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一”特刊丨緻敬共富鄉村一線的他們!

作者:酉陽釋出
“五一”特刊丨緻敬共富鄉村一線的他們!
“五一”特刊丨緻敬共富鄉村一線的他們!
“五一”特刊丨緻敬共富鄉村一線的他們!
“五一”特刊丨緻敬共富鄉村一線的他們!

編者按:

共富鄉村建設,是酉陽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極具實踐意義的創新嘗試。2021年,酉陽在花田鄉何家岩村開展共富鄉村試點示範探索實踐,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發展自己幹,自己的資源自己賺”的共富鄉村新路。如今,這一共富模式已拓展至全縣50個村,并逐漸向全縣278個村延伸。

在建立過程中,廣大駐村第一書記、村組幹部、市場經營主體、基層群衆,加上全新引入的共富鄉村CEO,大家勠力同心,協作共建,緻力我縣高水準打造民族團結共同富裕示範地、美麗重慶先行地、巴渝和美鄉村樣闆地。

時值“五一”國際勞動節,酉陽融媒體中心将鏡頭聚焦共富鄉村一線,刻繪獻計獻力、熱情投身共富鄉村建設的立體群像,并以此向共富鄉村共創者,向全社會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們緻敬,祝大家節日快樂!

“五一”特刊丨緻敬共富鄉村一線的他們!

中心村第一書記張劍:

藝術為媒,激活鄉村新活力

“五一”特刊丨緻敬共富鄉村一線的他們!
“五一”特刊丨緻敬共富鄉村一線的他們!

“沉下心來,做好接力,我将繼續把作品書寫在中心村的大地上。”這是去年5月,張劍從四川美術學院來到花田鄉中心村時,對派駐機關和中心村村民許下的諾言。

中心村的上一任駐村第一書記曾令香是張劍在四川美術學院的同僚。接過曾令香的接力棒,擅長影視動畫制作的張劍陷入了沉思:在前任駐村第一書記的工作基礎上,如何發揮自身的優勢和力量服務鄉村發展,增加中心村的“曝光率”?

用影像叙述山鄉巨變

人民美術講習所是曾令香創辦的公益性美育項目,也是讓當代藝術回歸日常生活的生動實踐。在這裡,村民既可以閑話家常,也可以開展美育教育訓練和美術講習。人民美術講習所已成為村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張劍在深入了解村民的需求和願望後,結合影視動畫專業的特點,号召川美30名師生共同組建了“藝點村光——影像在地美育”工作坊,以影像藝術為創作載體,通過對花田鄉各村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湧現出來的真人真事進行拍攝記錄,展現新時代鄉村之美、人情之美、生活之美。

“學生們通過深入挖掘村民近年來在山鄉之變中的奮鬥事迹,深切感受到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價值。”張劍認為,這既是一場生動的思政課,也再一次把作品書寫在了大地上。

用手藝守護匠心傳承

中心村有7500餘株漆樹,但割漆這門手藝卻面臨着後繼無人的窘境。

“年輕人都不願意傳承這門手藝,覺得割漆賺不了多少錢,還不如外出打工來得實在。”當地割漆匠冉茂德的話語中透露出深深的無奈。

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張劍一邊引入川美20多名非專業學生在選修課上創作的漆藝作品參加村内的大漆藝術博物館新展,讓村民們親眼見證漆藝的魅力和市場潛力,一邊聯系“娘家”相關專業背景的同僚,通過講授基本的漆藝知識和創作實踐輔導,讓村民掌握漆藝制作的基本方法。

中心村新設立的漆藝體驗工坊,肩負起了“傳幫帶”的職責使命。在這裡,村民們将從川美教師處學到的漆藝技法傳授給其他村民和來中心村采風的川美學生。這種“以老帶新、以新促老”的方式,不僅讓傳統漆藝得到傳承,而且為村民們提供了新的就業和增收途徑。

“随着時間推移,村裡的匠人們定能從低勞動附加值的割漆匠蛻變為技藝高超的漆器藝術家,為大漆産品注入更多的文化附加值。”張劍的目光十分堅定。

用技能激發振興活力

“張書記,教教我們怎麼拍短視訊嘛!”村民姜秀梅得知張劍是影視專業的教師,便主動說出了自己試圖通過拍攝短視訊推廣家鄉美景、特産的想法。

同年7月,張劍在村裡發起了“中心村網紅培育計劃”,指導村民如何營運自媒體,幫助他們拍攝、剪輯短視訊,并在社交平台上推廣。

如今,參加第一批教育訓練的20多位村民已經開始營運自己的社交賬号,通過直播和短視訊宣傳家鄉,讓家鄉的特色農産品走出去,把遊客引進來,為中心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張劍以藝術為媒,用智慧和汗水編織出一幅幅美麗的鄉村新畫卷。他說:“這場落在鄉村大地的藝術接力,一定要跑赢!”

“五一”特刊丨緻敬共富鄉村一線的他們!

藝術氣息濃郁的花田鄉中心村。資料圖檔

興隆村黨支部書記冉思超:

帶領村民走上緻富路

“五一”特刊丨緻敬共富鄉村一線的他們!
“五一”特刊丨緻敬共富鄉村一線的他們!

走進銅鼓鎮興隆村,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動的田園畫卷中。

2023年5月,興隆村掀開了共富鄉村建設的嶄新篇章。美村容、妝村貌、盤活閑置資産……村裡建立了“村民+鄉村CEO團隊+村集體經濟聯合社+桃花源旅投集團+合作社”的“決策、建設、營運、分紅”共同體,形成了“村民自主經營+村民與合作社合作經營”兩種經營方式,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清晨,陽光灑向興隆村,金色的光芒照亮了村民們忙碌的身影。果園裡,新鮮的蔬菜水果在綠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誘人。遊客們穿梭其間,享受着采摘的樂趣,歡聲笑語在村莊上空回蕩。這一切都離不開該村黨支部書記冉思超的付出。

“多虧了冉書記,是他帶領我們走上了共富之路!”村民吳飛由衷感歎道,原本常年在外務工的他,如今選擇回到家鄉,發展林下養雞産業,成為共富鄉村建設的一份子。

“共富鄉村建設剛起步時,部分村民缺乏信心,擔心自己無法适應新的發展模式。”冉思超回憶,他深知要帶領大家走向富裕,首先得凝聚人心。

“我們不能一輩子守着這幾畝地過日子,要敢于嘗試新事物,敢于創新,讓‘農業+休閑采摘’成為興隆村發展的新引擎。”之後,冉思超一有空就走進田間地頭,與村民們面對面交流,用自己的熱情和真誠打動了他們,讓他們看到了共富的希望。

然而,初期發展并不順利。由于缺乏經驗和技術,許多村民種植的農作物長勢不佳。了解到村民的訴求,冉思超積極邀請有關農業專家到村裡耐心為村民們講解種植技巧,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在冉思超的鼓勵和幫助下,村民們逐漸克服了困難,果園裡的果實開始豐收,遊客紛至沓來,采摘活動十分火爆。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變成了實實在在的收入,村民們大大地松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文化是我們的根,要傳承好、發揚好。”除了采摘項目,興隆村還争取資金修建了陽戲表演舞台和啤酒屋,讓村莊的文化氣息更加濃厚,“我們采取邊建設邊投産的模式進行打造,村民們看着持續增加的收入,參與建設營運的積極性變得更高了。”

興隆村,這個因水而生、因山而魅、因文而興、因和而隆的小村莊,成為了酉陽鄉村建設的新樣闆、金名片。走在田間阡陌,仿佛能聽到冉思超那充滿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