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GDP增長6.2% 市北區釋出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作者:第一
GDP增長6.2% 市北區釋出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青島新聞網4月25日訊(記者 陳志偉)日前,市北區統計局釋出《2023年市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初步核算,市北區全區實作生産總值1203.1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2%,其中,第二産業增加值243.62億元,增長6.9%;第三産業增加值959.57億元,增長6.0%,二三産業比例為 20.2:79.8。年末,市北區全區常住人口110.57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18%。

年末,市北全區本級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27936戶,其中企業11998戶,個體工商戶15937戶,農民專業合作社1戶;年末區本級實有各類市場主體共計208296戶,同比增長3.01%。其中,企業92442戶,增長2.72%;個體工商戶115844戶,增長3.24%;農民專業合作社10戶,增長11.11%。

公報全文如下:

2023年市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統計公報

市北區統計局

(2024年4月19日)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複發展的一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外部環境沖擊,全區上下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确上司下,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紮實開展“項目落地提質年”活動,全面發力擴大内需、招商引資、城市更新、服務更新、民生保障“五大戰場”,“2+6”特色産業和城市更新項目落地見效,繁榮美麗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一、綜合

經濟總量穩步提升。初步核算,全區實作生産總值1203.1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2%,其中,第二産業增加值243.62億元,增長6.9%;第三産業增加值959.57億元,增長6.0%,二三産業比例為 20.2:79.8。

人口總量平穩增長。年末,全區常住人口110.57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18%。

就業創業形勢穩定。年末,全區城鎮新增就業4.51萬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1.55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892人。全年實作政策性扶持創業7545人,新增創業擔保貸款6472餘萬元,居全市第一。

經濟活力持續增強。年末,全區本級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27936戶,其中企業11998戶,個體工商戶15937戶,農民專業合作社1戶;年末區本級實有各類市場主體共計208296戶,同比增長3.01%。其中,企業92442戶,增長2.72%;個體工商戶115844戶,增長3.24%;農民專業合作社10戶,增長11.11%。

二、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生産總體平穩。年末,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311.07億元,比上年下降4.0%,分行業看,11個行業實作增長,增長面為50.0%。其中,食品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紡織服裝服飾制造業分别增長144.7%、75.9%、39.0%。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3%。

建築業穩定發展。年末,全年資質内總承包、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109家,實作增加值192億元,比上年增長19.2%。完成建築業總産值956.3億元,增長6.9%。

三、固定資産投資和房地産

固定資産投資穩中趨強。全區重點領域投資穩步增強,大項目投資增速提升支撐有力,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5.7%。高技術産業投資持續發力結構優化,比上年增長69.4%。

房地産市場總體平穩。年末,全區房地産開發完成投資115.26億元,比上年下降11%。其中,住宅投資82.42億元,下降2%。商品房銷售面積106.1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4.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74.26萬平方米,增長1.8%。

全年承擔300套公共租賃住房建籌任務,年末已完成917套,超額完成當年任務。截至年末,通過建立商品房配建、商辦房産改建等方式,籌集保租房434餘套。

四、國内貿易和旅遊

消費市場持續回暖。年末,全區實作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7.4億元,同比增長5.8%。重點産品銷售支撐顯著,限額以上機關商品零售額中,通訊器材類、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較快,分别增長68.3%、61.6%、44.0%。網絡消費保持活躍,全年限額以上批零企業通過網絡實作零售額22.29億元,同比增長47.8%。

旅遊市場規模穩定。年末,全區擁有A級旅遊景區5處,其中,4A景區2處,3A景區3處。擁有星級酒店4個,其中,5星級酒店1個,3星級酒店2個,2星級酒店1個。擁有旅行社278個,其中,經營出境旅遊業務旅行社15個。

五、對外經濟

進出口穩步增長。年末,全區實作貨物進出口總額407.6億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出口額204.1億元,增長12.7%;進口額203.5億元,增長11.3%。

六、财政收支

财稅保障力度加強。年末,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96.23億元,增長29.6%。區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0.46億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1.09億元,公共安全支出1.49億元,教育支出20.04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2.01億元,衛生健康支出2.58億元,城鄉社群支出9.61億元,住房保障支出6953萬元。

七、科學技術和教育

研發投入持續加強。年末,全區規上企業研發經費10.82億元,同比增長28.3%,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同比增長21.3%,研發人員數量同比增長22.8%;有研發活動的規上工業企業占比達67.9%,同比增長24.8%。認定市級新型研發機構3家,獲評市重點實驗室4家。生物科技創新園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成果轉化品質不斷提高,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突破51.2億元。

教育事業穩步推進。年末,全區共有義務教育中國小91所,其中:國中25所,國小66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義務教育專任教師6189人,其中:國中2060人,國小4129人。國中在校生26261人,普通國小在校生72872人。特殊教育在校生203人,幼稚園在園幼兒30805人。

八、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生活持續豐富。年末,全區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3處,省級文物保護機關 15處,博物館11個,圖書館2處,移動圖書館5處,公共圖書館藏書總量63.4萬冊。全區公共文化館2處,街道文化站22個,社群文化綜合服務中心137個。推出“文化市北四季歡歌”文化惠民工程,組織開展品牌節慶、文化惠民消費、公益演出、公益教育訓練等多類别文化活動4000場次,開通線上線下雙管道服務市民近800萬人次。

衛生事業紮實推進。年末,全區共有衛生機構973處。其中,三級醫院10處、三級醫院分院1處、二級醫院23處、一級醫院22處(不含8所雙挂一級醫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39處、社群衛生服務站55處、門診部81處、護理中心及護理院3處、康複醫療中心1處、診所675處、衛生所及醫務室27處、中國小衛生保健所27處、檢驗中心2處、急救中心1處、婦幼保健所2處、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處、衛生監督機構2處。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48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04萬人,注冊護士1.13萬人。全區擁有醫療床位1.60萬張。

體育事業全面發展。年末,全區共有山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16所,青島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25所。青島市足球特色學校48所,其中,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22所,國家級足球特色幼稚園13所。市籃球特色學校10所,市帆船特色學校30所,青島市體教融合示範學校10所。積極組隊參加各項青少年體育賽事,在山東省第25屆省運會上市北區輸送的200餘名運動員代表青島市參賽均獲佳績,市北區教體局被授予市集體三等功。

年末,全區已建成915處8641件室外公共體育健身設施、4個體育公園、58處室内健身吧、41個籠式球場、41個兒童活動樂園。舉辦500場次賽事活動,開展30場體醫融合大講堂,榮獲“山東省體育強省建設先進集體”稱号。

九、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城區品質有力提升。年末,全區完成2.5公裡濱海步行道、3條城市林蔭路、10處立體綠化建設;建立市級綠化養護示範路2條、達标路2條,園林式居住區(機關)9個。浮山、太平山兩個市區最大的山體公園煥新亮相,齊魯康體公園一期對外開放。實施老舊街區改造工程,涉及全區21個街道、135個小區,總投資14.84億元,改造樓棟1017座,總建築面積約363.5萬平方米,惠及居民5.2萬戶,工程規模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

生态環境品質持續向好。全區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顯著,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96天,占全年的81.2 %。全區環境空氣中主要污染物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分别為29、56、8、31微克/立方米,與上年相比,PM2.5同比惡化11.5%,可吸入顆粒物同比惡化16.7%,二氧化硫同比惡化16.7%,二氧化氮同比惡化16.9%,環境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二級标準。轄區内張村河、李村河、海泊河全部國、省、市控斷面實作水質穩定達标,其中李村河入海口國控斷面水質年均值穩定達标地表水三類标準。全年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平均值為68.7分貝,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值為63.0分貝。

十、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全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674元,比上年增長5.0%。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年末,全區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999人,保障資金支出1.2億元;城鄉特困供養人數244人,供養金支出667萬元;實施臨時救助9019人次,救助金支出1094萬元。

注:

1、公報中統計資料均為初步統計數,部分資料因四舍五入影響,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情況。

2、公報中全區生産總值(GDP)及各産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同比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

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企業。限額以上貿易企業為批發業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零售業500萬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飲業200萬元及以上的法人企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