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伊朗的困境:打擊以色列未獲阿拉伯國家認同,卻被劃定“紅線”

作者:南城電影觀察

在伊朗與以色列的回合制互相報複結束之後,我們有必要分析一下中東戰略格局出現的新變化。從伊朗、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的表現來看,以色列和伊朗似乎各有得有失。以色列的主要困境仍然要回歸到即将發起的拉法之戰,以及未來如何處理巴勒斯坦的治理問題;而伊朗的困境更為嚴重:打擊以色列未獲阿拉伯國家認同,卻在發展核武器的問題上被以色列劃下了紅線。

伊朗的困境:打擊以色列未獲阿拉伯國家認同,卻被劃定“紅線”

這幾天,關于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博弈,有幾個新聞點值得關注:一是伊朗方面确認,至少有10個國家幫助以色列對抗伊朗的飛彈和無人機行動,這幾乎證明中東阿拉伯國家并不認可伊朗直接攻擊以色列本土的做法,或者說反對伊朗通過襲擊以色列展示更強大威懾力的做法。伊朗與沙特等國剛剛和解,原本想利用目前各國的反以色列情緒獲得上司者地位,以為可以得到阿拉伯國家的體諒。但現實是殘酷的,包括沙特、約旦等國都為以色列防禦伊朗的遠端襲擊提供了幫助,這說明伊朗想要獲得一個更好的外部環境還要繼續保持克制,在扶持境外什葉派武裝的問題上選擇低調。可以看出來,想要擁有王室的阿拉伯國家,與進行過伊斯蘭革命的伊朗要想實作更高水準的戰略互信,還是非常非常難的;二是以色列雖然隻對伊朗進行了作秀式武力打擊,成功摧毀了伊朗革命衛隊用于拱衛核設施的S-300防空雷達,這幾乎就證明以色列要炸毀伊朗核設施輕輕松松,也等于劃下了又一道紅線。以色列在軍事技術上對伊朗擁有絕對優勢,這又在一定程度上是阿拉伯國家願意看到的,這個該懂的都懂。

伊朗的困境:打擊以色列未獲阿拉伯國家認同,卻被劃定“紅線”

當然,對伊朗來說雖然遠端襲擊以色列的效果有限,但是敢打本身就是一場勝利,而且也證明持續的大規模襲擊能把以色列的破産。換個角度來看,伊朗用這次襲擊證明了自己中東打擊“敵人”的能力和意願。過去,伊朗一直對攻擊以色列本土保持克制,現在已經打破了這種限制,這當然是對包括以色列、美國和中東阿拉伯國家在内的所有國家的一種威懾力。

如果說以色列與伊朗的沖突,直接爆發點是伊朗支援下的哈馬斯組織發動的襲擊,那麼埃及、約旦、沙特都支援以色列,也在證明伊朗此舉很難得到周邊國家的認同。另外一個變量是庫爾德人,以色列似乎還在拉着這支力量共同對抗伊朗。現在有消息稱,襲擊伊朗的飛彈不是來自以色列戰鬥機的長途奔襲,而是從伊拉克北部或叙利亞的庫爾德人控制區射出的,當然也不能排除被以色列收買的伊朗反對派在襲擊事件中發生了關鍵性作用。

以色列與庫爾德人的勾結,其實不隻是伊朗會忌憚,還會引發土耳其的警惕。不安分的庫爾德少數民族約占土耳其人口的20%,埃爾多安是以支援哈馬斯和巴勒斯坦,被以色列通過支援庫爾德人反擊也在所難免。如果這樣的局面出現,那麼土耳其這個北約國家會不會與伊朗建立更深層面的戰略互信就非常好玩了。

伊朗的困境:打擊以色列未獲阿拉伯國家認同,卻被劃定“紅線”

對于中國來說,我們一定要認識到一點:中東阿拉伯國家本身是不希望看到伊朗擁有更強大軍事實力的,而且阿拉伯國家對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援不等于支援哈馬斯。這一切都意味着,因為加沙戰争,也因為伊朗與以色列關系的進一步緊張,中國推動的沙特與伊朗的和解反而出現了被疏遠的情況。

接下來,美國一定會不斷誇大伊朗給阿拉伯國家所帶來的威脅,并且持續支援以色列鏟除哈馬斯。而阿拉伯國家也一定會一邊口頭支援巴勒斯坦人民,一邊希望加沙戰争早點結束,同時還希望利用以色列的力量遏制伊朗的軍事威脅。而伊朗要想獲得更好的外部環境,甚至唯一的選擇不是更新危機,而是保持低調,甚至要控制胡塞武裝的襲擊,并且将以色列在拉法造成的人道主義災難當成發動輿論戰契機,最終利用中東反以色列的民意來改變對自己不利的局勢,這才是上上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