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文化】“志”解阿壩①數十萬清軍前後折騰近10年,乾隆帝為何攻打大小金川?

作者:方志四川

“志”解阿壩①

數十萬清軍前後折騰近10年

乾隆帝為何攻打大小金川?

清乾隆年間,清廷兩次重兵征剿大小金川,史稱“金川之役”。第一次金川之役史稱“戊辰之役”,第二次金川之役史稱“辛卯之役”,民間稱“乾隆王打金川”,當地人也稱“乾隆王大霸金川”。《清史稿》等文獻詳盡講述了這段居乾隆帝“十全武功”之二的曆史故事。

【曆史文化】“志”解阿壩①數十萬清軍前後折騰近10年,乾隆帝為何攻打大小金川?

攻克勒烏圍戰圖·故宮博物院藏平定兩金川得勝圖

背景

【曆史文化】“志”解阿壩①數十萬清軍前後折騰近10年,乾隆帝為何攻打大小金川?

收複小金川·故宮博物院藏平定兩金川得勝圖

【曆史文化】“志”解阿壩①數十萬清軍前後折騰近10年,乾隆帝為何攻打大小金川?

阿桂《平定兩金川方略》記載:“小金川土司澤旺之始祖多爾濟嘉勒,生子拉木布。拉木布生子三人。長子嘉勒塔爾巴,次子嘉勒布思來,其庶子拉旺巴察即系金川莎羅奔之父。嘉勒塔爾巴于康熙五年(1666年)投誠,頒給金川寺演化禅師印信,傳至乾隆八年(1743年),澤旺承襲其職”。魏源《聖武記》記載:康熙五年(1666年),清廷以嘉絨藏族首領嘉勒塔爾巴(又譯:嘉勒巴,嘉納巴)主動歸誠,“給演化禅師印,律領其衆”。來保《平定金川方略》記載: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莎羅奔者,初以土舍(意為土司的屬官),從嶽鐘琪征羊峒(今九寨溝縣)有功”。為了獎賞莎羅奔(後稱色勒奔)的功勞,同時為了對大金川及其周邊地區“分而治之”,雍正元年(1723年),清廷于大金川設金川安撫司。

這些文獻可以清晰地看出色勒奔、澤旺家族的關系和身份,即小金川澤旺為嗣子(正室長子)、土司嘉勒塔爾巴的曾孫;大金川色勒奔為庶子(偏房之子)拉旺巴察的兒子,雍正元年(1723年)前為土舍,雍正元年(1723年)授大金川土司;澤旺是色勒奔的孫子輩,乾隆八年(1743年)承襲小金川土司。

《清史稿》記載:色勒奔被“授安撫司,居大金川;而舊土司居小金川”。來保《平定金川方略》記載:色勒奔“授安撫司,以分金川土司之勢”。昭梿《嘯亭雜錄》記載:“莎羅奔既得官号,自号大金川,以舊土司為小金川,于是有兩金川之稱”。雍正皇帝為了“分而治之”,于雍正元年(1723年)在大金川授色勒奔為金川安撫司後,金川地區便開始了劃分為分别由大金川土司和小金川土司管理的大金川地區和小金川地區的曆史。

色勒奔受封金川安撫司後,開始不斷壯大其實力,野心也随之日益膨脹起來,企圖将大金川周邊其他土司的管轄地區納入其管轄範圍。阿桂《平定兩金川方略》載:大金川周邊的地區,除了包括澤旺土司管轄的小金川地區,還有,“其近者。曰綽斯甲布…曰巴旺…曰丹巴稍遠者…曰梭磨…所謂九土司也”。

乾隆七年(1742年),色勒奔病故。乾隆八年(1743年)十一月,朝廷任命其弟莎羅奔(後稱色勒奔細)承襲土司職。色勒奔細首先把目标對準小金川土司,将自己精明強幹的侄女阿扣送嫁給小金川土司澤旺,并授意阿扣怎樣才能駕馭澤旺。阿扣果然不負重托,不久就牢牢掌控了澤旺。《清史稿》記載:“澤旺儒,為妻所制”,澤旺成了一位名不副實的土司,小金川地區實際由色勒奔細通過阿扣全權控制。乾隆十一年(1746年),色勒奔細欲吞并小金川,将承襲小金川土司職位3年的澤旺劫持到大金川奪其印,後在清政府的指令下,才将澤旺放回小金川。

第一次金川之役

【曆史文化】“志”解阿壩①數十萬清軍前後折騰近10年,乾隆帝為何攻打大小金川?

阿桂《平定兩金川方略》、昭梿《嘯亭雜錄》、《清史稿》記載,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色勒奔細“以援助麻書(土司)為名”,出兵“又攻革布什咱(今丹巴縣)及明正(今康定市)土司”,“糾小金川土司澤旺侵沃日各寨”,開始了統一川西藏地的戰争,逼及川藏通道中的軍事重鎮打箭爐(今康定市),迫近進入内地的南大門。

乾隆帝召集重臣商議,認為大小金川近連成都,遠接西藏,是内地通往西藏、青海等地區的紐帶和咽喉,如果不嚴懲色勒奔細,全國各地土司會紛紛效仿叛亂,不僅難以示皇威,難以全“國體”,還會直接影響川西北地區各土司勢力的平衡和内地的安全。是以,乾隆帝準許了四川巡撫紀山進剿大金川的奏折。

紀山派軍彈壓,反為所敗。昭梿《嘯亭雜錄》記載:乾隆帝認為,“紀山不足有為”,難以承擔征剿大任,遂任平定苗疆叛亂有功的雲貴總督張廣泗任川陝總督,加太子太保銜,全權負責征剿大小金川行動。

魏源《乾隆初定金川土司記》記載:“張廣泗奏調兵三萬”,并親率平金大軍,向大小金川發起攻勢,色勒奔細依碉而戰,平金大軍連敗。《清史稿》記載:1748年3月,乾隆帝重新開機久官西蜀、夙娴軍旅的嶽鐘琪,“予總兵銜。至軍,即授四川提督,賜孔雀翎”,到達前線與主帥張廣泗彙合。為加強對前線的駕馭和指揮,4月,乾隆帝命領班首席軍機大臣、果毅公讷親為“經略大臣,率禁旅出視師”。

昭梿《嘯亭雜錄》記載:6月,讷親抵美諾(今小金),武斷輕敵,“自恃其才,蔑視廣泗”,既沒有廣泛聽取意見,也沒有做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就斷然下令“限三日攻克刮耳崖(噶拉依、噶喇依,今金川縣安甯鎮安甯村),将士有谏者,動以軍法從事,三軍震懼,極力攻擊,多有損傷”。特别是總兵任舉、參将買國良戰死後,讷親“不敢自出一令,每臨戰時,避于賬房中......故軍威日損......”。魏源《乾隆初定金川土司紀》記載:讷親指揮不力慘敗後“仍倚張廣泗辦賊”,“張廣泗輕讷親不知兵......将相不和,士皆解體”。

閏七月,乾隆帝同時收到張廣泗、讷親意見幾乎完全不同的奏折,不久,讷親又上奏否定了自己的方案,并表達了與張廣泗很難共事的無奈。八月,嶽鐘琪參奏“張廣泗指揮失誤,養蔻為患,軍事機密洩露......”,幾乎同時,乾隆帝又收到讷親、張廣泗的敗報,對讷親、張廣泗徹底失去信心,決定查辦主帥,重振軍威。九月以“玩兵養寇,贻誤軍機”罪名,将張廣泗革職查辦;十二月,乾隆帝親自到瀛台審問張廣泗。朱彭壽《舊典備征》記載:最後,張廣泗“以辦理金川軍務狡詐欺罔,有心誤國,十三年十二月處斬”。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以“經略金川軍務乖張退縮,老師糜饷,誤國負恩”之罪,将讷親縛赴軍營,“命将其祖遏必隆之刀”賜自盡。

乾隆十三年(1748年)九月,戶部尚書兼銮儀衛、議政大臣傅恒,因自薦參贊軍務,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奉命經略金川軍務,後升為保和殿大學士(正一品),繼續兼戶部尚書。十一月,傅恒啟程,乾隆帝賜宴,親自至堂子行告祭典禮。《清史稿》記載:并“遣皇子及大學士來保等送至良鄉”。傅恒一路晝夜兼行,以日行二百裡甚至三百餘裡的速度,于十二月到達了金川前線。

傅恒、嶽鐘琪大軍齊集,傅恒斬殺暗中将軍情密告色勒奔細的小金川土司澤旺之弟良爾吉和色勒奔細侄女阿扣、漢奸王秋,以斷内應。增調鄰省精兵35000人,改變讷親“以碉逼碉”戰術,采用“碉勿攻、繞出其後、旁探其道、裹糧直入”“舍碉而直搗中堅”的政策,與嶽鐘琪兵分兩路進剿,連續獲勝。乾隆十四年(1749年)二月初四,嶽鐘琪率兵直攻勒烏圍(勒外,今金川縣勒烏鎮前鋒村)。色勒奔細得知嶽鐘琪大兵已到,因其兄曾随同征戰羊峒,知道嶽鐘琪的韬略,是以派遣土目到嶽鐘琪軍營議降。傅恒允許嶽鐘琪率輕騎13人前往大金川營壘招降,色勒奔細、郎卡叔侄“頂佛經立誓”“悉聽限制,赦其罪”,仍給土司職。二月初六,傅恒班師回京。第一次金川之役戰事平息。此次用兵75000餘人,耗銀2000餘萬兩。

第二次金川之役

【曆史文化】“志”解阿壩①數十萬清軍前後折騰近10年,乾隆帝為何攻打大小金川?

第一次金川之役平息後,大金川與小金川及相鄰土司之間仍時有糾紛發生。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大金川土司色勒奔細病故,侄兒郎卡承襲其職。郎卡與毗鄰發生邊界糾紛,又驅逐小金土司澤旺并圍攻革什紮土司官寨。四川總督開泰指令郎卡歸還,郎卡不服從。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四月,郎卡病故,索諾木承襲父職。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與革什紮(今丹巴縣)頭人殺其土司色愣敦多布。小金川土司澤旺之子僧格桑與鄂克什、明正土司又發生糾紛。清廷令阿爾泰、福德、董天弼征剿小金川。八月初七,清軍從汶川卧龍三聖溝進軍小金川,第二次金川之役開始。

阿爾泰統兵南路,行動遲緩,後被罷職賜死。乾隆命大學士溫福為定邊右将軍、尚書桂林為四川總督,率師進剿小金川,為了各個擊破,清廷指令暫時不聲讨大金川。溫福由汶川出為西路,桂林由打箭爐(今康定市)出為南路,佯攻小金川。僧格桑向索諾木求援并以割地酬謝,索諾木遂暗中派兵相助。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五月,桂林副将薛琮率3000兵攻墨龍溝,被土兵截斷後路。薛琮求援于桂林,桂林按兵不動緻使薛琮幾乎全軍覆沒,後僅有200名左右兵丁泅水生還,桂林被罷職,阿桂到軍營代理桂林職務。阿桂督軍進展順利。十二月初五,阿桂督師攻克小金川土司美諾官寨。僧格桑已先期将妻妾遣送大金川,自己前往父親澤旺所居的底木達(今小金縣撫邊鄉)官寨。澤旺閉門相拒,僧格桑逃奔大金川,依靠索諾木。清軍攻克底木達,俘殺澤旺。小金川全境被清軍攻克。乾隆帝授溫福定西将軍,阿桂、豐升額為副将軍,各統一路官兵進攻大金川。

大金川增築營壘嚴密設防,全力抗守。溫福“為人剛愎,不廣咨方略”,又采用張廣泗“以碉逼碉”戰術,築碉卡1000處左右,由2萬士兵分散防守。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溫福駐軍大金川與小金川相鄰之木果木(今金川縣卡撒鄉境)。六月,索諾木聯合小金川頭人七圖噶拉爾思甲布等數千人,突襲攻陷提督董天弼底木達軍營,切斷清軍糧運,并夜撲木果木大營。清軍沒有防備,萬餘人馬陷于混亂,溫福倉皇失措,中槍而死。清軍官兵望風潰逃。提督馬全及牛天畀等文武官員88人陣亡,兵士陷沒3000餘人,失糧17000餘石、銀5萬兩、大炮5尊等大量軍需物資,小金川得而複失。

乾隆命阿桂為定西将軍,明亮、豐升額為副将軍,舒常為參贊大臣,征調京中鍵銳火器營和吉林、黑龍江、索倫、伊犁、厄魯特、成都、荊州等精銳軍隊及雲、貴、湘、鄂、陝、甘各省綠營兵丁萬餘名,與原調各省官兵及各屯土兵土練共計74000餘名,由阿桂統領,用小金川已降土目木塔爾之策,分兵3路合擊小金川。

阿桂從西路攻美諾,明亮從南路攻僧格宗,西北路豐升額攻大金川宜喜(今金川縣西北),牽制索諾木兵力。阿桂督軍5晝夜将美諾攻克,明亮亦節節取勝,十一月初重新攻克小金川,集各路兵力移師大金川。阿桂仍兵分三路,自率一路由小金川進兵;南路明亮由馬奈、馬爾邦進兵;北路豐升額由黨壩進兵。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正月,西南兩路清軍彙合,入大金川境100餘裡,攻克碉卡無數。二月,晉封阿桂太子太保。

七月,清軍直驅索諾木官寨勒烏圍。索諾木鸩殺僧格桑,獻屍求赦免,阿桂不接受,攻戰更加猛烈。勒烏圍碉寨堅固,西臨大河,南有轉經樓與官寨互為犄角,上有石卡欄栅圍護,下有暗道可通東部山頭,土兵集結于碉樓防守。乾隆四十年(1775年)八月十六日,清軍攻破石卡碉樓,奪轉經樓、喇嘛寺,勒烏圍相繼攻陷,清軍共破木城石卡60餘座,河西水路被明亮斷絕。索諾木及其兄莎羅奔剛達克等已先期逃往噶拉依。

阿桂、豐升額督兵向噶拉依推進,沿途碉寨防守土兵或潰或降。清軍圍攻噶拉依,斷水道,火炮晝夜轟擊。乾隆以大金川“戰碉林立、易守難攻”為由,命蘇赫德選派“西洋人”傅作霖赴金川助阿桂進剿。“西洋人”“善測量之法”,經其測量,火炮命中率高。索諾木藏匿堅碉之中,派遣其兄莎羅奔剛達克、姑母及頭人等到清軍大營求降。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二月初四,索諾木率男女老幼2000餘人出寨投降。清軍将索諾木兄弟及頭人等押解,啟程回京。四月,索諾木等被淩遲處死。第二次金川之役結束。此次戰役耗資白銀7000餘萬兩,陣亡文武官員732名、士兵2.5萬餘人,先後出動兵力近20萬。

大事記

【曆史文化】“志”解阿壩①數十萬清軍前後折騰近10年,乾隆帝為何攻打大小金川?

1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

大金川安撫司色勒奔細奪小金川土司印信,占其地。

2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

色勒奔細又侵革什紮和明正兩土司屬地,朝廷震動,命雲貴總督張廣泗進兵征讨,金川事件勢态擴大。小金川土司澤旺逃往成都,列罪狀告色勒奔細。

3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

四月,金川事件無大進展,大學士讷親前往督軍,起用嶽鐘琪參戰。九月,大學士傅恒取代讷親。十二月,傅恒殺小金川土舍良爾吉和漢奸王秋。朝廷斬張廣泗和讷親。

4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

金川之役久戰不捷,皇帝下令班師,适色勒奔細願議和歸降,允之,第一次金川之役結束。雜谷土司蒼旺征金川有功,升為宣慰司。

5

乾隆三十年(1765年)

大金川土司攻擾黨壩、松崗等處。

6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大金川土司郎卡與鄰近各土司内讧,高宗責川督查辦。總督阿爾泰優柔,贻誤事端。

7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小金川與沃曰(鄂克什)兩土司又起争端。

8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清廷出兵幹預,清兵死傷慘重。乾隆令第二次征剿金川。阿爾泰渎職,免職賜死。大學士溫福經理金川軍事,遣尚書桂林進剿,桂林師敗免職。

9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命将軍阿桂往代。十二月,克小金川美諾。小金川土司僧格桑遁入大金川,清兵移師攻大金川。

10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溫福陣亡于木果木。阿桂為定西将軍,代行溫福之職,豐升額、明亮為副将軍,經理金川軍務。

11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清軍克勒烏圍、噶爾崖要地。

12

乾隆四十年(1775年)

攻克大小兩金川土司要地。

13

乾隆四十一年二月(1776年)

大金川土司索諾木率衆出寨奉印信請降。第二次金川之役結束。兩金川改土歸流,大金川置阿爾古廳,小金川置美諾廳。

特别提示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供稿:阿壩州地方志辦公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