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作者:BB姬Studio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小熊貓丨文

有時候我真希望小紅書這樣的社交平台,能給富婆姐姐們單獨開一個“小金書”。

不然我這個每周四準時蹲“肯德基V我50”,去麥當勞隻點窮鬼套餐的普通工薪階層,在看到“一個月入坑捏圈花費4萬”這樣的文字時,還是會覺得這太小衆了。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無獨有偶,微網誌上同樣也有部落客在控訴着“捏捏是新型騙局,一周花了幾千塊。”評論區不乏各種懂行的人留言科普,而圖檔裡這些單價過百的小東西委實讓我大開眼界。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在感歎“世界上為什麼不能多我一個有錢人”的同時,我顫抖着手,點開了這些小衆文字,試圖了解“捏捏”,并窺探這個“捏圈”,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上流人士聚集地。

待我定睛一看才發現,這些像櫥窗裡的小蛋糕一樣包裝精美的,被叫做“捏捏”的玩具其實并不陌生,它早就出現在主流媒體的視野中,在各個社交平台上刷過屏了。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捏捏這個名字,是近些年才衍化出來的。如果按照寬泛的意思去了解,那麼它也可以是那些捏起來軟軟的,可以解壓的東西。

無論是小時候學校外頭小賣部裡賣的裝面粉的東西,還是五顔六色砸在地上會發光的水球,甚至是春天江浙滬這邊特有的甜點青團,都可以被稱為“捏捏”。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但它們和現在這些包裝精美,具有一定收藏價值的捏捏,還是不一樣的。現在我們能見到的捏捏,在玩法的不斷疊代下,已經被嚴格細分為一個具體的類目。

它起源于日本千禧年間,最初是一家名為iBloom的公司推出的一款以記憶海綿為主要材料制作的慢回彈玩具。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iBloom在原宿開的慢回彈線下店

這樣的玩具不僅可愛,還有着極佳的觸感,很快便在日本當地的女中學生和國小生中流行起來,随後也在網際網路的傳播下慢慢走向世界。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上學的時候大家一定有見過那種像面包一樣香香軟軟的仿真玩具,那或許算是我們所能接觸到的第一款正經意義上的“捏捏”。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2019年,中國台灣首家慢回彈類捏捏專賣店開業,當時店内的品類就已經達到300種。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大陸的慢回彈捏捏的整體發展與商業模式則與台灣地區有所不同。

雖然也會在一些禮品店内出沒,但無論店家還是賣家,更多還是以網際網路作為土壤,進一步生根發芽,線上上市場開疆拓土。這确實籠絡了不少粉絲,但流水線打造的統一手感已經無法滿足捏圈人。

于是越來越多的手作店家搞起了科研,捏捏也在材質上開啟了屬于自己的進化史。

最先被捏圈人選中的是果凍蠟,它比起記憶海綿更加Q彈,也有硬、軟和混合蠟這幾種不同硬度,成本效益也相對更高。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但它的缺點也非常明顯,在夏天可能你會收獲到一堆融化的果凍蠟捏捏,而且很容易被壓扁。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一位可憐的部落客@卋罖 融化的果凍蠟捏捏

然後就是軟膠。它可塑性強,隻要調整膠水的比例就能制作出快回彈或者慢回彈的不同手感,但它會随時間推移變硬,不能長時間儲存。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小紅書@223322

而矽膠材質的“捏捏”成了如今風靡“捏圈”的新寵,它既不會融化也不會變硬,更能承受來自捏圈人的各種蹂躏,更抗造一些,同樣的,它在手感可塑性上也更多樣一些。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小紅書@辣辣子捏捏(上新版)

讓我們随機打開一家手作捏捏的網絡店鋪,可以看到商品購買界面标注着諸如“奶油泥感”、“爆漿感”等圈外人看不懂的圈内黑話,這些花哨的詞彙就是對捏捏的手感描述。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别看它好像有這麼多細分的類目,實際上捏捏的主流手感大緻就分為三類:水感、泥感、水泥感。

水感最軟,捏的時候像捏一灘水一樣,回報比較少,回彈也最快;水泥感,則比水感稍微更有韌性一些,回彈速度适中;而泥感回彈最慢,手感更加厚實,就像橡皮泥一樣。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來源小紅書@StarryGarden(星光花園)

分别是三種手感捏後的狀态

是以捏捏的手感是跟膠水調配比有關咯?你這麼說,它外面套的透明塑膠袋也太沒存在感了吧!其實它同樣也大有學問的。

因為矽膠本身會比較粘,容易沾灰不說,捏起來也會沾手。為了能有良好的體驗感,制作好捏捏後總會在外面套一層袋子。

而這些袋子的材質大緻分為PVC、EVA以及食品加工袋這三種類型,其中PVC材質是最能還原捏捏手感的選擇。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來源小紅書@卟靈卟靈(測膠水版)

部落客測試了不同膠水配比的捏捏放在不同袋子下的手感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在捏捏的款式上,這些店家也是卷生卷死。

我們常見的幾個大熱門款式,貓爪肯定獨占鳌頭,幾乎所有的店家都會擁有一款貓爪捏捏。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來源@喜菌菌捏捏樂

其他的,食物系捏捏同樣也很受追捧,比如吐司、華夫餅、大福、奶油條這些,哪怕是圈外人肯定也經常能見到。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來源@陳多肉,食物系捏捏甚至發展到便當了……

至于獵奇一點的,那就是捏捏圈最近出的一個“雞蛋”捏捏。

在雞蛋上開個洞,将裡面的内容物倒出來,然後倒入矽膠。等到矽膠凝固,你就獲得了一個可以捏碎的雞蛋。不過捏碎的感覺,就成了一次性的。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來源@恩澤捏捏

捏捏自己有不同的手感和款式,捏圈人也有黨派之分。

比如,拿手指按就完了的按按黨。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要把整個捏捏擠平攤成餅的攤餅黨。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還有動作比較輕柔的摸摸黨。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以上都來源于@布布SHOP

和不顧一切亂捏一氣的暴力黨。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部落客說這分别是一個小熊、一個貓咪和一個龍蛋

反正我是沒看出來

根據我的這些觀察,可以說,捏捏發展到現在已經有非常完善的商業鍊路和玩家生态了,但這更讓我心生疑窦。

捏捏的做工确實精美複雜,但充其量也就是記憶海綿或者膠水這類東西做的,等熱情一退卻就會從精心收藏的珍寶變成亟待轉手的“工業廢料”了,甚至還沒有IP背書,可能還不如谷子更好轉手。

在這種情況下,“一月四萬”,“一周幾千”的天價捏捏花銷,卻并不罕見。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一套捏捏的價格被拍賣到五千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不知道這個賣家是真要十萬還是改成防拍價了,總之挺好笑的

許多店家的捏捏定價都在四十到五十元左右,有些更甚。這樣的定價下,如果隻是買一兩個嘗嘗鮮,還不至于讓它被劃入奢侈品的行列。

但要是上瘾了随便買十個八個,那絕對會被不知情的人打上消費主義的标簽。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即使是一些被黃牛入侵後,在二級市場身價過千的熱門款捏捏,同樣也有人願意參加拍賣。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捏捏圈非常有名的大店祖拉拉常年是黃牛們炒價的對象

别看它現在是一千五,實際上原價才60+

如果捏捏真這麼有賺頭,作為宇宙中心的義烏應該早就出手,将價格打下來的同時分一杯羹才對,怎麼出現動辄四五十乃至幾百上千的價格呢?

想要探究清楚這個問題,就得深入捏捏圈去了解實際情況。

事實上,許多制作捏捏的手作店家都有在各個社交平台現身說法。他們中大多數店面規模都不大,而捏捏的制作存在一定難度。

在矽膠倒入模具前需要在模具上塗凡士林幫助後續脫模,倒入矽膠後得耐心等待膠水自然風幹,風幹結束後則需要一個個進行手工脫模。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制作捏捏前所需要的材料

脫模的過程是最麻煩的,操作人員得極其小心,不然很容易在捏捏上留下瑕疵。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來源@捏就完了,看得出部落客被脫模折磨得不輕

手感比較好的捏捏,基本上來源于小規模手作店,很難實作量産。

除了上面繁複的流程之外,還得小心捏捏出現“矽膠中毒”的情況,這種制作出來基本上一捏就壞,導緻店家不得不重新制作。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矽膠中毒”與甲醛中毒不是一回事!一般是因為沒有清洗幹淨模具導緻捏捏在制作過程中被污染了

最近還傳出制作捏捏疑似會甲醛中毒,具體誘因不知道是矽膠材料本身還是PVC袋子。總之很多店家為了保證安全,将制作材料更換成了成本更高的食品級矽膠,也嘗試用其他包裝袋來替換PVC。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需要全副武裝做捏捏的部落客@軟綿綿原味聖母

制作上的困難重重讓個人作坊從制作到發貨的周期也拉得很長,許多店家都會事先開放預售,然後經曆短則15天長則三個月的漫長等待,捏捏才會送到賣家手上。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數量少,周期長,就算是同一家店出品的捏捏,也會根據批次不同在手感上有微妙的不同,這就讓黃牛有了可乘之機。他們哄搶爆款,操縱市價,一翻再翻,造成現在一“捏”難求的情況出現。

至于義烏那些能夠大批量生産的捏捏,很多并非使用的是矽膠材質,而是TPR材質。價格雖然低廉,但手感并不好,是以一般這種都處于捏圈的鄙視鍊底端。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這麼看來,店家的定價好像都不算離譜,畢竟制作流程繁瑣,但許多陪着這些店家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捏圈人們卻并不這麼覺得。

一些大店的老款捏捏最多五十元頂天了,但新款明明平平無奇卻漲到了一百多的價格。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更有店主對同一批捏捏三番五次地進行漲價。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購買捏捏本是奔着喜愛和解壓去的,現在高昂的售價卻讓人倍感壓力。

有的捏圈人決定幹脆身體力行,買材料回來自己制作捏捏,順便也研究一下捏捏到底是不是真的暴利行業。

根據其中一位部落客在社交平台上公開的實操結果來看,捏捏的材料成本真的不算貴。這次實驗的整體成本花費大概在一百五十元。其中隻有四十元的膠水是全部用完了,其他的模具、色膏等工具都能多次使用。

最終部落客制作出20個正常款捏捏,平均價大概在七塊五左右,遠遠低于店家動辄四五十的定價。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哪怕是算上人工和時間的成本,這樣的定價也綽綽有餘了。

但即使是這樣闆上釘釘的事實被大部分捏圈人證明,為什麼還是有很多店家控訴捏捏不賺錢呢?

事實上,現在的捏捏手作店家面臨着小店不賺錢,大店價格虛高的情況。不少小店都面臨着倒閉的風險,但大店的地位卻仍然無法撼動。

或許大店與小店之間在手感上沒什麼差異,但捏捏售價導緻購買者們的試錯成本比較高,更多人青睐産品比較有保障的大店,不去選擇小店。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至于捏圈内部的消費者們也是有着不同的聲音。

大多數捏圈人通過自制捏捏,抵制黃牛,支援小店,試圖讓捏捏的整體價格下降,不被黃牛和大店所掌控。

也有部分捏圈人共情店主們,并四處奔走去替這些定價虛高的店主進行解釋。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還有些捏圈人進入捏圈完全是一場意外,在逐漸的自我PUA中接受了這些不合理的定價。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17世紀的荷蘭社會對郁金香的追捧熱潮導緻郁金香效應。四百年後,“谷子”、“球鞋”等等,都陷入過或者正在陷入類似的熱潮,捏捏也是其中之一。

沒人知道這還會持續多久,或許很久,又或許隻到明天……最近不少捏圈人發現,手作大店的捏捏價格已經開始出現下滑。

此前大店的各種騷操作也被同時翻舊賬清算起來,售後服務差,品控問題頻出,黃牛泛濫。整個捏捏市場,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早已處于崩盤邊緣,搖搖欲墜。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這些大店的光環漸漸褪去後,許多精良的小店終于能浮現到大家眼前。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越來越多人開始做小店推薦了

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捏圈人意識到,這場圍繞着捏捏的柔軟幻夢,實際上是無數泡沫堆疊後的隐藏陷阱,隻消一陣風吹,這些或紛飛,或破裂的泡沫都将消散。

而捏捏以及捏圈人們,也會在網際網路的浪潮淘洗下,重新找回安靜的一隅,淡出大衆的視線。

這對于要牟利的投機者來說,可能不是什麼好消息。但對于真正喜歡捏捏的人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好的趨勢。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至于我,雖然也有興趣買來試試。但說實在的,比起捏捏,捏一沓毛爺爺,或許才是真正的解壓。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END-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成本不到十元卻賣上千的解壓玩具,是在割年輕人韭菜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