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作者:闡史官"四爺"

清朝(公元1616—1911年),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曆經十二帝。清源自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曆史長達296年。皇太極改國号為清後,國運持續276年,直至清朝入關,建立全國政權。在此之後,清朝統治約268年。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定元天命,号曰金國或者後金,加尊稱覆育列國英明皇帝,自稱天命皇帝。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号為大清。1644年,吳三桂降清,多爾衮帶兵入關。此後20年間,清朝平定了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康熙時,統一台灣,全國統一。康雍乾三朝達到鼎盛,取得空前的發展成就。土地增墾,物産豐富。小農經濟社會繁榮穩定,國家實力雄厚。鴉片戰争後,清朝屢遭外敵侵略。為了維護領土主權的完整,清朝開展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現代化改革。1912年2月12日,溥儀退位,頒布清帝退位诏書,清朝覆滅。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清朝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乾隆時,中國作為統一的多民族世界大國的格局确定。全盛時的清朝,疆域西抵蔥嶺和巴爾喀什湖,西北包含唐努烏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亞,東至太平洋(包含庫頁島),南達南沙群島,包含50多個民族,空前統一。

此時,中國古代的專制主義達到頂峰。清朝前期農業和商業發達,江南出現繁華的商業城市,全國出現大商幫。在此基礎上,人口激增至四億,占世界人口接近一半。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1605年努爾哈赤首次稱“建州國”,亦稱“國王”;次年進号“昆都侖汗”(恭敬汗)。1616年,努爾哈赤稱“覆育列國英明皇帝”,号大金,或稱後金,自喻為“北朝”。清一代自認滿洲國。

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号為“大清”。康熙年間簽署的《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史上首次以“中國”作為主權國家的國際條約。特别是清中葉起,“中國”或“中華”與“大清國”含義相同且可互換的另一個主權國家國名,更直接與China等詞對應,與西方列國在對等的主權條約國意義上使用,并得到各種國際條約的中外對照本之習慣性運用與“承認”。《清實錄》将清朝明确表述為“中國”,這表明在官方語境中,“中國”即清朝已為大部分人所認同,并成為一種自覺的常态。

開基立業

相傳,滿洲發源于長白山東北部的布庫裡山下。明朝初年,女真族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此後,按照地理位置,細化為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清朝統治者愛新覺羅氏出自建州女真猛哥帖木兒的部族。猛哥帖木兒乃明朝建州左衛指揮使,1433年,因與其他部族沖突而殉職。1440年,建州南遷。1442年,明朝增設建州右衛,合稱“建州三衛”。南遷後,建州女真與明朝關系日益密切,社會生産力穩步提升,經濟繁榮。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1583年,明朝襲擊古勒寨阿台駐地,努爾哈赤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不幸遇難。努爾哈赤起兵集結部衆,殺尼堪外蘭,攻占圖倫城。第二年正月,努爾哈赤攻擊兆佳城的李岱,成功俘虜李岱。再過一年的1586年,努爾哈赤攻克鵝爾渾,尼堪外蘭被迫逃亡明朝。次年1587年,努爾哈赤建立佛阿拉城,成為了女真的政治、軍事中心。1588年,成功攻克完顔(王甲)城,即滅掉建州女真的最後一個部落完顔部,成功統一建州女真。同年六月,努爾哈赤稱呼自己為“淑勒貝勒”。

海西女真實力強大,努爾哈赤采取遠交近攻、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政策。1593年9月,努爾哈赤東征,彼時海西女真的葉赫部首領布寨聯結烏拉、輝發、哈達以及蒙古科爾沁等九部對建州發起進攻。雙方戰于古勒山,此役中,努爾哈赤集中兵力打主力,最終大敗九部聯軍,布寨被斬,烏拉部首領布占泰被擒,為其後征服戰争奠定了基礎。萬曆二十六年正月至四十三年十一月期間,努爾哈赤先後征服東海女真的瑚葉路、那木都魯、綏芬、甯古塔、尼馬察、雅蘭、烏爾古宸、木倫、西林等路,占領東額赫庫倫城。東海庫爾喀部也紛紛歸附。萬曆四十一年,建州攻占烏拉城,烏拉覆滅。同時,努爾哈赤築城池、設大臣、定法律、理訴訟,設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将女真人編隊作戰,兵民一體,是一種既能作戰又能生産的組織。這一制度推動了女真社會的發展,鞏固了努爾哈赤的統治地位。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創立後金,建元天命,自稱覆育列國英明皇帝,天命皇帝,其開創之功,清史中尊為開國皇帝。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為旗幟,攻擊明朝。1619年,明朝集結全國精銳20萬和北韓等聯軍,号稱47萬,進軍遼東,分為四路。努爾哈赤在薩爾浒率軍大勝三路明軍,殲敵約5萬,俘獲衆多物資。僅有行動遲緩的李如柏一路敗退幸存。此後,明朝對東北統治瓦解。又滅葉赫,統一海西女真。

努爾哈赤建國時,東海“野人”尚有部族未歸順。1617年,努爾哈赤遣兵四百,收沿海及島嶼諸部。1618年,虎爾哈部頭領率部衆一百戶投誠,努爾哈赤厚賜。1619年各部紛紛投降。各部俘降之人,皆編入八旗。投誠部落,留原地,向後金納貢。《滿文老檔》記載天命四年(1619年)的形勢稱:“從明國東至海濱,北韓北,蒙古南,操女真語的諸國(部),當年均已平定。”努爾哈赤征服女真各部,得以全力攻明朝。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薩爾浒戰後,後金連奪開原、鐵嶺。1621年,努爾哈赤攻占沈陽、遼陽,幾年間席卷遼東七十餘城。1621年,努爾哈赤遷都遼陽,建造東京城。1622年,奪取遼西重鎮廣甯。随後連陷義州、錦州、大淩河等四十餘城堡。熊廷弼、王化貞率領明軍殘部與數十萬流民逃往山海關。1625年春,努爾哈赤遷都沈陽,從此沈陽成為後金統治中心。然而,努爾哈赤于1626年的甯遠之戰中被明軍大炮擊傷,不久去世。

建立大清

努爾哈赤逝世後,其八子皇太極繼承大統,然而當時後金所處的環境十分險惡。外部受明朝、蒙古、北韓的包圍,内部則因貴族分權導緻沖突激化。然而,皇太極穩步建立國家管理體系,逐漸取代八旗制度的國家權力。同時,他對明朝保持攻勢,并與蒙古各部聯盟,實力日益壯大。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在國内,皇太極順應曆史潮流,推動後金政權的封建化程序。他繼位後釋出《滿漢别居令》,強調“治國之要,莫先安民”,宣布“滿漢一體毋緻異同”,實行“編戶為民”政策,将大部分漢民從莊田中抽離,“分屯别居”。漢民得以恢複封建自由民身份,緩解了民族沖突,社會逐漸穩定。他還改變其父的屠殺文人政策,并于當年舉行科舉考試。天聰六年(1632年),皇太極廢除“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舊制,改為自己“南面獨坐”,突出汗位的至高無上。随後,他削弱異己,鏟除威脅汗位的三大貝勒勢力,鞏固了汗權。仿照明朝制度,設立内三院、六部,“停王貝勒領部院事”,獨自處理政務。此外,他還設立都察院和理藩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國家機構。

對外,皇太極繼續實行攻打明朝的政策。天聰三年(1629年)至次年,皇太極在明朝關甯錦防線難以攻克的情況下率軍從蒙古突入内地,攻打北京,史稱“己巳之變”。施反間計除掉了明薊遼督師袁崇煥。皇太極又興兵攻北韓。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1627年正月初八日,他委派阿敏、嶽托、濟爾哈朗等六位貝勒,統兵三萬進攻北韓。金兵進展迅速,連下城池,勢如破竹,不到半個月,就占領了大半個北韓,入據舊都平壤,迫使北韓國王李倧簽訂了城下之盟。林丹汗是後金統一漠南蒙古的主要障礙,是以,後金一方面努力争取科爾沁等部貝勒與後金聯合,對付林丹汗的襲掠,分化瓦解林丹汗屬下人員,另一方面積極準備大舉進攻。

天聰八年(1634年),林丹汗在青海去世。次年(1635年),後金軍繼續進攻察哈爾餘部,林丹汗之子額哲奉母獻傳國玉玺歸降後金。鄂爾多斯部也為後金所并。至此,漠南蒙古全部統一于後金。

1635年,皇太極更改舊有的胞族“諸申”(女真)為“滿洲”。翌年5月,于盛京即帝位并改國号“金”為“大清”,同時立年号為崇德,尊其為“寬溫仁聖皇帝”。同年,他揮師攻打北韓,1637年,北韓國王李倧被迫臣服,承諾與明朝斷絕往來,并送王子至盛京為人質,北韓正式歸順清朝。此時,黑龍江流域仍有虎爾哈、瓦爾喀、索倫、達斡爾等部落,散居于山河之間。1634年,達斡爾人巴爾達齊率部歸附後金。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李倧

1639年,清朝派索海等出征,次年大敗博木博果爾兵,攻克雅克薩城。1641年,再派錫特庫等出兵追擊,博木博果爾在奇洛台(赤塔附近)被擒。索倫編入八旗,稱為“新滿洲”。在此期間,清兵又征服烏劄拉、尼滿、阿庫裡等部。原屬東海女真的部落也歸于清朝統治。皇太極征服漠南蒙古後,立即派使臣前往漠北喀爾喀蒙古的三大汗處議和。1636年十一月,車臣汗遣衛征喇嘛等六人,随行一百五十六人至盛京,拜谒皇太極。1638年,土謝圖汗、車臣汗、劄薩克圖汗均遣使向清朝進貢,并約定此後每年進貢白馬八匹、白駝一隻,稱為“九白之貢”。漠北蒙古(外蒙古)三汗由此成為清朝的藩部。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自崇德五年(1640年)三月起,展開了松錦之戰。明廷派薊遼總督洪承疇率十三萬大軍增援錦州祖大壽。皇太極親臨指揮。崇德七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松山城陷,明将洪承疇被俘,祖大壽在錦州投降。松錦之戰标志着明朝在遼東防禦體系的全面崩潰,關外僅剩甯遠一座孤城。1643年,皇太極病逝,福臨繼位,是為順治帝,由其叔多爾衮攝政。

統一全國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吳三桂降清。多爾衮率八旗兵擊敗李自成,占領京師,将京師定為清朝首都。順治帝在南郊祭天,宣布“茲定鼎燕京,以綏中國”,标志着清朝成為統治全中國的中央王朝。清朝南下剿滅農民軍,南明和大順、大西政權相繼建立。清朝統治者的新任務是削平群雄、統一中國。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清軍分兩路攻入陝西,阿濟格和多铎兩部在吳三桂和孔有德的引領下攻打李自成。李自成敗退潼關,棄西安東下湖廣,途中遇襲,死于九宮山。清軍擊敗南明弘光政權,攻占揚州并于五月十六日進入南京,擒獲朱由崧,弘光政權亡。順治三年(1646年),清廷命博洛為征南大将軍,攻打朱以海和魯王朱聿鍵。朱以海逃亡海上,魯王政權亡。鄭芝龍降清,清軍俘殺朱聿鍵,隆武政權亡。

當清軍占領北京,開始向大順軍進攻時,張獻忠于當年十一月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控制四川。順治三年(1646年),清廷命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将軍,擊敗漢中農民軍,于十一月入川。後張獻忠被殺。接着,清軍分兵出擊,連破大西軍營130餘處,殺傷數萬人,占領四川,大西政權亡。餘部由孫可望、李定國等率領,轉入雲、貴地區繼續抗清。同時,李自成死後,大順軍餘部與南明湖廣總督何騰蛟、湖北巡撫堵胤錫聯明抗清。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1652年,李定國率軍8萬東出廣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廣東,“兩蹶名王,天下震動”。劉文秀亦出擊四川,克複川南。東南沿海的張煌言等的抗清軍隊也發動攻勢,抗清鬥争再次出現高潮。這時孫可望同李定國之間沖突爆發,破壞了大好形勢。孫可望投清後,雲貴虛實盡為清軍所知。由于華南反清勢力較大,清帝冊封吳三桂、耿仲明與尚可喜為王以鎮守雲南、貴州、廣東與福建等地,史稱“三藩”。1659年,吳三桂率清軍攻入雲南昆明,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徹底滅亡。

清廷穩定之後,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衮去世,順治帝提前親政。為加強皇權,順治帝廢除了諸王貝勒管理各部事務的舊例,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寬逃人法等一系列緩和民族沖突的措施。

步入盛世

1661年,康熙帝玄烨即位。康熙初年,由滿族的四位大臣輔政。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擒拿擅權的大臣鳌拜,親理朝政。 因為三藩割據嚴重影響國家統一,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撤藩,吳三桂起兵反清,其他二藩相繼響應,最終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平定三藩之亂後,将台灣納入版圖又被提上日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以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敗劉國軒所率領的鄭氏海軍,随後明鄭納土歸降。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灣設一府(台灣府)三縣,台灣與大陸歸為一統。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帝命都統彭春赴愛珲加強黑龍江防務。同年秋,沙俄再次占領雅克薩城。清軍擊敗俄軍,遏制了侵略野心。1689年,清朝與沙俄代表簽訂《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段邊界線,包括庫頁島等地在内的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裡江以東地區均為中國領土。康熙十七年(1678年),噶爾丹在俄國支援下進攻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康熙帝三次親征漠北,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的烏蘭布通之戰大破噶爾丹,康熙三十年(1691年)夏,康熙與喀爾喀與内蒙古的王公們會聚于多倫諾爾,史稱“多倫會盟”,喀爾喀三部歸順清朝。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再次親征,昭莫多之戰擊潰噶爾丹主力軍隊,噶爾丹兵敗流竄。康熙時期,清朝将喀爾喀蒙古并入版圖,為乾隆年間平定準噶爾奠定基礎。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康熙帝在親政後,勤于政務,舉行禦門聽政。設立南書房,削弱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内閣權力,強化皇權。整頓吏治,恢複京察、大計等考核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會經濟恢複和發展的措施。1669年,廢除圈地令,停止圈地,并規定所圈土地應退還給農民。 1671年,放寬墾荒起科年限,墾荒有成績,給予不同官職,提高了墾荒積極性。至康熙末年,全國荒地基本上得到開辟。1685年,規定民間新墾田畝,“自後永不許圈”,限制了貴族旗主的經濟擴張,有利于自耕農民。将明朝藩王的莊田改為“更名田”。1712年,以康熙五十年的丁稅額數作為定額,新增人丁不收丁稅,實作了地丁合一。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康熙期間,康熙帝注重拉攏漢人。他鄭重宣告,将治統與道統結合,以程朱理學為治國基礎。他曾舉辦博學鴻儒科,赴江甯緬懷明太祖孝陵,親自到曲阜敬拜孔廟。康熙帝更積極倡導文教,編撰并發行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內建》《佩文韻府》《數理精蘊》《康熙皇輿全覽圖》等文化瑰寶。等至乾隆年間,江甯、蘇州、杭州、佛山、廣州等地的絲綢業已相當繁榮。江南的棉織業、景德鎮的瓷器亦達到曆史巅峰。至18世紀中葉,清朝人口劇增。

承前啟後

1722年,康熙駕崩,雍正繼位。康熙晚年,官場貪腐盛行,雍正對此嚴懲不貸。雍正在位期間,推進了一系列措施,進一步加強了皇權。他對密折制度進行了完善,隻允許皇帝選中的官員上密折。雍正七年(1729年),因西北用兵,雍正在隆宗門内設立軍機房,挑選内閣中的謹慎之人負責處理緊急軍務,輔助皇帝處理政務。他們直接聽命于皇帝,跪奏筆錄。軍機處的設立,标志着清代皇權達到了頂峰。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雍正繼續推行清朝的擴張政策。雍正元年(1723年),噶爾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支援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蔔藏丹津反清,雍正命年羹堯、嶽鐘琪率兵征讨,大獲全勝,青海正式納入清朝版圖。清朝還占領了部分西康地區,并在西甯與拉薩設立辦事大臣與駐藏大臣管理青藏地區。此外,清朝還吞并了喀爾喀蒙古,并于1727年與沙俄簽訂《恰克圖條約》,确定了中俄中段邊界。1729年,雍正命傅爾丹與嶽鐘琪分兵兩路對抗準噶爾汗噶爾丹策零,但在和通泊之戰中失利。1732年,噶爾丹策零東征喀爾喀蒙古,但在杭愛山被策棱擊敗。1734年,清準和談,以阿爾泰山為界,西北地區基本實作和平。

為了緩解階級沖突,促進農業生産,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采納直隸巡撫李維鈞的建議,實行丁銀攤入田賦一并征收的原則,改變了過去的雙重征收标準,減輕了農民負擔。乾隆時期,這一政策推廣至全國。此後,人口迅速增長。雍正還廢除了賤籍,于1723年四月釋出了第一道“開豁為良”的谕旨。他下令開豁樂戶賤籍的同時,要求各省檢查是否存在類似賤民,若有,也可出賤為良。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在雲、貴、粵、桂、川、湘、鄂等省的少數民族地區,雍正全面實施“改土歸流”制度,廢除土司制度,設立府、廳、州、縣,派遣有任期的、非世襲的“流官”進行管理。這種管理體制與内地相似。雍正的改土歸流打擊了土司的世襲特權和利益,減輕了西南少數民族的負擔和災難,推動了該地區社會經濟與文化的進步。雍正在位十三年所實施的一系列政策,在“康雍乾”三代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全盛極隆

1735年八月,雍正病逝,次子弘曆即位,為乾隆皇帝。在他治下,文治武功卓著,多方面為加強統一的多民族中國,推動清王朝的昌盛繁榮獻出了力量,然而同時代的世界正經曆着翻天覆地的巨變,中國也逐漸落後于世界發展的步伐。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調三萬大軍,分兩路攻打大金川。十四年(1749年),清軍逼近莎羅奔老巢勒烏圍,莎羅奔無奈投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大金川土司再次反叛,屢次侵犯鄰近土司,清政府終平定大小金川。1757年,乾隆擊敗準噶爾貴族阿睦爾撒納,統一天山北路。1759年,平定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之亂。1762年,設伊犁将軍,統管新疆全境。自此,清朝不斷派兵駐紮新疆,主要來自東北、河北等地的達斡爾族、滿族等。這些駐軍為鞏固西北邊防、開發邊疆做出了貢獻。1771年,西遷伏爾加河下遊的漠西蒙古土爾扈特部,在首領渥巴錫帶領下,為擺脫沙俄統治,踏上歸國之路。他們戰勝沙俄軍隊的圍追堵截,曆經艱辛,萬裡跋涉,終于重返故土。土爾扈特部的歸來,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做出了貢獻。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乾隆中期,全國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均有顯著發展,耕地面積擴大,人口激增,國庫充盈,社會經濟達到空前繁榮。以耕地面積為例,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全國已開墾土地達七億八千萬畝;全國人口由乾隆初年的一億四千多萬人增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的近三億人;國庫存銀長期維持在六、七千萬兩之間,幾乎相當于全國每年賦稅總收入的兩倍。乾隆時期,農業生産的發展還展現在糧食産量的普遍提高以及高産作物的廣泛種植。由于興修農田水利,并采用精耕細作,機關面積的産量有了顯著提升。整個社會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乾隆非常重視文化,整理社會現存文獻,廣泛收集圖書,不斷釋出求書谕旨。完成了康熙下令編寫的《大清一統志》,又下令編纂《續文獻通考》《皇朝文獻通考》《大清會典》等。自1772年起,清政府開始編纂《四庫全書》,曆經十年,系統地保護了中國曆史文化遺産。然而,乾隆為維護統治,嚴格控制思想,編書期間借機焚毀大量不符其思想的書籍。乾隆三十年至六十年,清政府的庫銀長期保持在六千萬兩以上,文化事業亦十分繁榮。此時,文治武功兼備、疆域空前遼闊、社會繁榮、文化發達,“康乾盛世”進入全盛時期。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乾隆晚期,安南阮氏沖擊宗藩體制,清朝與之兵戎相見。阮惠俯首稱臣,乾隆帝應允和解,認可其安南君主身份。此外,1792年,清朝成功擊退廓爾喀對西藏的進攻。次年,清朝朝廷頒布《欽定藏内善後章程二十九條》,對西藏人事、行政、财政、軍事、外交等重要領域做出明确規定,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其核心條款包括:清朝有權決定西藏各宗教領袖的轉世及繼位,西藏所有與境外人事物相關的均由駐藏大臣全權處理。此章程是中國對西藏行使主權的重要曆史見證。

西方傳教士将中國文化帶入歐洲,引發18世紀中國風潮。歐洲人對中國文化、思想與藝術的推崇達到頂峰,然而至18世紀末,清朝盛世漸衰,歐洲人開始對其産生負面評價。與乾隆帝不歡而散的英國特使馬戛爾尼認為清朝已步入衰退。

嘉道中衰

乾隆末年,清朝逐漸顯露頹勢。乾隆執政中期,逐漸奢靡,六下江南,效仿江南園林修建,勞民傷财,政治腐敗愈演愈烈。乾隆晚年寵信和珅,導緻和珅專橫跋扈、A錢受賄,吏治敗壞。同時,土地高度集中和殘酷的封建剝削,使農民生活困苦。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封建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封建統治的腐敗預示着皇朝的衰落。腐敗激化了階級沖突和民族沖突,農民起義如火如荼。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台灣天地會領袖林爽文于1787年發動起義。乾隆六十年(1795年)正月,湘黔苗民起義爆發,至嘉慶元年(1796年)底平定。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白蓮教起義爆發,曆時九載,是清代中期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戰争。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即嘉慶帝。乾隆至1799年去世,嘉慶帝方得以親政。面對危機四伏的政局,嘉慶帝打出“鹹與維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懲治腐敗。誅殺和珅,罷黜、囚禁其親信。廣開言路,褒獎乾隆朝因言獲罪的官員。诏罷貢獻,崇尚節儉。要求地方官員如實上報民情,力戒欺瞞、粉飾、怠惰之風。然而,其對内政的整頓未能從根本上扭轉清朝政局的頹勢。嘉慶一朝,A錢問題愈發嚴重。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嘉慶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發天理教起義,部分教徒沖入皇宮,嘉慶帝被迫下诏罪己。在對外交涉中,嘉慶帝嚴禁鴉片,對英國侵略者保持高度警惕,拒絕了英國提出的建立外交關系、開辟通商口岸、割讓浙江沿海島嶼的要求。閉關鎖國的觀念使其對外來事物持排斥态度。嘉慶帝在内外交困中,竭力維護清王朝的穩定,然而曆史的車輪無法阻擋,清王朝的衰落在嘉慶末年已完全顯現,并逐漸走向滅亡。

道光帝執政後,銳氣漸失,執政風格保守僵化。他一心要改革漕運和鹽政,以海運替代河運,解決漕運困境并節約開支;實行票鹽制,使得兩淮鹽政的弊端消失,風清氣正;解禁部分礦藏開采,主張将天地自然之利還給百姓;整頓吏治,遏制奢靡風氣。尤其是在道光七年(1827年),清朝平定新疆張格爾叛亂,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此後新疆地區保持了較長時間的和平。同時,清朝開展了嚴禁毒品鴉片的鬥争。然而,列強的對抗和清朝的腐敗政治,使禁令如同虛設,鴉片的泛濫,給中國帶來嚴重危害。同時,官場中,結黨營私、互相傾軋、賣官鬻爵、賄賂成風;軍隊裡,裝備陳舊、訓練不勤、營務廢弛、紀律敗壞;财政上,國庫虧空、入不敷出。階級沖突激化,民變四起,西方勢力逐漸滲透,中國面臨外國侵略的威脅日益加劇。

外患内憂

由于吏治腐敗,海關走私泛濫,鴉片貿易猖獗,1839年,道光帝下令林則徐赴廣州禁煙。然而,英國卻借此發動鴉片戰争,清朝慘敗,被迫求和。1842年,簽訂屈辱的《南京條約》,開啟了中國近代史。西方列強強迫清朝開放口岸,地方官吏地主兼并土地,破壞傳統鄉村經濟,各地紛紛起義,華北以撚亂為主,華中華南則有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與雲南杜文秀、馬如龍的雲南回變。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道光帝駕崩,四皇子奕詝即位為鹹豐帝。鹹豐即位之際,内外交困,統治危機重重。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起義,建号太平天國,自稱天王。兩年後攻占并定都江甯,改稱“天京”。太平天國以反清抗洋為革命宗旨,建立官制,分封王爵,頒布曆法,制定經濟制度,鑄造錢币,印刷書籍,并發動兩次西征。1853年5月8日,林鳳祥、李開芳等率師兩萬餘人北伐,雖一度逼近天津,但因孤軍深入,陷入清軍包圍。随後,曾國藩、左宗棠與李鴻章組建湘軍與淮軍抵抗太平天國。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為挽救危機,鹹豐帝力圖改革。他任用曾國藩,依靠其訓練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撚軍起義。提拔肅順,支援其整頓弊政。肅順掌權後,協助鹹豐帝“申國法”,嚴懲貪腐,整肅官場風氣。他果斷處理“戊午科場案”,使清王朝官場風氣大為好轉。鹹豐帝還建議鑄造大錢以解決财政困難,削減八旗俸饷,減輕國家财政負擔。同時,罷黜貪位保榮、妨賢病國的穆彰阿,處決投降派官員耆英。

1856年,英法兩國借“亞羅号事件”、“馬神甫事件”之名,挑起第二次鴉片戰争。鹹豐八年(1858年),英法聯軍攻破大沽炮台,直逼天津。鹹豐令桂良、花沙納赴津談判,與各國簽訂《中英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及《中俄天津條約》。列強不滿《天津條約》所獲權益,蓄意再戰。鹹豐命清軍加強大沽防務。鹹豐九年(1859年),英法聯軍在大沽口挑釁,遭挫敗。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再度聯手,大舉入侵。英法聯軍攻占北塘,鹹豐在清軍與英法激戰之際,竟命其撤離,大沽再度失守。英法聯軍攻占天津,繼而進逼北京。鹹豐遣怡親王載垣、兵部尚書穆蔭為欽差大臣,赴通州與英法議和。英法聯軍假和談之名,繼續進攻北京,在通州八裡橋擊敗清軍後,攻入北京,圓明園、清漪園等地慘遭洗劫。鹹豐逃往熱河(今承德市),命恭親王奕訢留京議和。奕訢代表清廷與英、法、俄簽訂《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并準許《中英、中法天津條約》。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俄國趁火打劫,從19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侵占中國北方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裡領土。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喪失大量領土、主權和财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愈發深重。

改良中興

1861年,鹹豐皇帝駕崩于熱河,尚是6歲的皇子載淳繼位,即同治帝。鹹豐生前指定八大臣輔佐朝政,然而兩宮太後和恭親王奕訢發動了辛酉政變,推行垂簾聽政,最終慈禧太後掌握實權。洋務運動帶來了中國社會的穩定。1864年正月,曾國藩率領清軍攻克鐘山,包圍天京。7月,湘軍攻破天京。東撚軍于1868年1月5日在揚州東北瓦窯鋪覆滅,西撚軍同年8月16日在山東茌平徒駭河被李鴻章淮軍剿滅。最後一支留有太平天國年号的撚軍袁大魁部,于1869年在陝北保安被左宗棠消滅。1862年至1878年間,左宗棠平定陝甘回變,收複新疆,并收回伊犁。洋務派的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在剿滅太平軍的過程中,認識到了西方的先進武器,于是以“師夷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為方針,開展了自強運動(又稱洋務運動)。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19世紀60年代初,洋務派以“自強”為旗号,引進西方機器裝置和技術,創辦了一批軍事工業。主要有:曾國藩創立的安慶内軍械所,是洋務派的首個兵工廠。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制造總局,生産槍炮炸藥和輪船。左宗棠在福州馬尾創辦福州船政局,生産輪船,供應海軍和各省巡防緝私之需。洋務派共創辦了二十多個軍事工廠,其中規模最大的是1890年張之洞在漢陽創辦的湖北槍炮廠。這些軍事工業的所有權和生産管理權歸封建政府所有,具有濃厚的封建性;但普遍采用雇傭勞動制度,具有資本主義性質。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70年代後,洋務派在“求富”的旗号下,繼續興辦軍事工業的同時,也創辦了一些與民用相關的工業。主要采取“官督商辦”形式,即招商投資入股,官方派人經營管理。此外還有“官辦”和“官商合辦”的工業。其中較為重要的有李鴻章籌辦的輪船招商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開平礦務局,以及張之洞興辦的漢陽鐵廠。80年代開平礦務局還修建鐵路運煤,開創了中國鐵路運輸事業。民用工業資金主要來自社會投入,工廠采用雇傭勞動制,生産目的是追求利潤,是以其性質是資本主義的;但由于封建官僚管理企業,官場腐敗的作風也帶入企業,是以企業又具有一定的封建性。

當時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和後任的北洋通商大臣主導對外關系和自強運動的布局與推動,積極引進西方科技,建立現代化金融、郵政系統,鋪設鐵路,架設電訊網絡。19世紀70年代中期,洋務派着手建立海軍。至1885年,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初具規模。此後,洋務派将重心轉向北洋海軍。1888年,北洋海軍正式組建為北洋艦隊,擁有軍艦20餘艘,大部分購自國外。此外,洋務派還建設了旅順、威海衛軍港,作為北洋艦隊的基地。為了滿足洋務事業的需求,他們創辦了一系列新式學校,如京師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天津電報學堂等,培養了一批翻譯、軍事和技術人才。同時,他們還分批派遣近200名學生赴海外留學,學習西方軍事和科技知識。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洋務運動使清朝國力有所恢複和提升,在慈禧太後與恭親王聯合執政的同治年間,清朝曾出現相對穩定的局面,被譽為“同治中興”。在此期間,清朝在西方協助下成功平息内亂,收複新疆,國際地位和形象得到顯著提升。至19世紀80年代,清朝軍隊的裝備已較洋務運動前有了顯著提高。

帝國飄搖

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殁于養心殿東暖閣,年僅19歲。 醇親王之子,僅四歲的載湉被慈禧選中登基,翌年更年号為“光緒”。兩宮皇太後再度垂簾聽政。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後離奇去世。慈禧獨攬大權。中法戰争爆發後,慈禧以越事失機為由罷免恭親王奕訢,同時罷黜五軍機大臣,任用親信入軍機處及内閣。自此,清朝廷成為慈禧的獨裁之地。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同治之後,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步入帝國主義階段。列強紛紛将侵略魔爪伸向中國邊疆,使中國邊疆陷入嚴重危機。美國早有侵占台灣之心。鹹豐三年(1853年),美國海軍艦隊竄至台灣,山胞人民奮起反擊,驅逐美國侵略軍。日本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派陸軍中将西鄉從道侵略台灣。清廷派船政大臣沈葆桢赴台布防,與日本簽訂《台事專條》,以賠銀50萬兩換取日軍撤兵。英國在同治年間不斷派遣人員進入中國雲南、西藏偵查。光緒二年(1876年),清廷在英國壓力下,派李鴻章與英國代表威妥瑪在山東煙台簽訂《煙台條約》和《入藏探路專條》。

光緒十六年(1890年),清廷與英國談判,劃定中國與哲孟雄(錫金)邊界。光緒十九年(1893年),清廷與英國再訂《藏印續約》,從此,英國勢力深入西藏。西北方面,同治四年(1865年),中亞浩罕汗國阿古柏趁新疆動蕩之際,率軍入侵喀什噶爾。面對西北和東南的雙重危機,清廷展開“海防與塞防之争”。李鴻章強調海防,主張加強海防,但以“海防、西征,力難兼顧”為由,主張放棄新疆。陝甘總督左宗棠堅決主張收複新疆,清廷采納其建議,于光緒元年(1875年)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次年,清軍進入新疆,收複北疆大部分領土。光緒四年(1878年)1月,清軍最終收複和田。至此,僅剩伊犁地區仍在沙俄侵略者手中。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左宗棠收複新疆

1883年,清朝與法國因越南(安南)主權問題爆發中法戰争。自1884年1月至4月,法國以8艘全副武裝的軍艦大舉進犯閩、台海岸,在福州、廈門和基隆港口遊弋昭示其威力。1885年,在嚴峻的局面下,廣西提督馮子材臨危受命,以幫辦廣西軍務的身份趕往鎮南關,最終取得勝利,迫使法軍倉皇逃竄。随後,馮子材乘勝追擊,奪回諒山等地,殲滅法軍千餘人。此役失敗的消息傳回法國,引發資産階級統治集團内部紛争,挑起對華侵略戰争的茹費裡内閣是以垮台。清政府決定“見好就收”,《中法會訂越南條約》(《中法新約》)在天津正式簽訂,中國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開放蒙自、龍州兩地與法國通商,法軍撤出基隆、澎湖,并解除對中國海面的封鎖。在中國軍民的英勇抵抗下,法國侵占台灣的企圖以失敗告終。

清朝失去越南這個藩屬國,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台灣則宣布建省。光緒十一年(1885年),清廷任命劉銘傳為首任台灣省巡撫。在台灣任職期間,劉銘傳修建鐵路,開煤礦,創辦電訊,改革郵政,發展航運事業,推動台灣貿易,發展教育事業,促進了台灣近代工商業的發展,台灣防務也日益鞏固。戰後,清朝設立了海軍衙門。1885年,英國入侵緬甸,清朝駐英公使曾紀澤抗議無效,隔年被迫簽訂《中英緬甸條約》,承認緬甸為英國所有。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此時,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國力大增,1872年,日本強迫清朝藩國琉球改屬日本,清朝拒不承認,中日關系惡化。1894年7月25日,日艦襲擊中國船艦,甲午戰争爆發。1894年8月1日,中日兩國宣戰,甲午戰争全面爆發。甲午戰争曆時9個月,分為陸戰和海戰兩個戰場,日軍攻下北韓的平壤,在黃海海戰中大敗北洋水師,之後又攻下中國的旅順、威海。1895年1月20日,日軍在榮成龍須島登陸,占榮成。随即分南北兩路向威海南幫炮台進行抄襲。30日,南幫炮台陷落。2月1日,日軍占領威海衛城。此後,日軍水陸配合,攻擊劉公島和港内北洋艦隊。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等先後自殺殉國。17日,威海衛海軍基地陷落,北洋艦隊覆滅。最後以清軍落敗而告終 。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清政府于1895年與日本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和澎湖列島及其附屬島嶼,失去藩屬國北韓。洋務派李鴻章建立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也宣告自強運動最終失敗。

維新圖存

《馬關條約》的簽署,讓中國再遭割地、賠款及主權淪喪之痛。甲午戰争的失利,更促成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步伐。民族危難之際,有識之士尋求新途徑挽救國家和人民。光緒帝痛定思痛,大力推進維新變法。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1898年,光緒帝與梁啟超、康有為等改良派上司人發動政改運動——戊戌變法。頒布《明定國是》诏,宣布變法。新政在政治方面:開放言路,允許報紙“指陳利弊”,“中外時事,均許據實昌言,不必意存忌諱”;又下诏,凡院、部司員欲條陳意見,可上書,通過本衙門的“堂官”代傳,普通百姓可到都察院呈遞;精減機構,撤銷詹事府、通政司等六個衙門,各省亦需精簡;任用新人,維新派楊銳、劉光第、譚嗣同皆被光緒任命為“軍機衙門章京上行走”,參與新政;仿康熙、乾隆時舊制,在紫禁城内開“懋勤殿”,實為皇帝與維新派議改制度之所(未果)。

在軍事方面:改用西洋軍事訓練;遣散老弱殘兵,削減軍饷須支,實行團練,裁減綠營,舉辦民兵;頒發興造槍炮特賞章程;籌設武備大學堂;武科停試弓箭騎劍,改試槍炮。經濟方面:設農工商總局;開墾荒地,提倡私人辦企業,獎勵發明創造;設鐵路、礦務總局,築路采礦;全國設郵政局通郵;改革财政,編制國家預算。文教方面:改革科舉制,設立新式學堂、譯書局、報館等。然而戊戌變法遭慈禧太後為首的後黨反對,他們欲乘慈禧太後與光緒皇帝赴天津閱兵時發動政變,廢黜光緒帝。帝黨得知後,欲拉攏建立陸軍首領袁世凱救護光緒帝,反遭袁世凱背叛。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後幽禁光緒帝于中南海瀛台,并殺害維新變法“六君子”譚嗣同、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通緝康有為和梁啟超,罷免維新官員,戊戌變法徹底失敗。變法僅持續103天,故稱“百日維新”。

1896年,清廷為聯俄制日,簽訂《中俄密約》。列強在中日戰争中國戰敗後,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此時在華北冀魯地區爆發以“扶清滅洋”為口号的義和團運動。慈禧太後欲借此排外,暗中默許義和團,向十一國宣戰。為保華中華南,東南各行省總督巡撫,不服從清廷對外宣戰的敕命,發起東南自保,義和團事件引發西方列強的報複。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6月下旬清廷對八國聯軍宣戰後,清軍屢敗。北京被聯軍占領,劫殺擄掠。慈禧太後率光緒皇帝逃往西安,認為此禍乃義和團引起,遂下令剿滅義和團。最終義和團運動在清軍與八國聯軍的聯合剿殺下失敗。1901年,清朝同十一國簽訂了《辛醜條約》。1904年,日俄兩國在東北的利益沖突爆發日俄戰争,進一步加深中國的半殖民地化。

革命風潮

清朝在八國聯軍侵襲後國力嚴重下滑,士人紛紛尋求救國之道,主要分為立憲派和革命派兩大改革路線。1901年,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倡導立憲,梁啟超發表《立憲法議》,主張讓光緒帝成為立憲君主。慈禧太後為挽救清朝頹勢,仿效歐日改革,推行清末新政。新政包括君主立憲、建立新軍、廢除科舉、整頓财政等一系列措施。革命派對清廷改革失望,主張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制。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孫文于1894年在夏威夷檀香山建立興中會;1904年,黃興在長沙成立華興會;同年,蔡元培在上海成立光複會。1905年,孫文在日本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複會,成立中國同盟會,提出“驅除鞑虜、恢複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革命派聯合三合會、洪門等反清勢力,在華南發動十次起義,并滲透到華中、華南的清朝新軍。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立憲派與革命派在改革方式上産生争議,初期立憲派占據優勢,清廷亦承諾實行立憲。1907年,清廷籌建資政院,預備立憲,并在各省設立咨議局。1908年7月,頒布《各省咨議局章程及議員選舉章程》,要求各省在一年内成立咨議局。同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确立君主立憲制,成立代議會。在立憲派的請求下,清廷宣布預定在1913年召開國會。1908年11月,光緒帝與慈禧太後相繼離世,溥儀繼位,即宣統帝,其父載沣擔任監國攝政王。

1911年5月,清廷組建由慶親王奕劻上司的“責任内閣”,這是中國曆史上首次君主立憲。然而,内閣成員多為皇族,被稱為“皇族内閣”,引發立憲派不滿,轉而與革命派合作。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同年5月,四川等地爆發保路運動,清廷急派新軍入川鎮壓。10月,革命派在湖北發起武昌起義,南方各省随後紛紛宣布獨立。清廷任命北洋新軍統帥袁世凱為内閣總理大臣,成立内閣并統率清兵。袁世凱一方面在陽夏戰争中向革命軍施壓,另一方面卻與革命黨人秘密談判,形成南北議和之勢。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宣告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2月12日,袁世凱逼迫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诏書,将權力交予袁世凱政府,清朝滅亡。

王朝後續

清朝覆亡之後,依靠《清室優待條件》,皇室成員得以留在紫禁城中,宮廷地位、待遇、年号一如往昔,太監、侍衛、宮女依舊保留,内務府、宗人府、慎刑司等機構仍在運作。他們依然享有帝王般的特權,與民國政府形成對峙之勢,被譽為“遜清小朝廷”。

很多人覺得清朝弱不禁風,其實清朝的強大超乎你的想象!

1917年6月,盤踞徐州的清朝将領張勳,趁黎元洪與段祺瑞産生沖突之際,率領5000“辮子兵”進京。他急忙召喚各地清朝遺老進京,共同支援已退位的末代皇帝溥儀複辟,史稱“丁巳複辟”,然而,這次複辟僅持續了12天。1924年11月5日,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但仍有部厘清朝遺老舊臣尊其為皇帝,在北平什刹海、天津張園、靜園等地繼續維持着一個微型小朝廷,被稱為“後遜清小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