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移民教師黑豔麗《教育時報》上“講述”育人故事

作者:河南商報南陽新聞

4月26日,《教育時報》新聞周刊第4版(師德版)“1000個教師自述(208)”欄目發表了2024年卧龍區“最美教師”、蒲山鎮劉家埂移民國小黑豔麗老師的自述:《因為南水北調 我又重新安了家》。講述了她從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到卧龍區紫山腳下的偏僻鄉村,移民不移心,易地不易志,把全部的愛奉獻給移民孩子的感人故事。現全文轉發,以資鼓勵、以飨讀者。

移民教師黑豔麗《教育時報》上“講述”育人故事

因為南水北調 我又重新安了家

黑豔麗曾是淅川縣大石橋鄉鄉直國中的一名教師,由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庫區建設需要移民,13 年前,她從淅川來到了南陽市蒲山鎮,在移民國小裡繼續做一名教師。 今年,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通水10周年。4月22 日 , 記者在南陽見到了黑豔麗,聽她講述為世紀工程建設做出别樣貢獻的經曆——

移民教師黑豔麗《教育時報》上“講述”育人故事

“不但要搬,我們家還要帶頭搬!”

我是土生土長的南陽鄧州人,與夫妻是在南陽師範專科學校上學時認識的。1996年,我們畢業一起來到他家所在的南陽市淅川縣大石橋鄉,在鄉直國中任教。盡管當教師的夢想已經成真,但來到山區任教還是與想象之間有着巨大落 差 —— 生活條件艱苦、學生基礎差—— 但這并沒有影響我把全部精力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去。

開始時, 上司安排我教八年級數學兼班主任。一年之後 , 由于成績突出, 上司做工作讓我教九年級數學兼班主任。雖然感到壓力很大, 但我還是答應了。沒想到在這個崗位上一幹就是14年。我成了家長眼中的好老師 、上司同僚眼中的好同志 ,學生眼中的“惡”(方言“厲害”)老師 , 鄉裡連續 5 年把我評為十佳教師 、優秀班主任 , 多次榮獲縣級模範稱号, 曾任一屆淅川縣黨代表。更重要的是, 逢年過節, 我總能收到學生和家長雪片似的祝福! 直到現在, 每到節假日, 來看我的學生仍然絡繹不絕 。

在人際關系上, 我與同僚、朋友、親戚等相處融洽;在工作上, 我也摸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 …… 好不容易順手了, 一切都習慣了, 就在這時,也就是2009年8月份 , 移民大搬遷開始了。

我們所在的大石橋鄉位于南水北 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 、丹江水庫的上遊 。為保障中線工程供水 , 丹江口大壩自 2005年9月開始加高續建 , 我們這裡有 一 部分将會在大壩加高後被淹沒, 是以大石橋鄉成為移民遷出鄉鎮之 一 。

按照計劃 , 大石橋鄉會有大約 2 萬人需要遷出。具體到我們所在楊營村 , 大概有一半的人需要遷出 , 根據政策,我和夫妻并不在強制外遷的名單之上 , 是以剛開始我倆決定不走。畢竟夫妻一家在此生活了一 輩子, 我也在此生活了 15 年, 早已與這個山清水秀的山鄉産生了很深的感情! 我在鄉中工作了15 年,與上司同僚相處和諧, 工 作 順 風 順水,更是舍不得!

不過,盡管當時已經做出了不走的決定,但内心還是很糾結的—— 一方面 , 是真不舍得走;另一方面,搬遷之際,我的左鄰右舍都舍不得遠離故土,鄉中的師生也都“人心惶惶”,抵觸情緒很大。

移民搬遷雖然沒有強制到咱身上,但咱當的是老 師, 幹的是良心活,而且還是黨員,不當表率能行嗎?再說了,移民學校的老師缺口非常大,移民的孩子沒有家鄉來的老師不适應昨辦?萬般糾結之下,我和夫妻決定—— 不但要搬 , 我們家還要帶頭搬!

是以, 一 有機會我就向自己的親戚朋友和家人宣傳移民搬遷政策 ,努力說服年邁的父母,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在我和夫妻的執着堅持下,父母的說服終于有了着落,我們全家昂首挺胸踏上了移民路。

2011年8月初 , 家裡人租了貨車将家裡的東西運至安置地。8月17 日, 在召開完歡送會後,我們乘坐着由政府組織的大巴車集體前往南陽市卧龍區蒲山鎮。那一路上, 我心裡百般滋味, 關于未來,我不敢多想 ……

移民教師黑豔麗《教育時報》上“講述”育人故事

“ 移民群衆舍小家為大家 , 移民後代要教好 , 當地學生也得 教好 ”

大石橋鄉楊營村的移民被一分為四 , 分别安置到蒲山鎮的周後王村、高莊村、劉家埂村、泉東村。每個村都有一所國小 。其中,劉家埂村的是完全國小,其他三個村的是一至三年級。我家在周後王村, 我則在劉家梗移民國小任教。

是金子,到哪兒都會發光。移民到蒲山,是一個全新的環境,雖說學校是移民國小, 但周圍村子裡的本地學生也能上,如何讓移民學生迅速融入新的環境,适應新的環境,如何讓兩地學生和睦相處、共同提高, 如何協調移民教師和當地教師的關系、提高教學水準 …… 于我而言, 是一個個全新的課題。尤其是從國中教師轉變為一名國小教師,這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上司出于對我的信任,甚至把主 抓學校教學的工作都交給了我—— 我必須要把一切考慮周詳、嚴密。要想把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幹上去, 就必須率先垂範,嚴于律己,我在各個環節總是以最高要求提升自己,力争讓教學工作環環相扣,把每堂課都上成精品,上出特色,并以此帶動全校老師 , 特别是年輕教師。我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内把他們帶上路 ! 每天早上,我總是第一個到校,到校後安排一天的工作,檢查學生作業。

我總是想着,移民群衆舍小家為大家,我們要做好移民後代的教育工作。不過, 這項工作并沒有想象中那麼好做—— 移民過來的老人中,有些人思想非常陳舊。

2018年,我了解到學校有一個建檔立卡戶學生—— 小小,她的父母都有智力障礙,她奶奶擔心她長大後遠走高飛 , 是以幹脆不讓她上學讀書。我知道了之後,就一次次地帶着營養品和禮物到她家中,和她奶奶促膝談心。于情,我說, 真是愛孩子就不能不讓她上學;于理,我說, 知識改變命運 ;于法,我向她科普,不讓孩子接受義務教育是違法行為。一 次次解釋勸導後,最終,老人轉變了思想,小小也重返校園。

學校雖然名字中有“移民”二字, 但當地學生還不少呢!其中不乏一些不好搞定的孩子, 咱都得盡心教。2022年,學校轉來一個男孩兒叫小河,從小就受到全家人的寵溺,養成了唯我獨尊盛氣淩人的性格,父母為了改變他,從一年級開始把他送到南陽市内一私立學校住校學習。誰知,他的性格不但沒有改變,學習上也弄得一團糟,說白了就是啥也不會 。當時,了解情況的老師堅決主張不收他,我力排衆議收下了 這個學生。從那以後,我一方面經常做他的說服,逐漸讓他改變不良的生活學習習慣;另一方面時刻保持和家長的聯系,讓他們也改變愛的方式, 改變教育方式。家校協同,威力倍增。

為了讓小河重拾學習信,我經常單獨給他補課,包括他前面幾年落下的重要知識,并動員其他教師加入挽救小河的活動中,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他完全變了個人, 學習進步 了, 性格也陽光開朗了。他父母對兒子的變化欣喜不已, 他母親提着禮物到我家表示感激之情,被我婉拒了。她又要把兒子認給我做幹兒子,我更不能答應了!

移民教師黑豔麗《教育時報》上“講述”育人故事

“ 一直在遷移奔波,但我堅信‘吾心愛處皆故鄉”

移民過來的孩子, 尤其是國小生,保留了很多原來的壞習慣 ,與當地學生交往過程中,待人接物都需要手把手地教。這還都是小問題,最重要的是,移民安置好之後,有能力的青壯年都外出務工,甚至不少人将孩 子帶着去打工。那麼,留守在家裡的都是老人和孩子,

甚至一部分孩子都是身體有殘疾、智力有障礙的。去年春季有一天,我正在辦公室辦公,有個學生突然跑進來說:“ 老師老師, 小強犯病了!連他奶奶都認不得了。”正說着呢,小強奶奶打來電話,證明了學生的說法。我趕緊放下手中的事情趕到小強家中。小強正呆呆地坐在客廳的沙發上, 面無表情地盯着電視螢幕,對奶奶的問話也沒有任何反應。我心中一緊,趕緊詢問老人他最近有沒有發生什麼不尋常的事情。老人歎了口氣,說:“最近他總是一 個人關在房間裡,也不和我們交流,我還以為他是在準備考試呢。直到今天他突然跑出來,連我都不認識了,我才意識到事情不對。”

我仔細觀察了小強的狀态,發現他的眼神空洞,語言混亂,明顯出現了精神異常的症狀。我立即聯系了在外打工的家長,并建議他們盡快帶小強去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時刻關注着小強的病情和治療進展。漸漸地,小強的症狀開始有所緩解,他也逐漸恢複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我懸着了好幾個月的心, 終于放了下來。

除此之外, 我們學校的轄區内還有3名智力障礙的孩 子,不具備随班就讀的條件。為了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我主 動帶頭, 組織教師送教上門。這些孩子雖然身體有殘疾,但他們的内心同樣充滿了對知識的 渴 望,對未來的懂慢。我們看到,那些曾經茫然無助的眼神,現在開始閃爍着對知識的興趣;那些曾經無法表達自己的孩子, 現在可以用 簡單的詞彙和手勢與我們交流。雖然教起來很難 , 但看到孩子們天真的笑臉,看到他們會寫自己的名字,會說 一些簡單的話語,我們覺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轉眼,已經在蒲山鎮生活了13個年頭,我和夫妻先後送走了4位老人。這讓我想到, 越來越多的老人帶着移民的記憶離開人世,那麼,關于鄉愁、關于家鄉、關于移民,以後的孩子們還能記得多少?

不行,我必須得行動起來。為此,我開始利用升國旗、班會課、實踐活動等開發思政課,讓孩子記住鄉愁,感悟南水北調精神和移民精神。

自移民以來,學校也沒有出現一例失學兒童,考上大學以上的大學生有59名,我們劉家埂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學生村”。

從富庶平原鄧州市到貧困山村大石橋鄉,從熱愛眷戀的第二故鄉淅川到人地生疏的又一故鄉卧龍區蒲山鎮,從鄉鎮國中到移民村國小, 一直在遷移奔波,但我堅信“吾心愛處皆故鄉”。愛家人,愛親鄰,愛學生,愛教育,愛國家 …… 這是我應盡的責任,該挑的擔子。

來源:卧龍教育線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