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用車行業發展七十年 中國卡友的運輸體驗是不是越過越好了?

作者:Kache168168

“第二個家”是現如今卡友們對于具備舒适化特征的重卡最高的評價,但凡事皆有過程,從1949年建國以來,中國卡友的運輸生活也有着明顯的更新鍊條,今天卡車e族就帶大家來看看商用車行業發展七十年,中國卡友的運輸體驗是否變好了?

建國初期 生産大于一切

商用車行業發展七十年 中國卡友的運輸體驗是不是越過越好了?

從1956年中國第一輛自主生産的解放CA10下線開始,中國商用車行業打破了不能自主生産汽車的曆史,但受制于時代限制以及當年中國汽車工業基礎薄弱,卡車主要用于國防建設、重要物資轉運等核心領域,車輛的核心配置集中在車輛的動力系統和基本的駕駛操控性,一次能多拉多少貨物?多幫助相關機關完成多少任務才是核心因素。是以無論是造車廠還是用車人員都并未考慮到産品的舒适度問題。

車輛的座椅、内飾等配置都相當簡陋。鐵闆或木質的座椅,外側包裹簡單的皮質面料;同時座椅還不具備任何減震過濾的效果,卡友們的關注點也更聚焦于車輛是否耐用,維修便利性,而非車輛在那時遍地都是的渣土路段下有什麼樣的運輸體驗。

開放引進 舒适意識覺醒

商用車行業發展七十年 中國卡友的運輸體驗是不是越過越好了?

從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進入到了所謂的“開放與引進期”,在這個時間段内,國内的經濟發展迎來高速發展期,同時在汽車工業的技術發展上也同國外先進企業進行合作,合資企業的興起讓國産卡車技術不斷更新,如東風EQ153這一類平頭卡車的代表,以及90年代的解放第三代産品都讓當年的卡友有了想要追求舒适性更新的意識。

同時,借助改革開放的東風,市場經濟長足發展,公路貨運業務逐漸活躍至舞台中央,這也催生出了更多群衆選擇投入到卡車駕駛和運輸的工作中來,群體擴大、業務量增長、客戶需求提升讓車企開始關注到車輛的避震、降噪以及座椅等配置的舒适度上面來。這也可以說是由時代程序影響下帶來的車輛配置和人物思維的進化。

在這個時代下,以座椅為例,整車開始逐漸增加軟墊座椅、過去一體式的沙發式座椅具備的易破損、避震性能差、舒适度低的問題也逐漸解決,市面上開始出現機械減震座椅等第一代舒适化配置,為從事公路運輸的卡友提供全方位的支援,雖然說在過去開卡車是一個技術工種,有相當高的職業尊嚴,但個中辛苦隻有當時的老司機們自己指導。産品舒适化的更新讓中國卡友們第一次感受到了卡車運輸也可以具備這樣的舒适體驗。

快速追趕 強力品牌介入

當時間進入到2000年之後,21世紀初期,中國經濟并入世界軌道,中國汽車工業進入到了快速發展和追趕期,中國同時也成了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國産卡車品牌的技術和實力逐漸追趕國際高端品牌步伐,如解放推出的J4“四平柴”、東風紫羅蘭都受到了行業内運輸從業者的推崇,舒适度得到了進一步延展。

同時,随着技術進步,工作效率的提升為卡車司機帶來了更長的工作時間、更大的工作壓力以及個人對健康觀念的關注,尤其是在路網更新後,通暢的運輸路線延長了卡友們的職業生涯的同時,更為他們的長途運輸健康問題帶來挑戰。

商用車行業發展七十年 中國卡友的運輸體驗是不是越過越好了?

在這個階段中,國内卡車的舒适化配置開始細分化,其中如座椅就開始朝着獨立化發展進行,這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精品的座椅廠家開始進入市場,伊思靈華泰就是其中一家,從2005年成立就與國内多家廠商合作,為使用者帶來座椅舒适度的保障和支援。同時卡友們的需求也從機械避震到如今開始追求座椅要具備氣囊減震、多向調節、加熱通風等功能,逐漸開始關心并為自己的健康買單投資。

綜合關懷 智能人性兼具

在進入到21世紀20年代之後,國内商用車行業先是借由國六迎來一波銷量強勢上漲,再到如今逐漸從低谷中回暖,人們對于車輛的認知從建國初期的單純生産工具屬性到如今開始兼顧智能化和舒适性,社會開始強調對勞動者權益保護的加強,是以像重卡一方面在提升馬力的同時也在朝着注重卡友身心健康和工作環境兩方面進發。

商用車行業發展七十年 中國卡友的運輸體驗是不是越過越好了?

甚至在針對細分工況這件事上,不僅是整車廠用心,如伊思靈華泰這樣的座椅企業同樣在關注細分工況的發展路線,将卡友的高矮胖瘦、用車習慣以及行進路線進行綜合分析,推出了不少适用于各類車型上的産品。

商用車行業發展七十年 中國卡友的運輸體驗是不是越過越好了?

像是在目前高端車型如解放J7、遠端星瀚H、陝汽X6000、汕德卡上配裝的NTS875座椅就深受卡友歡迎,具備的肩部、靠背、斜度、座深、速降、阻尼調節等多重功能;合理的按鍵安排、人性化的通風加熱按鍵顔色區分都能讓卡友們在不同路段下獲得舒适的運輸感受,并在後期的養護中提升效率。

我們處在當下這個時代,面對卡友們在舒适性上提出的痛點有的放矢,同時我們要預測未來卡友們有什麼樣的需求,就卡車e族了解,目前很多主被動安全系統已經加入了智能輔助駕駛等配置,未來也許就會出現在座椅、中控或者是其他的零部件配置上,提供生物識别、健康資料追蹤等功能,為卡友的日常運輸提供定制化支援。如果卡友們有換駕的需求,雙人同乘,也許還可以期待一下不同人員對座椅或其他配置的記憶功能,讓卡友上車就能實作一鍵比對,降低職業病發生的機率。

商用車行業發展七十年 中國卡友的運輸體驗是不是越過越好了?

近日傳化慈善基金會對外釋出了《中國卡車司機健康狀況調查報告》,涉及調查卡友超千人,在報告裡面它提及了有超過33.1%的卡友患有慢性疼痛、21.7%的卡友有慢性胃炎、5.6%的使用者具備腎結石等病症,其中多半與長時間久坐以及座椅的不比對相關。而在給出的解決方案上,我們就能夠看到“推廣舒适座椅減輕駕駛壓力”這一願景,而伊思靈華泰近些年在各大車企上的配套安裝就能看到這個願景離卡友們越來越近。

寫在最後

從1949到1956再到如今2024年,中國卡友對舒适性的追求從最初不挑不揀到如今緻力于把自己的車打造成為“第二個家”,這是技術、産品、市場、需求和客戶理念以及時代進步的綜合性因素帶來的結果。雖然說如今行業運價低、環境複雜,但卡友們追求産品進步的心始終都在進步,從表象上看,中國卡友的運輸體驗是在實打實地進步的,但從内在的很多因素來看,我們距離真正的“好”與“幸福”還有很多路要走,很多工作要做。大家認為中國卡友的運輸體驗這麼多年來是否真的變好了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