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連故事:永遠的豐碑作者/邱月明 美篇制作/袁武學

作者:鐵道兵文化
一連故事:永遠的豐碑作者/邱月明 美篇制作/袁武學

邱月明

1962年6月,為粉碎蔣介石叫嚣反攻大陸的陰謀,根據中央軍委電令,鐵道兵10師抽調部分兵力赴金華、廈門兩地充實前線作戰部隊,其中47團1連除連隊幹部和各排、班長及5名1961年入伍的戰士骨幹(苌根京、趙祥根、劉生、陳長福、趙景春)外,全部調往前線部隊。我和近百名從浙江籍入伍的新兵(桐鄉83人、長興16人),全部補入到1連,開始了我們的軍旅生涯。

一連故事:永遠的豐碑作者/邱月明 美篇制作/袁武學

1連戰友在成昆鐵路芝麻地合影

當時,黨中央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工業生産和基本建設名額調整壓縮,大規模鐵路工程随之緩建,師、團主力部隊分散執行任務。1連根據上級部署,先後承擔了北京房山縣良鄉配屬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房建工程、青海龍(龍羊峽)過(馬營)公路龍羊峽黃河懸索橋建立工程、内蒙古卓資縣旗下營地區總後大同辦事處4742國防工程等項目的部分施工任務。

一連故事:永遠的豐碑作者/邱月明 美篇制作/袁武學

鐵47團老戰士重返内蒙古卓資縣旗下營

一連故事:永遠的豐碑作者/邱月明 美篇制作/袁武學

龍羊峽黃河懸索橋

1964年8月,黨中央作出加快内地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戰略決策,毛主席發出“成昆鐵路要快修”的訓示,國務院、中央軍委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成昆鐵路建設的重大措施。我們鐵道兵和鐵道部工程局30萬築路大軍趕赴西南地區,投入建設成昆鐵路大會戰。1連指戰員遵照上級指令,依照團的統一指揮,随行軍第三梯隊于9月23日到達四川青龍場,投入到成昆鐵路築路大軍之中,開始了新的征程。

我們的車隊從青龍場出發,沿途四川百姓敲鑼打鼓、載歌載舞、口号聲聲,夾道歡迎,其熱烈場面讓我們每一個指戰員深受感動,都暗暗下決心要好好為四川人民築天路、架金橋,開創一片新天地。當天傍晚,我們1連與47團團部一起駐紮在大渡河西岸的沙灣轸溪鎮,受到當地老鄉的熱情接待。在轸溪施工的将近兩年時間内,革命老區的人民群衆象戰争年代支援解放軍那樣,每遇逢年過節都開展送菜、送肉等擁軍活動。真可謂是:軍民魚水情誼深,攜手共建新四川。

一連故事:永遠的豐碑作者/邱月明 美篇制作/袁武學

成昆鐵路走向示意圖

成昆鐵路縱貫四川、雲南2省25個縣市,跨大渡河、金沙江,穿越大小涼山橫斷山脈,全長1083公裡。沿線山高谷深、川大流急,路線隐蔽,地質複雜,氣候多變;全線橋隧總長400多公裡,溶洞、暗河、斷層、流沙、瓦斯、岩爆、泥石流、硝鹽等随處可遇。成昆鐵路沿線地質複雜,堪稱世界地質博物館,工程施工之艱苦為世界罕見。

一連故事:永遠的豐碑作者/邱月明 美篇制作/袁武學

依山傍水的成昆鐵路

47團接受成昆線土墳包至會仙橋及大石闆至泉水河橋區段施工任務。土墳包至泉水河段鐵路在峨眉山脈間穿行伸展,沿大渡河蜿蜒溯流而上,地處深谷峭壁、流急灘險,沿線穿越石灰岩、玄武岩、沙貝岩、千枚岩和花崗岩,且風化破碎、堆積多層,地下水較為豐富,溶洞多、岩縫密,施工條件極為艱苦。加之部隊當時機械裝備率和技術水準不高,也增加了完成工程任務的難度。

一連故事:永遠的豐碑作者/邱月明 美篇制作/袁武學

成昆鐵路施工現場

我們1連的任務是開掘沙灣鎮以西的灰窯坪隧道,周邊山勢陡峭,奇峰聳立,深澗密布,溝壑縱橫,地形和地質極為複雜。部隊進駐時無路無房,指戰員們腰系竹繩、腳登懸崖,一錘錘、一鑽鑽修通了一條3公裡長的施工便道,使部隊機械裝置及時進入工地開展施工作業。施工初期隧道施工沒有電燈就點着馬燈幹,沒有電拌合就用人工拌合、灌注,沒有風槍就掄大錘砸出炮眼,沒有鼓風機就借老鄉風車代替。真正展現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隻争朝夕精神,趕工期、争速度、搶時間,一切為了工程進度。

由于我連戰士普遍缺少打隧道的技術和經驗,機械裝置欠缺,對塌方、粉塵、啞炮等常見的安全隐患都沒有足夠的防護能力。在這樣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全連指戰員每時每刻都面臨着生與死的考驗。1965年9月的一天上午,時任副排長的我,帶領全排戰士進入灰窯坪隧道出口掌子面上施工。正當大家拿起風槍、鐵鍬、榔頭、推着礦山車裝運石頭進行緊張施工的時候,突然從離我們不遠處傳來一陣強烈的爆炸聲和石塊落地的擊打聲,頓時煙塵、火藥味充塞着整個山洞。原來是我排一名風槍手,在鑽石頭時觸及到一個啞炮而引發了爆炸,緻使受傷。而事故的源頭是上個班沒有嚴格遵守交接制度,既沒對啞炮及時處理,又沒将啞炮情況和具體位置向我排交待清楚,緻使風槍手在不明情況下施工而引發爆炸。面對血的教訓,全連指戰員認真對照施工安全制度進行整改,壞事變成了好事,在以後整個打隧道施工過程中,杜絕了制度性違章事故。經過全體參戰指戰員的艱苦奮戰,終于順利完成了灰窯坪隧道的建設任務。

一連故事:永遠的豐碑作者/邱月明 美篇制作/袁武學

1連幹部在成昆鐵路芝麻地駐地操場合影

(後排右二為本文作者)

1965年11月30日,在師黨委開展的“施工生産高潮運動”中,47團施工的灰窯坪隧道連續4個月保持月成洞超100米好成績,受到鐵道兵西南工程指揮部和師黨委表彰。

1966年10月,47團移兵川南邊陲砻江下遊,參加成昆鐵路禮(州)米(易)段修建工程。禮米段北起西昌禮州,南至米易縣柳溪河大橋,沿線群山環繞,河流湍急,地形狹窄,自然環境惡劣。1連先是承擔新房子隧道施工任務,時間不長,便被上級調到更為難啃的芝麻地隧道。

一連故事:永遠的豐碑作者/邱月明 美篇制作/袁武學

成昆鐵路施工現場

芝麻地隧道是成昆線南端有名的“爛洞子”,地處紅土夾石堆積層,看表層青山綠水,内部則山體支離破碎,真可謂“外光内爛”、“面善心惡”,地表稍有擾動即可引發泥石流。面對地質特别差的客觀因素和工期緊迫、缺乏經驗等實際困難,全連指戰員以高度政治責任感,發揚吃苦耐勞的頑強精神、敢打惡仗的優良作風,與兄弟連隊共同奮戰,創月成洞超百米好成績,于1967年11月提前貫通芝麻地隧道。在師品質大檢查中評為樣闆工點,受到鐵道部和師部通令表彰。

1970年7月1日,經過鐵道兵部隊、鐵路職工和沿線民工全力搶建,在中國共産黨誕生49周年之際成昆鐵路在禮州接軌全線通車。通車這一天,南、北兩列滿載着工農兵和各民族代表的彩車,分别從成都、昆明出發,穿山越水抵達西昌。10萬軍民在西昌舉行了盛大慶祝典禮,黨中央向參加修建成昆鐵路全體同志發了賀電。

1970年12月,47團黨委在5年工作的全面總結中,對在成昆鐵路建設中成績突出的1連進行了表彰。1連從1966年跨入四好連隊行列以來,連續5年保持四好連隊榮譽,先後培養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27名,朱秀文、程鳳田、苌根京、趙祥根4位連首長先後代表連隊參加了鐵道兵召開的“學習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四好連隊、五好戰士代表大會”,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黨和國家上司人的接見。1連指戰員在施工中不怕苦、不怕累,先後戰勝塌方500餘次,被樹為師、團四好連隊标兵,有一大批幹部戰士立功受獎,數十位優秀士兵提幹。僅1962年入伍的浙江籍戰士中,就有桐鄉的胡品祥、胡金泉、李金泉、李善清、戴學麟、談紹林、沈金虎、沈文虎、徐宗蔭、徐關仁、王金芳、顔炳榮、邱月明、徐學權、陳炳南,長興的胡林生、蔣東雲、盧志宏、王生榮、羅士權、章曉卿等21人提幹(有的提任本連,有的提任其他連隊)。

一連故事:永遠的豐碑作者/邱月明 美篇制作/袁武學

毛主席周總理接見鐵道兵會議代表

成昆鐵路全長1085公裡,三分之一的路段落在地震地區.沿線山高谷深,鑿穿大山數百座,修建隧道427座,架設橋梁653座,橋梁隧道總長400多公裡,成昆鐵路上的“一線天”石拱橋保持着中國跨度最大的鐵路石拱橋的紀錄。由于成昆鐵路創造了世界鐵路建築史上的奇迹,與美國的阿波羅帶回的月球岩石、蘇聯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被聯合國并稱為“象征二十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1974年,成昆鐵路作為代表人類20世紀創造的最偉大傑作之一,其象牙雕刻藝術品擺放在聯合國大廈;1985年成昆鐵路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一連故事:永遠的豐碑作者/邱月明 美篇制作/袁武學

成昆鐵路通車典禮

一連故事:永遠的豐碑作者/邱月明 美篇制作/袁武學

成昆鐵路象牙雕塑

成昆鐵路,是人類征服自然的奇迹,世界鐵路建築史上的豐碑,也是我們鐵道兵戰士的自豪和驕傲。

一連故事:永遠的豐碑作者/邱月明 美篇制作/袁武學

浙江桐鄉鐵道兵戰友紀念入伍55周年

作者:邱月明,1962年從浙江桐鄉入伍,曾任1連排長

  ——摘自《鐵兵情緣》 2019年12月

編輯:樂在其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