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中關于中秋節的演講稿

作者:模闆範文小助手
高中關于中秋節的演講稿

高中關于中秋節的演講稿篇1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着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準比較低,隻有過節時家裡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松。當然,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閑,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唯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别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别的向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于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着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着人内心即将收獲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曆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嘗着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獲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别,主料是紅糖,裡面放些芝麻、青紅絲,果仁、葡萄幹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裡嫩,年輕人情有獨鐘。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是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準變遷。

  你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台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着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獲。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内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谛。

高中關于中秋節的演講稿 篇2

  中秋是什麼?也許問不同的人便會得到不同的回答,對于孩子來說,中秋是一輪明月和香甜的月餅;對于老者來說,中秋是暮年的感傷和那深深地惆怅;對于異鄉的遊子來說,中秋是解不開的相思和情結;對于久别的戀人來說,中秋時千裡月明共團圓的情懷。

  中秋給人們以回味的不僅是那輪明月和那月餅。中秋是一個奇妙的日子,中秋之夜、皓月當空、涼風習習,家家餐桌前一定會圍滿了親人。平日裡,大家各都為了事業學習終日奔波。難得聚在一起,此時所有的瑣碎之事都被瞬間抛開,家人們圍坐在一起輕松的說笑着談論着。

  這時平日裡很難覺察到的暖融融的氣氛開始彌漫在每一個人周圍,也許就在這時我們才會發現,同輩的孩童們已經長高不少了,父母的皺紋和那絲絲銀發又添加了不少,爺爺奶奶的手腳漸漸不靈活,也許在這時候心裡都會有莫名的傷感,也許會發現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這些最簡單的幸福卻是最珍貴的。那是一種稍縱即逝的美,是一曲無詞無韻的歌曲,是一首蘊含生命與活力的詩篇。

  遙望中秋明月,皎潔明亮,珠圓玉潤,散發着清涼的光澤,照亮孤寂的夜空,也照亮了衆人的眼,那雙雙迷離的眼神,因為明月而神采飛揚,那雙雙欲望的目光也因為月而純真平靜。

  可是月亮自己呢?月,就這麼孤獨的駐留在夜空,将攝人心魂的冷豔植入每個人心深處。遙望整個夜空,竟然沒有一顆星星可以和她争輝,她的美,是供世人觀賞的,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是以,明月才會如此美麗,才能夠美得讓人癡迷,不知道世人的目光給了明月何種的滿足,讓她能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青春不老,冰清玉潔。

  依稀想起,國中時度過的一個中秋,在皎潔的明月下,與友人一起,學着古人的豪邁多情,踱着步子在庭院中吟詩作對,飲壺觞以醉月,舉杯起而邀月。

  如今的我們,離古人太遠,距離詩詞太遠,對于詩詞越來越陌生。但是我認為,中秋之夜的确需要詩詞的陪伴。假想一下,如果中秋留給我們的僅僅是纏綿交織的星月神話,和那月下瓜果,沒有一絲絲詩律的情調,那我們對中秋還有什麼回味?

  中秋,就是詩。中秋月下低吟詩詞,詠賞秋香皓月。

  于中秋明月下,低吟“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别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時才有了對中秋明月更深的了解。

高中關于中秋節的演講稿 篇3

  中秋節是大陸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谕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大陸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大陸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大陸的曆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是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别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是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是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甯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中秋晚上,大陸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征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将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中秋節是大陸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谕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大陸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大陸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現在你應該了解中秋節了吧!

高中關于中秋節的演講稿 篇4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晚上好!

  在這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喜獲豐收的季節,當人們還沉浸在舉國歡騰的“國慶”氛圍之時,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兩節同輝,九州共慶!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是豐收的節日,是合家團聚、把酒邀明月的喜慶節日;關于中秋,自古就流傳着許多美麗的傳說,“嫦娥奔月”在中秋之夜不僅給人以無窮的遐想,而且将中秋之夜點綴得浪漫、溫馨,更加迷人。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在中秋之夜,盡情抒發自己情懷,留下許多不朽的詩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中國人曆來把團圓看得彌足珍貴,月圓人有緣,相聚在,此時此刻,員工朋友們!你們放棄了與家人、與親人共祝佳節美好時光,仍然堅守崗位、辛勤工作在銷售第一線,我代表公司向你們表示感謝!員工朋友們,你們辛苦了!

  三年,時光飛逝,我們一起共同走過,正因為有你和你們這些可敬、可愛員工的不懈努力,才會如旭日東升,銷售業績年年攀升,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輝煌與成就。的發展需要靠你、靠我、靠大家!靠員工朋友們的共同的努力,才會做強、做大,才能夠實作可持續發展。

  員工朋友們,你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用飽滿的熱情、辛勤的汗水和優質的服務,正在譜寫壯麗的詩篇;你們如同一滴滴雨露,滋潤着這片沃土。如今,銷售旺季已經到來,願員工朋友們抓住商機,再創佳績,再立新功。努力吧!員工朋友們,我為你們喝彩!我為你們加油!我相信,在我們大家共同努力下,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最後,祝員工朋友們擁有更多快樂和更大的收獲!

  祝願員工朋友們中秋佳節愉快、阖家幸福!

高中關于中秋節的演講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涼爽的秋風,泛黃的樹葉,成熟的果實,飄香的金桂,都在向我們傳遞着一個資訊:秋天,已經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而我們最喜愛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正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

  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思想内涵。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是以,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表達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的千古絕唱。

  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間也有中秋祭月的習慣,後來慢慢演變成輕松的賞月。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這些都是流傳至今的.佳話。各地還遺存着許多“古迹。每當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時,在露天,把瓜果供在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吃月餅是中秋節的另一個習俗,月餅象征着團圓。它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據說明洪武初年,大将徐達攻下元朝的大都,捷報傳到當時的首都,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就傳谕中秋節普天同慶,并将當初反元大起義時傳遞資訊的月餅賞賜給臣民。月餅從此就成為中秋節“法定”的食品,是必須要吃的了。

  同學們,關于中秋節還有許多有趣的傳說,大家可以去網上查閱。中秋節大家不妨走出房門,在月光下,一邊與家人分享切好的月餅,一邊吟詩誦詞,贊美大自然的奇觀,那該是多麼快樂的事啊!

  最後,預祝大家中秋快樂,合家團圓!

  謝謝大家!

高中關于中秋節的演講稿 篇6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作為大陸傳統節日——中秋節,經過千百年的曆史積澱,其來源被賦予上了神秘的色彩,那麼通過層層傳說的幻化,我們為什麼要慶祝中秋節呢?

  蘇東坡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曹文軒說:“人類悲劇的不可避免在于:人無法還家;更在于:即便是還了家,還依然在無家的感覺中。”我們身處現在的時間節點,暮然回首,發現過去的人生,就像是電影裡配樂的叙事片段,我們的心在向前推進的每一幀畫面裡尋找着皈依的地方,漸漸脫離最初的那個被親情圍繞的溫暖的豆莢。

  我們需要一個契機,或許時間短暫,卻可以讓我們重溫情感的羁絆,去填補埋藏在内心深處的團圓情結。每逢佳節倍思親,若是分隔兩地,縱有良辰美景也淪為虛設,有親在旁,圍桌暢談,不複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的凄涼,徒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和睦,中秋佳節之意義得到了展現,屆時容身在溫馨氛圍中的我們大可歎曰:“絕景良辰難再并。”

  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在我們熟悉西方節日的具體日期比親人生日更加銘記的今天,大陸的傳統節日在我們的概念裡隻是調養生息的機會抑或是成為熱愛文學之人附庸風雅的話題,佳節的來曆,前人賦予的神奇色彩再不為人們津津樂道,文人墨客的詩意文字大多盡散在曆史的遺風中,而不為我們推崇的腹中底蘊。如果大陸的傳統節日不再是月曆表上生硬的數字,不再是平凡普通與往常一般無二的分秒,那麼是否可稱得上是無愧于五千年來的民族文化的代代相傳?

  “實作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實作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實作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當中國夢這三個字成為衆多報刊,雜志的'醒目标題,當中國夢這一精神成為先進工作者内心的正能量,我們必須認識到中國夢并非異想天開,而是從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是以為了踐行這一精神,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豐富傳統節日的内容,以發展的眼光正确地認識它們。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願我們都能擁有一個美好的中秋之夜!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