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鬧"還是"求生"?割青毀糧是蓄意為之,還是萬不得已的生計?

作者:北巷栀酒

農民割青售糧一事再次引發争議。有人指責農民"胡鬧",不顧糧食安全;但事實上,農民之是以作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為多年來面臨的生存壓力和困境。我們不能單從表面判斷,更不能站在道德高地指責農民,應以同情和了解的态度去看待他們。

視訊加載中...

近年來,大陸農業面臨諸多困難。農業投入成本不斷增加,化肥、農藥和其他生産成本的上漲,直接壓縮農民的利潤空間。 據資料顯示,2015-2020年期間,化肥價格上漲近50%。農産品價格控制時間較長,難以同投入成本上漲形成平衡。農民單獨依靠一畝三分地,已難以支撐家庭開支。

農村基礎設施和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還待完善。農民病重無錢看病,子女教育需要自理,這些日常問題都成為重擔。更重要的是,農民缺乏理财知識和管道,難以通過其他路徑增收,隻能依靠一年一收的農業生産。在這樣的兼外部環境壓力下,農民生存空間不斷縮小。

"胡鬧"還是"求生"?割青毀糧是蓄意為之,還是萬不得已的生計?

在這種情況下,農民割青售糧,可以了解為一種求生之舉。将未成熟的小麥直接出售,可以及時獲得現金用于日常開支和生産周轉,從某種意義上解決了當下的難題。此外,青貯飼料的單畝價格比成熟小麥高出幾百元,也為農民帶來一線生機。

盡管這與國家長遠的糧食安全目标不符,但對于生計難保的農民來說,無疑是當下最優解。當然,單純以求生目的來割青毀糧,未免也有失公平。作為國家的糧倉,農民同樣應肩負起維護糧食安全的責任。但批判聲必須放在大局觀中來看。

"胡鬧"還是"求生"?割青毀糧是蓄意為之,還是萬不得已的生計?

我們不應忽視政策和體制水準帶來的外部壓力,也不應忽視農民日益增長的生存壓力。如若國家能加強對農業的保護力度,完善保障系統,農民就不用迫于無奈而作出損害國家長遠利益的選擇。

區分"胡鬧"與"求生"關鍵,不僅應看農民的主觀動機,更重要的是審視外部環境對他們的影響。我們應全面了解農民所處的環境壓力,以同情和了解的态度看待他們的選擇。而非從一高一下角度進行指責。這需要社會各界,包括決策部門在政策上給予農民更多保障與支援。

"胡鬧"還是"求生"?割青毀糧是蓄意為之,還是萬不得已的生計?

隻有通過改革創新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民才能真正擺脫困境,國家糧食安全才能得到長遠保障。農民割青毀糧背後,是他們多年來在政策、體制和市場沖擊下面臨的生存壓力。單從糧食安全和國家利益出發指責農民,未免忽視了這一背景。

"胡鬧"還是"求生"?割青毀糧是蓄意為之,還是萬不得已的生計?

我們應以更寬闊和了解的視角來看問題,幫助農民真正解決困境,才是關鍵。隻有通過改革,補齊他們在社會保障等方面的不足,農民才不會再被迫選擇可能損害國家利益的舉措,國家糧食安全才能得到長治久安的保障。

"胡鬧"還是"求生"?割青毀糧是蓄意為之,還是萬不得已的生計?

政府應加強對農業的保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比如增加農業補貼費用,建立基本農業保險制度,加強鄉村醫療和教育設施建設等,以減輕農民生産生活壓力。同時調整糧食采購價格機制,與市場波動更緊密結合,保護農民利益。

"胡鬧"還是"求生"?割青毀糧是蓄意為之,還是萬不得已的生計?

市場機制也應重新劃定邊界。一些關鍵産品如糧食等,應給予一定的政策保護空間,避免外部沖擊對農民造成不可扭轉的打擊。同時引導農民多管道增加可持續收入,比如支援農業相關産業發展等。

"胡鬧"還是"求生"?割青毀糧是蓄意為之,還是萬不得已的生計?

社會也要關注和了解農民。要以同情和了解的态度看待農民的選擇,而不是從道德高地指指點點。每個公民都應感覺農民的辛勞,支援政府為農民 制定更周到的政策。

"胡鬧"還是"求生"?割青毀糧是蓄意為之,還是萬不得已的生計?

隻有全社會共同參與,我們才有希望建構一個既保障糧食安全,也尊重和支援農民生存權利的新型農業體系。這是建構美好鄉村的長征路,需要全社會攜手同行。

"胡鬧"還是"求生"?割青毀糧是蓄意為之,還是萬不得已的生計?

對此,網友們怎麼看待這件事,歡迎評論區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