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騎手過剩,送外賣還香嗎?

作者: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

買一輛電動車,在後座上放一個大箱子,前面的把手上再安裝一個手機支架,在平台上成功注冊後,你可以接外賣訂單了。由于入職門檻低,四年前山西太原的郝曉宇成為了一名兼職的外賣騎手。

“閑着沒事,下了班就來送幾單,掙點外快。”由于比在工廠“擰螺絲”賺得多,幹了兩年多兼職後,郝曉宇成為了一名全職外賣騎手。與郝曉宇一樣,門檻低、工作相對自由、收入較為可觀是相當一部分人最初選擇成為一名外賣騎手的樸素理由。

時過境遷,如今從工廠走進“街道”的郝曉宇,卻想逃離這個行業。“今年能感覺到訂單量明顯少了很多,周圍幹外賣的人越來越多了。”4月22日,郝曉宇在接受《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記者采訪時無奈地表示,他目前正在考慮轉行。

當騎手過剩,送外賣還香嗎?

為什麼進入外賣行業?

據沙利文報告統計,2023年大陸即配行業訂單規模達到約408.8億單,同比增長22.8%,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将達到813.1億單,未來5年保持年均14.7%的兩位數增長。

目前即時配送的主流訂單來自餐飲行業,但正快速擴充至生鮮、3C、醫藥、家電、非标服務等更加豐富多元的場景。以美團為例,去年七夕,美團跑腿單日完成了200萬筆鮮花訂單。從品類看,美妝個護、電器、消費電子等産品線上化率超過50%,但即時零售線下滲透率僅為1%,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随着線上零售業态進入“萬物到家”時代,即時配送需求場景日益多元化是推動其市場規模快速擴張和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

在北京當了5年外賣騎手的郭壯壯不關注這些資料,也不了解行業發展的趨勢,他當初之是以送外賣,就是因為送外賣掙得多。今年1月,中國新就業形态研究中心釋出的《2023中國藍領群體就業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藍領群體平均月薪6043元,其中外賣員的平均月薪能夠達到6803元,僅低于月嫂和貨車司機排在第三。

郭壯壯告訴《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記者,“每年有兩個旺季,分别是天最熱的時候和冬天最冷的那幾個月。每天早、中、晚飯點的時候是高峰期,訂單會比較多,這時候掙得也多。”

早上六七點,許多外賣騎手會在早餐店外等候平台派單,或者自己搶單。“一般那些上班的白領會提前預約早餐,在他們九點上班的時候早點剛好給他們送到。這個時候單就比較多一點。”郭壯壯解釋到。

“4768、4768在嗎?”“3489在不在?”“您好,您的外賣給您放外賣櫃了。”在北京各大寫字樓下,每個工作日中午12點前後,充斥着這樣的呼喊聲。外賣騎手手裡拎着外賣,眼睛盯着寫字樓的大門,焦急等待着。訂單完成傳遞後,他們立馬騎上電動車飛馳而去,前往下一個地點。

在送外賣的過程中,郭壯壯也積累了一些經驗。這有助于提高他的收入。一是看配送資料。“平台給你派單都是看資料的,資料好的派的訂單就多,不好的就比較少。”郭壯壯說到,他提到的資料是指外賣員的配送資料,包括平均送達時間、好評率、活躍度、地理位置等。上下班時間固定、好評多、準時率高的就說明外賣員的資料比較好,就會分到更多的訂單。如果“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配送資料就不會好,派的單也會減少。二是送外賣的時候,要在離商家近的地方等候,“離商家比較近的時候,平台會優先把這個地方的單派給你。在天氣情況比較惡劣的時候,單子價格也會比較高。”他補充說到。

與全職的郭壯壯不同,郝曉宇是從兼職外賣員做起的。四年前,他白天在電子廠上班,下班後跑外賣。“在電子廠每個月有5000元的工資,晚上6點開始跑外賣,每天也有個百十塊錢的收入,那個時候收入也能有7000~8000元,在太原算是不錯的收入了。”

此外,送外賣也被很多人當作自己職業生涯的一個過渡階段。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參與實施了全國外賣騎手職業群體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相比于未來一年的工作規劃,外賣騎手在五年後的工作規劃問題上,選擇“繼續從事目前工作”的騎手占比有所下降,由70.7%降為51.7%。

大多數人選擇送外賣還有一個理由是,上班時間比較自由。餓了麼外賣騎手郝林表示,“相比于送快遞等工作,送外賣比較自由,幾點上幾點下全憑自律,我個人比較喜歡自由。”“這個行業沒什麼人管,肯定比在工廠上班舒服。”外賣騎手彭軍講到。

縮水的配送費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近期釋出的《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指出,預計2026年,即時配送規模将達到萬億元。蓬勃發展的即配市場賽道也吸引了網際網路大廠的進入。

去年3月,淘寶網釋出關于新增《淘寶網“小時達”服務規範》的通知顯示,淘寶網拟新增“小時達”服務規範;同年11月,快手也進入即時配送領域,平台上的本地生活/團購訂單支援部分肯德基和海底撈商品外賣/外送,個别小商家也會有員工配送;今年,東方甄選“小時達”業務正式上線。

随之而來的是不斷膨脹的騎手規模。以美團釋出的資料為例,2020年到2022年,美團的騎手人數從470萬增長到624萬,增幅達到32.8%。目前,外賣員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郝曉宇告訴記者,今年新加入外賣小哥隊伍的人越來越多,導緻整個行業出現了僧多粥少的現象。“這個行業前幾年收入還是不錯的,而且是掙的快錢,我今天跑了幾單,明天就能馬上拿到錢,是以大家就都來送外賣了。”

“一些年輕人畢業後剛進入社會,想創業需要錢,就先送幾年外賣攢點錢。還有一些沒找到合适工作的中年人,由于學曆較低,能選擇的行業比較少,外賣相比其他行業來講,算是比較好的選擇。”談及為什麼外賣行業的人越來越多時,郭壯壯這樣認為。

“去年的時候一天訂單能有40多單,現在能有20單就不錯了。另外每單的提成也少了,原來每公裡2元,現在下降到1塊多一點。”太原市的外賣小哥劉飛表示。劉飛接受采訪當日,出門3個小時,隻搶到了2單,這三個小時内還包括了午高峰時段。“現在訂單太難搶了,外賣平台會優先派單給平台團隊,如樂跑騎手等,單子會優先派給團隊内的人,之後才會派給衆包的騎手。”

彭軍也感覺,“從疫情放開以後,人就越來越多了。”2022年,彭軍從家具行業離職,投身外賣行業做了一名外賣騎手。“現在這人是翻倍的增長,以前這片有100多個騎手,現在有三、四百騎手。相當于以前100元兩個人分,現在要五個人分。”他補充說到。

一些本身有主業的人為了增加收入也會來兼職送外賣。“專送的規則比較多,必須穿工服,戴頭盔,固定上下班時間,還有各種考核,而衆包模式下,外賣員隻要有手機會騎電動車就能做,門檻低,也比較自由,沒有考核等條條框框的東西。”郭壯壯介紹到。

天津的趙先生在工作之餘,選擇兼職送外賣,如今已經三年了。“人是越來越多了,訂單就這麼多,人多了每個人分到的單就少了,原來一晚上能掙一百多,現在就幾十塊錢。”由于平台算法的不斷調整以及湧入外賣行業的人越來越多,不隻分到的訂單數少了,外賣的配送費與以前相比也降了不少。郝林講到,“你看我現在這個單量三十多單,放在過年那會能掙四五百,現在隻能掙兩百多。”

郝曉宇現在每個月收入在4000~5000元左右,與旺季相比,他的收入幾乎減半。郝曉宇并不是太原本地人,家裡還有孩子,不管是租房還是買房都是不小的壓力。“我現在隻跑一個平台的外賣訂單,如果同時開兩個平台,就會出現兩個平台派單南轅北轍,根本沒法送。”郝曉宇告訴記者,為了補貼家用,他還會利用上下午的時間跑同城貨運的訂單,如裝修材料、檔案等,用電動車就可以接單。每單的提成比較高,但是單很少,是以隻能是很少的一個補充。”

以前能分到更多訂單的高峰期現在能分到的訂單數也開始下降了。去年4月份,之前在漢堡王工作的李敏選擇當一名外賣員,每天工作10個小時左右。李敏看着遠處等候的騎手講到,“你看現在正是飯點,好多騎手都在這等着呢!本來是高峰期單應該多的,現在還沒接到單。”

以前下雨天單價會高一點,而現在,雨天的派送費也逐漸降低了。“前幾天下雨的時候,單價才六七塊錢,你不跑還有别人跑,平台運力足夠,配送費就不會高了。”趙先生講到。

“現在外賣員一個月上萬輕松,跑外賣時間自由。”有人在與外賣員相關的新聞下如此評論,引來衆人反駁。郭壯壯認為,“拿一萬多的是少數的‘精英’,大部分人頂多八九千。過萬的那種都是特别努力的人。”彭軍一天工作12個小時,早上八九點出來晚上七八點收工。他講到,以前能掙到一萬,現在不行了,單價降了,頂多掙個八九千。

《北京人口藍皮書:北京人口發展研究報告(2022)》顯示,全國外賣騎手職業群體月收入超過六成的外賣騎手月收入在4000~7999元,月收入8000元及以上的高收入群體占比僅為7%。

有人入場,也有人離場

最近,從事印刷行業的周芳也加入了送外賣的行列,在業餘時間選擇兼職送外賣來增加一些收入,目前每天掙一兩百塊錢。“剛開始送,還在探索階段。聽人說現在是淡季,先幹兩個月看看,慢慢積累經驗吧。”周芳說。

雖然現在還是不斷有人湧入外賣行業,但外賣行業也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許多外賣員沒有五險一金,權益得不到保障。“現在我們跟平台相當于合作關系,平台不會承擔我們的五險一金。”彭軍講到。

劉飛在今年1月31日送外賣時,由于天黑沒有路燈,沒有看清前方正在修路,連人帶車摔倒在地,造成腿部軟組織挫傷,在家養了3個月才能出門繼續跑外賣。“去年冬天我摔了好幾次,有一次摔到肋骨,我都以為骨折了,好在沒傷到骨頭,但也休息了半個月才不疼。”劉飛告訴記者,外賣小哥就是個高危職業,身邊不少小哥都有過剮蹭、車禍等經曆。

“我今年42歲了,身上有養家的重任,之前三個月在家休息是完全沒有收入的,也沒有誤工費等,但孩子上學什麼的都需要用錢。現在外賣越來越不好幹,對比之前8000元左右的收入,今年估計要從早跑到晚才能掙到4000元左右,是以在想換個工作。”劉飛坦言,在這樣的壓力下,轉行是必然的,但究竟未來要做什麼,還沒有考慮好。

由于送外賣的收入越來越低,郝曉宇覺得再把送外賣作為全職已經不現實了。“因為此前有在電子廠工作的經驗,是以今年想去廠裡再找找工作,把送外賣當成兼職來做。”多勞多得,時間自由吸引着人們加入送外賣的行列,但也有人不想止步于此,想要跳出這個行業。“作為一個年輕人,我覺得送外賣隻是一個過渡,是暫時的,憑借送外賣攢一筆資金,然後去拼出自己的一番事業,總不能送一輩子的外賣吧?”在外賣行業5年以後,身為90後的郭壯壯已離開外賣行業,與朋友一起創業,目前在旅遊業做旅客出行接待服務。

目前,外賣騎手收入水準尚可,但福利保險覆寫率低,交通安全風險高,權益保障較為薄弱的問題也日益受到各方關注。有分析提出,這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完善法律法規、健全社會保障機制、建立職業規範和标準、建構安全配送環境,共同推動外賣騎手職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刊登于《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2024年第9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