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副國級幹部在朱德家吃飯,對康克清說:我想吃肉!朱老總同病相憐

作者:懷攬清風

上世紀70年代,國家經濟雖有發展,但朱德夫婦和一些進階幹部的生活依舊樸素。由于健康原因,他們長期被禁止食用肉類。一次,廖承志前往中南海探望朱德,正值用餐時分。康克清問廖承志想吃什麼,他毫不猶豫地說出了"我想吃肉"這八個字。朱德聽後會心一笑,原來他們有着相同的"病痛"。朱德對康克清說,就讓廖承志吃點肉吧。最終,康克清為廖承志準備了一盤香噴噴的回鍋肉。可憐的朱德卻隻能看着廖承志吃得香甜,自己卻不敢動筷子,直到孫子偷偷給他夾了一塊肉才嘗到肉香。這一幕讓人忍俊不禁,朱德和廖承志這兩位開國元勳,為何會如此渴望一塊肉呢?

副國級幹部在朱德家吃飯,對康克清說:我想吃肉!朱老總同病相憐

廖承志的艱難革命之路

廖承志出生于1911年,祖籍廣東新會,是國民黨元老廖仲恺的獨子。廖仲恺是孫中山的親密戰友,曾任國民政府内政部長、廣東省主席等重要職務,在國民黨内有很高的地位和影響力。可以說,廖承志生于書香門第,家世顯赫,本應有一個光明的前程。

然而,命運卻為他開啟了一條崎岖的革命之路。1925年,廖仲恺在廣州遇刺身亡,年僅14歲的廖承志從此失去了父親的庇護。為了避免遭到報複,他的母親何香凝不得不将他和姐姐送往日本求學。在日本期間,廖承志目睹了國民黨的腐敗和無能,對其徹底失去了信心。相比之下,共産黨人的革命精神和抗日主張讓他備受震撼,進而決定加入中國共産黨。

1933年,廖承志輾轉來到陝北蘇區,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他曾擔任過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陝甘甯邊區省委常委等重要職務。憑借過人的才華和堅定的革命意志,廖承志很快在黨内小有名氣。他不僅能寫會畫,還精通印刷出版技術,為革命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

1937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廖承志奉命前往香港,設立八路軍駐港辦事處。在這裡,他見證了香港同胞對日本侵略者的憤怒和仇恨,更加堅定了抗戰決心。憑借其特殊的家世背景,廖承志很快就在香港各界人士中樹立了極高的威信,為抗戰事業廣泛籌集了人力物力。

副國級幹部在朱德家吃飯,對康克清說:我想吃肉!朱老總同病相憐

1938年,廖承志被任命為廣東省委委員,親自投身于根據地的建設之中。他曾在中山大學發表激情澎湃的演講,呼籲全民族團結一緻、共赴國難。一次,一名僞裝成學生的特務分子公開挑釁廖承志,卻被他駁斥得無言以對。這一事件進一步提高了廖承志在群衆中的威信。

廣州淪陷後,廖承志奉命開展敵後武工作,在東江地區發展了1700多人的遊擊隊伍,有力地牽制了日僞軍的兵力。1941年,他更是冒着生命危險,成功營救了800多名香港文化名流和愛國人士,使他們逃離被日軍占領的香港。這一行動獲得了中共中央的高度贊揚。

1942年,廖承志不幸被國民黨特務捕獲,遭到了嚴刑拷打。盡管身心俱疲,他仍然堅貞不屈,甯死不向敵人透露任何革命機密。在獄中,他給戰友和親人寫下了絕筆信,準備赴死。廖承志的英勇表現,令蔣介石都不得不對他肅然起敬。直到1946年,廖承志才在中共中央和親友的奔走下獲釋。

艱苦的抗日前線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拉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的序幕。在這個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廖承志奉命前往香港,設立八路軍駐港辦事處,負責籌集人力物力支援前線。

剛到香港,廖承志就遭遇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香港群眾對國民黨的腐敗和無能早已懷有強烈不滿,很難對其信任有加。為了赢得民心,廖承志四處奔走,向香港各界人士闡述共産黨的抗日主張,呼籲全民族團結一緻、共赴國難。

憑借其出衆的口才和親和力,廖承志很快就在香港各界樹立了極高的威信。愛國華僑和工商界人士紛紛向他捐款捐物,支援前線抗戰。著名報人鄒韬奮、宋慶齡等也與廖承志建立了密切聯系,共同宣傳抗日救亡的理念。

1938年,廖承志被任命為廣東省委委員,親自投身于根據地的建設之中。他曾在中山大學發表激情澎湃的演講,呼籲全民族團結一緻、共赴國難。一次,一名僞裝成學生的特務分子公開挑釁廖承志,卻被他駁斥得無言以對,現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這一事件進一步提高了廖承志在群衆中的威信。

廣州淪陷後,廖承志奉命開展敵後武工作,在東江地區發展了1700多人的遊擊隊伍,有力地牽制了日僞軍的兵力。他還大力支援了《救亡日報》等進步報刊的辦刊,為抗日宣傳發聲。

副國級幹部在朱德家吃飯,對康克清說:我想吃肉!朱老總同病相憐

1941年,日軍占領了香港。廖承志獲悉這一消息後,立即着手策劃一場大規模的營救行動。經過周密的部署,他成功地将800多名香港文化名流和愛國人士營救出來,使他們逃離被日軍占領的香港。這一行動獲得了中共中央的高度贊揚。

可是,就在營救行動取得圓滿成功後不久,廖承志卻遭到了一記重創。1942年5月,他在韶關開展地下工作時,不幸被國民黨特務捕獲,被關押在江西泰和馬家州集中營。

在獄中,廖承志遭受了種種酷刑折磨,但他始終沒有洩露任何革命機密。每當特務逼問時,他總是挺起胸膛,昂首挺胸地反擊。在一次次嚴刑拷打下,廖承志的身體漸漸虛弱,但他的意志卻從未動搖。

最終,廖承志給戰友和親人寫下了絕筆信,準備赴死。這封信字裡行間透露出他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令人動容。盡管蔣介石親自前往探監,想讓廖承志"回心轉意",但他仍然斬釘截鐵地拒絕了。

直到1946年,在中共中央和親友的不懈努力下,廖承志才獲釋重獲自由。當他走出獄門時,身體已是骨瘦如柴,但眼神中卻燃燒着革命的火焰,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為之動容。

新中國的重要統戰工作

抗日戰争勝利後,國共内戰再度爆發。作為共産黨人,廖承志自然毫不猶豫地投身到這場你死我活的鬥争中。1947年3月,中央機關撤離延安前,毛澤東和周恩來特地把廖承志叫過去,交給他一項重要任務——在晉冀魯豫解放區建立第二陝北廣播電台,確定革命宣傳工作不間斷。

面對領袖的囑托,廖承志欣然接受。他帶領一支工作隊伍,長途跋涉數月,終于在太行山區建立起了新的廣播電台。雖然條件艱苦,裝置簡陋,但廖承志和同志們仍然克服重重困難,確定了文字廣播持續播出。由于技術原因,口語廣播雖然中斷了三天,但很快就恢複了正常。

多虧了廖承志的努力,國民黨方面一直以為陝北電台還在陝北,根本沒有發現它早已搬遷到太行山。這為解放戰争的勝利赢得了寶貴的時間。

副國級幹部在朱德家吃飯,對康克清說:我想吃肉!朱老總同病相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終于誕生了。在這個偉大的曆史時刻,廖承志毫無疑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不僅是革命戰士,更是一名出色的宣傳家和統戰人才。

新中國成立後,廖承志繼續擔任要職,負責對外聯絡和統戰工作。他曾多次率團出訪,為新中國赢得國際社會的了解和支援。1956年,他還陪同周恩來首相通路蘇聯,并在莫斯科大學發表演講,闡述了新中國的和平外交政策。

在國内,廖承志也為統一戰線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曾多次與國民黨殘餘勢力進行談判,勸說他們放下武器,重新做人。由于廖承志本人就是國民黨元老的兒子,他的話語自然更有說服力。

1987年,廖承志應邀回到家鄉新會,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當地人為他準備了隆重的歡迎儀式,場面十分熱烈。有老人激動地說:"廖公是我們新會人的驕傲,是革命的楷模!"

除了出訪和統戰工作,廖承志還熱心于文化事業。他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副主席等職務,為振興中華文化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他還親自為《百家姓》配了插圖,并為之作序,希望這部經典著作能夠代代相傳、永垂不朽。

直到去世,廖承志一直活躍在各種社會活動中,為國為民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那堅定的革命意志和高尚的人格,将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成為後人學習的楷模。

朱德和廖承志的不解之"緣"

朱德和廖承志,這兩位開國元勳的命運有着諸多的相似之處。他們都出身于書香門第,本應有光明的前程。但命運卻讓他們走上了崎岖的革命之路,經曆了生死考驗。

朱德原名朱玉階,祖籍是江西南昌,家中世代為官。他的父親朱良勳曾擔任過知縣,深受當地群眾的愛戴。朱德自小就沉浸在書香氛圍中,對經史子集有着濃厚的興趣。如果一切順利,他本可以考取功名,過上安逸的生活。

副國級幹部在朱德家吃飯,對康克清說:我想吃肉!朱老總同病相憐

但是,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徹底改變了朱德的人生軌迹。為了躲避戰亂,朱德一家不得不逃往日本。在日本期間,朱德目睹了國民黨的腐敗和無能,對其徹底失去了信心。相比之下,共産黨人的革命精神和抗日主張讓他備受震撼,進而決定加入中國共産黨。

1927年,朱德參加了南昌起義,正式拿起了武器,開啟了自己的革命生涯。在此後的幾十年裡,他一路走來,幾度遭遇生死考驗,但卻從未動搖過對革命事業的忠誠。

與朱德相似,廖承志也出身于國民黨世家,本應有一個光明的前程。但命運卻讓他走上了一條崎岖的革命之路。1925年,他的父親廖仲恺遇刺身亡,從此失去了父親的庇護。為了避免遭到報複,他不得不被母親送往日本求學。

在日本期間,廖承志目睹了國民黨的腐敗和無能,對其徹底失去了信心。相比之下,共産黨人的革命精神和抗日主張讓他備受震撼,進而決定加入中國共産黨。

1933年,廖承志輾轉來到陝北蘇區,開啟了自己的革命生涯。在此後的幾十年裡,他一路走來,幾度遭遇生死考驗,但卻從未動搖過對革命事業的忠誠。

正是由于有着相似的家世背景和革命經曆,朱德和廖承志之間就有了一種特殊的緣分。他們彼此了解對方的艱辛,也更加珍視革命的成果。

1952年,廖承志前往中南海探望朱德,正值用餐時分。康克清問廖承志想吃什麼,他毫不猶豫地說出了"我想吃肉"這八個字。朱德聽後會心一笑,原來他們有着相同的"病痛"。

由于健康原因,朱德和廖承志長期被禁止食用肉類。但作為開國元勳,他們理應享有優厚的待遇。朱德對康克清說,就讓廖承志吃點肉吧。最終,康克清為廖承志準備了一盤香噴噴的回鍋肉。

可憐的朱德卻隻能看着廖承志吃得香甜,自己卻不敢動筷子。直到孫子偷偷給他夾了一塊肉,他才嘗到了肉香。這一幕讓人忍俊不禁,也讓人感受到了朱德和廖承志對革命事業的執着追求。

是的,他們為了革命事業,曾經吃盡了苦頭,幾度置生死于度外。如今,雖然已經功成名就,但依舊保持着樸素的生活作風,甘于被"禁肉"。這種對革命事業的執着追求,正是他們之是以能夠成為開國元勳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