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近幾年大陸在技術領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尤其是華為成為了國産品牌中的絕對大佬。
他成功擺脫了美國的多重封鎖,并先後推出了許多新品,上面搭載的技術得到了顧客的廣泛關注,然而近日的一場嚴重交通事故,讓大衆對華為的技術産生了質疑。
在山西運城的高速公路上,一輛華為問世M7車輛發生了追尾,之後車輛迅速起火,車内三人不幸遇難,這件事又該誰來負責呢?
追尾事故的發生
現在道路上的汽車數量是越來越多了,是以各種交通事故讓人看的膽戰心驚,我們反複強調一定要安全駕駛,可有些悲劇還是發生了。
在4月26日山西運城的高速公路上,一輛問界M7在路上行駛,突然與一輛灑水車追尾,發生碰撞後車輛起火。
從視訊中可以看出,事故發生時該車的頭部出現了嚴重變形,之後火勢逐漸擴大,旁邊其他的司機曾試圖打開車門,将車中的人員救出可沒能成功。
之後大家又砸破了車窗,可由于火勢較大他們竭盡全力,也沒能将傷員救出,據之後官方通報,這起事故造成了三人遇難。
之後向車主的家屬了解,這輛車是在1月份剛剛購入的,現在才隻駕駛了三個月左右,當時在購車的時候,他們是看中了這輛車宣傳的有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
事故中的疑點
現在很多車輛身上都搭配着多種安全系統,為的就是給駕駛者保駕護航,M7在上市的時候也做了不少的宣傳。
當時的AEB功能被其高管稱為遙遙領先,甚至在各種測試中都取得了第1名的成績,可此事在發生之後,有不少群衆都懷疑,華為是進行了誇大宣傳,以及車輛本身存在安全隐患。
相關部門對車輛進行了檢測,發現在這起事故中車輛的AEB功能并未開啟,也就是說他前期宣傳的安全系統,在這場事故中完全沒有起作用。
正是因為如此,這才引發了群衆對華為問界宣傳真實性的質疑,甚至對這所謂的遙遙領先嗤之以鼻。
之後的官方聲明中提到,出事車輛的安全性能沒能正常打開,這導緻車内人員受傷情況嚴重,這與車輛前期宣傳的安全性能也完全不符。
雖然華為官方表示,在這次事故中電池包沒有自燃,但大家發現車輛在事故中損壞嚴重,之前在釋出會以及營銷活動中,他們可是反複強調a柱、b柱、c柱,在猛烈撞擊下異常堅固。
很多車主表示之是以會選擇購買這輛車,一是因為它的車輛結構極其堅固,二是上面搭載了多項新技術,這大幅度提高了車輛的駕駛體驗還有安全性能。
沒想到在這場事故中,所有的表現都與官方的宣傳背道而馳,這讓消費者嚴重懷疑,在之前的宣傳中華為出現了過度誇大的言辭,事實與宣傳嚴重不符。
官方給出來的解釋
事件發生之後,華為承受了許多的罵名,之後官友善發出聲明表示,事故車輛沒有搭載博世智駕系統,其中就包含AEB。
也就是說這一車輛之是以會發生事故,并不是因為系統沒有起作用,而是他壓根就沒搭載,是以沒有誇大宣傳這一說法。
第2點安全氣囊其實是正常打開了,而且動力電池包特性正常,這就說明這輛車上搭載的多重安全性能其實都起到了作用。
對于此事大家的看法不一,網友們不要被輿論風向帶偏,大陸汽車行業能發展到今天這一步并不容易,我們還是等官方的正式檢測報告吧。
不過有一點真的應該引起注意,問界M7發生事故之後,他的車門完全打不開,如果車門能打開的話,周圍的車主可能早就将遇難者全都解救了出來。
大家要明白,華為是這一款車型的合作方,提供的是高端智能駕駛,而出事的這輛車并沒有搭載這一系統,是以本質上來說與華為沒有太大的關系。
車主們也要明白,車輛所搭載的各種高科技系統,都是一個安全輔助的作用,并不等于你可以随便的去駕駛,去進行撞擊,大家不能簡單的全靠電子裝置,行駛的安全與否還是在于駕駛者本人。
總結
大陸的電動汽車發展受到了太多的阻礙,華為也經曆了多次的波折,一次的意外不能代表整個行業的不足,大家要正視這一問題,遙遙領先是我們的優勢,不應該成為被打壓的借口。
這場悲劇中去世的三人的确讓人覺得惋惜,每一次血的代價,都給各企業提了個醒,技術的提升與進步,是為了更安全,更加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