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勳拖辮入棺

作者:苦行僧225

張勳,字紹軒,江西省奉新縣人。1854年(清鹹豐四年)10月25日,出生于一小商販家。10歲時,其父病死,因家中無力供其讀書,遂辍學。到了十九歲時,其母送其到前清資政院議員闵少窗家中放牛,後又到一飯店當廚子。一年後流浪到漢口,在一家飯館當採買。因其懶惰,被掌櫃的趕跑,遂到一家鴉片煙館當夥計,幹一點燃燈挖鬥的下賤活兒。自此,張勳常出入于妓院、賭場、煙館,染上了惡習,也結識了許多黑道人物。後經一煙客介紹,張勳一路讨飯至廣西,投奔到廣西提督蘇元春門下,自此,張邁上了平步青雲的台階。

張勳拖辮入棺

蘇元春見張勳腦瓜挺靈活,就派他到了上房聽差。張貌憨心詐,手腕靈活,結識了不少在蘇身邊的狐朋狗友。這些人便在蘇的面前進言,說張的好話,蘇聽得多了,便授張勳親兵什長之銜。

張勳出任什長不久,又因嫖賭惹惱了蘇元春。張見勢不妙,偷了五十兩銀子連夜

出逃。時袁世凱正在小站練新軍,張勳便投于袁世凱門下,很快得到袁的歡心,遂委其為土佚營的管帶,土佚營和現在的工兵營差不多。1900年義和團在山東興起,張勳随袁一道入魯,升副将總兵。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張勳又随袁一道赴天津,統帥武衛親軍,成為袁手下一位得力大将。

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慈禧和光緒帝倉皇出逃。張勳見拍馬的時機已到,即帶數千人馬星夜兼程趕去勤王,在宣化附近趕上了慈禧人馬,張步行相随慈禧轎後,寸步不離,慈禧甚喜,回京之後,即升任禦林軍頭目,宿衛端門,充當了慈禧和光緒的扈從。1906年,張調到奉天,為“奉軍遼北總統”,駐昌圖縣。兩年後,又被清廷任命為雲南提督,旋即改為甘肅提督,但仍留奉天駐防。1910年接統江防營,駐浦口。

張勳拖辮入棺

1911年8月,張勳調任江南提督,是年10月,武昌首義槍響,南京新軍第九鎮準備響應武昌起義。張勳指揮江防營于起義新軍激戰于雨花台。新軍由于勢單不支,張下令緊閉城門,對新軍和傾向革命者大開殺戒。張并下令:凡剪發、懸白旗、攜白布者辄遭暴戮。時受害的百姓不可勝數。11月11日,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革命黨人組成聯軍攻打南京。與張勳激戰于紫金山、天寶山、獅子山等地。張勳人馬不支。時張勳把辮子盤在頭上,脫光上衣,手持大刀,立于隊伍面前,要其部下與新軍決一死戰,倘若得勝,允許他們在南京城奸掠三天。張部雖經反撲,然終大敗,張勳逃到了徐州。因張“鎮壓亂黨有功”,清政府授張為江蘇巡撫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加襲二等輕車都尉。張對此感激涕零,更決心效忠清室。末幾,清室推翻。張勳聽到這消息,匍伏地上,嚎啕大哭,如喪考妣。張指天發誓,一定要恢複清室。中華民國建立後,人們為表示擁護共和,都紛紛剪辮,袁世凱聞張勳不剪,派人前往勸說,張非但不剪,而且下令其部下均不能剪。表示他對清王室的忠心,在其撰寫的《松壽老人自叙》中,稱:“非堅忍無冀于挽回”。由于張勳及其官兵都留辮子,故時人呼其為“辮帥”,呼其兵為“辮軍”。1913年4月,張勳曾圖謀擁溥儀複辟,因事洩而止,史稱其此舉為“丁巳複辟”。不久,袁世凱任其為江蘇督軍,并于12月轉任長江巡閱使,移住徐州。1915年,袁授張為定武上将軍,1916年又為安徽督軍。

張勳一心複辟清室,對袁世凱稱帝表示不滿。袁死後,北洋各派系與國民黨各方人士争奪勢力,使政局混亂。張勳認為複辟時機已到。1916年6月9日,張勳邀集七省軍閥代表在徐州開會,訂立攻守同盟。9月21日,又召開第二次徐州會議,正式組成所謂“十三省聯合會”,制定聯合章程,以張勳為盟主。

張勳拖辮入棺

1917年3月,在是否對德宣戰的問題上,段祺瑞與黎元洪發生了争執。雙方都派代表拉張,一時間,張勳成了舉足輕重的人物。張勳采取的措施是刀打豆腐—兩面光。他對段的來使表示堅決支援段,又對黎的使者表示堅決支援黎。5月23日,黎元洪下令免段祺瑞職,段跑到天津。他一面唆使北方各省軍閥宣布獨立,一面唆使張勳領頭以武力推倒黎元洪。而黎元洪于6月1日電召張勳入京,調解此事。張勳乘此時機率三千“辮軍”入京,而後,威逼黎元洪解散國會。接着,張勳頭戴紅頂花翎,偕同四個部将乘汽車到了神武門,換乘肩輿到清宮,由清室内務府總管世續導入養心殿谒見溥儀。張勳行跪拜君臣大禮,口稱“奴才恭叩聖安”。溥儀賜坐,賞以紫禁城騎馬,四個“皇妃”,到養心殿來和他接談,接着,溥儀賜宴,并賞以古瓷及名畫多件。

6月30日,張勳又偕同複辟派陳寶琛、劉廷琛二人,到清宮參加“禦前會議”。7月1日,溥儀升殿。退朝之後,張勳指定王士珍、江朝宗為民國代表,梁鼎芬為清室代表,到總統府逼黎元洪在“奉還大政”的奏折上簽名蓋章。接着,張勳又用“禦玺”蓋上一道道“聖谕”,而後發表。中華門改稱“大清門”。并要各家各戶懸挂“龍旗”。一時間,假發辮和紅頂花翎成了搶手貨。北京估衣鋪裡清朝的袍服、馬褂也一時供不應求。那些滿清的遺老們紛紛央求制作戲裝道具的商店用馬尾巴做假辮子拖在腦後。

張勳複辟的行徑引起舉國公憤。段祺瑞遂于天津馬廠組織“讨逆軍”,讨伐張勳。讨逆軍一抵北京,“辮軍”即垮。鬧了12天複辟醜劇的張勳,狼狽地逃到了荷蘭使館,而段祺瑞又成了“再造共和”的英雄。段假惺惺地下了一道通緝張勳的通令,但到了1918年,張又被北洋政府特赦了。1921年,張勳被任命為熱河林墾督辦,但張沒有赴任,而是寓居天津。1923年9月,張勳病重,自知不久人世,遂對家人說:“我在前清受恩深重,君恩難忘,是以決不剪辮。我死之後,我的辮子也不要剪,我要帶着辮子去見聖上。”

張勳拖辮入棺

9月12日,這個大搞複辟的“辮帥”拖着辮子入了棺,去陰間朝拜大清皇帝去了。

張勳(1854—1923)江西奉新人。字少軒、紹軒,号松壽,1854年(清鹹豐四年)生。1884年當兵,曾參加中法戰争,累升至中級軍官。1891年為副将。1895年投袁世凱建立陸軍,任中軍官兼工程隊幫帶。1899年任武衛右軍先鋒隊頭等先鋒官。1901年任淮軍翼長。1906年任奉天北部軍事指揮官。1909年任雲南提督,旋調任甘肅提督,然未至任,仍奉旨戍守奉天。1911年8月,任江南提督,兼江防大臣。10月武昌起義,清廷任其為會辦南洋軍務大臣、江蘇巡撫。1912年1月,任兩江總督。1913年7月,任江北鎮守使。9月任江蘇都督。1913年12月至1917年任長江巡閱使。1915年12月,被袁世凱封一等功。1916年4月,兼署督理安徽軍務,7月任安徽督軍。1917年7月,與康有為等擁戴溥儀在京複辟,自任内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1920年,避居天津。1921年1月,張作霖委其任熱河林墾督辦,未就。1923年9月12日在天津逝世。終年69歲。

張勳拖辮入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