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學群、親戚群很少說話,但也不退群,往往是以下3種人

作者:紫翹
同學群、親戚群很少說話,但也不退群,往往是以下3種人

俗語常說: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随着微信的普級,各種微信群也應運而生。

各類同學群、孩子家長群、工作群、同學朋友群、家族親人群等等,花樣繁多,數不勝數。

微信群成了人們日常交流、聯絡感情的重要工具。

而有些人,在微信群裡,很少說話也不退群,他們往往是有以下這三種心态。

同學群、親戚群很少說話,但也不退群,往往是以下3種人

冷眼旁觀,洞察人性百态

很喜歡一句話:

“從來茶道七分滿,留下三分是人情。”

在這資訊化的時代,人們共同存在于一個微信群,用來連結彼此,增進感情。

而不知在什麼時候,微信群也悄然變味,成了某些人推銷産品、成就自己事業的溫床。

而在微信群裡賣貨,就是在考驗彼此的情分。

如果不能達到預期的結果,可能就連原本的情分也變得岌岌可危。

網友阿芳就曾分享過,自己親戚在家族群賣保健品的故事。

一開始,親戚隻是發一些連結,和自己喝保健品的自拍。

這些阿芳都能容忍,畢竟大家都有自己的追求,不能因為自己不喜歡就制止别人去做。

可随着親戚的不斷投入,其行為也愈發瘋狂,甚至仗着自己長輩的身份,強迫阿芳接受。

有一次,阿芳在群裡發了句牢騷,抱怨自己的頸椎病又犯了,疼痛難忍。

誰知親戚得知後,立馬抛來問候,建議阿芳喝保健品。

因為她的産品能清除體内垃圾,甭管什麼病,都能藥到病除。

上至八十歲老翁,下至三歲幼齡稚童,就沒有她的保健品不能解決的問題。

親戚的話,讓阿芳煩不勝煩,最終忍無可忍,大吵一架。

當關系一旦産生裂痕之後,就很難恢複如初。

同學群、親戚群很少說話,但也不退群,往往是以下3種人

從此,阿芳和她的親戚少了聯系,斷了來往,彼此很有默契,誰也不搭理誰。

原本和睦的親戚關系,因為一個小小的保健品,最終演變成了陌路人。

曾聽人說:

“人生所有的緣分都是前世欠下來的債,那些遇到後又離開的人,是因為欠你的不多,還清了,就走了。”

因為緣分,人們相聚,共同存在于同一個微信群裡。

而有的人,錯把聯絡感情的微信群,當成自己發展事業的平台,不斷索取,持續消耗。

有的人,仗義直言,撕破臉皮;

有的人,沉默不語,顧念着那一絲情誼。

是以,沉默不語不代表無話可說,而是在看透人性之後,仍然給予尊重,保留彼此的最後一絲顔面。

同學群、親戚群很少說話,但也不退群,往往是以下3種人

少管閑事,知曉人際邊界

有位記者采訪百歲老人長壽的秘訣,其中有一條就是:

少管閑事。

生活中,總有些人,喜歡打抱不平,伸張正義。

殊不知,管不該管的閑事,就是把自己置于險地,傷心又傷神。

朋友大雄就曾為人出頭,結果深受打擊,裡外不是人。

那個時候,大雄剛入駐新家,理所當然地加入了業主群。

小區建立,一些設施管理還不完善,而這就成了業主讨伐物業的理由。

衆業主紛紛喊着口号,動員大家團結一緻,共同對抗物業,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

而大雄體格魁梧,為人又仗義,在幾次有理有據的發言之後,他成了大家紛紛推舉的領頭羊。

同學群、親戚群很少說話,但也不退群,往往是以下3種人

在群裡,各業主紛紛響應号召,共同約定日子,一起去向物業談判。

而作為代表的大雄,早早地來到約定的地點,可過去許久,隻有零星的業主來到現場支援。

問及他人的去向時,不是忙着上班,就是忙着家裡的事,總是理由充分,各種推拖。

後來,大雄硬着頭皮去和物業的人談判。

在談判的過程中,因為産生分歧,他和物業的人吵了起來。

結果可想而知,目的沒有達成,談判自然宣告失敗。

如果事止于此,大雄也不至于黯然神傷。

可在偶然的機會下,他得知了群裡的其他人,非但沒有感恩他的付出,還指責他辦事不力,沒有為業主争取到利益。

聽到這些言論時,大雄頓感一腔熱血喂了狗,後悔不已。

經曆過這件事以後,大雄再也不在群裡發言,整日潛水,銷聲匿迹,充當一個隐形人。

有位老師說:

“社交中必須要有邊界感,不該問的别問,不該管的别管。”

為人處世,問了不該問的,就成了打擾;管了不該管的,就成了居心叵測。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人們都應當保持刻意的距離,為彼此留有充足的私人空間。

如此,才能友誼長存,發現彼此身上的閃光點。

同學群、親戚群很少說話,但也不退群,往往是以下3種人

喜歡孤獨,享受自我獨處

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

“低品質的社交,不如高品質的獨處。”

現如今,花樣繁多的微信群,已經成為人們的社交負擔,不時被打擾,持續被影響。

而真正成熟的人,都喜歡孤獨,在獨處中窺見自己的内心,與自己和解,專注于做自己的事。

同學群、親戚群很少說話,但也不退群,往往是以下3種人

還記得曾經的同僚小妍,就是這樣一個喜歡獨處的人。

小妍長得漂亮,性格也溫和,是同僚公認的大美女。

就是這樣的美人,卻從來不在微信群裡跟同僚攀談,私下也若即若離,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

上班時,小妍從來都是卡着點打卡,既不遲到,也不早退。

工作中,她不追求褒獎,也不在乎獎金,更不會刻意去讨好上司,維系同僚情誼。

同僚找她分享八卦時,她總是頻頻點頭,以淡笑回之,不輕易評判,也不冒然發表自己的見解。

在食堂吃飯時,她也總是一個人坐在角落裡,不找别人閑聊,獨享屬于自己的清靜。

就在大家紛紛猜測她前路渺茫時,她卻被人爆出已經考取注冊會計師,能力甩出同僚一大截。

不隻是在個人能力上,就是在财力上,小妍也異軍突起,成績斐然。

原來,她早就和朋友合夥創業,有自己的事業,也實作了财務自由。

生活中,那些看起來不合群的人,内心大多都有自己的打算,不會因為别人輕易改變自己。

這樣的人,大多都有一顆強大的内心,能淡看雲卷雲舒,笑看人間百味。

馬爾克斯也說:

“比起有人左右情緒的日子,我更喜歡無人問津的獨處。”

與其在喧嚣中刷存在感,不如放慢腳步,回歸平靜,找回自己内心的聲音。

有時候,在微信群裡不說話的人,恰恰是精神世界豐富,有自己生活節奏的人。

有話說:

“海納百川浩無邊,包容萬象氣度寬。”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即使是在微信群裡,也形式各異,姿态百千。

有些人,在群裡積極發言,跳脫活躍,在互動中享受愉悅,獲得成就。

而有些人,卻甘願沉默,在喧嚣中保留自己的甯靜,自得其樂,悠然生活。

無論是哪一種,都是生活方式的一種,不分貴賤,沒有好壞。

是以,尊重彼此,接受别人與自己的差異性,是成熟的标志,也是生活的智慧。

作者 | 紫翹·離小魚,像魚一樣暢遊在文字的海洋。

圖檔 | 紫翹·攝影愛好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