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土散文:陶家山的四棵松樹

作者:億聰起名鄉土文學社
鄉土散文:陶家山的四棵松樹

文:喬正明

  陶家山是川東無數大山中的的一個褶皺,也是天際撒下的一顆珍珠。她靜靜地坐卧在群山之中,美麗而安詳。在她的東邊,是太陽出來的地方,古寺朝天觀巍然屹立。南方,隔着一條深溝,是新屋;西面,是如海濤般的群山,北邊也是群山,那是陶家山人到開縣縣城的路徑,叫雙河口。雙河口又叫小梅池。如今,雙河、朝陽、朝天三個村合并成梅池村,陶家山隻是其中的一塊地域,原來是朝天七隊。

陶家山無陶姓。原來我以為叫桃家山,遐想過漫山遍野的桃花盛開時的壯麗景象,但外祖父糾正了我的遐想,說就叫陶家山。至于以前這裡也許是陶家的産業?或許曾有一支陶姓人在此居住過若幹年,後來陸陸續續遷走了?隻留下這個地名?這是一個無法考證清楚的問題。

過去的的陶家山,想必是藍天白雲,綠樹成蔭,粗大的松樹站滿了每一個角落?在我小時候,還有幾棵幾人抱不了的大松樹肅然而立,給我以深深的震撼。

記憶最深的是上邦的大松樹,它怕不有三、四十米高?矗立在朝天水庫邊,面對着水庫東面的壩。背靠的山,不知名,綠樹成蔭,象一隻向着東方的巨獸,眼對着太陽。松樹傍着住家,高大矗立。樹杆筆直,頂上有枝有葉。在幾枝伸出的枝葉間,有一個簸箕大的鳥窩,用枯枝織成。裡面的鳥,人們都叫它鐵喳鬧,黑頭黑身黑尾,腹部白色,整天鬧喳喳的,故名。有人把它當做烏鴉,其實不是,它們隻是有些相像而已。這種鳥整天飛來飛去,似乎沒有停止過。它們在樹頂的家中栖息,生兒育女,一如人類那樣,在外飛是找尋食物,這也與人類差不多。

後來,不知是哪個淘氣鬼,居然爬上樹,把鳥兒的窩給搗毀了,于是很久一段時間,沒有看到有鳥在樹上做窩了。

這棵樹給我很深的印象,還因為旁邊的住家。這兒住着一、二十戶人家,鐘姓人居多。隊長叫鐘世善,是生産隊隊長。他家的卧室窗子上,挂着一個四四方方的小廣播。小廣播是一個四方形的小木箱,中間挖出一個大圓圈,蒙着紗布,裡面是一個凹面的喇叭。每天中午,廣播裡就放出好聽的歌,還有人說話。唱的歌首先是《東方紅》,是那個火熱的年代最激動人心,給人以奮發向上,傳遍山山水水的歌。東方紅唱結束後,就有人在裡面說:“華山人民廣播電台,現在開始播音”。我們為了聽東方紅,聽裡面的人說話,有一陣子幾乎每天都準時跑去聽歌,聽木箱子裡的說話聲。還找了隻喇叭,拆開來研究這樣一隻小小的木箱,怎麼能裝上人在裡面唱歌、說話。

華山是劉伯承元帥的故鄉,後來改叫趙家鎮,據說華山也是從趙家改稱的,原來就叫趙家。我曾走了三十多裡路,跑到趙家去參觀劉伯承元帥的故居,不過那時元帥故居并沒有修葺,與農村普通的農居沒有什麼兩樣。

上邦的大松樹,給我兒時的記憶,是非常清晰的。

在上邦的西邊,也是在水邊,靠西北方向,也有一棵大松樹。它比上邦的大松樹要小一些,也有二十多米高。這就在麼舅家自留地邊的這棵。

這棵松樹給的印象同樣很明晰。這是因為當外婆在地裡勞作時,我就在旁邊東張西望,四處奔跑。這麼大的松樹自然是我的關注對象。隻是松樹太高,爬是爬不上去的。不但是樹太高,而且樹幹還很粗壯,抱着樹還吃力,自然就說不上抱着樹往上爬了。好在樹的上方是一道山梁,非常平坦。站在上面,可以極目遠眺,四望無際。這裡據說原是袁姓人家的跑馬場,後來不知是這裡的風水好還是望得遠,袁姓人把祖墳修在了山頂。那些墳用條石圍成四四方方的,面積很大。向北的方向還有碑。站在石條上,有一種神秘的感覺,當然也有些害怕,不敢象在其他地方敢亂跳亂跑。

樹的北邊,自留地邊沿,是一道突出的山脊,是從上面那條山梁分出來的,這道山脊往下伸進了水庫中。沿山脊是滿脊的柏樹。柏樹不大,也不密,在這裡卻顯得很突兀,因為山脊内外都沒有了樹,遠一點的其他地方多是松樹。

還有一棵松樹在黃裡岩。

黃裡岩是外公每天去對面新屋村合作醫療室上班的必經之地,新屋是一個地名,屬朝天二隊,村國小也設在那裡。從外公家到新屋,要先往下走,半山腰就是黃裡岩,那棵大松樹就在路邊。從大松樹旁再走一段路,就是溝底。從溝底往上爬,沿着山梁就到了新屋。

黃裡岩的的松樹也很高很大。與上邦那棵大松樹應該相差不大,但因長在山腰,反而顯不出高大。隻有站到松樹下面,才能體會到它的高大、雄壯。松樹旁邊有一堆石頭,也在我們上學的路邊。石堆中有一道縫,我們時常不走路而從石縫中鑽過去。

還有一棵大松樹在新屋,村國小後面。

這棵大松樹,從陶家山外公家就可以看到,雖然有一段距離,還是非常高大,三、四十米高是有的。有一次,我走到樹下面,發現樹根非常寬,露出地面的還有簸箕大。它雄踞在路邊,仰頭望覺得樹冠伸到了半空中。

我在這裡讀了兩年書。村國小原來是一個大院子,院子坐東朝西,四角天井,地壩是四方磚砌成的。東邊的兩層樓是教室,我先是在一樓讀一、二、三冊,後到二樓讀七冊。

教低年級的朱老師住在一樓的北頭教室後面,教七冊的黃老師住二樓北頭。

我讀七冊是黃老師的主意。他說我悟性好,成績不錯,平時外公還可以輔導我,加上我是七二年春入的學,三冊後恢複秋季入學,要重新讀一次三冊,我不願重讀,外公也不願。黃老師就說那就跳級讀七冊吧,這樣我就到二樓讀七冊。

讀七冊我的成績還是不錯,如果就這樣下去,我的未來肯定是另外一個樣子,但這時發生了舅母超生了小表弟的事。外公因為醫術好,又為人良善,隻要哪裡有人生病,半夜來叫,不論遠近,外公也是立即趕去醫治,因而人緣很好。但這又引起了有人的嫉妒,就有當權者牽連到超生的事,把外公趕出了大隊醫療室。

外公不再到醫療室,我也受到了影響,七冊讀完,母親就把我轉到老家平安國小讀書了,從此離開了外公家。

大隊醫療室在院子北邊。房間不大,十二、三個平方的樣子。靠窗面對西方進門的方向放着一張條桌,是外公接待病人、望聞問切、秤藥拿藥的地方。右手邊靠牆放着藥櫃子,一格一格的,放着各種中藥。藥櫃下是一個碾槽,我時常扶着藥櫃,站在鐵輪上滾來滾去好玩。牆角有一個竈台,是外公做飯的地方。每天下課或放學,我就在外公這裡玩耍或等待外公收工。有時候,外公教我認中藥、記藥方,我曾經認得好多種中藥,也能背出一些治傷風感冒的藥方,可惜後來忘記了。

幾十年過去了,新屋的大松樹是不在的了。如果在,在這一邊是會看得見的。上邦的松樹、水庫邊的松樹、黃裡岩的松樹,都不見了,它們消失在四十多年的時光裡。

然而記憶中,大松樹們還在,還鮮活地活在陶家山和她的周邊。

  【作者簡介】喬正明,大學大學文化,現居重慶市雲陽縣新縣城。一九八六年開始在國家、省、市級媒體發表小說、散文、詩歌、雜談、通迅、調研報告、論文等作品。

  【投稿說明】歡迎文友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本号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随稿請附作者名,帶圖檔最好。鄉土文學公衆号已開通,歡迎您搜尋微信公衆号:xiangchouwenxue,關注我們。本文圖檔來源于網絡,若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