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張樂平《三毛從軍記》原作首展

作者:澎湃新聞

記者 黃松

張樂平是中國傑出的漫畫家,他的名字經常與"三毛"聯系在一起,影響了幾代讀者,被譽為"三毛之父"。2020年11月10日是張樂平先生誕辰110周年,中國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迎來了110周年紀念日。

除了首展的中國美術館收藏的《三毛軍出征》60件原創作品外,還展出了郭先生的繪畫、剪紙、時裝設計、戰争素描、彩雕、小說插畫等作品400餘件,通過這些作品,讀出了張樂平的藝術人生。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張樂平《三毛從軍記》原作首展

張樂平和孩子們在一起

張樂平于1910年11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海鹽縣,他的展覽以張樂平先生的年鑒開始,張樂平幾乎每次都出版,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年,仍然以小時候出版。回顧自己的繪畫史,1923年,少年張樂平創作了人生第一幅漫畫《一零下五千元》,諷刺軍閥的賄賂選舉。此後,張樂平15歲來到上海當學徒,上過私立藝術學校,在印刷廠當實習生,在Vero廣告公司畫廣告和處理手稿,1931年與葉頭合作,畫了時裝設計書《亮麻紗》。

1937年上海抗日戰争後,張樂平參加救世漫畫宣傳隊,離開上海北上參加抗日戰争,前往上海、蘇、鄂、福建、浙江、湘等地,繪制了大量漫畫、海報、壁畫、戰争素描,以畫筆為武器,銳意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和殘暴。

在抵抗勝利回到上海後,張樂平根據他在北方對日軍的所見所聞創作了"軍隊三毛",這在1946年的《上海宣言》中發表時引起了轟動。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張樂平《三毛從軍記》原作首展

展會現場

三毛的誕生從何而來,又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在《毛三毛從軍》引起轟動後,1947年,他的父親根據《大公報》創刊之初的《三毛遊蕩》出版,不少讀者認為三毛是現實生活中的人,還送了小衣服、小書包,甚至孩子自己寄早餐錢, 希望三毛能吃飽飯。張樂平的兒子張素軍告訴了這個消息。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張樂平《三毛從軍記》原作首展

張樂平的四個兒子張玉君(右)和策展人朱國榮

有三毛的雛形嗎?他的形象是什麼時候誕生的?據張說,"張回憶說,他的父親張樂平不記得自己是什麼時候開始畫《三毛》的,直到張樂平去世,在上海圖書館的幫助下,發現了最早的三毛——1935年7月28日,在《圖檔晨報》上發表了這樣一個三毛孩子,他住在上海,組建了平凡的家庭, 是一個活潑可愛、好勝,能玩一些聰明,也有一些淘氣的小男孩。但抗日戰争的全面爆發,打破了社會生活的穩定,張樂平的三根頭發演變成一個關心國家安全的小人物。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張樂平《三毛從軍記》原作首展

"軍隊中的三毛"

在華文宮的展覽中,将60件"軍三毛"的原創作品一起呈現,一個接一個,三毛故事以四幀漫畫為基礎,讓70多年後的讀者忍不住,同時,他們不僅記錄了國民黨政府的抗日一面, 但也暴露了國民黨軍隊腐敗的一面。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張樂平《三毛從軍記》原作首展

在藝術層面上,原作可以看到張樂平對于人物的造型、背景等進行了修改,比如一根繩子是如何纏繞的,作為陷阱去擊中敵人,以及如何瞬間釋放。同時,在畫面中,還可以看到張樂平為畫面密集、黑白灰的關系的藝術表現。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張樂平《三毛從軍記》原作首展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張樂平《三毛從軍記》原作首展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張樂平《三毛從軍記》原作首展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國民黨軍隊的腐敗在畫面中被描繪成舉重,就像在一支吹老鼠的軍隊中一樣,似乎能夠讀懂很多故事。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張樂平《三毛從軍記》原作首展

在三毛的創作中,張樂平的創作目的是盡量不用文字,他希望每個中國人甚至孩子都能聽懂三毛,而三毛出生85年後,孩子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能讀懂三毛,最大的原因也是因為它沒有文字, 全部由畫家用筆觸表情。

後來,《三毛流浪》,則表達了三毛獲釋後無家可歸的孩子,在老上海遭受了各種欺淩和壓迫。《三毛流浪》中的形象,确實是出于某種原因。張樂平1947年住在金陵路一帶,當時他有三個孩子,但他的妻子和孩子因為經濟問題住在他的家鄉。在一個下雪的夜晚,父親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三個冰冷不寒的流浪漢,在一個小錫罐周圍吹火取暖,這讓同樣有三個孩子的張樂平感覺很多,那天晚上他熬夜。第二天早上出門發現兩個街頭孩子已經被活活凍死,正在被卷起來的墊子帶走,于是,張樂平開始創作《三毛流浪》。此時,"三毛"是當時社會上窮人生活的真實縮影,也被認為是真正的生命成員。還有上面提到的公共捐款。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張樂平《三毛從軍記》原作首展

《三根頭發流浪》

而從辛勤的三根毛發到無助的三根毛,藝術形象身份的轉變,也展現了畫家的喜劇創作上升到人生的巅峰,承擔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目前,《三毛流浪》是中國美術館收藏的,《三毛出軍》則留在其發源地上海,1991年冬天,張樂平決定将《三毛從軍》原來捐贈給上海美術館,現為中國藝術宮收藏。張樂平說:"從藝術的角度來看,我個人更喜歡《三毛來自軍隊》,但《三毛遊蕩》這本書,傳播得更廣。"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張樂平《三毛從軍記》原作首展

解放上海後,張樂平依然保持着漫畫中三毛孩子的形象,讓他在新社會的日雨下健康成長。這種突破了人們生理生長規律的非凡藝術方法,讓三毛仙不朽。

張樂平在三茅郊外

除了《三毛的形象》,展覽還通過中國畫、剪紙、時裝設計、田野素描、彩雕、小說插畫等方式,展示了張樂平先生多樣的藝術形式和生活經曆。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張樂平《三毛從軍記》原作首展

張樂平剪紙藝術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張樂平《三毛從軍記》原作首展

時裝設計圖紙

張樂平20歲左右,已經能夠掌握素描、插畫、黑白畫、拼貼畫、廣告設計、時裝設計、泥塑制作,尤其是剪紙的亮點。畫家秉承新的木雕現實主義道路,吸收歐洲剪影藝術技巧,展現上海的世界,将剪紙變成現代都市藝術,創造了第一個海派剪紙。張樂平還把布料、彩紙拼貼成作品,将泥雕與紙結合成作品,反映了張樂平對西方現代藝術的興起當時有着相當的興趣,并且非常巧妙地運用在自己的藝術創作中,成為中國現代藝術的重要先驅之一。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張樂平《三毛從軍記》原作首展

抗日戰争漫畫是張樂平漫畫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抗日戰争爆發後,他發起成立上海漫畫救援協會,參加漫畫宣傳隊,轉戰上海、蘇、鄂、福建、浙江、湘、桂、姚、福建、廣東等地,創作了大量漫畫作品,以誇張的手段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和殘暴, 向大衆吹響團結與戰鬥的号角。同時還繪制了一些野外草圖,用文獻化的方法将前線士兵和志願者的身影真實記錄下來。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給後代留下了令人難忘的抵抗印記。

新中國成立後,張樂平除了繼續創作漫畫外,對彩色水墨畫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從人物到風景,從書寫到書寫,都參與其中,繪畫方法也大不相同。一幅用蟹殼畫的張正宇的肖像,仿佛回到了他的青春。畫家晚年的繪畫主要集中在漫畫和中國畫上。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張樂平《三毛從軍記》原作首展

郭東先生 (1955)

兒童一直是張樂平一生藝術創作的主題,不僅在漫畫、漫畫、剪紙、新年畫、中國畫等不同類型畫中都有兒童的身影,而且從1936年的《寂寞小女孩》到1979年的《江南小女孩》,熱情絲毫沒有減弱,跨越了近半個世紀。"兒童文學很有趣,"兒童作家任索魯說。在張樂平的畫作中,還可以感受到兒童藝術的喜悅。畫家們在表現新中國兒童的幸福生活時,不是用筆來描繪他們有學問、讀書無憂、快樂,而是帶孩子在幫助别人關心的有趣情節中,展現他們天真活潑、真誠可愛的精神面貌,用音樂教書,教在善。如果說《三毛之父》是讀者給張樂平最準确的稱呼,那麼《三毛爺爺》或許是孩子們最能接受的聲音。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張樂平《三毛從軍記》原作首展

江南小女孩

自2016年以來,張樂平位于上海五婺源路的故居一直向公衆開放,張先生在那裡生活了42年,自1950年6月以來,他在那裡畫了大量的藝術品。他的工作室照片也在中國藝術宮的展覽中展出,通過巨大的照片,墨水似乎還在漂浮。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張樂平《三毛從軍記》原作首展

展覽開幕

“三毛之父”誕辰110周年,張樂平《三毛從軍記》原作首展

2018年,意大利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授予張樂平先生世界無字圖書獎"特别榮譽",這是中國藝術家首次獲得世界無字圖書獎。今年,"三毛"已經85歲了,他還穿上了上海金博志願者服裝,成為進博會的一幕,他勇敢堅強,心胸豐富,也影響了中外幾代年輕人。

注: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館和上海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策展人朱國榮。展覽時間為2020年11月10日至2021年1月5日,将在華藝宮0米樓15/16展廳舉行。

負責編輯:李梅

校對:石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