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好勞動課,還差哪幾步?——勞動教育新課标實施兩年效果觀察

作者:莘縣融媒

2024 年 04 月 30 日

來源:新華社

烙餅、包餃子、蒸窩窩頭……近期,江蘇省徐州市徐海路幼稚園的勞動教育活動走紅網絡。孩子們做起飯來全神貫注,手法有模有樣,受到衆多網民的點贊追捧,甚至有外省家長帶孩子前來咨詢入園。

2022年,勞動課正式成為大陸中國小的獨立課程。新課标實施兩年來,勞動課上得怎麼樣?如何讓孩子們真正學會勞動、愛上勞動?“新華視點”記者在多地進行了采訪。

上好勞動課,還差哪幾步?——勞動教育新課标實施兩年效果觀察

4月11日,江蘇徐州徐海路幼稚園的小朋友在制作美食。新華社記者 武瑩景 攝

基本開足開齊,一些勞動課走紅“出圈”

“其實除了做美食,我們幼稚園小朋友學的勞動本領有很多,比如養家禽、編織、縫紉、茶藝、水墨拓印等。”徐海路幼稚園園長張乾介紹,孩子們的勞動以自我服務為主,還有手工類、生活體驗類等。

記者在多地走訪看到,各地學校的勞動課基本開足開齊,勞動教育逐漸走向課程化、規範化。以徐州市為例,當地所有中國小校均已配備專兼職勞動課教師,除了開發勞動教育校本課程、保障勞動課每周不低于1課時,還有500多所中國小開辟了專門區域,開展種植、養殖等勞動實踐。

傳統手工藝制作、校園開心農場、廚藝風采展示……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正在融入中國小生的校園生活。

在貴州省貴陽市第四十中學,校園内有一塊勞動實踐基地,名叫“半畝花田”。副校長龍蓓告訴記者,花田裡原本是貧瘠的黃泥土,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勞動,把食堂裡的廚餘廢料收集起來燒灰肥土,将花田改造成可以耕種的熟土,現在已經種出了好幾季瓜果蔬菜。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開發了陶藝、刺繡、剪紙、藤編等43門勞動教育課程,編寫了4本校本教材。“這些課程都是向學生發放調查問卷、根據他們的興趣開設的,很受學生歡迎。”校長歐陽玲說,以藤編課程為例,孩子們可以自由設計造型、挑選色彩,在老師指導下,慢慢掌握技巧,既鍛煉手工能力也考驗耐心,還能從中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

上好勞動課,還差哪幾步?——勞動教育新課标實施兩年效果觀察

在廈門雙十中學開設的藤編課上,學生們發揮創意編制籃筐。學校供圖

一些學校還嘗試将勞動課與其他學科有機融合,讓學生收獲多重學習效果。江蘇省南京市力行國小将學校附近的八畝實踐基地開墾成藥植園,師生們種上黨參、何首烏、金銀花、決明子、紅枸杞等。同學們在國文課上學習中草藥三字經,在數學課上用不同的方法丈量地塊面積,在音樂課上學唱中草藥歌謠……從中草藥的種植、采集、晾曬到制作香包,各學科知識融合交彙。

上好勞動課,還差哪幾步?——勞動教育新課标實施兩年效果觀察

4月16日,南京市力行國小的同學們在藥植園裡除草勞動。學校供圖

“上勞動課容易,上好勞動課難”

記者采訪發現,目前一些學校開展勞動教育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上勞動課容易,上好勞動課難”,是許多一線勞動課教師的共同感受。

一些地方對勞動課重視程度不足,部分學校相關軟硬體缺失。“目前勞動課不是升學考試的主科,隻是作為綜合素質評價的一個名額。在功利化的教育觀念影響下,一些學校和家長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福建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陳明霞說。

記者采訪發現,一些地方的勞動教育面臨勞動實踐場地不足、專業設施裝置不全、專業師資缺乏等問題,勞動課多由班主任、體育老師兼職授課,課程形式較為單一。“我們學校開了勞動教育課,但場地實在有限,就沒有搞室外活動,幾乎都是室内教學。”貴陽市某城區國小一名勞動課教師說。

一些地方重形式輕過程,勞動教育成表演作秀。西南地區一所城市國小在勞動課上帶領學生捉泥鳅,讓孩子們體驗豐收的喜悅。但這些泥鳅并非由學生喂養,而是學校直接從市場上買來,投放進泥坑的。

在福建,當地一所國小在天台上搭架子進行“立體種植”。該校一名班主任告訴記者,種植過程基本由老師代勞,幾乎沒讓學生參與。種植結束後,學生要送出幾百字的心得,老師則需要用美篇制作圖文展示各個班級的勞動教育成果,又增添了額外負擔。

一些地方校内“熱”校外“冷”,勞動作業由家長代勞。一些學校在勞動課後向學生布置實踐作業,如在家炒菜、拖地、養蠶等。江蘇蘇州皮先生吐槽,有的作業逼着家長當“導演”、做“編劇”,不僅要自己購買原材料、加工,還要記錄評價、拍照上傳,“忙前忙後操碎了心,比自己勞動還累”。

讓孩子在勞動中收獲成長

勞動課受到社會關注、學生歡迎。多位受訪一線教師建議,進一步加強勞動教育的軟硬體和安全保障,不斷完善評價體系,上足上好勞動課。

一方面,要強化勞動教育的軟硬體保障。記者梳理發現,2022年以來,各地釋出的勞動教育實施意見都包含“安排一定公用經費開展勞動教育”的原則性規定,但大多缺乏具體要求,實際執行過程中的經費、師資和場地保障參差不齊。專家呼籲,各地盡快明確定障标準,支援學校做好勞動教育課程建設、教學設施和場所建設、師資引進和教育訓練等工作。

在這方面,一些地方已經邁出了探索步伐。廣東深圳統籌安排公用經費、課後延時服務經費等資金,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提供勞動教育資源和服務。江蘇常州2023年出台的《常州市勞動教育促進條例》規定,中國小按不低于年度學生人均公用經費總額的3%安排勞動教育經費,學校每學年設勞動周,組織學生參加集體勞動實踐。

另一方面,還要強化勞動教育的安全保障,争取更多家長支援。張乾告訴記者,徐海路幼稚園在開展勞動教育之初,也曾面臨部分家長的疑慮:“孩子年紀還小,能學會這些技能嗎?有沒有危險?”但在嘗試探索取得效果後,家長們的顧慮被慢慢打消。

多位一線教師建議,根據學生年齡特征、性别差異、身體狀況等特點,選擇合适的勞動項目和内容,勞動時間和強度也應适度。學校在組織開展勞動實踐前,要認真排查、清除各種安全隐患,指導孩子規範使用勞動工具,加強學生安全技能與應急能力培養,防患于未然。

此外,勞動教育的評價體系還需進一步完善。“讓學生獲得勞動技能才是勞動教育的真正目的。”福建省晉江市第二實驗國小副校長吳樹偉坦言,目前對勞動教育的評價還存在重形式輕體驗、重結果輕過程等問題。他建議,将教師點評、學生互評、學生自評、家長參評結合起來,幫孩子們正确認識勞動的價值,在勞動中收獲成長。(記者柯高陽 鄧倩倩 鄭明鴻)

責任編輯:王亞南

轉發:楊華

稽核:郝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