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廉說丨林纾:譯界之王 心心愛國

作者:福建紀檢監察
愛廉說丨林纾:譯界之王 心心愛國

視訊加載中...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夏天,福州閩江碧波蕩漾,清風徐徐,一隻小船搖曳在江渚之上。隻見船上坐着兩人,一人手捧法國作家小仲馬的《茶花女》,用漢語口述書上的内容,另一人則将其譯成順口的文言。後來,他們共同合作的這部譯稿《巴黎茶花女遺事》一經出版,便風靡海内。

口述者是當時船政學堂法文教習王壽昌,而記錄的則是我們的主人公——“譯界之王”林纾。

愛廉說丨林纾:譯界之王 心心愛國

林纾舊照

林纾(1852—1924年),字琴南,号畏廬,是中國近代的一位奇人。他善詩文、工書畫,尤以古文著稱于世。他舉人出身,不識外文,卻憑他人口述,用文言翻譯外國小說170餘種,其中《巴黎茶花女遺事》《黑奴籲天錄》等影響最大。商務印書館曾專門推出“林譯小說叢書”,“林譯小說”成為翻譯史上的專用名詞。

愛廉說丨林纾:譯界之王 心心愛國

林纾故居

1852年,林纾出生于福州光祿坊的一個鹽商家庭,因家道中落,幼年的林纾便寄養在外祖母鄭氏家。鄭氏知書明大義,十分疼愛林纾。有一年夏天,小林纾很想吃荔枝,鄭氏便用衣物典當換錢買了些荔枝給他吃。

這時,鄭氏便借此教育林纾道:“孺子不患無美食,而患無大志”,鼓勵他從小就要做個有志向的人。小林纾聽完,深受觸動。

愛廉說丨林纾:譯界之王 心心愛國

林纾《溪堂山翠圖》

19世紀末,中國内憂外患。許多知識分子都在探索着中國的希望。而林纾把自己比作“叫旦之雞”,有意識地把翻譯工作當作一項開民智、救國事業來做,并在譯著的序跋中鼓舞國民要奮起抵禦外侮,保家衛國。晚清的中國人幾乎都是因為林譯才知道外國有小說,魯迅、茅盾、郭沫若等一大批作家,在青少年時都受過林譯小說的滋養。

愛廉說丨林纾:譯界之王 心心愛國
愛廉說丨林纾:譯界之王 心心愛國

林纾手稿

就在翻譯《茶花女》的同一年,林纾看到國内舊式教育制度存在的諸多弊病,深感實施教育改革之急迫,和友人利用他在福州蒼霞洲的舊居,創辦福建省第一所新式學堂“蒼霞精舍”,這所學堂除了誦經讀史,還開設算學和英文課。蒼霞精舍演變成後來的福建工程學院,如今的福建理工大學。

愛廉說丨林纾:譯界之王 心心愛國

林纾譯本《巴黎茶花女遺事》

愛廉說丨林纾:譯界之王 心心愛國

林纾所譯著作

林纾提出的“倡新學,學西學”的救國興學思想對當時全國教育制度的改革發揮了啟蒙推動作用。在教學之餘,林纾把譯作所得的大部分稿酬都用來資助家境貧寒的學生,希冀他們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愛廉說丨林纾:譯界之王 心心愛國

林纾家書

毋庸諱言,面對時代更疊,林纾有守舊的一面。但從現存林纾家書中,卻可以感覺到“頑固”的林纾,同時是一位善于教子,嚴慈相濟的長者。

他以“心心愛國,心心愛民”教導當縣令的長子林珪,鞭策他要體察民情,處處小心謹慎,要管好家屬,不要沾染官眷習氣;教導女婿鄭禮琛為人處世要踏實做事,平心靜氣,要珍愛名譽,不能随波逐流。良好的家風是林纾給子孫後代留下的寶貴财富。

愛廉說丨林纾:譯界之王 心心愛國

林纾批改兒子林琮古文習作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

2024年正值林纾逝世一百周年

為了緬懷和追思林纾波瀾壯闊的一生

在林家後人的見證下

相關部門已對林纾古宅

“蒼霞精舍”舊址進行了複建

而林纾的精神力量也将在此蓬勃生長

......

END

供稿丨福州市紀委監委、閩侯縣紀委監委

圖檔丨《福建好家風》、福建文學雜志社、有福之州、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鼓樓文體旅、閩侯縣博物館

編輯丨黃巧丹、陳嘉箴

愛廉說丨林纾:譯界之王 心心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