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太集村的“马妹儿”

作者:农村青年杂志
太集村的“马妹儿”

农村青年

微信公众号

太集村的“马妹儿”

原载于《农村青年》杂志2024年第4期

太集村的“马妹儿”

文 / 本刊记者 何召霞

“95后”马蜀君是重庆市忠县青少年宫教育拓展部部长,2019年大学毕业的她考入忠县青少年宫。2021年,她再三向组织申请,同年12月如愿成为派驻忠县乌杨街道太集村的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在当时,她是全县最年轻的“第一书记”。驻村期满后,她又主动申请留驻太集村任工作队员。今年1月底,本刊记者采访了马蜀君。

太集村的“马妹儿”

2017年7月,马蜀君跟随重庆师范大学“烛光·奉献”暑期社会实践脱贫攻坚服务团走进城口开展实践活动

“成为光,发散光”

大学时,马蜀君担任团学干部。2017年,作为学院分队学生负责人,马蜀君跟随重庆师范大学“烛光·奉献”暑期社会实践脱贫攻坚服务团走进城口开展实践活动;2018年,经市学联秘书处推荐,她参加了全市的“青马工程·红岩菁英学校”骨干培训班,深刻感悟“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重要意义。从此,她立志做一名有温度、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

“大学的经历让我认识到,基层才是当代青年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小小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希望回到家乡、建设家乡。‘成为光,发散光’,照亮更多的青少年儿童。”2019年11月,马蜀君考入忠县青少年宫,如愿投入家乡的怀抱。她跟随团县委、县青少年宫开展“冬日阳光·温暖你我”系列活动,累计为全县留守儿童和家庭困难青少年送去价值20万元的慰问物资,1300余人受益。她说:“看着孩子们脸上幸福灿烂的笑容,我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的信念。”

太集村的“马妹儿”

2022年10月,马蜀君(右二)和太集村村书记唐华平到陈珍华家了解情况,详细解读防返贫相关政策2021年,她向组织再三申请,同年12月如愿成为派驻忠县乌杨街道太集村的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在当时,她是全县最年轻的“第一书记”。驻村期满后,她又主动申请留驻太集村任工作队员。

在驻村的700多个日夜里,马蜀君一直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我们走进大山重要,还是让孩子们走出大山更重要?在她看来,让孩子走出大山更加重要,只有先走出大山,才能见识到外面世界的美好,拥有前进的动力。

因为白天只有极少时间在办公室,所以晚上一回到住处,马蜀君就将一整天的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同时提前计划好第二天要开展的工作,做好驻村日志、周计划周小结和月报表的资料整理。

太集村的“马妹儿”

2023年3月,马蜀君带领太集小学校少先队员重温入队誓词,引导队员们继承和弘扬少先队的光荣传统,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驻村期间,马蜀君还积极探索农村青少年活动,并和太集小学建立沟通纽带,依靠团市委、团县委,联系山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太集小学挂牌“希望工程图书室”并捐赠数千册爱心图书,累计推荐23名优秀少先队员参加重庆市青少年“红色之旅”等活动、先后为50名农村青少年实现“个性化”新年愿望;对接重庆医科大学开展“三下乡”义诊活动,为太集小学学生检查口腔健康并捐赠藤席60床;新建太集村“青少年之家”,为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为太集小学全体学生上主题队课,讲解共产党、共青团和少先队的关系,引导青少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马蜀君说,她最骄傲的是成为忠县太集小学校的少先队校外辅导员。

“2023年,我们坚持常态化开展青少年活动,全年累计服务青少年358人次。虽然这些活动微不足道,但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特别是乡村留守儿童开阔了眼界,在实践中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马蜀君说。

融入基层“三部曲”

刚驻村时,驻村工作队的住宿和办公都在太集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办公室,生活中有诸多不便,但马蜀君没有抱怨条件艰苦。2022年,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扩建,并重新规划布局;2023年5月,在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帮助下,驻村工作队租用了脱贫户唐青华的房子,才从办公室搬到“宿舍”。

太集村的“马妹儿”

2023年3月,太集村党支部联合太集小学党支部到兴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相约春天·弘扬雷锋精神”活动,马蜀君为敬老院老年人捶背,详细了解老人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倾听老人的诉求马蜀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驻村工作不仅是工作内容的转变,更是一次基层实践的宝贵机遇。怎样快速融入当地群众,如何真正走进农村,是我开展驻村工作的首要任务。”为了尽快适应基层工作,马蜀君怀着“归零”的心态,给自己定下了融入基层的“三部曲”。

早在马蜀君驻村之前,团县委主要领导就多次带她下乡开展活动,实地体验驻村生活。马蜀君告诉记者,在驻村之后,她也经常找师傅陈孝芝书记(曾任乌杨街道团结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取经,“师父多次给予我切实的指导和建议”。面对群众的不信任和不支持,陈孝芝鼓励马蜀君:“不争辩、不解释,拿出行动和成绩。”村书记唐华平、乡村振兴信息员聂智娟带着她挨家挨户地走访,笔记本里满满地记录着一家又一家农户的基本情况、务工信息等。

太集村的“马妹儿”

2023年12月,马蜀君走访脱贫户谭代祥,宣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面对面为群众讲解医保知识,充分倾听群众声音、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零距离”了解医保知识马蜀君低调谦逊,做事不骄不躁、做人不卑不亢,尽心尽责地把每一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在落实政策上,马蜀君不仅要向上寻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持,还要向下严格落实兜底保障、粮食直补、养老保险、高龄补贴专项资金等政策。不但要将政策学深吃透,还要想方设法地把政策落实到群众当中。

“主动跟领导和同事取经、主动深入辖区村组走访、主动熟悉并参与具体工作,以极大的耐心倾听他人心声。”正是这“三部曲”使马蜀君从一开始入户调研刚敲门就被村民家的看门犬吓得落荒而逃,到与村民坐在田间地头无话不谈,村干部和群众改变了对她“镀金”的偏见,她也逐渐成为太集村的一分子——村民口中的“马妹儿”。

“恰恰是这样的‘土味’让我实现人生价值”

“有人说,一旦踏入基层,人就会变得很‘土’,因为经常穿梭在田间地头、走村入院,衣着不再时髦;因为每天要和群众打交道、解疑问,说话更接地气;因为不论风吹雨淋、日晒天寒都坚守一线,皮肤变得粗糙......这样来看,基层干部确实很‘土’,他们衣着朴素、头戴草帽、皮肤黝黑,不辞辛苦地战斗在基层的战线上,以点滴行动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解决一件件急难愁盼,温暖一颗颗群众的心。但我觉得,恰恰是这样的‘土味’,更能让我实现人生价值。”马蜀君告诉记者,两年的驻村工作让她深刻地体会到,年轻干部要“弯下腰、俯下身”,低下自己的“脑门”,才能叩开百姓的“家门”,走进群众的“心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服务,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太集村的“马妹儿”

2024年1月,马蜀君(中)关心慰问百岁老人陈家英(右)为了推动太集村经济的发展,马蜀君坚持走访调研。她介绍,太集村辖区面积7.8平方公里,有11个村民小组,共1600户4400人,但村干部只有5个人,村级班子人手不足、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导致基层组织建设不强。同时,她发现太集村在产业方面,没有真正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链。村里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对生活的要求不高、消费水平较低,老年人对种地充满了热情但缺乏年轻人的创新发展思维。

2022年,太集村依靠团县委和通瑞公司推介销售脆李2000斤,价值2万元,年总产值10万余元。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在调研中发现,太集村地势平坦、水质优良,十分适合养殖牛蛙。于是,联系企业到太集村实地考察,现已成立“忠县集祥水产养殖场”,实现销售额18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

2023年,依托太集村电商平台,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村企联营”集体经济合作新模式,在新任第一书记彭世华的帮助下,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现场销售农副产品,截至2023年12月为村集体增收32万元。

谈及未来,马蜀君表示:“我们将继续按照‘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目标导向,切实将驻村帮扶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加强理论学习及业务能力提升,增强履职尽责本领;不断聚集整合资源,加快推进阵地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继续牵引更多的资源,助力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壮大,持续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太集村的“马妹儿”

农村青年杂志

来源:《农村青年》杂志2024年第4期

终审:蔺玉红

审校:杨 茗 刘朱婴

编辑:何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