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備一生最大的失誤,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卻錯失一絕世高人

作者:快樂星辰p1R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劉備雖為漢室宗親,卻家貧如洗,仰賴織席販鞋為生。但他志存複興漢室,一統天下,故廣納賢士,力圖扶植根基。有人向他推薦諸葛亮為"卧龍先生",遂三顧茅廬,終請出隆中對定天下三分之計。然而,就在此時,劉備卻錯失了另一位絕世高人。這位高人乃諸葛亮摯友,與之談笑風生,見解獨到,人稱"奇人"。劉備曾一度有意延攬,但遭其婉拒。這一失誤,對劉備的大業産生了怎樣的影響?蜀漢最終又将何去何從?讓我們一探究竟。

劉備一生最大的失誤,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卻錯失一絕世高人

劉備的大志遠圖

劉備一生最大的失誤,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卻錯失一絕世高人

黃巾起義平定後,天下重歸太平,但漢朝的根基已然動搖。皇族日漸猖獗,外戚專權,加之災祲頻仍,民不聊生,導緻社會沖突日益加劇。正所謂"盛世危未有加焉",東漢王朝就這樣步步走向覆亡。

劉備出身寒微,本是一介草民,靠編織蒲席和販賣草鞋為生。但他自幼聰慧過人,志向遠大,夢想有朝一日能夠扶助漢室王朝,匡扶天下。為了實作這個目标,他四處結交豪傑,廣納賢士,力圖打造一支強大的人才隊伍。

年輕時,劉備曾在桃園結識關羽、張飛二人,三人遂成為昆侖好友,并共同發誓"隆準扶阿鬥,扶持綠林舊主"。後來,劉備又相繼結識了趙雲、黃忠、馬良等一衆英豪。憑借過人的智勇和人格魅力,劉備很快就在徐州一帶聚集了大批擁護者,奠定了自己的根基。

劉備一生最大的失誤,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卻錯失一絕世高人

公元200年,曹操揮軍讨伐東吳孫策,劉備亦效命前往駐紮于徐州。當時,有人向他推薦諸葛亮為"卧龍先生",才學超絕,乃天之所馀。劉備深知人才是扶持大業的根本,遂決定親自前往隆中尋訪這位"卧龍先生"。

第一次去尋訪諸葛亮時,劉備未能如願。但他并未氣餒,反而更加堅定了請出這位高人的決心。于是,他再次攜同關羽、張飛二人,三顧茅廬,終于見到了諸葛亮本人。

諸葛亮見劉備志向遠大,乃漢室宗親,遂拟定了隆中對的計策,将天下三分:北方歸曹操,東南歸孫權,西南則歸劉備統治。隻要先奪取荊州和益州,作為根據地,待時機成熟,再圖複興漢室。劉備獲得諸葛亮這位智囊相助,可謂是蜀漢之幸。

劉備一生最大的失誤,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卻錯失一絕世高人

錯失"奇人"的機緣

劉備為了實作自己興複漢室的宏願,廣納賢士是必由之路。在尋訪諸葛亮的過程中,他曾一度有機會結識另一位"奇人",卻因緣際會而與之擦肩而過。

當年,劉備第一次前往隆中尋訪諸葛亮時,路遇一人,儀表不凡,氣宇軒昂。這人正是東漢名将崔鈞,字州平,曾任中郎将、西河太守等職。他不僅武藝高強,善于征戰,更是才學淵博,對時局洞見獨到。

劉備一生最大的失誤,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卻錯失一絕世高人

初次相見,劉備便将自己的抱負吐露于崔鈞。他希望能夠扶助漢室王朝,匡扶天下,為此四處結交賢士,尋求良策。崔鈞聽後,雖然對劉備的志向表示贊賞,但也直言漢室複興之路艱難無比。

當時天下大亂,戰火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崔鈞認為,治世與亂世往往循環往複,即便暫時平定,也難長久。他勸劉備順應天理,不要勉強逆天而行,有些事情非人力所能改變。

面對崔鈞的勸阻,劉備并未動搖。他表示作為漢室宗親,守護祖宗家業是應盡的責任。崔鈞見說服無效,也就不再多言。

劉備一生最大的失誤,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卻錯失一絕世高人

交談間,劉備發現崔鈞這人學識淵博,見解獨到,若能得其相助,必将大有裨益。于是,他當即向崔鈞抛出橄榄枝,希望能夠延攬這位"奇人"加入麾下。

然而,崔鈞婉言謝絕了劉備的邀請。他表示自己已無心于功名利祿,隻希望能夠遠離塵嚣,過着閑雲野鶴的生活,順遂自然。就這樣,劉備錯失了結識這位"奇人"的良機。

崔鈞之是以抗拒加入劉備麾下,并非是無能無為。事實上,他早年曾擔任過官職,率領軍隊讨伐過董卓暴政。隻是後來因家族變故和對時局的獨特見解,才選擇了隐逸之路。

劉備一生最大的失誤,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卻錯失一絕世高人

如果當初劉備能夠說服崔鈞效力,定能為蜀漢增添一員重要謀臣。可惜,機緣錯失,這位"奇人"最終遠離了曆史舞台,令人扼腕歎惜。

"奇人"的獨特見解

崔鈞雖然拒絕了劉備的邀請,但他對時局的看法卻獨樹一幟,值得我們深思。

劉備一生最大的失誤,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卻錯失一絕世高人

崔鈞認為,天下治亂無常,往往循環往複。就如同漢朝自光武中興之後,已經太平近二百年,如今戰火重燃,動蕩再起。他勸劉備不要勉強逆天而行,順應自然規律,有些事情是非人力所能改變的。

這番話雖然直白,卻道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縱觀曆史長河,無數王朝興衰更疊,無不如此。強權終将沒落,弱小終将壯大,如同春夏秋冬,日升月落,永無止境。

崔鈞之是以持這種觀點,自有他的獨到見解。作為諸葛亮的摯友,他必然了解諸葛亮對時局的判斷。隆中對已将天下三分,北曹、東吳根基穩固,劉備要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都已是勉強。更不用說複興漢室這等艱巨大業了。

劉備一生最大的失誤,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卻錯失一絕世高人

當時的局勢确實如此。曹操已一統北方,兵強馬壯;孫權盤踞江東,根基深厚;劉備雖有漢室宗親之名,卻一貧如洗,四處流亡。三者相比,劉備的實力最為單薄。

崔鈞清楚,劉備即便得到諸葛亮這位謀臣相助,也難以扭轉大局。他們或許能在西南一隅立足,卻難以複興已經衰微的漢室王朝。正所謂"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是以,崔鈞勸劉備順應天理,不要勉強逆天而行。他自己也選擇了隐逸,過着閑雲野鶴的生活,遠離紛擾。這不僅是出于對時局的獨特見解,也是基于個人追求自由自在的願望。

劉備一生最大的失誤,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卻錯失一絕世高人

在當時的環境下,崔鈞這種看似消極的态度,實則是出于高瞻遠矚的思維。他深知漢室氣數已盡,即便暫時東山再起,也難逃最終的覆亡。與其勉強維系,不如順其自然,過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果不其然,蜀漢最終還是在曹魏的強大壓力下覆滅。劉備雖然一生努力,卻終未能實作興複漢室的宏願。崔鈞的判斷,看來是正确的。

崔鈞這種獨特的見解,不僅展現了他對時局的洞見,更彰顯了他對自由的向往。作為一代文人武将,他不願被世俗所拘束,隻希望能夠自由自在地生活。這種追求自由的精神,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逍遙"思想的展現。

劉備一生最大的失誤,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卻錯失一絕世高人

錯失"奇人"的影響

劉備錯失崔鈞這位"奇人"的機會,對他的大業産生了一定的影響。如果當初能夠說服崔鈞加入麾下,定能為蜀漢增添一員重要謀臣。

崔鈞不僅武藝高強,善于征戰,更是才學淵博,對時局洞見獨到。他早年曾擔任過中郎将、西河太守等要職,深谙軍國大事。如此人才,若能為蜀漢效力,必将是一大助力。

劉備一生最大的失誤,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卻錯失一絕世高人

然而,機緣錯失,崔鈞最終選擇了隐逸之路,遠離了曆史舞台。這對于劉備來說,無疑是一大損失。他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智囊和謀士,這在後來的征戰中或許會産生一些影響。

當時,劉備雖然得到了諸葛亮這位卓越謀臣的輔佐,但終究無法扭轉大局。隆中對雖然将天下三分,為蜀漢指明了前進方向,但要奪取荊州和益州作為根據地都已是勉強。更不用說複興漢室這等艱巨大業了。

如果當時能夠得到崔鈞的相助,或許情況會有所不同。崔鈞對時局的獨特見解,必将為蜀漢出謀劃策,指點迷津。他那種"雖得其主,不得其時"的判斷,或許也會影響劉備的決策。

劉備一生最大的失誤,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卻錯失一絕世高人

不過,即便有崔鈞在側,蜀漢最終的命運也難以改變。曹魏實力太過強大,加之蜀地地緣環境所限,終難敵曹魏的壓境。但至少,崔鈞的加入或許能為蜀漢争取更多時日。

當年,劉備雖然一心想要複興漢室,但終究是力有未逮。錯失崔鈞這等人才,無疑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之一。如果當初能夠說服崔鈞效力,蜀漢的前景或許會有所改觀。

結尾

不過,曆史已經無從改變,我們隻能遺憾當年的機緣錯失。崔鈞這位"奇人"最終隐逸而去,令人扼腕歎惜。他本可以為蜀漢出謀劃策,卻因緣際會而與之擦肩而過,成為劉備一生最大的憾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