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舒服的親子關系,是可以經常說“廢話”

作者:讀者

在一檔節目中,有人問相聲演員于謙:“你最怕兒子和你說什麼?”

于謙的回答,引起了很多父母的共鳴:

“我最怕他什麼都不說。”

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

無論你和孩子談什麼事,他總是用“嗯、哦、知道了、好”,這樣滿含敷衍的語氣來應對;

而另一些孩子則是一回家,就徑直走向卧室,“砰”的一聲關上門,好像永遠和父母無話可說。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越大,卻越和我們“說不上話”呢?

一位教育專家的分析,讓無數父母深思:

無話可說的親子關系,有極大可能,是因為家長永遠在說正确而“有用”的話。
最舒服的親子關系,是可以經常說“廢話”

來源:視覺中國

最舒服的親子關系,是可以經常說“廢話”

“不會聊天”的家庭養不出貼心的孩子

知乎上有個關注度很高的問答:

“從什麼時候開始,你不再跟父母分享所有的事情?”

一位網友的回答引來無數人點贊。

網友說,國小時,自己特别羨慕同桌有一支漂亮的鋼筆。

為了買這支筆,她攢了兩個月的零花錢,終于湊夠。

當她興奮地買下心儀的鋼筆,并第一時間去和媽媽分享喜悅時,誰知媽媽卻劈頭蓋臉地問她:

你不是有兩支筆嗎,又買一支做啥?
錢多了沒地方花是吧?
一天就喜歡這些花哨又沒用的東西!
……

媽媽的“靈魂三連問”,就如一大盆冰水撲面而來,瞬間就把網友的滿心歡喜澆了個透心涼。

她這才發現,原來媽媽關注的重點,隻是看自己做的事是否“有用”,而并不關心自己是開心還是難過。

從此,她再也沒有了跟媽媽分享任何事情的欲望。

很多家長都在感歎自己和孩子“沒話說”,但卻很少會有父母察覺,正是自己“太正确、太有用”的溝通方式,切斷了和孩子的“說話通道”。

最舒服的親子關系,是可以經常說“廢話”

來源:視覺中國

網上曾公布了一則《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裡面有幾組資料,讓無數父母汗顔:

25.1% 的四年級家長和21.8% 的八年級家長,從不或幾乎不花時間與孩子談心;

22.5%的四年級家長和21.2%的八年級家長,從不或幾乎不問孩子學校或班上發生的事;

而從不和孩子讨論電影、電視節目的四年級和八年級家長,占比則分别高達34%與34.8%。

你看,父母一開口,就是談學習、談成績、講道理;

從來不曾真正看見孩子的所思所想、喜怒哀樂;

那這樣的親子關系除了冷漠就是抱怨,也就不足為怪了。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中國父母最欠缺的,就是和孩子說“廢話”的能力。

孩子向他訴苦,他說小孩子家家苦什麼苦;

孩子向他分享快樂,他卻一盆冷水當頭潑下;

孩子對他說任何事,他都會扯上學習,然後給他講一大堆道理.....

像這種一談話就習慣“把天聊死”的父母,又怎能養得出跟自己貼心的孩子?

最舒服的親子關系,是可以經常說“廢話”

來源:視覺中國

最舒服的親子關系,是可以經常說“廢話”

優秀的家長都懂得和孩子“說廢話”

小區裡有一位媽媽,跟上初一的女兒常常有說不完的話:

寶貝,聽說路邊新開的早餐店包子特别好吃,明天我們去嘗嘗?
媽,××同學今天沒完成作業,又被老師懲罰了......
媽,今天我被選上了小組長,負責監督課堂紀律,感覺管人還挺過瘾的,嘿嘿......

這些絮絮叨叨、看似毫無營養的“廢話”,卻讓母女倆的關系越來越親密。

網上有項研究,說的是如果閑聊中有90%以上都是廢話,就說明彼此是松弛與快樂的;

而假如一個人說的廢話不到50%,則很容易幸福感偏低。

你看,孩子往往隻有在感覺很安全、很松弛的時候,才會有閑聊的欲望;

這時,我們能不能和他一起說說“廢話”,這會直接影響孩子對我們的态度。

少談“正确”的大道理,多說日常的小點滴,孩子才會真正卸下心防;

少一點“有用”的堅持,多一些“我懂你”的了解,才能聽到孩子真實的聲音。

仔細觀察就能發現,能經常陪孩子說“廢話”的家庭,不但親子關系更為融洽,孩子也通常會更加優秀。

諾貝爾實體學獎得主理查德·費曼曾在自傳中回憶,在童年時期,父親經常會陪着他閑聊。

比如父子倆在繪本上看到恐龍時,爸爸會一邊比劃一邊說:

如果它站在我們家前院,以它的高度,可以輕松地把頭從窗戶伸進來;
但是呢,它的頭比窗戶要寬一些,是以它如果真的伸進來,就會把窗戶打破。

正是這種邊讀書、邊閑聊的輕松氛圍,讓費曼在不知不覺中,就把各種知識點印刻在了腦海中。

麻省理工大學的科學家通過腦成像技術發現:

親子間的閑談越多,孩子大腦中的白質束就會越活躍,資訊傳遞會更高效,思維也會更靈活。

是以你看,那些貌似沒有意義的“廢話”,其實正是孩子大腦最需要的“優質營養”,也是助推孩子成長最強大的驅動力。

而那些真正優秀的家長,通常都特别擅長陪孩子說“廢話”。

最舒服的親子關系,是可以經常說“廢話”

來源:視覺中國

最舒服的親子關系,是可以經常說“廢話”

讓親子關系越來越好的5句“廢話”,

父母要常說

既然父母跟孩子“說廢話”有這麼多好處,那我們在生活中該怎樣跟孩子閑聊呢?

我們不妨試試常說這5句話:

1.今天有什麼開心/不開心的事嗎?

談談這一天開心的事,可以讓孩子重溫歡樂時刻,一份快樂也就變成了兩份;

孩子在重新講述這件事的過程中,也會組織語言去精确表達,以求更加有趣和好笑;

這也在無形中鍛煉了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而聊一聊這一天不開心的事情,則可以實時了解孩子在學習和社交中遇到的困難,及時幫助孩子梳了解決方案,疏解負面情緒。

2.我覺得你說得(做得)很對!

在孩子心情愉悅的時候,實時肯定他的語言和行為,會讓他更有傾訴的欲望,以便我們更多地掌握孩子生活與學習中的細節;

在孩子感到沮喪的時候,贊賞他具體的語言和行為,可以提振情緒,給他的内心注入更多自我認同的正能量。

3.有什麼需要我幫助的嗎?媽媽(爸爸)一直都在!

當孩子在社交和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父母對孩子情緒上的撫慰和細節上的支撐,就是最溫暖而強大的力量。

隻有實時了解孩子的需求,告訴孩子你永遠是他最堅實的後盾,并及時給予他落地的建議和實際的幫助,才能真正讓孩子對我們敞開心扉

4.你最佩服的人是誰?為什麼?

了解孩子心中的偶像和榜樣,是最直覺地了解孩子三觀的重要途徑。

孩子最喜歡偶像身上的什麼特質?是他的外在?成長經曆?還是某個閃光點?

隻有了解孩子的興趣所在,才能引導他關注偶像的優秀品質,獲得正向的力量。

5.你不需要讓所有人都喜歡你,找到合拍的朋友,才最重要。

這句話對于性格溫順的孩子尤其重要。

這類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常常處于“被接受、被挑選”的境地,是以往往特别在意朋友對自己的态度。

常說這句話,就是要讓孩子明白,沒有任何人可以讓所有人都滿意和喜歡;

學會主動選擇志趣相投的朋友,也是一種大智慧。

最舒服的親子關系,是可以經常說“廢話”

來源:視覺中國

最舒服的親子關系,是可以經常說“廢話”

朱自清說:“一輩子說話作文,若都說道理,哪有那麼多道理?得有點廢話才有意思。”

這句話放在親子教育上,也同樣适用。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其實就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

我們和孩子的每一次閑聊,都藏着引導孩子成長的巨大契機。

與其時刻闆着臉,一本正經地給孩子講大道理,不如把真正的教育,融入每一句“廢話”中。

讓這些一點一滴、潛移默化的互動,給予孩子不動聲色的巨大影響力。

而這,才是家庭教育最簡單樸實的真相。

最舒服的親子關系,是可以經常說“廢話”

作者:陌菲;來源:微信公衆号十點讀書(ID:duhaoshu)。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