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犯了錯,你會采取哪種方式,簡明的提示還是唠叨式責令?

原創 婦女生活雜志社 現代家長微平台 2023-08-30 10:00 河南

孩子犯了錯,你會采取哪種方式,簡明的提示還是唠叨式責令?

一天傍晚,我從幼稚園把女兒接回家,進門後我先換上拖鞋,順手把換下的鞋放在了鞋架上,起身向客廳走。剛走了幾步,我的後腰處突然被什麼東西砸了一下。回頭一看,竟是女兒的一隻鞋。她嘿嘿笑着連聲道歉:“媽媽對不起!對不起媽媽!”她經常這樣,換鞋的時候不是老老實實脫下放到鞋架上,而是擡起腿一甩腳,玩一把“飛鞋子”的遊戲。

要是以前,我肯定借機訓她一頓,再指點她一番。但根據經驗我發現,我唠叨半天,不但自己生氣,還惹她不開心,不是嘟着嘴不理我,就是翻個白眼兒再極不情願地按照我說的去做。這次我決定,不再唠叨,而是改成提示,就說一兩個字。于是我收住了已經到嘴邊的責令的話,對她說:“鞋子!”女兒立馬心領神會,邊跑去撿鞋子邊俏皮地回應:“好的媽媽,我知道了。”然後把鞋子擺到了鞋架上,還順帶把她爸和我的鞋子也都擺得整整齊齊。

我早就發現,不唠叨,簡單地提示,反倒更能讓女兒積極修正自己的錯誤,而且不會産生抵觸情緒。比如她吃飯時用衣袖擦嘴,我就提示“紙巾”,她就會抽出一張紙巾拿在手裡備用;晚上該睡覺了,她還在玩,我就提示“九點喽”,她就知道該洗漱、睡覺了;她在電梯裡亂蹦,我提示“危險”,效果也立竿見影。

提示為何比責令更有效,

它又有哪些好處?

想想自己以前真是出力不讨好,當女兒做了讓我不滿的事,我總是說一大堆責令其改正的話,結果自己越說越氣,越說越收不住,越說越放大她的錯誤,甚至把她曾經做過的一些與此不相幹的錯事都拿出來說道一番。結果往往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被我像滾雪球一樣放大,激化親子沖突,弄得雙方都不開心。

孩子犯錯誤,很可能隻是無意的,或者隻是覺得好玩而為之,也可能是一時忘了規矩。這種情況下,招來一通指責和批評,别說是孩子,就是成年人心裡也會不服氣,也會反感。

通常情況下,我們做錯了事,更希望别人給予委婉的提示,孩子當然也不例外。為什麼呢?因為與責令的生硬、嚴肅相比,提示顯得更溫情、更平和,給孩子留了情面,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既讓家長盡到了提醒孩子改正錯誤的責任,也照顧了孩子的情緒,孩子不但不會逆反、抗拒,而且更願意改正錯誤。

實踐中我還發現,用提示詞,隻是在簡單陳述事實,不會讓孩子覺得被批評,孩子經家長提示就知道自己哪裡做得不妥當,很願意立即改正錯誤。

孩子犯了錯,你會采取哪種方式,簡明的提示還是唠叨式責令?

在親子相處中運用提示有技巧:

把握關鍵詞、提前約定規則

精準提煉“提示關鍵詞”

作為提示孩子修正言行的關鍵詞,家長提煉的時候一定要精準、簡潔,讓孩子一聽就明白,能立馬領會家長的意思。最好是,這個關鍵詞能引導孩子如何做。比如吃飯時嘴角粘了食物,不少孩子習慣一擡手就用衣袖擦。如果家長給孩子準備了用餐時的專用小毛巾,就可以提示“小毛巾”;如果準備了紙巾,就提示“紙巾”。孩子一聽就知道不能用衣袖擦嘴,而應該用小毛巾或紙巾。再比如,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直接上手去搶,家長可以提示“交換”,引導孩子用自己的玩具跟别人交換着玩,而不是直接去拿别人的玩具。

可以用事先的“約定”來提醒

有些事,家長可以跟孩子提前約定好規則,當孩子再面臨某個特定情景時,家長隻要簡單提醒一句“别忘了我們的約定哦”,孩子就知道該怎麼做了。比如跟孩子去湖邊玩的時候,提前約定隻能在邊上玩,不能下水,以免發生危險。當孩子玩得忘乎是以,沒有按照約定隻在湖邊玩,而是要下到水裡的時候,家長就可以提示孩子:“我們說了不可以下水哦!”而不需要責備和唠叨孩子。

如果有時孩子不願遵守約定,那就想辦法,根據具體情況讓孩子明白,一次不守約,以後就沒辦法再做這樣的事;讓孩子明白,守約才有更多的好處。他權衡之後,就會有意識地限制自己,遵守約定。

家長和孩子可以互相提示

這個提示法,不能隻是單向的,隻能家長來提示孩子,也可以是孩子來提示家長——這樣是最好的。

在家裡,家長可以就一些事情跟孩子商量,為大人設定一些限制,并告訴孩子,當家長違反限制時,由他負責提示家長改正。比如家裡規定,吃飯的時候不可以看電視,當然也包括家長。如果某一天家長違反了規定,孩子就可以提示家長,家長也要即刻修正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表率。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這種提示和限制是公平的,适用于所有的家人,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這會讓孩子覺得很公平,而不是隻針對他,孩子就會更服氣。

孩子調皮、犯錯都是難免的。如果對孩子一不滿意就大張旗鼓地指責、唠叨,弄得親子關系緊張,家長、孩子都不開心,實在得不償失。而改為用一兩個簡單的詞來提示孩子,點到為止,不但孩子聽了很受用,自覺修正自己的言行,還能避免親子沖突,讓家庭關系更和諧,家庭氣氛更溫馨,更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犯了錯,你會采取哪種方式,簡明的提示還是唠叨式責令?

END

作者:胡運玲

編輯:顔東寶

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

第一時間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