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集村的“馬妹兒”

作者:農村青年雜志
太集村的“馬妹兒”

農村青年

微信公衆号

太集村的“馬妹兒”

原載于《農村青年》雜志2024年第4期

太集村的“馬妹兒”

文 / 本刊記者 何召霞

“95後”馬蜀君是重慶市忠縣青少年宮教育拓展部部長,2019年大學畢業的她考入忠縣青少年宮。2021年,她再三向組織申請,同年12月如願成為派駐忠縣烏楊街道太集村的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在當時,她是全縣最年輕的“第一書記”。駐村期滿後,她又主動申請留駐太集村任工作隊員。今年1月底,本刊記者采訪了馬蜀君。

太集村的“馬妹兒”

2017年7月,馬蜀君跟随重慶師範大學“燭光·奉獻”暑期社會實踐脫貧攻堅服務團走進城口開展實踐活動

“成為光,發散光”

大學時,馬蜀君擔任團學幹部。2017年,作為學院分隊學生負責人,馬蜀君跟随重慶師範大學“燭光·奉獻”暑期社會實踐脫貧攻堅服務團走進城口開展實踐活動;2018年,經市學聯秘書處推薦,她參加了全市的“青馬工程·紅岩菁英學校”骨幹教育訓練班,深刻感悟“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重要意義。從此,她立志做一名有溫度、有情懷的教育工作者。

“大學的經曆讓我認識到,基層才是當代青年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小小的種子在我心中生根發芽——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我希望回到家鄉、建設家鄉。‘成為光,發散光’,照亮更多的青少年兒童。”2019年11月,馬蜀君考入忠縣青少年宮,如願投入家鄉的懷抱。她跟随團縣委、縣青少年宮開展“冬日陽光·溫暖你我”系列活動,累計為全縣留守兒童和家庭困難青少年送去價值20萬元的慰問物資,1300餘人受益。她說:“看着孩子們臉上幸福燦爛的笑容,我更加堅定了紮根基層的信念。”

太集村的“馬妹兒”

2022年10月,馬蜀君(右二)和太集村村書記唐華平到陳珍華家了解情況,詳細解讀防返貧相關政策2021年,她向組織再三申請,同年12月如願成為派駐忠縣烏楊街道太集村的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長。在當時,她是全縣最年輕的“第一書記”。駐村期滿後,她又主動申請留駐太集村任工作隊員。

在駐村的700多個日夜裡,馬蜀君一直思考一個問題:究竟是我們走進大山重要,還是讓孩子們走出大山更重要?在她看來,讓孩子走出大山更加重要,隻有先走出大山,才能見識到外面世界的美好,擁有前進的動力。

因為白天隻有極少時間在辦公室,是以晚上一回到住處,馬蜀君就将一整天的工作進行總結梳理,同時提前計劃好第二天要開展的工作,做好駐村日志、周計劃周小結和月報表的資料整理。

太集村的“馬妹兒”

2023年3月,馬蜀君帶領太集國小校少先隊員重溫入隊誓詞,引導隊員們繼承和弘揚少先隊的光榮傳統,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駐村期間,馬蜀君還積極探索農村青少年活動,并和太集國小建立溝通紐帶,依靠團市委、團縣委,聯系山東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為太集國小挂牌“希望工程圖書室”并捐贈數千冊愛心圖書,累計推薦23名優秀少先隊員參加重慶市青少年“紅色之旅”等活動、先後為50名農村青少年實作“個性化”新年願望;對接重慶醫科大學開展“三下鄉”義診活動,為太集國小學生檢查口腔健康并捐贈藤席60床;建立太集村“青少年之家”,為留守兒童過集體生日、為太集國小全體學生上主題隊課,講解共産黨、共青團和少先隊的關系,引導青少年追求政治進步的“人生三部曲”......馬蜀君說,她最驕傲的是成為忠縣太集國小校的少先隊校外輔導員。

“2023年,我們堅持常态化開展青少年活動,全年累計服務青少年358人次。雖然這些活動微不足道,但讓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兒童特别是鄉村留守兒童開闊了眼界,在實踐中擁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馬蜀君說。

融入基層“三部曲”

剛駐村時,駐村工作隊的住宿和辦公都在太集村黨群服務中心二樓的辦公室,生活中有諸多不便,但馬蜀君沒有抱怨條件艱苦。2022年,村黨群服務中心進行擴建,并重新規劃布局;2023年5月,在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的幫助下,駐村工作隊租用了脫貧戶唐青華的房子,才從辦公室搬到“宿舍”。

太集村的“馬妹兒”

2023年3月,太集村黨支部聯合太集國小黨支部到興合養老服務中心開展“相約春天·弘揚雷鋒精神”活動,馬蜀君為敬老院老年人捶背,詳細了解老人的身體和生活狀況,傾聽老人的訴求馬蜀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駐村工作不僅是工作内容的轉變,更是一次基層實踐的寶貴機遇。怎樣快速融入當地群衆,如何真正走進農村,是我開展駐村工作的首要任務。”為了盡快适應基層工作,馬蜀君懷着“歸零”的心态,給自己定下了融入基層的“三部曲”。

早在馬蜀君駐村之前,團縣委主要上司就多次帶她下鄉開展活動,實地體驗駐村生活。馬蜀君告訴記者,在駐村之後,她也經常找師傅陳孝芝書記(曾任烏楊街道團結村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取經,“師父多次給予我切實的指導和建議”。面對群衆的不信任和不支援,陳孝芝鼓勵馬蜀君:“不争辯、不解釋,拿出行動和成績。”村書記唐華平、鄉村振興資訊員聶智娟帶着她挨家挨戶地走訪,筆記本裡滿滿地記錄着一家又一家農戶的基本情況、務工資訊等。

太集村的“馬妹兒”

2023年12月,馬蜀君走訪脫貧戶譚代祥,宣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面對面為群衆講解醫保知識,充分傾聽群衆聲音、解決實際問題,讓群衆在家門口“零距離”了解醫保知識馬蜀君低調謙遜,做事不驕不躁、做人不卑不亢,盡心盡責地把每一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在落實政策上,馬蜀君不僅要向上尋求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支援,還要向下嚴格落實兜底保障、糧食直補、養老保險、高齡補貼專項資金等政策。不但要将政策學深吃透,還要想方設法地把政策落實到群衆當中。

“主動跟上司和同僚取經、主動深入轄區村組走訪、主動熟悉并參與具體工作,以極大的耐心傾聽他人心聲。”正是這“三部曲”使馬蜀君從一開始入戶調研剛敲門就被村民家的看門犬吓得落荒而逃,到與村民坐在田間地頭無話不談,村幹部和群衆改變了對她“鍍金”的偏見,她也逐漸成為太集村的一分子——村民口中的“馬妹兒”。

“恰恰是這樣的‘土味’讓我實作人生價值”

“有人說,一旦踏入基層,人就會變得很‘土’,因為經常穿梭在田間地頭、走村入院,衣着不再時髦;因為每天要和群衆打交道、解疑問,說話更接地氣;因為不論風吹雨淋、日曬天寒都堅守一線,皮膚變得粗糙......這樣來看,基層幹部确實很‘土’,他們衣着樸素、頭戴草帽、皮膚黝黑,不辭辛苦地戰鬥在基層的戰線上,以點滴行動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以‘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情懷解決一件件急難愁盼,溫暖一顆顆群衆的心。但我覺得,恰恰是這樣的‘土味’,更能讓我實作人生價值。”馬蜀君告訴記者,兩年的駐村工作讓她深刻地體會到,年輕幹部要“彎下腰、俯下身”,低下自己的“腦門”,才能叩開百姓的“家門”,走進群衆的“心門”。想群衆之所想、急群衆之所急、解群衆之所困,實實在在地為群衆服務,才能真正赢得群衆的支援和認可。

太集村的“馬妹兒”

2024年1月,馬蜀君(中)關心慰問百歲老人陳家英(右)為了推動太集村經濟的發展,馬蜀君堅持走訪調研。她介紹,太集村轄區面積7.8平方公裡,有11個村民小組,共1600戶4400人,但村幹部隻有5個人,村級班子人手不足、業務能力有待提高,導緻基層組織建設不強。同時,她發現太集村在産業方面,沒有真正形成科學合理的産業鍊。村裡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對生活的要求不高、消費水準較低,老年人對種地充滿了熱情但缺乏年輕人的創新發展思維。

2022年,太集村依靠團縣委和通瑞公司推介銷售脆李2000斤,價值2萬元,年總産值10萬餘元。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在調研中發現,太集村地勢平坦、水質優良,十分适合養殖牛蛙。于是,聯系企業到太集村實地考察,現已成立“忠縣集祥水産養殖場”,實作銷售額18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40餘個。

2023年,依托太集村電商平台,駐村工作隊積極探索“村企聯營”集體經濟合作新模式,在新任第一書記彭世華的幫助下,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現場銷售農副産品,截至2023年12月為村集體增收32萬元。

談及未來,馬蜀君表示:“我們将繼續按照‘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的目标導向,切實将駐村幫扶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加強理論學習及業務能力提升,增強履職盡責本領;不斷聚集整合資源,加快推進陣地建設,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繼續牽引更多的資源,助力鄉村富民産業發展壯大,持續拓寬農民就業增收管道。”

太集村的“馬妹兒”

農村青年雜志

來源:《農村青年》雜志2024年第4期

終審:蔺玉紅

審校:楊 茗 劉朱嬰

編輯:何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