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沉默者留下名字

作者:閱讀時代雜志

楊本芬83歲了,她還在寫,這不是奇迹,隻是一個習慣了努力的人,在繼續努力。她的第四本書《豆子芝麻茶》由廣東人民出版社于2023年10月份正式推出。

“她寫下的對這個世界或許隻是豆子芝麻般的小事,但這些豆子、芝麻裡有最疼的回憶和最溫柔的告别,它們事關婚姻、事關生死、事關愛。”

《秋園》主要回憶母親的一生,《浮木》寫底層百姓在時代洪流裡的浮沉,《我本芬芳》講述自己60年的婚姻生活。這一次,她把目光轉向了身邊同代的普通女性。

——編者

為沉默者留下名字

楊本芬/圖檔源自網絡

在生活的洪流中掙紮 無聲息地來去

2020年,我出版了我的第一本書《秋園》,寫的是我母親的一生。我母親是北方人,嫁給了湖南人父親,湖南對她原本是異鄉,但最後成了故鄉。汨羅人李侃非常有心,他讀完《秋園》後,專門和一些朋友一起探訪了小說中提到的地點:黃泥沖、武昌廟、賜福山……它們都是我父母生活過的地方,也正是《秋園》這本小說的源起之地。在賜福山,我們家緊鄰一個和尚廟,是以我們一直把那個地方稱為庵洞裡。

在那兒我母親度過了大半生,我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如今土屋已經倒塌,四周荒草萋萋,母親逝去多年,我深愛的兄長也在三年前離世。這些對我極其珍貴的人和事物都消失了,在時光中分化、瓦解。

我自己也在衰老中,留在人間的時間有限了。這是每個人都必須接受的自然規律,我們必須接受自己塵埃一般的命運。

但是,人真的不能做什麼嗎?這是我不能認命的。我開始在網上連載我媽媽故事的時候,有個網友留言,說普通人的曆史沒人有耐心看,隻有名人、上層人物,他們的曆史才有色彩,才能留存下來。

可是我不能同意這樣的想法。我感興趣的恰恰是普通人的事情,那些全然無名的芸芸衆生,他們在生活的洪流中掙紮,無聲無息地來去。他們是我的母親,父親,兄弟,鄉鄰,以及我自己。

出乎預料的是,我笨拙的筆觸打動了無數讀者,《秋園》在豆瓣的評分高達9分。當我看到很多讀者為《秋園》流下淚水,看到很多年輕人留言,說“我也要去聽外婆奶奶長輩們的故事”,我感到非常欣慰。我意識到,一個平凡的生命,當你如實呈現,也會煥發出感召他人的力量。

繼《秋園》之後,2021年我出版了《浮木》。《浮木》中最重要的一輯叫《鄉》,寫的是我在家鄉的時候,那些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們。

他們有的是我童年的玩伴,有的是上下屋場的鄰居,有替媽媽看牙的和氣的鎮上醫生,也有借了我們的江西柴刀,搞丢了卻沒有絲毫歉意的娭毑(āi jiě湖南方言)。我一直對人,對人的生活感興趣,在媽媽還活着的時候,每次探親,我都會向她打聽我認識的湖南父老鄉親們的下落,媽媽也總是興緻勃勃地講給我聽。

他們的形象在我腦海中來了又去,我渴望記下這些平凡如草芥的人們。這就是我想做的事情,讓無名者留下名字。

這就是文學的價值,文學意味着滿含着悲憫的心思去關注小人物的命運。

她們是她們自己這個天空底下強韌的生命

為沉默者留下名字

《豆子芝麻茶》封面/圖檔源自網絡

2023年,我的第四本書問世,它的完整書名是《豆子芝麻茶——和媽媽最後的絮叨》。在家鄉做這本新書的釋出,是件特别有意義的事。

在《秋園》裡面,我已經寫到了豆子芝麻茶。湖南人,就算飯不吃,豆子芝麻那是一定要備好的;有客人來家裡,如果端不出豆子芝麻茶款待,那這個堂客就要被批評為不賢惠了。《秋園》得到很多讀者喜愛,連同豆子芝麻茶也引發了讀者的好奇心。正好第四本書,就算我為讀者奉上的我們湖南人的一杯豆子芝麻茶吧。

這本書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過去的婚姻》是三個短篇小說,主題都與女性的婚姻生活有關,主人公都是底層小人物:一位撿破爛的老太太,一位想逃離家暴最終也沒能逃得了的女工,一位得到愛情又過早失去丈夫的農婦……這些女性在現實生活中很容易被忽略,小說家也不怎麼留意她們,但我想寫她們,因為她們代表着中國普通女性的真實生活。她們是她們自己,是這個天空底下活躍強韌的生命。

這種強健與韌性是經過非常多的磨難造就的。我喜歡我筆下這三位女主人公,她們一點也不完美,但感染力就在這種不完美中。

第二部分《傷心的極限》由兩篇長文組成,一篇是我陪伴媽媽度過她人生最後26天,每天在她病榻前的絮語。89歲那年,媽媽平地跌了一跤,髋骨骨折,卧床26天後去世。我趕去照料她,她神志清醒的時候,我們就不停地聊天,話語自然而然湧出來。死神已經在她床頭側立,而我們依然很有興緻地談論人間種種鮮活的往事,我覺得這最後的絮叨是值得記錄下來的。

另一篇長文是關于我的胞兄楊自衡。哥哥出生在南京,5歲和父母一起到了湖南鄉下,一生都是鄉鎮中學的國文老師。他有深厚的古典文學根底,會吟詩作對,毛筆字寫得好。哥哥是家中長子,我是長女,我們倆一起幫助媽媽撐起一個風雨飄搖的家庭。我和哥哥有很深的感情,對我來說,他就是骨肉親情的象征。他的離去,意味着我的一部分也離去了,并不是隻有死亡會帶走生命,當你愛的人離開,你自身的一部分也會死去。當我書寫的時候,我是在不自量力地與命運抗争,因為我想挽留我所愛的人,我也想驅趕自身的絕望。

我終将穿越大海 拖回隻剩骨架的大魚

第五本書我也在寫作中,主題是《疼痛》。

疼痛跟随衰老而來,它們都是可怕的,漫長的,無奈的,必須忍受的。而寫下疼痛的感覺,寫下衰老的滋味,是一種與它們對抗的方式,這又是我不自量力地與命運抗争。這個抗争的結果,人注定是失敗的那方,但人的價值,人的意志就展現在這抗争中。

我是《老人與海》中的那個漁夫,我最終将穿越我的大海,拖回隻剩骨架的大魚。

來源:“群學書院”、《閱讀時代》2024年第04期

作者:楊本芬

編輯:潘茜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其它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