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和人最舒服的關系,是沒有期待

作者:隴南西和釋出
人和人最舒服的關系,是沒有期待

人生90%的煩惱,來源于人際關系。

跟一個人走得太近,期待太高,容易相看兩厭;

可要是距離太遠了,沒有交集,又會日益疏離。

人和人之間最舒服的關系,不是成天膩在一起,而是彼此惦記互相關心,卻沒有期待。

唯有如此,我們才不會被對方的言行羁絆,也不會因為希望落空而身傷。

人和人最舒服的關系,是沒有期待

對别人期待過高,會讓兩個人的關系充滿壓力,如同緊繃的彈力帶一樣。

稍不留意,就會斷開。

行動派創始人琦琦分享過自己的故事。最開始創業那幾年,她是個托付心态很重的人。

公司遇到一丁點困難,她就想找個厲害的人來幫自己,把原本應該自己完成的事情交出去。

可惜,每次找來的人都很難滿足她的要求,對方也很痛苦。時間久了,就有人不堪重負,選擇離開。

就連在戀愛中,她也習慣了這麼做。等兩個人熟稔之後,她就特别想跟戀愛對象一起做點事業,結果大多無疾而終。

前些年,公司面臨危機,大批員工離職,她自己的身體也出現了問題。

痛定思痛之下,她終于意識到:自己都不願做的事,别人能願意做嗎?

當她放下不切實際的幻想,主動去做每一件小事時,公司的面貌悄然發生了變化。

人和人最舒服的關系,是沒有期待

職場如此,家庭關系中亦然。

一些父母會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結果每天都雞飛狗跳。

上海媽媽娜姐小時候想學樂器,可家裡沒條件,她便給女兒報了鋼琴課。

然而,女兒一點也坐不住,每次都需要催好幾次,才不情願地去練琴,經常是一邊哭一邊彈。

更讓娜姐有挫敗感的是,哪怕逼得再緊,女兒依舊學得很慢。

跟女兒吵了好幾次架後,娜姐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心中的執念,差點毀了母女關系。

人和人最舒服的關系,是沒有期待

過度期待,是一劑毒藥,傷人又傷己。

一方面,你會因為沒有得償所願而被失望淹沒到窒息,産生無力感。

另一方面,對方也會心生怨怼和不滿,讓關系陷入對抗、逃避、痛苦的惡性循環。

人生有太多事,可遇不可求。得到了是驚喜,得不到也正常。

一味患得患失,解決不了問題,倒不如放棄期待,全心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反而能自洽地活着。

這麼做看似冷酷無情,卻是保持内心平靜的不二法門。

人和人最舒服的關系,是沒有期待

心理學家李中瑩在《重塑心靈》一書中寫道:

托付心态的由來是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自我價值不足。自我價值不足,便需要外面的補足和别人的遷就。

很多人因為不夠自信,便把自己的情緒和生活都寄托在别人身上,結果因為得不到回應而筋疲力盡。

在熱播劇《歡樂頌5》中,滬漂女孩朱喆就因為對直屬上司王總監期待過高,在職場中走了不少彎路。

朱喆跟王總監是多年老同僚,曾在一個部門共事。

因為隻有職高學曆,朱喆從普通員工變成客房部經理後,就很難再升上去。

她盼着王總監能提攜自己,于是拼命工作想要赢得認可,并不求回報地額外做了不少事,甚至幫他擠走了競争對手。

可沒想到,王總監在看到朱喆的能力後,反而很忌憚她,一次次阻止她升職。

直到所有期待落空後,朱喆才真正看清對方。

醒悟過來的她不再被動等待,直接選擇跟同僚聯合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得益于出衆的能力,她被破格提拔,連升兩級成為副總經理。

人和人最舒服的關系,是沒有期待

俗話說:“靠人人會跑,靠山山會倒,隻有自己最可靠。”

期待别人像救世主一樣,把自己從生活的泥潭中拽出來,是一種典型的弱者思維。

因為對别人有太多期待,我們就會受到對方的牽制和拿捏。

真正的強者,從來都不會等、靠、要,而是躬身入局活出自己的價值。

在這個世界上,别人并沒有義務滿足我們的需求,更不必對我們的情緒負責。

是以,别再期待别人給你包容、了解、信心。你想要的一切,都要自己去争取。

期待少了,事看淡了,心就不累了。

有了這種心态托底,你會離幸福更近,也能避免人際關系中的内耗。

人和人最舒服的關系,是沒有期待

在一次股東大會上,有人問查理芒格:“降低期待和預期的好處是什麼?”

他脫口而出:“你是想因為一次次達不到目标,而陷入失望和沮喪呢,還是想總能得到超出預期的結果,每天心情都很好呢?”

是啊,無論是對于身邊的人還是事,倘若抱有不合理的期待,身心就會處于應激狀态,注定永遠痛苦。

我們改變不了現狀,但可以改變心态。

具體該怎麼做呢?

第一,保持覺察,不斷追問答案

每次對别人産生不滿時,不妨問問自己背後的原因。

即:你為什麼會生氣?你對别人有怎樣的期待?你對自己的期待又是什麼?

有些人是因為愛的匮乏,是以想當然地依賴别人。也有人是不敢對自己的人生負全責,是以用指責别人來推卸責任。

答案可能是多元的、殘酷的,但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從思維局限中跳出來。

最好把這些答案寫下來,每隔一段時間就回顧一遍,這會幫你更加了解自己,接納自己。

人和人最舒服的關系,是沒有期待

第二,自我滿足,重新養育自己

今年有個詞特别火,叫“重新養自己一遍”,給自己無條件的愛。

有時,我們之是以在人際關系中滋生不悅,不是因為對方真的有多糟糕,而是他沒有達到你的要求。

究其本質,是因為你對别人有期待,希望别人用你想要的方式來對待你。

反之,當你對别人沒有期待,學會自給自足後,煩惱就會少很多。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有個女孩吐槽,希望男友在生日送鮮花給她,又不好意思直接開口。最後男友送的禮物不是想要的,她又難過了好久。

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住着一個可以随時關心我們、陪伴我們的人,那就是自己。想要什麼可以主動溝通,也可以自己下單。

千萬别覺得沒面子,人與人之間相處不厭的秘訣,就是重視自己的感覺,滿足自己的期待,而不是對别人有太多指望。

人和人最舒服的關系,是沒有期待

第三,接受落差,和不完美共存

到了一定年齡,我們都不得不承認,大多數人不論怎樣努力,也依舊是普通人。

這就意味着他們在人際關系中,難免會犯錯、會撒謊、會逞強。

看清這個現實後,我們和别人相處時的容錯率就會變高,也沒那麼容易被情緒牽着走。

和不完美的關系共存,是成年人的必修課。

願我們在跟世界交手的過程中,都能從“求而不得”轉而“沒有期待”,活得溫柔而堅定、豐盈而廣闊。

來源:中國新聞網微信公衆号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聯系我們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