了,就會導緻經常項目逆差迅速擴大,也就是貿易支出大于收入,出現赤字。

1995年,泰國經常項目赤字為162億美元,占GDP8.3%。

要知道,泰國經濟主要依賴出口帶動,是以一下子陷入被動。為了彌補赤字,泰國隻能開放更多的資本項目,借入外債。

但泰國的赤字何止這一項,從八十年代開始,泰國政府在公共支出方面就一直上不封頂。

前面說過,利潤大頭在外企手裡,再加上稅收優惠,落到政府手上的其實沒多少。

為了滿足無限揮霍的需求,泰國政府隻能不斷舉債。

于是在泰國經濟最火熱的時候,出現了一個詭異現象,一邊是全世界熱錢大量湧入,一邊是泰國的外債規模大幅上升。

截止1996年,泰國的外債規模已經達到930億美元,狠狠助推了一把高通脹。

泰國經濟畢竟高速發展了這麼多年,對高通脹現象,老百姓倒是沒過多擔憂。

在經濟「火熱」景象的熏陶下,很多人還把錢拿出來投資理财和房産,等待着可觀的利益回報。

政府債台高築,金融過度火熱,産生的泡沫是非常誇張的。

這時泰國政府有點騎虎難下了,想逆轉經濟頹勢,就需要實施擴張性貨币政策,這意味着要放棄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

泰國政府有點後悔了

而貿然放棄釘住匯率,泰铢就很容易貶值,使債務負擔變大,國内經濟形勢有可能變得更差。

最終泰國政府決定加大對外彙市場的幹預力度,提高利率,盡力維持釘住制度。

隻是高利率政策又抑制了投資和消費,同樣使泰國經濟進一步惡化,還給金融大鳄們趁虛而入的機會。

在索羅斯眼裡,金融過度火熱,體系卻無比脆弱的泰國,就是一座潛力巨大的寶藏。

當泰國政府選擇硬抗的那一刻,意味着做空泰國的時機來了。

1997年2月初,索羅斯等國際投資者對泰铢發動第一波試探攻擊,向泰國銀行借入150億美元的遠期泰铢合約,然後在現彙市場大量抛售。

在大規模抛售風潮下,泰铢匯率大幅下跌,引起了市場恐慌。

為了平息風波,泰國央行動用2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進行幹預,總算把泰铢對美元的匯率拉回了一點。

但這才剛開始。

從5月份開始,國際炒家們連續發動幾輪猛烈攻勢,大肆沽空泰铢。

盡管泰央行多次動用外匯存底,甚至還把新加坡也拉入了戰局。

但一切徒勞無功,因為索羅斯已經摸清泰國的底牌了,以泰國的外匯存底量,根本兜不住。

果然,到6月底,當泰國消耗完最後30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後,局勢徹底無法挽回了。

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維持十多年的釘住匯率制度,實行浮動匯率制。

泰國政府有點後悔了

僅在當天,泰铢的跌幅就超過30%。

泰铢崩盤隻是第一步,金融大鳄們準備了那麼多子彈,不會滿足于隻做空泰铢。

他們想橫掃整個東南亞。

于是菲律賓比索、印尼盾、馬來西亞林吉特陸續成為大鳄們的獵殺對象。

餘波輻射整個亞洲,最終造成震驚世界的金融危機。

在這場危機中,泰國經濟陷入空前大衰退,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倒閉、企業成批破産。

危機對社會造成的沖擊也是毀滅性的——

失業人數高達三百萬人,大批富人階層和中産階級一夜返貧,每天都有股民從高樓一躍而下;

由于泰铢幾乎淪為廢紙,本就高昂的物價直奔天際;

盜竊、搶劫、命案頻頻發生,全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陷入一片混亂。

可以說,此時的泰國離破産隻有一步之遙。

這時候,IMF終于下場收拾殘局了。

泰國政府有點後悔了

它對東南亞各國伸出援助之手,表示可以提供大額援助資金。

衆所周知,IMF一向無寶不落,開出的每一筆援助都是有嚴苛條件的。

IMF給泰國開出的條件是大家很熟悉的老配方,放開金融市場和對國有資産的管制,友善外國資本進場收割。

泰國别無選件,隻能喝下毒酒。

破産危機暫時解除了,但代價是,大量優質資産被跨國集團趁火打劫,國家幾十年積蓄被掠奪一空。

同時人均GDP暴跌大半,老百姓的生活水準直線下降。

經過十年的休養生息,泰國勉強恢複到1996年的水準,但是被抽走的根基卻不是那麼容易再建起來。

泰國原本躍躍欲試,想邁過中等發達國家的門檻,現在卻要想辦法求存,别淪為開發中國家的下限。

這就是經濟學家常說的中等收入陷阱,經濟陷入停滞,怎麼都上不去,掉下來卻很容易。

97年以後,泰國的支柱産業,已經從實業變成服務業。

既然工業卷不起,那就把精力放在旅遊業上,這也是一種政策。

隻要泰國保持旅遊配套設施的完善,再把旅遊成本打下來,就能保持遊客流量的穩定增長。

旅遊業興旺了,還能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一舉兩得。

從21世紀開始,泰國曆任政府都在往這方面努力,其中做的最出色的是他信政府。

泰國政府有點後悔了

他信上任以來,泰國的經濟增長率一直不錯,長期保持在5%以上,而且還實作了國家收支預算的平衡。

但最多也就這樣了。

不是他信能力不行,而是它觸碰到雷區了。

在順利連任後,他信想來一場深度改革,結果觸碰到泰王和軍方的利益,最後在06年被泰國軍方推下權力中心,被迫逃亡海外。

其後十來年,泰國陷入了頻繁政變的怪圈。

根源是階級沖突越來越大,政府根本調和不來。

當兩派勢力吵得不可開交時,軍隊就會出馬,發動政變接管政府,然後群眾選舉重新組閣,等新政府再次調節失敗後,又發動新一輪政變,反反複複,達成詭異的循環。

泰國的經濟也跟着跌宕起伏,保住穩定都夠嗆,就别談改革發展了。

泰國唯一能做的,是保住旅遊業大盤别崩掉。

經過兩年特殊時期的煎熬,為了重振旅遊業,吸引更多的遊客,泰國竟然想了一些怪招,其中争議最大的就是推動大麻合法化。

2022年2月8日,泰國政府丢掉堅持幾十年的禁毒傳統,把大麻從毒品管制名單中移除,成為亞洲首個大麻合法化的國家。

泰國這麼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想挖掘新的經濟作物,進而提高農業附加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飛葉子來吸引遊客。

泰國政府有點後悔了

實施兩年後,效果如何?

對經濟的拉動效果不好說,醫院生意挺火爆的。

據泰國媒體報道,政策開放僅僅數天後,就出現多起濫用大麻而被送醫院急救的案例。

如今這玩意在泰國有多泛濫?

2021年,泰國大麻吸食者有189萬人,到了2022年,數字飙升十倍。

外來遊客一不小心,就很有可能會誤食含有飛葉子的食物或飲料,因為在政策放開後,這種東西就如佐料一樣常見。

泰國政府有點後悔了。

新任總理賽塔在去年曾公開表示,會努力糾正前任政府的錯誤政策,并重新制定法律進行限制。

禁毒決心是好的,隻是有一點更關鍵。

國家要想穩步發展的話,首先政權就得穩定,更疊速度跟跑馬燈一樣可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