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堅持黨建引領 強化守正創新 以科普成效助推新質生産力發展

作者:南方雜志

堅持把科普作為黨建為民的重要抓手,以人民群衆科普需求為導向,充分挖掘廣州地區豐富的科技資源,打造“共享、創新、精準”的科普品牌體系

堅持黨建引領 強化守正創新 以科普成效助推新質生産力發展

◎徐柳(廣州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

◎本文責編/劉龍飛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科普作為提升科學素質的基礎工程、培育創新文化的重要載體、促進成果轉化的橋梁紐帶,對于發展新質生産力有着重要意義。近年來,廣州市科協黨組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努力在統籌組織、為民服務、陣地融合、全媒傳播、人才建設等方面推進科普工作守正創新。據中國科協統計,目前廣州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為20.8%,位居全國前列。

注重統籌協調,提升科普工作格局

廣州市科協黨組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自覺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普工作的重要論述統一思想認識、指導科普工作,面對新時代科普工作要求和廣州實際,思考提出“系統化推進、産業化發展、社會化協同”的科普事業發展思路,不斷提升廣州科普工作格局。一是堅持齊抓共管。推動市、區兩級政府建立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制訂年度工作計劃和重點項目清單,成員機關每年開展科普活動100多項。市科協聯合應急管理、農業農村等部門,健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科普工作機制、實施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二是促進産業發展。開展廣州地區科普産業發展調研,摸清廣州地區科普産業發展現狀,組織召開廣州市科普産業研讨會,在中國創交會中設立科普産業展區,推動建立健全具有廣州特色的科普産業體系。三是加強社會協同。強化全社會科普責任,牽頭成立科普中國智庫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廣州科技傳播聯盟等科普平台,吸納廣州地區高校、科研院所、媒體等100多家機構參與,開展科普理論研究,加強科普工作協作。充分發揮廣州的獨特地理優勢,加強穗港澳三地科普協同合作,全力支援南沙打造世界級灣區科普示範基地。

優化為民服務,豐富科普活動供給

為民服務是黨建工作的底色。廣州市科協黨組始終把科普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以人民群衆科普需求為導向,充分挖掘廣州地區豐富的科技資源,積極打造“共享、創新、精準”的科普品牌體系。每年面向全市組織開展廣州科普遊、院士專家校園行、公民科學素質競賽、科普大篷車巡展等品牌活動,累計閱聽人逾8000萬人次,廣州市全國科普日科普嘉年華活動連續8年被中國科協評為“全國科普日優秀活動”。一是突出資源共享塑造品牌。開展資源覆寫全市、時間跨度全年的“科普開放日”活動,每月定期組織廣州地區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企業和各級科普基地等機關向市民免費開放,累計230家科普資源機關參與,線上線下參與人數超1000萬人次,更好地滿足市民群衆對科普公共服務的需求。二是豐富方法手段創新品牌。先後培育廣州科普遊、科普大講壇、公民科學素質競賽、科普大篷車巡展、“科學實驗秀挑戰賽”等品牌活動,打造“科博士”科普IP,累計閱聽人逾8000萬人次,廣州市全國科普日科普嘉年華活動連續8年被中國科協評為“全國科普日優秀活動”。三是圍繞重點人群優化品牌。“院士專家校園行”活動先後邀請120多位院士專家走進廣州中國小校園,傳播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依托“美麗鄉村科普行”開展科普惠農工作,打造160個科普特色村,為300多個鄉村開展近700場農村科普活動,惠及農民近100萬。在全市設立“社群銀齡科普學堂”27個,深受老年人歡迎,線上線下閱聽人約30萬人次。

突出育人功能,建強科普基礎設施

注重把育人作為科普設施建設的重要導向,将黨建陣地與科普場館融合建設,寓思想熏陶于科學教育。一是全面建設廣州科學館。着眼講好科學的故事、科學家的故事、創新的故事,推動建造國際一流水準、代表城市形象、彰顯廣州城市品位、突顯廣州科技和創新發展的世界級科學中心和文旅地标。二是優化更新廣州青少年科技館。着眼打造紅色研學基地、激發青少年愛黨愛國情感,組織策劃“衆心向黨自立自強——黨上司下的科學家”主題展、“向海圖強 築夢深藍”航海科普展、“東風浩蕩風雷激”國防教育主題展等高品質展覽,年度參觀人次較更新改造前增長300%,實作“小場館大作為、老場館新活力”。三是加強建設科普教育基地。着眼全面展示新時代産業科技發展成就,推動建設和發展一批具有地方和産業特色的小型專題科技館。廣州現有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33家、省級科普教育基地228家、市級科普基地225家。截至目前,全市科普基地累計開展線上線下科普活動超過2.3萬場次,服務公衆達1.67億人次,已成為科普活動的集結地。

加強全媒傳播,深化科普工作效益

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是黨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科協黨組着眼全媒體時代科普工作要求,推動組織動員、傳播方式、内容服務等創新更新,形成“聯盟支撐+矩陣傳播+精品内容”的廣州科普傳播格局,為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作出科普貢獻。一是建聯盟,聚合傳播資源。整合在穗媒體、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等60多家機構的科普資源,建設集資源共享、交流合作、學術研究于一體的廣州科技傳播聯盟。依托聯盟開展“廣州十大科學傳播達人”學習宣傳、“廣州科技傳播力量”年度征集等活動10餘次,閱聽人500多萬人次。二是搭矩陣,擴大傳播影響。打造“科普廣州”傳播矩陣,開設“科普廣州”微信公衆号、視訊号、微網誌、抖音号等資訊化平台,近年來,矩陣共釋出實用科普推文/視訊7500餘篇,全網傳播閱聽人超1.3億人次,有效提升了科普影響力。三是抓内容,打造傳播精品。針對不同群體需求,孵化科普傳播精品内容,如《科博士實驗室》系列原創科普視訊播放量超1400萬,登上學習強國總台“看科技”頻道首頁。《脆蜜》(鄉村振興主題趣味科普視訊)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近1100萬。《我們這十年》《穿越百年科技夢》等作品獲廣東省科普作品創作大賽二等獎。

堅持黨管人才,激發科普隊伍活力

始終把人才放在科普工作的重要位置,着眼建設一支專兼結合、素質優良、覆寫廣泛的科普工作隊伍,推動不同層次科普人才建設,為科普事業發展夯實人才基石。一是發揮院士專家引領作用。開展“百名院士百場科普”倡議活動,發動院士專家帶動更多科技工作者,做深、做廣科普工作。加強廣州市科普專家庫和廣州科普名師隊伍建設,推選包括15名院士在内的“科普名師”220名,推進科普人才項目納入廣州“廣聚英才計劃”。二是健全科技志願服務體系。印發《加強廣州市科技志願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推進科技志願服務專業化、規範化、常态化發展。成立廣州市科普志願者協會以及廣州市院士專家科技志願服務隊、廣州市鄉村振興科技志願服務隊等科技志願者隊伍,逐漸形成市、區、街道(鎮)、社群(村)四級科技志願者服務體系。三是提升一線人員能力素質。注重面向基層,提升中國小科技教師、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科普講解員等一線科普隊伍教育訓練的規模和品質,定期舉辦科普工作教育訓練,累計教育訓練基層科普人員10萬餘名。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作“十四五”規劃目标任務、推進廣州“二次創業”的關鍵一年,廣州市科協将進一步加強科普能力建設,全面提高市民科學素質,努力厚植創新沃土,以科普成效助推新質生産力發展,為實作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