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案例分析 | 從依賴到自立:慈星技術進化之路

作者:清華管理評論
案例分析 | 從依賴到自立:慈星技術進化之路

導語

慈星技術進化之路表明,後發企業在逆向跨國并購後需要根據雙方資源依賴狀态選擇适當的技術學習機制才能實作技術自立自強。慈星跨國并購瑞士事坦格後的技術學習分為追趕和超越追趕兩個階段:在追趕階段,慈星依賴事坦格進行新産品開發,通過技術解構機制加快對全成型技術的消化吸收,積累了新技術的必要知識,具備了産品工程能力;在超越追趕階段,慈星基于事坦格對其市場知識的依賴,通過技術重構主導研制了KS3系列一線成型橫機,産品技術性能達國際領先水準,市場占有率居行業前列,實作了從技術依賴到技術自立的轉變。

文 / 彭新敏、韓文澤、張祺瑞

自1589年英國發明家威廉姆·李(William·Lee)發明出第一台手搖針織機以來,針織機械經曆了數百年的發展,湧現出了一批新技術及明星企業,推動了毛衫制造方式、工藝及效率的巨大變革。總體來看,針織橫機行業主導技術經曆了從早期的手搖橫機,到20世紀80年代普通電腦橫機,再到21世紀全成型橫機的設計變革,主要市場也相應經曆了從歐美到日本再到中國的梯度轉移。目前,伴随着世界毛衫紡織業向中國的轉移,以甯波慈星為代表的中國針織機械企業逐漸走進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甯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慈星”)創立于1988年,長期聚焦于針織橫機的研發、生産與銷售,于2012年成功上市,并于2017年榮獲“制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稱号。2022年,慈星自主研發的KS系列一線成型針織橫機的技術性能達到全球領先水準,市場占有率居行業前列,榮獲國内首台(套)産品榮譽,該系列産品的成功推出,标志着慈星已打破德日企業在全成型橫機領域的壟斷地位,成功跻身針織橫機領域的世界第一梯隊。

作為針織橫機領域的後發企業,慈星如何從一家甯波本土小廠逆襲成為國際化的領先企業?借助逆向跨國并購實作技術學習成為慈星躍升的關鍵跳闆。逆向跨國并購是後發企業通過并購發達國家企業以擷取戰略性資源的國際化經營行為,可以幫助後發企業加快對領先企業的趕超。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歐洲國家橫機企業由于經營成本過高難以維系,這為中國本土企業通過逆向跨國并購學習領先企業技術提供了機會視窗。2010年,在普通電腦橫機市場規模已達全球第一的慈星跨國并購了歐洲老牌橫機制造商瑞士事坦格(Steiger),開始進入最新的全成型橫機領域。通過12年的并購整合與技術學習,慈星實作了全成型技術的自立自強,推出了多款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 KS 系列一線成型橫機。

慈星跨國并購後的技術學習分為兩個階段:追趕階段(2010~2017)和超越追趕階段(2018~2022)。在追趕階段,慈星依賴事坦格的技術知識進行新産品開發,通過技術解構加快對全成型技術的消化吸收,推出了TAURUS全成型橫機,積累了全成型技術的必要知識;在超越追趕階段,慈星基于事坦格對其市場知識的依賴,通過技術重構主導研制了KS3系列一線成型橫機,産品技術性能超越了同行水準,實作了從技術依賴到技術自立的轉變,具體如表1所示。

案例分析 | 從依賴到自立:慈星技術進化之路

追趕階段(2010~2017):技術解構

2010年,全成型橫機因其一體成衣、省卻縫合工序、運作高效節能、織物品質精細等優點,逐漸成為國内針織橫機新的技術發展方向。此時,雖然憑借成本優勢,慈星的普通電腦橫機産銷量已位居全球第一,但由于缺乏全成型技術的積累,未來的持續發展面臨很大挑戰。為了實作戰略轉型,慈星于當年并購了此時久負盛名但經營困難的全球第三大橫機生産商瑞士事坦格,開始進入到全成型領域。在這一階段,慈星的技術學習依賴于對事坦格技術知識的吸收,主要采取了技術解構的手段予以實作。

慈星對事坦格技術知識的依賴。資源依賴是企業因缺乏資源而對那些擁有或控制關鍵 資源的組織産生的依賴關系,而知識是企業在複雜多變的全球化環境中獲得競争優勢的重要戰略資源。後發企業與發達國家被并企業的資源依賴主要展現在技術知識、市場知識等關鍵性資源的不對稱上。在逆向跨國并購初期,慈星由于全成型技術知識、高端品牌等戰略資源缺乏,在并購後面臨資源不對稱,進而産生對事坦格技術知識的依賴。事坦格有50餘年針織橫機的研發和設計經驗,擁有全球領先的嵌花和制版技術,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關注全成型技術,在市場上享有較高的品牌聲譽。2010年,全成型橫機的主導設計是四針闆架構加複合針,而當時複合針的專利主要由事坦格和日本島精兩家企業掌握,是以慈星在并購事坦格後延用了複合針的四針版架構設計。鑒于事坦格在全程型橫機領域的技術積累,慈星委托事坦格全權負責全成型橫機的研發,自己配合為其進行試制、生産、組裝和調試,并逐漸學習事坦格在全成型橫機領域的設計理念和先進技術。

技術解構。技術學習是後發企業适應新技術變革的重要機制,基于吸收能力視角,後發企業的技術學習可分為技術解構和技術重構兩種機制。技術解構将先進技術分解為若幹部分或子產品然後進行消化吸收,技術重構則通過本地化創新和調整,将不同來源的知識重組為商業産品,進而抓住市場機會。

針織橫機屬于裝配類産品,涉及元件設計知識,架構設計知識和産品制造的工藝知識。元件知識是關于每個核心設計概念以及它們在特定元件中的實作方式的知識,架構知識是将元件內建并連接配接在一起,形成一個連貫的整體所需的知識,工藝知識指将原材料或半成品以更低的價格加工成産品的知識。慈星認識到雙方技術差距較大,于是在并購後初期先吸收事坦格難度相對較低且适合慈星發展階段的元件技術。例如,慈星吸收并改良了事坦格的嵌花技術,開發了智跑紗嘴,之後更新了翻針、儲紗器、牽拉裝置等元件。這些改進不僅提升了現有産品的性能,又幫助慈星積累了全成型技術的元件知識。通過一系列的技術解構措施,慈星将全成型技術拆分為不同子產品,由淺入深、從簡到繁的消化吸收,彌補了新領域技術的不足。

2017年,在慈星的配合下,事坦格主導開發了第一台四針闆全成型橫機TAURUS。由于TAURUS采用了複合針方案,這種定制特殊針型每枚成本高達上百元,而每台機器需要數百枚複合針,這使得機器成本居高不下,售價超過百萬元,遠超國内普通客戶多的接受範圍。與此同時,四針闆設計下,複合針的更換極為不便,在實際使用中會大幅度降低作業效率。在成本和性能的雙重劣勢下,TAURUS與日本島精的全成型橫機相比毫無競争優勢,雖然在工程上已經能夠實作全成型的基本功能,但商業化嚴重受阻。

超越追趕階段(2018~2022):技術重構

在TAURUS已經實作工程化,但未能順利實作商業化之後,慈星與事坦格之間的資源依賴關系發生了反轉。全成型橫機的進一步商業化更聚焦于對慈星市場知識點的依賴,而技術學習的方式也由技術解構演化為技術重構。

事坦格對慈星市場知識的反向依賴。TAURUS商業化的失敗,主要在于事坦格單純負責研發,遠離了中國市場,不了解客戶需求,隻關注技術的先進性。然而,産品創新要求企業同時具備技術知識和市場知識,隻有将這兩種知識連接配接起來才能創造出新産品。市場知識指關于顧客的需求、偏好和購買行為的知識,以及企業掌握的各類營銷與管道知識。相比事坦格,慈星長期深耕國内市場,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技術服務人員,積累了大量的客戶知識與豐富的市場知識,同時通過試制TAURUS,慈星也積累了全成型技術的基本知識。2018年,慈星調整了事坦格的職能,不再讓其負責整機研發,而是專門從事其強項——制版軟體的開發,慈星自己則主導了新一代全成型橫機的研發。

技術重構。鑒于TAURUS因成本過高失敗的教訓,慈星決定重構全成型橫機的架構設計。鑒于Taurus采取的四針闆加複合針的架構設計存在成本過高、操作複雜、維護困難等問題,慈星在架構設計上首先進行了颠覆。通過拆解機器的逆向工程,以及對産品結構的反複研讨,慈星提出了兩針闆加普通針的架構設計。為了研發新的架構,一方面,慈星不斷與事坦格讨論方案的可行性,并積極地開展人員互訪、視訊交流和資訊共享;另一方面,慈星不斷加強人才培養和技術投入力度,2018年成立了全成型研究院,重點培養内部技術骨幹,企業研發團隊實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在新産品研制過程中,慈星創造性地将内衣機中的耙運用到兩針闆機型中,發明了針耙這一特殊而又關鍵的牽拉部件,最終成功運用最小針距排列和針耙牽拉的方式,在兩針闆上巧妙地用每枚幾元錢的普通針替代了複合針,整機成本大幅下降。2018年底,采用普通針加兩針闆的全成型橫機KS3-72面世,在達到相同12針編織效果的同時,價格僅為國際同行的同類産品的三分之一。具備極高成本效益的KS3-72系列橫機一經推出,便獲得了市場的熱烈歡迎。

KS3-72創新成功之後,慈星繼續根據客戶的回報持續改善産品性能。例如,事坦格原 先搭載的制版軟體不符合中國師傅的習慣,慈星便聯合事坦格開發了Model制版軟體,滿足本地使用者的操作習慣,之後制版軟體不斷更新,從2019年的Model 1.1更新到2020年的Model plus 1.0,2021年更新到Model plus 2.0;與此同時,2019年,慈星還建立了一線成型智能生産工廠中的房間,批量生産全成型橫機,通過規模化進一步降低成本;此外,為了與其他企業的全成型産品區分開來,慈星将KS3系列橫機命名為“一線成型橫機”,清晰地展現了産品獨特性,提高了市場辨識度。

此外,全成型橫機長期以來因其成本高、技術難度大等特點,全球僅有少數公司具備生産能力,并且專供高端市場,許多中小企業受制于全成型橫機高昂的價格而較少購買。2020年,慈星對全成型橫機進行了重新定位,不再将全成型橫機作為橫機市場的高端産品,而是定位為下一代針織機械的通用裝置,旨在面向廣大針織廠商,以可接受的價格完全替代普通橫機,推動大陸針織行業整體更新。為此,慈星開始對KS3-72全成型橫機進行産品系列化。在首款10.2規格橫機的基礎上,慈星向下陸續開發了4.2、5.2、6.2的粗針機型,達到了8針和10針的編織效果,并向上開發了13.2等普通針的四針闆機型,滿足16針和18針編織效果。此外,慈星還規劃了20針、24針、26針等産品開發,以最大限度達到高密度編織。由此,慈星成功實作了多款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KS系列一線成型橫機的商業化,2019~2021年累計銷售2000多台,遠高于日本島精多年來積累的1000多台全程型橫機的市場保有量,在技術和市場上都實作了對領先企業的趕超。自此,慈星在全成型橫機市場上建立起了強大的競争力,憑借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強大的規模效應開始引領行業的發展。

資源依賴不對稱與技術學習機制選擇

慈星在全成型橫機領域趕超世界先進水準的過程,反映了資源依賴關系與技術學習機制的比對規律。在逆向跨國并購後的追趕到超越追趕兩個階段,慈星分别采取了技術解構和技術重構學習機制,原因在于每個階段慈星與事坦格資源依賴不對稱的差異,以及慈星自身知識積累的不同。

在逆向跨國并購後的追趕階段,慈星缺乏關于全成型橫機的核心技術,在技術知識上較 為薄弱,與事坦格存在較大的技術距離,與其形成了資源依賴不對稱。高度的資源依賴和較弱的技術積累,決定了慈星采取技術解構的方式來實作對技術知識的吸收。是以,慈星需要全面了解給定的技術元件及其子產品所展現的架構和原理,率先吸收事坦格的外圍元件技術,通過“幹中學”和新産品試制等方式,彌補早期技術能力的不足,逐漸獲得産品工程能力。

在逆向跨國并購後的超越追趕階段,受益于追趕階段技術解構的知識積累,慈星與事坦格的技術差距逐漸縮小,雙方資源不對稱程度得到緩解。中國國内市場的超大規模以及多層次連續細分的市場特征顯著不同于發達國家,比如針織廠商更重視産品成本效益而非技術先進性。對此,慈星有着深刻的了解。相反,長期遠離市場的事坦格非常缺乏研發必需的本地市場知識,形成了對慈星的反向依賴。資源依賴的減弱和先前技術知識的積累,使得慈星可以充分發揮營銷等下遊互補資産的優勢,重新掌握研發主導權,通過技術重建構立了新的主導設計,實作了産品創新。

結論與啟示

技術變革會導緻企業原有技術知識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是以後發企業在逆向跨國并購後,不僅需要從被并企業擷取必需的知識,還需要對這些知識進行消化吸收以及重構。慈星逆向跨國并購後,根據不同階段的資源依賴和能力積累,相應采取了不同的技術學習機制,促進了資源依賴的減弱和技術能力的提升,最終實作了對被并企業的整合和對領先企業的趕超。慈星技術進化之路表明,後發企業在逆向跨國并購後需要根據雙方資源依賴狀态選擇适當的技術學習機制才能實作技術自立自強,這對後發企業的技術自主提供了富有意義的啟示。

首先,後發企業需要在技術解構與技術重構兩種學習機制之間适時轉換。在行業技術範式不連續變革中,後發企業杠杆利用逆向跨國并購可以快速地擷取知識、技術、品牌等戰略性資源,在機會視窗期加速技術學習,實作對領先企業的趕超。不過,後發企業在逆向跨國購後實作技術自主是一個相對漫長複雜的進化過程,不僅需要并購企業之間改變資源依賴的狀态,也需要選擇合适的技術學習機制。後發企業并購發達國家企業後,資源依賴和技術學習互相作用,技術學習機制受到并購雙方資源依賴不對稱的影響,技術學習帶來的知識積累又會改變雙方資源依賴的程度,它們之間具有較強的連續性、互動性和次序性。在逆向跨國并購後的追趕階段,後發企業對被并企業依賴程度大,後發企業通過技術解構吸收被并企業中較為容易或能快速帶來效益的知識,完成知識的初步積累;在并購後期的超越追趕階段,後發企業則需要适時切換到技術重構模式,并基于自身對本地市場的了解,對已有的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實作産品創新。

其次,後發企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擁有的本土市場知識掌握創新自主權。雖然後發企業在逆向跨國并購過程中一開始是資源弱勢的一方,但後發企業可以采取行動來減少環境的不确定性和互相依賴性。後發企業有着對本土市場的深刻洞察,當新技術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後發企業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獨特優勢,牢牢把握新産品創新的主動權和主導權,将元件知識、架構知識、工藝知識等技術知識與客戶知識、營銷知識等市場知識整合起來,消融不同知識之間的邊界,達到“捆綁知識”(bundled knowledge)的效果,實作優勢知識互補,提高産品創新能力,最終在新技術領域建立起差異化競争優勢。

關于作者 | 彭新敏:甯波大學商學院教授、副院長,甯波大學非公有制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韓文澤:甯波大學商學院碩士研究所學生;

張祺瑞:甯波大學商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 | 高菁陽([email protected]

案例分析 | 從依賴到自立:慈星技術進化之路
案例分析 | 從依賴到自立:慈星技術進化之路

《清華管理評論》聯系方式

訂閱、廣告及商務合作

010-62788163

[email protected]

案例分析 | 從依賴到自立:慈星技術進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