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不是我說的!”僞名人名言何以泛濫?

作者:青島西海岸釋出

“馬斯克這段話讓我停止了内耗”“羅老師語錄:真正的愛一定不是瞬間的感動”“餘華談女生躺赢秘訣”……最近,一些知名人物紛紛“被化身”人生導師、哲理大師,其“語錄”以圖檔、小視訊等形式在社交平台流傳,引發不少關注。

一時間,一張名人照片配上一段台詞或一句摘錄,成了“吸粉利器”,但這些文字是否出自名人之手,讓人不得不在心裡打個問号。有細心的網友發現,一句話今天是“馬斯克”說的,明天換個視訊賬号,就出自比爾·蓋茨之口了,僞造痕迹明顯。

“真不是我說的!”僞名人名言何以泛濫?

網上充斥着大量關于馬斯克的假語錄 圖源:網絡截圖

事實上,從以前魯迅等名家的“僞金句”被大量轉發,到現在打着名人旗号的“假語錄”被作為短視訊文案,假名人名言橫行網絡。

假語錄、僞名言為何總有市場?人們為什麼喜歡喝“名人牌雞湯”?在生活中,我們該如何擦亮眼睛,甄别“假語錄”和“真名言”?

名人名言,顧名思義是指知名人士說過的較為出名的話,通常蘊含哲理,能帶給人們啟示,因而久久流傳。不過這幾年,五花八門的僞名言滿天飛,它們并非出自某位名人之口,卻被冠上其名,廣泛傳播。

比如,東拼西湊,“移花接木全靠P”。隻需一張帶有迷惑性的截圖,就能把一段話強行安在某位名人身上。

最近,網上流傳大量名人訪談視訊的拼接截圖,形式雷同,往往是在人物形象下方疊加多行文字,内容主打分享成功經驗、輸出處世哲學等。乍看,“名人出鏡+中英雙語字幕”确實唬人,可仔細一琢磨,看似深奧或治愈的話時常不着邊際,或是正确的廢話,翻查原版視訊則會發現,名人壓根沒說過這話。無疑,那些頂着馬斯克、羅翔等頭像的語錄截圖,幾乎都是被人P出來的。

“真不是我說的!”僞名人名言何以泛濫?

一些頂着羅翔等頭像的語錄截圖,僞造痕迹明顯 圖源:網絡截圖

比如,無中生有,“人在家中坐,作品天上來”。網上很多爆火的名人“語錄”“金句”,都是憑空仿造的作品,雖不出自名人之口,但有些頗像名人口吻。

署名“莫言”的《我隻對兩種人負責——我生的與生我的》等名言備受關注,莫言無奈現身打假,“理不糙,我也想知道這是誰寫的”。曾流行一時的“楊绛百歲感言”,被證明系不明出處的赝品。有人還總結了編造的訣竅:用“大抵”“揣測”之類的詞語,再配上犀利的表達,能炮制出“魯迅說過的話”;編外國人的名言要有翻譯感,文法多用倒裝句,不要很通順……

比如,斷章取義,“想咋改咋改,想咋用咋用”。改造真名言,是僞名言的重要出處。造假者要麼截取整體裡的部分片面進行解讀,要麼随意注入自己的想法進行改寫,偷換概念、以假亂真。

梭羅說,“如果一個人自信地沿着他夢想的方向前進,努力去過他想象的生活,他将與成功不期而遇。”有人為了突出“雞血效應”,改成“充滿自信地沿着你夢想的方向前進!過你想象中的生活”。“學醫救不了中國人”這句話,也是經過“改頭換面”的魯迅名言。

“真不是我說的!”僞名人名言何以泛濫?

對署名“莫言”的假語錄,莫言多次現身打假 圖源:網絡截圖

比如,張冠李戴,“誰紅誰來說”。明明是甲說的名言警句,卻被傳成乙的作品。誤傳的原因,或出于偶然,或是故意為之,為了提高影響力,誰紅讓誰說。“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這句紅遍網絡的詩出自紮西拉姆·多多的作品集《疑似風月》,卻被安到了著名詩人倉央嘉措的頭上。

同樣一句話,名人說的“自帶流量”,造假者吃準了這一點,杜撰或改造名人語錄,吸引眼球收割流量,更假借名人之口傳播某些觀點,達到其他目的。對此,名人紛紛出面打假,媒體揭露曝光,但僞名言依然有市場、很流行。

“制假的”套路深、花招多。

“假冒不僞劣”。一些僞名言雖是冒牌的李鬼,但特别注重遣詞造句與“意境”的營造,不失為“雞湯”美文。如“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活的認真,笑的放肆,擡頭遇見的都是柔情”,讀起來溫情脈脈、美好治愈,容易引發情感共鳴,讓人們不自覺成為閱聽人并轉發。

“量體定制”。為了使僞名言更逼真,造假者給名人們明确“分工”,“教你做人”的話歸魯迅,帶點犀利調侃的索性“冠上”莫言,彌漫憂傷情感的給莎士比亞……把閱聽人對名人的“刻闆印象”利用到極緻,讓人不易分辨。甚至,造假者還能因時制宜、因地制宜,人們關注什麼、喜歡什麼,需要用在什麼場合,就生産相比對的話,總有一款适合你。

“真不是我說的!”僞名人名言何以泛濫?

“喝湯的”根源深、需求大。

對名人效應的追捧。早從學生時代,引用名人名言就成了一種思維習慣。名人名言代表權威,引用能讓作文顯進階、得高分,大多數人打心底推崇,愛用會用。如今,人們注重在社交媒體上打造人設,引用“名言”成了展現自己文學素養、生活态度的“捷徑”;人們渴望自己的想法被看見、認可、重視,引用“名言”能夠更有說服力,進而更有效地支撐自己的觀點。

對“心理按摩”的需要。古往今來,無數名人名言激勵人心、啟發思考,帶給人們精神的力量。當下,面對快節奏的生活,人們從“金句”中尋找共鳴、追逐榜樣、汲取力量的意願更強烈。一邊是對名人名言的需求日益增長,一邊是真名人名言供給有限,供需不比對,僞名言就有了發揮空間。

此外,網際網路時代也給僞名言生長提供了重要土壤。閱聽人碎片化的閱讀習慣,讓字句不多、思維跳躍的僞名言更受追捧;“人人手握麥克風”,人人都可能成為僞名言的制造者、傳播者,而各種資訊更新快、易擷取,也增加了一一查實證僞的難度。

很多時候,人們需要的隻是被廣泛引用、能迎合自身需要的“金句”,對它們的真實性并不在意。有人認為,“就算不是魯迅說的,又怎樣,反正說到自己心坎去了”。于是,不管誰說的,先信了再說,先轉了再說。

“真不是我說的!”僞名人名言何以泛濫?

僞名言長期橫行網絡,助長網絡空間弄虛作假的風氣,危害不容小觑。比如,這是典型的文化造假,有違誠信精神,不僅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權和署名權,還會擾亂、誤導公衆的認知。再如,“劣币驅逐良币”,可能損害真正有價值的言論傳播,導緻那些有深度、有見解的言論被淹沒。又如,觀點偏頗甚至謬誤的僞名言,會對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産生不良影響,成為“毒雞湯”。當下,對假名人名言,亟需加快腳步去僞存真。

讀者“擦亮眼”,慎思明辨。不可否認,有些假名人名言也蘊含哲理真知,給人啟發和力量。但即便如此,其傳播“善”與“美”前,已經丢掉了“真”的核心。很多改造、仿造出的名言語錄品質堪憂、“有形無魂”,或邏輯不暢,或内涵淺顯,有的就是幾句無病呻吟的大白話。

僞名言烹制的“雞湯”口味再好,營養也大打折扣,甚至有害無益。讀名人名言是為了揣摩語言背後的真知,隻有不迷信名人名言,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辨僞能力,才能避開陷阱,不做僞名言的追捧者、傳播者。

“真不是我說的!”僞名人名言何以泛濫?

“魯迅博物館資料查詢線上檢索系統”可一鍵查詢“魯迅說過的話” 圖源:北京魯迅博物館官網截圖

平台“把好關”,主動出招。假語錄、僞名言的傳播,大多依賴于網際網路社交平台。要加強稽核、過濾,對那些為了賺取流量,有意歪曲事實、誤導閱聽人的言論,應第一時間屏蔽、删除;對經常釋出此類資訊、牟取利益的賬号,可以采取相應限制措施。此外,用好大資料等科技手段将有效助力打假,比如建立權威資料庫,讓更多名人名言出處可查。

魯迅在《名人與名言》一文中談到:“我們是應該将‘名人的話’和‘名言’分開來的,名人的話并不都是名言;許多名言,倒出自田夫野老之口”。真名言也好,假語錄也罷,不能當成“金科玉律”,更不能不加辨識地被奉為圭臬。多點思考、少點盲從,生活的道理還得靠自己領悟。

(編輯:L,本文由西海岸釋出制作,來源于青島宣傳,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