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緻”黨務,豪華辦節:“新形象工程” 糾治進行時

作者:南方周末
“精緻”黨務,豪華辦節:“新形象工程” 糾治進行時

蘭州榆中耗資9億元建公園被央視《焦點訪談》欄目曝光。(圖檔來源:央視網截圖)

勞民傷财“造盆景”、違規舉債建“地标”、鄉村振興建設項目盲目上馬、民生設施建設爛尾閑置、人居環境整治“刷白牆”……

2024年4月16日,河南省鶴壁市紀委監委釋出公告,征叢集衆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線索。在征集線索的受理範圍中,前述内容被歸為“政績工程”“面子工程”“新形象工程”問題。

2024年以來,糾治“新形象工程”是多地拿來與整治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相提并論的一個新表述。

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白智立看來,以往的形象工程,具有追求政績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和應付上級檢查的特點;“新形象工程”則表現出自上而下、在強力的内部規制下過度回應的特點。但同時,“新形象工程”的一些典型問題也是“老問題的新表現”,比如運用過去“形象工程”的老辦法來應對黨建、民生等新的政策課題,“結果适得其反”。

涉8類問題

在北方某地的一處休閑文化廣場,放置着“有困難找黨員、要服務找支部”12個紅色大字,每個字長6米、高6米,制作安裝費共31.18萬元。這是新華社主辦的《半月談》雜志中提到的一些地方将黨建标牌當成景觀項目實施的典型。

2024年1月底,這類“精緻”的黨建項目被《新華日報》冠以“新形象工程”的稱号。

也正是從2024年1月開始,公開報道中頻現“新形象工程”。

1月7日,河南省安陽市委常委會傳達學習了中央主題教育辦印發的有關堅決防範和糾治“新形象工程”的通知。1月11日,江蘇召開全省上司幹部警示教育大會,指出各地各部門要把整改、整治“新形象工程”作為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

2024年春季之後,多地部署糾治“新形象工程”有關工作。

春節假期剛剛結束,2024年2月21日,江蘇省宿遷市政府召開了春節後第一次常務會議,常務副市長王逍霄傳達了關于防範和糾治“新形象工程”的有關精神。王逍霄說,在中央主題教育辦印發的通知中,目前一些地方在财政吃緊的情況下,仍然在搞非必要、非急需項目,而且形式隐蔽、名目巧立,被基層幹部群衆稱為“新形象工程”。

糾治期間,多地開始學習另一份檔案,那就是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制定的《關于堅決糾治部分地方基層搞“新形象工程”問題的工作提示》。

2024年3月21日,雲南省德宏州紀委監委也印發了防範和糾治“新形象工程”的提示。

德宏紀委監委指出,“新形象工程”共涉及8類問題,包括:忽視當地自然、人文條件,鑽營各式各樣的“百強縣”稱号,打造與自身實際不符的城市“名片”;無視群衆實際需求,超規模建設沒有收益的民生類項目;盲目上馬大型景觀項目;在政府數字化建設中搞重複建設、層層建設;豪華“辦節”,不計成本辦音樂節、論壇、旅發大會;在“創城”過程中耗費大量财政資金做“面子工程”;搞“精緻”黨務,建設豪華黨校;斥巨資建設城市規劃館,甚至淪為“半拉子工程”等。

2024年3月12日,河南省息縣紀委監委釋出通告,在全縣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及“新形象工程”專項整治,受理社會各界監督舉報。

在息縣紀委監委的通告中,“新形象工程”問題征集的線索包括:重點整治2021年以來,在财政吃緊的情況下,不顧群衆需要和當地實際,建立或投入非必要、非急需的民生、文旅、基建、數字系統、黨建設施、黨性教育教育訓練機構、離退休幹部康養基地等7類工程項目,造成國家資财和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加重基層的财政負擔等問題。

同屬河南的某地亦釋出了征集“新形象工程”問題線索的公告,該地一名知情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們并未征集到相關線索。該地征集“新形象工程”線索的内容和息縣類似,但和前述德宏州紀委監委公布的8類問題略有差異,該知情人士表示,這是來自上級部門的部署,他們并不掌握差異的成因。

新在何處?

“新形象工程”新在何處?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部教授張希賢看來,在貫徹落實八項規定、全面從嚴治黨和反“四風”取得了重大成就之後,一些地方或個人利用國家發展數字化、旅遊業和民生工程等需求,甚至打着黨建的招牌開展“新形象工程”,“是一種新的形式主義、新的奢靡之風”。

目前各地關于“新形象工程”的表述,不僅展現在提法上的新,部分表現也比較新。“比如(有的問題)和政府數字化建設相聯系,這反映的是新内容。”張希賢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打着黨校、黨務教育訓練的招牌,變相做着違反“八項規定”的事、搞超标建設,也是新表現。

2013年7月印發并施行的《關于黨政機關停止建立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明确,5年内,各級黨政機關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建立樓堂館所。

但在實際操作中,部分地區以興建黨校的名義超标建設。張希賢發現,“黨校不屬于辦公樓,是學校,是以有些地方鑽了這個空子,實際黨校是按照樓堂館所的規模建的。”

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燕繼榮看來,“形象工程”一直存在,“新形象工程”則是目前“形象工程”呈現出的一些新特點。

比如,一些地區打着政治旗号,在可見的空間和道路兩邊樹立各式各樣的智語,搞得滿大街都是,有礙觀瞻,影響形象;一些地區打着民生旗号,建設豪華政務大廳、文化廣場、音樂噴泉、群衆文化館博物館等。此外,還有一些地區打着數字化、智能化旗号,建設超大數字螢幕、城市夜間雷射工程等,都可能屬于“新形象工程”的範疇。

但多位受訪者也表示,各地在“新形象工程”中提到的諸多現象,也有一部分是存在已久的“老問題”。

比如,鑽營各式各樣的“百強縣”稱号;為追求短期拉動效益、表面風光,盲目上馬大型景觀項目,脫貧縣大肆舉債建旅遊區、“借新債還舊債”維持日常運作,資金投入、營運服務等跟不上導緻倒閉或爛尾等,都屬于“存在已久的老問題”。

2023年4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通報了廈門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陳家東勞民傷财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問題:陳家東曾為追求短時間内出“政績”,盲目決策建立6座驿站,建成後大多逐漸荒廢;設計并建設漳州歌劇院項目,因投資規模太大、不符合實際,最終淪為“半拉子工程”。

屢禁不止

“此次行動,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檢視項目中是否存在與實際不符、勞民傷财的‘新形象工程’。”2024年4月10日,湖南省永州市藍山縣紀委監委開展“新形象工程”摸排整改行動,提出要堅決刹住地方基層違背中央過緊日子要求、勞民傷财搞“新形象工程”等歪風邪氣。

和永州一樣,多地在提出要糾治“新形象工程”時都強調了“地方基層”的前提。在白智立看來,這與“行政發包制”“壓力型體制”的國家治理模式有關。

他解釋,政府活動自上而下分包給下級組織,“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大部分具體工作都由一線基層政府執行,是以“新形象工程”也多出現在基層。

白智立補充,地方債務壓力應該也是提出要糾治“地方基層”“新形象工程”最直接的原因之一。雲南德宏州紀委監委在文章中就表示,“新形象工程”問題嚴重脫離地方實際、加劇基層财政負擔,嚴重損害群衆利益。

在燕繼榮看來,“新形象工程”出現的很多問題,都呈現出周期性的特點。

“受政績競争性激勵和财政放任主義的影響,地方官員和下級機構理性行為的結果,會促成一種‘内卷’邏輯,這種邏輯推動的形式主義可能會周期性、波浪式發展。”他解釋,一般的情況是,上級上司提倡的事情,下級上司一般會層層加碼,不斷強化,直到大幅度偏離合理範疇,因引發“危機”或“問題”而被上級上司“叫停”。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和“消停”以後,上司重視和提倡的新一輪政策目标,又會成為下一輪競相表現的形式。

在不同的時期,“形象工程”存在不同的表現,核心在于官員需要展示自己的能力,做出政績。“花公家的錢是不心疼的,讓上級上司高興,換來的是自己的收益。”燕繼榮認為,隻要這個基本邏輯不改變,就必定會促成形象工程久盛不衰的周期性變化。

張希賢認為,“形象工程”屢禁不止,與上司幹部錯位的政績觀關系密切,“每一屆幹部都需要自己的政績”,是以“形象工程”也是幹部執政過程中的“頑疾”和“牛皮癬問題”。

而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也再次強調,要切實踐行正确的政績觀;黨員上司幹部政績觀錯位,搞勞民傷财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的,要從重或者加重處分。

南方周末記者 李桂 南方周末實習生 楊笑

責編 錢昊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