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衆矚目的男嬰,出生時軍隊看守、省長親自監督、放13聲禮炮

作者:聰明的風鈴008
萬衆矚目的男嬰,出生時軍隊看守、省長親自監督、放13聲禮炮

在中國這個家族文化氛圍極重的國度,嬰兒的降生對一個家庭來說是件大喜事。家中老少對于添人進口都會感到歡欣雀躍。

由此還衍生出一系列民俗文化傳統,比如送嬰兒虎頭鞋帽、送長命鎖,操辦滿月酒等等。這些傳統都是中國人對新生命降臨表示的喜悅之情。

但在曆史上曾有一個嬰兒,出生時有重軍把守,省長高官寸步不離,落生後還有13響禮炮予以祝賀。這麼大的陣仗,這個嬰兒到底是何許人也呢?他不是皇家的子嗣,也非達官顯貴的後代,他就是孔夫子的第77世孫,第31代衍聖公。

"衍聖公"的由來

戰國時代,各種流派的思想主張處于百家争鳴的态勢。比如我們現在都還熟知的"道家"、"法家"等流派都在彼時廣為流傳。

萬衆矚目的男嬰,出生時軍隊看守、省長親自監督、放13聲禮炮

到漢武帝時期,他為鞏固大一統,聽從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也就是從思想上進行統一,将儒家思想作為其統治的唯一正統思想。

自此以後,儒家思想成為了中國數千年封建統治曆史中唯一的理論指導。哪怕是在被少數民族統治者管理時期,儒家思想的地位也絲毫沒有受到撼動。

作為儒家思想的開創者,孔子在中國的地位就更為尊崇。他被後世的統治者尊為孔聖人和萬世師表,更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對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封建統治者為了穩定自己的統治,不斷強調與固化孔子的地位。到宋仁宗時期,仁宗皇帝給孔子的後代子孫賜名"衍聖公",并把它作為孔子後代子孫專有封号。世襲的"衍聖公"是以成為中國曆史跨越朝代、地位顯赫的特殊爵位。

為確定"衍聖公"血統純正,該封号隻傳于孔子的嫡長子孫。那麼嫡子嫡孫這一脈能否延續下來,就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

萬衆矚目的男嬰,出生時軍隊看守、省長親自監督、放13聲禮炮

來之不易的31代"衍聖公"

時間來到清末民初,彼時的中國正處于軍閥割據的狀态,國内局勢一片混亂。第30代"衍聖公"孔令贻就生活在這個年代當中。此時的他壓力山大,不是因為時局混亂,生活動蕩,而是孔氏必須有後這個曆史重擔眼看到他就要挑不起來了。

孔令贻家有一妻一妾,婚後多年一直無有所出,孔氏嫡系人丁凋敝。直至孔氏正房夫人因病去世,延續子嗣這個任務仍然沒有完成。

孔家的長輩完全顧不上關注孔夫人的去世,也顧不上孔令贻喪妻之痛,立刻給孔令贻又安排了一門婚事。讓他在夫人喪事辦完後馬不停蹄地娶了家裡的丫鬟--王寶翠。

王寶翠進門之後,很快便懷孕了。這對多年沒有子嗣的孔府來說無疑是個大好消息。不僅孔家人在關注王寶翠的肚子,全中國都在關注王寶翠的肚子。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王寶翠誕下一對女嬰。中年得女的孔令贻十分疼愛這一對女兒,但家族傳承的重擔仍然沒能卸下。舉國矚目之下的生子壓力讓孔令贻一家感到愁雲籠罩。

萬衆矚目的男嬰,出生時軍隊看守、省長親自監督、放13聲禮炮

1919年,這一年的孔令贻已經接近50歲,生子的希望似乎越來越渺茫。正在絕望之際,王寶翠再次懷孕。

全家上下如珠似寶地呵護着這顆苗苗,生怕有什麼閃失。卻未曾想,王寶翠懷孕6個月之時,孔令贻竟染病去世了。

空前的壓力全都壓在了王寶翠一個人身上,綿延幾千年的孔氏家族,能否繼續傳承下去就看肚子裡這個孩子了。

如果王寶翠這回誕下的還是女孩,那麼孔子嫡傳後人就真正絕後了。

是以這個尚未出生的胎兒就受到了各方的高度關注。當地政府甚至派遣了大量警察日夜在孔府附近巡邏蹲守,一方面是為確定胎兒的順利降生,另一方面也要確定孔府人不會"偷天換日",用别的男嬰來替代可能誕下的女嬰。

萬衆矚目的男嬰,出生時軍隊看守、省長親自監督、放13聲禮炮

終于到了生産這一天,政府特意調來了一個将軍,帶着大隊人馬守在了孔府大門之前。不僅如此,時任山東省省長長也親自來到了孔家,站在産房門口,希望能夠見證新一代衍聖公的誕生。

經曆難産的煎熬之後,第31代衍聖公孔德成終于降生了。當地政府甚至行了國禮,放響13聲禮炮以示慶祝。

"我命由天不由我"的"衍聖公"

31代衍聖公孔德成出生後僅僅16天,生母王寶翠就因産褥熱去世了。父親的小妾陶氏承擔起撫養他的責任。

作為孔子的嫡傳後人,孔德成自小便要接受大量的儒家文化教育。不僅如此,年幼的他還要以衍聖公的身份主持孔廟的祭祀。身體和精神上的疲憊全都壓在這個少年的身上,他卻無力擺脫。

萬衆矚目的男嬰,出生時軍隊看守、省長親自監督、放13聲禮炮

在幼年時他沒有父母的關懷與愛護,少年時又如同提線木偶般被當權者擺弄來擺弄去。

對于當權者來說,"衍聖公"就是個工具人,隻是權力者用來達到政治目的的傀儡。

而對孔德成來說,"衍聖公"這個虛妄的身份又何嘗不是自己人生的一副枷鎖。1935年,民國政府正式取消了"衍聖公"這個稱号,延續800多年的封号至此被正式廢除,孔德成成為了中國曆史上最後一任"衍聖公"。

1949年剛滿30歲的孔德成定居台灣。他雖然不再是"衍聖公",也已不再需要以孔氏後人的身份去生活,但他還是将自己的餘生都貢獻給了儒家文化的傳播與繼承。

萬衆矚目的男嬰,出生時軍隊看守、省長親自監督、放13聲禮炮

他在台灣大學中文系和人類學系兼任教授職位,講授"三禮研究"、"金文研究"、"殷周青銅彜器研究"等課程;後又擔任台灣地區"考試院"院長,直至2008年因病離世。

孔德成終究還是與孔氏後人這個身份捆綁了一生。當他作為"衍聖公"在萬衆期待之下誕生時,他身上圍繞了無數的光環。

然而正是因為有了孔子後人和末代"衍聖公"這重身份,孔德成一輩子都背負着家族的使命,民族的期待,個人的需求早已被置之度外。

萬衆矚目的男嬰,出生時軍隊看守、省長親自監督、放13聲禮炮

這個身份就決定了孔德成隻能在"孔子後人"這個隐形的枷鎖裡生活,任何逾規越矩的行為都不能被接受。

這就好比籠中之鳥,籠子再華貴絢麗,鳥兒也失去了自由。這樣的"天選之子",幸運或是不幸恐怕也隻有本人才知道個中滋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