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抱頭鼠竄:項羽分封陳馀反攻趙地,張耳兵敗捧項嬰之頭逃竄

作者:香茗史館

抱頭鼠竄,意思是像老鼠那樣驚慌逃跑,形容倉皇逃跑時的狼狽相。成語出自《漢書·蒯通傳》,“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與為刎頸之交,及争張黡、陳釋之事,常山王奉頭鼠竄,以歸漢王。”

抱頭鼠竄:項羽分封陳馀反攻趙地,張耳兵敗捧項嬰之頭逃竄

張耳是戰國末期魏國大梁人,年少時曾為信陵君魏無忌坐上常客,後流落于外黃,娶了個富家女,在嶽父的資助下,張耳招攬四方門客,後成為了魏國外黃縣令。劉邦早年間,曾多次前往外黃拜訪張耳,經常一住便是數月,張耳從未将其當作賓客看待,而是當成朋友一樣相處。

陳馀與張耳同為大梁人,與張耳極為相熟,陳馀比張耳年輕,便像對待父親一樣侍奉張耳,兩人是以成為了刎頸之交。

秦國攻滅魏國後,秦始皇聽說張耳和陳馀是魏國名士,下令懸賞捉拿兩人,兩人遂改名換姓逃至陳縣,充當裡監門謀生。

抱頭鼠竄:項羽分封陳馀反攻趙地,張耳兵敗捧項嬰之頭逃竄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義軍進入陳縣時,已達數萬人。張耳于是和陳馀皆投奔起義軍,後因勸阻陳勝稱王失敗,兩人向陳勝請兵攻取趙地。同年八月,陳勝派武臣率兵攻掠趙地,張耳、陳馀以校尉身份随同出征。

武臣率兵奪取包括邯鄲在内的三十多座城池後,在張耳和陳馀的勸說下,自立為趙王,以張耳為右丞相,邵騷為左丞相,陳馀為大将軍。

十一月,趙王武臣和左丞相邵騷被部将李良殺死,逃過一劫的張耳、陳馀,擁立趙國後裔趙歇為趙王。

抱頭鼠竄:項羽分封陳馀反攻趙地,張耳兵敗捧項嬰之頭逃竄

秦二世三年(前208年)十月,率兵平叛的秦朝大将章邯,在攻破張楚政權,殺死魏相周市和齊王田儋,迫使魏王魏咎自盡,以及擊殺楚将項梁後,認為黃河以南的叛亂已經不足為慮,遂率兵渡過黃河北上,攻打趙地叛軍。

章邯攻破邯鄲後,張耳自知兵力不足,信都難以堅守,便帶着趙歇向東逃亡,結果被秦軍圍困于巨鹿。陳馀則在收集了常山的殘餘部隊數萬人後,駐紮于巨鹿以北。

面對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以及王離率領的上郡邊軍,張耳深知僅憑兵微糧少的巨鹿城,根本擋不住秦軍,于是便想到了在外收集兵馬的陳馀,派遣張黡、陳澤去向陳馀求援。

抱頭鼠竄:項羽分封陳馀反攻趙地,張耳兵敗捧項嬰之頭逃竄

陳馀自知僅憑手中的數萬新軍,根本不是三十萬秦軍的對手,即使率兵回援也不過是“以肉委虎,徒盡亡軍”。但是面對張耳求援,陳馀又不能置之不理,最終勉強抽出五千援兵,由張黡、陳澤統領回救巨鹿,結果全軍覆沒。

同年十二月,項羽率兵北上攻破王離,巨鹿之圍遂解。戰後,張耳約見陳馀,責問其為何不肯回援,并追問張黡、陳澤的下落,陳馀表示自己命他們率兵五千回軍救援,結果全軍覆沒,但張耳不信,認為是陳馀将兩人殺死了。

陳馀聞言大怒,解下印绶交給張耳,張耳在部下的勸說下,趁機收奪了陳馀的軍隊,陳馀見張耳如此行事,也是大怒而去。張耳、陳馀兩人由此交惡。

抱頭鼠竄:項羽分封陳馀反攻趙地,張耳兵敗捧項嬰之頭逃竄

漢元年(前207年)十二月,攻滅秦國之後,項羽佯尊楚懷王熊心為義帝,随後大封天下十八路諸侯王,其中将趙國一分為二,将趙王趙歇北遷至代縣,改封為代王;張耳為常山王,建都信都。

至于陳馀,雖然恢複趙國有功,但因未随項羽入關,僅僅以南皮周邊三縣之地封侯。陳馀得知消息大怒,認為項羽分封不公。

當時,恰逢齊地田榮同樣不服項羽分封,趕走了項羽分封的齊王田都,殺死了膠東王田市和濟北王田安,占據三齊之地自立為齊王,公開對抗項羽。陳馀便派夏說向田榮借兵,田榮也想在趙地建立反楚政權,便調派了部分兵力給陳馀,陳馀遂率三縣之兵和田榮的援軍反攻趙地。

抱頭鼠竄:項羽分封陳馀反攻趙地,張耳兵敗捧項嬰之頭逃竄

漢元年(前206年)九月,張耳兵敗而逃。次月,陳馀重新擁立趙歇為趙王。再次月,對陳馀感恩戴德的趙歇,又封陳馀為代王。張耳兵敗後,殺死了當初被項羽派來監視自己的項嬰,捧着項嬰的腦袋像老鼠那樣驚慌逃竄,一路向西逃至劉邦處,劉邦以優厚的禮遇接待了他。

漢三年(前205年)十月,劉邦在“楚漢争霸”中,指令韓信開辟北方戰線,張耳與韓信統兵數萬自井陉攻打趙國,韓信在“背水一戰”中大敗趙軍,趙軍主帥陳馀被斬殺于泜水之上,趙歇被殺于信都。之後,在韓信的請求下,劉邦封張耳為趙王。

抱頭鼠竄:項羽分封陳馀反攻趙地,張耳兵敗捧項嬰之頭逃竄

再後來,韓信率兵東進平定齊地,謀士蒯通勸說他割地自立,與劉邦和項羽三分天下,韓信則表示劉邦對自己不薄,自己不能見利忘義、背恩忘德。蒯通便以張耳和陳馀曾為刎頸之交,後來卻互生怨恨、互相攻殺之事勸說韓信,但韓信最終還是沒有采納他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