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用自然知識與人文文化串聯起40種生物科普,開啟對大自然的了解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小時候就聽說過關于怎樣逃脫熊口的故事,大意就是當我們遇到熊的時候,不能想辦法逃跑,而躺下裝死即可。對于這樣一個說法,相信很多人和我一直深信不疑,也一直認為熊真的不吃屍體。

用自然知識與人文文化串聯起40種生物科普,開啟對大自然的了解

直到我今天讀到了這樣一本關于自然生物的科普著作《一本不正經的博物志》,才知道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資訊。因為在這本書中作者明确告訴我們:“剛結束冬眠醒過來的熊非常饑餓,非常暴躁,會拼命吃周圍的草和動物屍體。是以說如果我們碰到熊躺下來,那麼必然會成為熊口中之餐了。

用自然知識與人文文化串聯起40種生物科普,開啟對大自然的了解

是以對于我們讀者們來說,千萬不要通過故事來了解科學知識,更不要通過道聽圖說來提升我們相應的學識,最好的辦法當然是接受經過嚴謹訓練作家的科普,這才能讓我們學習正确有用的知識。

安迪斯晨風,河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他的科普著作得到了廣大讀者們的喜愛和歡迎。這本《一本正經的博物志》正是他的代表作,讓讀者們可以通過這本著作了解大量自然界生物的科普知識,更是可以通過作者的旁征博引走進關于這些生物相關的自然知識、人文文化,完成一次全方位的立體科普。

用自然知識與人文文化串聯起40種生物科普,開啟對大自然的了解

比如上面我們提到的熊,在這篇關于熊的科普之中,我們不但了解了熊是會吃屍體的,更為重要的是也了解了作者是從故事引申進入科普的,這就讓他的科普文章閱讀起來津津有味。

那麼與熊有關的其他知識呢?在這裡作者首先帶我們了解與熊有關的神話傳說。這裡就有着鄂倫春族人關于自身起源的傳說,也就是他們認為自己是人和熊共同的後代,像我們漢族人被認為是龍的後代一樣,鄂倫春族人認為自己是熊的後代。

用自然知識與人文文化串聯起40種生物科普,開啟對大自然的了解

那麼對于熊這樣一種野獸,我們人類是否能夠馴化它們呢?是以這裡也就有了關于人類馴化熊的故事。人類憑借着對于動物的強化訓練是可以讓像熊一樣的猛獸做出很多符合着人類預期活動的,這在馬戲團之中就能夠看到。

但作者在這裡也提出了,這其實是對于動物的一種虐待,是一種殘忍的活動,也是一種并不提倡的活動,是以現在的馬戲團遭到冷落也就有情可願了。

用自然知識與人文文化串聯起40種生物科普,開啟對大自然的了解

當然提到熊我們還會想到熊的民族俄羅斯人,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這裡也有着相應的論述。

這本書之中的其他生物呢?作者按照山野叢林、江河湖海、平原荒漠、家園庭院四種分類為我們分别介紹着大量的生物相關的知識,也都延續着故事加科普,延續着把自然知識與人文文化相結合,為我們呈現着非常細緻的内容。

用自然知識與人文文化串聯起40種生物科普,開啟對大自然的了解

這本書為了美觀,也為了形象化,每一種生物還專門為我們繪制了手繪插圖,很有着中國風的特點。而且每一種生物也有着相應的拉丁學名和具體的生物學分類,這都滿足着我們求知的需要。

就讓我們通過這樣一本有趣的科普著作,走進關于自然的科普之中,了解這些生物的自然知識以及與之延伸出來的人文社會資訊吧!#一本不正經的博物志#​#博物#​#科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