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推薦閱讀】小道修身,大道治國

作者:秦楚刊号
【推薦閱讀】小道修身,大道治國

【歧伯曰陰陽颠倒篇】;

黃帝遣鬼臾區問于岐伯天師曰:帝問至道于廣成子,廣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将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無思慮營營,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長生。慎汝内,閉汝外,多知為敗。我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為汝入于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天師必知厥義,幸明晰之。

岐伯稽首奏曰:大哉言乎,非吾聖帝安克聞至道哉。帝明知故問,豈欲傳旨于萬祀乎,何心之仁也!臣愚,何足知之。然仁聖明問,敢備述以聞。窈冥者,陰陽之謂也。昏默者,内外之詞也。視聽者,耳目之語也。至道無形而有形,有形而實無形。無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無形之内,始能形與神全,精與神合乎。鬼臾區曰:諾,然,師言微矣,未及其妙也。

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陰陽。陰陽之道,不外順逆。順則生,逆則死也。陰陽之原,即颠倒之術也。世人皆順生,不知順之有死;皆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

廣成子之教示帝行颠倒之術也。鬼臾區贊曰:何言之神乎。雖然,請示其原。岐伯曰:颠倒之術,即探陰陽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視聽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神,精不搖矣。探其原而保精,神不馳矣。精固神全,形安能敝乎。

鬼臾區覆奏帝前。帝曰:俞哉,載之《外經》,傳示臣工,使共聞至道,同遊于無極之野也。陳士铎曰:此篇帝問而天師答之,乃首篇之論也。問不止黃帝,而答止天師者,帝引天師之論也。帝非不知陰陽颠倒之術,明知故問,亦欲盡人皆知廣成子之教也。

【玄靈寶洞經】:

夫得道之人,凡有七候:

一者心得定易,覺諸塵漏。心得清淨,塵念盡知,故曰覺諸塵漏。

二者宿疾普銷,身心輕爽。真氣胎息,故疾盡瘳。體道合真,身輕不老。

三者填補夭損,還年複命。骨髓堅滿,故填補夭損。駐顔不易,名為還年複命也。

四者延數萬歲,名曰仙人。長生不死,延數萬歲,名編仙箓,故曰仙人。

五者練形為氣,名曰真人。得本元氣,故曰練形為氣。正性無僞,故曰真人。

六者練氣成神,名曰神人。真氣通神,陰陽不測,故曰神人。

七者練神合道,名曰至人。真神契道,故曰至人。

達者高超物外,名曰究竟。修行至此,方到道源,萬行休停。

又如《太乙金華宗旨》不同于傳統丹道經典之陳規,開篇即明确提出“天心”乃人之主宰,為先天一氣之所在。氣乃道之顯化,這個“天心”即先天之道顯化而成。《黃庭經》雲“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乃面也,面上“寸田”之處即“天心”,恍恍惚惚,實存似不存,實在似不在。面上寸田即“天心”,寸田即三丹田,道人煉内丹時意守之處,彰顯修仙與三才同根同步同生之原理。

成為一道光,照亮更多人!

走進了漆黑的山洞,有人拿的是蠟燭,是以看得很近,有人拿的是火炬,是以看得很遠。有的人,目光如炬,驅散黑暗,洞察一切。有的人,鼠目寸光,咬文嚼字,皓首窮經。

有人研究了一輩子《道德經》,研究了一輩子竹書《老子》的大一生水,也沒研究到河圖的天一生水去,更不知“道”來自天一生水,不知道“道學”的源頭在河圖裡。

有人研究了一輩子儒學的格物緻知,也沒研究到河圖的十字格的四分法和洛書井字格的八分法上去。

有人研究了一輩子佛學,研究過佛陀的五蘊皆空,但也沒有研究到先天河圖四分法的中央黑洞上去。

有學者研究了一輩子上帝,卻不知道上帝的故鄉在中國,不知道上帝的名字叫天皇伏羲,不知道上帝的版權屬于中國!有人研究了一輩子基督教,卻不知道“十”字架就是先天河圖。先天河圖對應後天連山易五爻的土爻“十”。土爻“十”即古數字卦的“七“。

且以先天連山易(龍手易)龍指(中指)顯七隐四為中,見六退一還五,見四退一還六。退一守中則康,進一遇七必病,倒一逢四必死。

有人研究了一輩子的星星月亮,卻不知道四象二十八宿是四七二十八宿,更不知道連山易是天皇伏羲從宇宙高維空間裡的井宿中下載下傳下來的。

有人研究了一輩子易學,卻現在又想将易學還原為自然科學,還原成現代實體學和現代天文學。

有人研究了一輩子的自然科學,竟不知道自然科學隻在三維空間裡有效,不知道出了四維空間以後那便是神學的天下。

有人研究了一輩子中醫的四大經典,也沒研究到五運六氣實出自連山易五爻六卦上,更不知連山數字卦為何物,亦不知易醫同源實源自于連山易。

連山象數以五六為首,以五為零,以六為一,以七為十;以陰陽為二,以三才為三,以四象為四,以八卦為八,以九宮為九。

連山五爻以木爻為首,以土爻為中。木火土金水,土為中,木為首。首中不二,手心手背。木為體時土為首,土為體時木為首,體用可以互易。

人體三陰三陽奧秘都在龍道一掌中,五指對應五髒,五贓應對五指。河圖藏在五指裡,洛書隐在五指中。八卦藏在五指裡,九宮隐在五指中。指掌易即龍手易,龍手易即先天連山易。

先天連山為體,後天連山為用,體用可以互易。用則以脾土為首,體則以肝木為首。十脾、一肝、X心、∧肺、八腎,對應土脾、木肝、火心、金肺、水腎。

易如翻掌,千篇一律:甲子天幹地支曆法,即以數指甲背和指頭肚的方法紀曆。指甲背為陽,指頭肚為陰。四季二十四節氣和二十八星宿,四氣五味和五運六氣,十二經絡和子午流注都在五指一掌中。

有人研究了一輩子周易,也還在64卦裡打轉轉。有人研究了一輩子易經,直到現在也不知道伏羲五爻為何物!伏羲五爻開天眼,連山歸藏顯真相。卦字原本為一體,周易獨尊不足提。有人研究了一輩子國學,至今尚不知天羅地網為何物,不知國學的根在哪裡,更不知道天羅地網就是大易經。

有人研究了一輩子的龍符漢字,竟不知道龍符漢字是由連山易五爻(木爻、火爻、土爻、金爻、水爻)生成的,再加陰(月亮)陽(太陽)總共隻有七個基本字根,十一個字元。有人寫了一輩子書法,也不知道漢字其實隻有兩種書法:一個叫龍文,一個叫蛙文。

有人用一輩子時間,去修煉如何站樁、打坐,如何閉關、辟谷,或性命雙修。卻不知道全息之天眼如何開啟。為什麼修道者多如牛毛,而成道者鳳毛麟角?

關鍵是沒有通透掌握龍道原理,因為高效修行主要靠潛意識自動化進行,不掌握最基本的原理,潛意識很難正确引導修行過程。修行界普遍現象是師父雖然靠經驗得道了,但大都知其然不知其是以然,徒弟隻能照貓畫虎,越傳,成道的越少。

佛家因無生而能不死,道家因樂生而能長生。但凡有點宗教知識的人都知道,佛家重性輕命,視肉身為“臭皮囊”,視紅塵為“五濁惡世”,一個佛教徒終其一生的修行,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出離”。

出離這個五濁惡世,抛棄這具臭皮囊,進入涅槃,或者往生西方,不入輪回,此為正信,禅宗更是強調,見性成佛。

也就是說,佛祖是不講修來世的,所有講究修來世的僧、俗都是披着佛教徒外衣的糊塗蛋,此為迷信。

道家不然,雖然道家也認為輪回這事比較痛苦,但是道家卻并不想一味的“出離”,而是“遊戲”,遊戲紅塵,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潇灑自在,無量度人。

那麼,道家為何這樣超脫,它的底氣何在呢?就在于道家祖師發現了“窮天究地、解構造化”的鑰匙,可以通過修煉位證金仙,聚則成形、散則成氣,不生不滅, 無始無終,這就是道家奉獻給世界的瑰寶。最終的目标是修成頂天立地的“無極三域七體十全聖人”。

無極三域七體十全:其中無是零,代表空間。三是天人地,代表宇宙生命。七是時間,十是時間加空間,代表全息立體時空。盡管修成十全聖人這個過程很長很難,而且隻有極少數人最終能獲得成功,但隻要悟性、天賦足夠好,肯付出努力和不走彎路,還是值得所有修行人為之奮鬥。

還有,有人花了一輩子的時間研究哲學,豈不知中國自古以來沒有哲學,隻有易學。故所有以用西方哲學語境建構起來的中國古代哲學或中國現代哲學,其實都不過是西化了的殖民哲學或僞哲學。

易經不是哲學,因為易經沒有任何宗教背景。但凡哲學都有宗教背景的。故一定警惕不要落入哲學陷阱,要警惕外來負高維意識對你頭腦的控制。

任何一種宗教哲學都是外來的負高維意識的産物,其根本目的是為了說服你采用他的思維方式,這個過程叫作借腦或洗腦。而且最初學習的時候,你都是當作一種哲學方法去學,并且感到這種思維方式特别清晰、簡單、好用。

但是,一旦真正學會了運用,其實都不是對哲學方法的運用,而是外來意識(影響心智系統的外力)在不覺察間促成的錯位交換。而且,任何一種宗教哲學方法,最初運用起來如神靈附體,都會令你感到有如神助,但你卻察覺不出這是在洗腦。

其實,你隻是暫時接受了外來負高維意識的指導或借用了他的話語權,與處在三維空間的自我或他我交談。

但你卻永遠看不到外來負高維意識的本身,因為你隻是看見了外來負高維意識的投影,但你已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外來負高維意識對你的控制。

故任何哲學或意識形态的背後,都有外來宗教的影子。純粹從哲學方法上運用思維方法,最終都會犯教條主義的錯誤,且陷入的越深,也越難以自拔。有人會說科學沒有宗教背景,錯。科學是唯物教,是拜物教,是三維空間裡的一神論者,物質便是科學家心目中唯一的大神。

做學問不能鑽在一個專業裡,專則必死。一輩子隻鑽在科學裡就叫專家,一輩子隻鑽研道德經也叫專家,一輩子隻鑽研佛學也叫專家,鑽久了就會變成磚家。

做學問就象寄居蟹換殼,要想把學問做大,就得不停的換殼,換殼就是給靈魂換個新房子,就等于靈魂二次、三次、四次轉世。生命以負熵而生,否則熵增必脹,脹則必亂,亂則必散,散則必死。

是以千萬不要作專家,做學問不要隻停留在一門學問中,一定要作通家,作大家,行行業業都要跨界做個遍。學無止境,學無禁區;學無死角,學無盲區嘛!

什麼專業都要研究打通,這樣的通家一定比專家長壽得多。别人今生隻過一輩子,通家的一輩子也許抵得過别人十輩子,因為他做成了普通人十輩子才能完成的事情

學問學問,不僅要學,而且會問。光學不問那叫念經,而不叫做學問。做學問就是要不斷地挑出毛病,不斷地發現問題,不斷地挑戰學問,否則那叫念經。吾見過一個六歲的小男孩,他能把《道德經》倒背如流,能把老師教的像念經一般,一字不差地複述一遍。這個不叫做學問,而是在念經。

老子主張的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指思維清零複位,指天天都要排除雜念,放空自已,及時清理大腦中易造成卡機或當機的病毒軟體和垃圾資訊,使系統恢複到清零的初始狀态。這樣再去讀帛書《老子》裡的這句話: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就可以正确了解了。

老夫曾經主持過多次《道德經》國際研讨會,發現參會的專家大都是“我注六經”的章句學派。上台先念一句原典《道德經》裡的一句話,然後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并且互相之問經常為原典中的一句話争得臉紅脖子粗。但奇怪地是,無一人敢挑戰老子,亦無一人敢挑戰《道德經》。

再談談佛學:何為一真法界?何為一真灑界?

依照超存在哲學的認識論,萬有陰陽雙系統論的觀點,一切概念都是雙系統的。一動一靜,陰陽互易。一真法界為概念本身,一真灑界為概念所指。前者為靜态的,抽象的概念本身。後者為動态的,具象的概念所指。

中國文化是講究境界的,境界不同,說法不同。一字之差,差之千裡。但據吾所知中國佛教界,以及中國社科院從事佛學研究的大師級的知名學者,也從不加以差別這兩個完全不同的哲學範疇,至少,目前老夫還從未見過,亦未聽說過。

反之,有人動辄張口訴責老夫根本不懂佛學,争的臉紅脖子粗的“好為人師者”多如過江之鲫。

先說概念本身:【詞條】一真法界:(術語)華嚴宗所用極理之稱。猶天台家用諸法實相之語也。唯識論九曰:“勝義勝義,謂一真法界。”華嚴大疏曰:“往複無際,動靜一言,含衆妙而有餘,超言思而回出者,其唯法界欤。”大疏鈔一曰:“以一真法界,為玄妙體。”言事事物物。一微一塵盡足為一真法界也。其體絕待故曰一,真實故曰真,融攝一切萬法。故曰法界。

後說概念所指:【卦字】一真灑界《說文》:井,法也。卦字曰:水為八,法為水。田中有水,水去為法,水幹為界,謂之法界。其二,天南地北為界:田為十,為土。介為六,為金。土生金,金生水。天一生水,在北。水去為法,水幹為界,在南。不灑,何來之水?不幹,何來之界?

佛學四谛五蘊八正道象數天腦模組化:

易解萬教諸法,易融萬法歸一。故,不知易不足以言道、言佛、言修行。而心性合一的佛學宇宙生命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有人說天大地小,故圓大而方小。差矣!天似穹廬,籠罩四野。向上看,天大而地小,圓大而方小;向下看,大地在向天邊延伸,地大而天小,圓小而方大。

圓出天道八卦,

方出道地九宮。

易如龍手翻掌,

生出陰陽五行。

天道圓,道地方。

河圖方,洛書圓。

地網方,天羅圓。

九宮方,八卦圓。

四面方,八向圓。

圓中方,方中圓。

靜則方,轉則圓。

天圓落地化四方,

天羅地網化連山。

【推薦閱讀】小道修身,大道治國

看破紅塵參破道,跳出三界五行中。真修行者:活在當下,修在當下,成道在當下。假修行者:活在當下,迷住當下,貪在當下,失道在當下。

關于次元:

其實說來,玄之又玄的次元不過是沒有空間和時間的曆史和未來,得道者可透視次元,在各次元之間自由穿越和觀瞻。但被封印的修道者,由于看不透次元,破不了紅塵和封印,隻可在當下觀瞻和體驗,修上一世也還在道的外面。

故對于得道者來說,活在當下,修道在當下,成道在當下。入不了道,白做功課。成不了道,皓首窮經。

一、四聖締、五蘊、八正道象數天腦模組化

四聖谛:苦、集、滅、道 。

五蘊:色身、感受、思想、行念、意識

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痛苦的根源:由于無明,我們看不到生命的真相,因而往往被困在欲望、嗔怒、嫉妒、傷心、憂愁和恐懼之火焰中。

痛苦的破滅:清楚了解生命的真理就可以帶來每一種苦惱的歇止,繼而産生平和與喜悅。

導緻痛苦破滅之道:就是八正道。八正道培養我們去留心察覺地生活。念念專注又可使我們得定,因而了悟生命的真理。徹悟之後,我們便可以從苦痛中解脫出來,而得到自在與安樂。

【四聖谛象數天腦模組化】:

【推薦閱讀】小道修身,大道治國

【五蘊象數天腦模組化】:

【推薦閱讀】小道修身,大道治國

【八正道象數天腦模組化】:

【推薦閱讀】小道修身,大道治國

【說明】:三個模組化中央十字七是正先天河圖,對應古易連山的土爻十字七,代表北鬥七星。

【左旋和右旋先天河圖】:佛陀胸前左旋的萬字元是先天天道河圖,右旋的萬字元是先天道地河圖。

【象數五運】:生(水)、長(木)、旺(火)、絕(金)、死(土)(土歸零)。

【佛學五蘊】:受(水)、想(木)、行(火)、識(金)、色(土)(土歸零)

【連山五爻】:木爻一、火爻乂,金爻人,水爻八、十爻(土歸零)。

【佛學八識 象數天腦模組化】:

八識,是佛法基本正知見,謂眼、耳、鼻、舌、身、意為前六識,第七識為意根(又名末那),第八識為如來藏(又名阿賴耶、真如等)。《增壹阿含經》卷28:「雲何名為識?所謂識:識别是非,亦識諸味,此名為識也。」《入楞伽經》卷8:「所謂八識,何等為八?一者阿梨耶識,二者意,三者意識,四者眼識,五者耳識,六者鼻識,七者舌識,八者身識。」

【八識象數天腦模組化】:

【推薦閱讀】小道修身,大道治國

【說明】:注:三個模組化中央十字七是正先天河圖,對應古易連山的土爻十字七,代表北鬥七星。

【左旋和右旋先天河圖】:佛陀胸前左旋的萬字元是先天天道河圖,右旋的萬字元是先天道地河圖。

【八識五行屬行】:木可分陰木、陽木,火可分陰火、陽火,金可分陰金、陽金,水可分陰水、陽水,土可分陰土陽土。其大五外,其小無内。

【佛學五蘊】:受(水)、想(木)、行(火)、識(金)、色(土)(土歸零)

【連山五爻】:木爻一、火爻乂,金爻人,水爻八、十爻(土歸零)。

關于萬字元:

佛教的“卍”這個字怎麼讀?讀萬音。這個字是佛教的象征,我們在參觀寺廟中的一些佛像時,在佛的胸前,常常看到這個符号。這個字是什麼意思,為何會出現在佛像的胸前呢?

佛教經典《阿含經》中說,這個符号是佛陀的32大人相中的第16種,位于佛的胸前。在古印度,它被認為是吉祥的符号,被廣泛應用在印度教中。

其實“卍”這個字是華夏本土易道文化符号,即先天左旋河圖,其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至一萬年前,因為五千多年前的馬家窖文化的彩陶上,便出現了這個字,隻不過它最初隻是被看成一種文化符号。

【推薦閱讀】小道修身,大道治國

出土彩陶上的先天道地右旋河圖

如果您認為“卍”字元是随着佛教才傳入中國的,那麼就大錯特錯了。據考古發現,早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萬字元了,萬字元即先天河圖。

【推薦閱讀】小道修身,大道治國

出土彩陶上的先天天道左旋河圖

不但是出現,而且“卍”字元在上古遺迹中的出現非常頻繁,且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有發現,包括甘肅、青海(馬家窯文化)、内蒙(小河沿文化)、廣東(石峽文化)、湖南(彭頭山文化、高廟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山東(大汶口文化)等.這種現象說明在遠古時代的中國先民對這一神聖符号并不陌生,是以中國“卍”字元的出現不僅早于佛陀的時代,還早于佛教在印度的起源時期。

現在知道最早的“卍”字元出現于距今約9000年前的彭頭山文化。距今約7400年的湖南高廟文化的陶器上、河姆渡文化(距今6900年)中發現了以鳥喙為象征的四鳥呈“卍”字形中心的陶盤。

關于八識:

世尊說人人皆有八識心王,不少亦不過于八識(除殘障人士),然前六識為生滅而不能常住之緣起性空法,第七識則為諸阿羅漢舍壽時所必滅除之意根,皆是可滅之法;唯獨第八識如來藏心體是常住法,亦是出生五色根、意根、六塵、六識之心體,再借六根、六塵、六識輾轉出生了萬法;推尋五陰與萬法之根源,實即第八識如來藏,故說第八識才是法界萬法之實相心體。

《華嚴經》又說:證得阿賴耶識心體的人,即是證得本覺智的聖者。世尊開、示、悟、入如來藏妙理,是佛法迥異于世間宗教的精髓所在,六識論否定第七、八二識,則失去佛法本質。佛法是義學,菩薩五十二階位皆可實證和現觀。諸大菩薩秉承世尊聖教,《瑜伽師地論》、《大乘起信論》、《中論》、《百法明門論》闡述的皆是八識正理,《成唯識論》論中以七轉識來指稱其它七識。又唯恐世人迷惑于六識,玄奘大師以地上菩薩的深妙智慧造《八識規矩頌》,将八識依特性之不同分成前五識、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四類概括成頌,以利益後世廣大佛弟子。

既然佛教講包括五蘊在内的八識,我把佛教“五蘊”這個概念,用連山标準文本來加以解讀,來作為連山标準的普遍性證明。

佛教這個“五蘊”的“蘊”它是巴利語,印度最早的土著叫巴利人,是從巴利語“五蘊”音譯過來的,為聚合之意。聚合就是合在一起,它這個數字模式為5卦6。出自5,歸為6。

大家一定注意,連山這個數字模式為5卦6。大家一定不要認為5卦6就是5加6,它是聚合的意思。五蘊結合起來,它就出現了第6。在中醫裡邊,就是五運六氣。而五蘊呢?它分别是哪五蘊呢?第一個是色蘊,第二個是受蘊,第三個是想蘊,第四個是行蘊,第五個是識蘊。在《心經》裡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

五蘊怎麼解讀呢?

第一個是“色”,五蘊對五行,就是五蘊對應的五行關系。例如“色”字頭上一把刀,它對應的是連山易的土爻“十”,“十”在古數字裡它對應的是七,即北鬥神宿,主掌生殺大權。

第一個是“色”對應連山易的“十”爻,也就是土爻(黑洞),代表死亡。

第二個是“受”,對應連山易的“人”爻,也就是金爻,代表生男或男生。

第三個是“想”,對應的是連山易的“八”爻,也就是水爻,代表生女或女生。

第四個是“行”,對應的是連山易的“一”爻,也就是木爻,代表空無或無有。

第五個是“識”,對應連山易的“乂”爻,也就是火爻,代表殺滅或寂滅。

五蘊之色、受、想、行、識連起來看,剛好是五行相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色、受、想、行、識,色就是黑洞,進去則歸零。

男、女、生、死、離。離便是白洞,離世則歸零。

關于先天河圖,大家一定記住“色”對應連山易的“十”爻,它在連山易裡面代表黑洞漩渦。我們一直在講黑洞,潘曉川老師在第一次講黑洞的時候,一開始我還想恐怕還沒人講黑洞,潘老師一講黑洞和我高度契合。這可能就是我們這個整個思路不能說是英雄所見略同,起碼是志同道合。

十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十,它對應的是連山易的古數字七。這個七就是鬥數,代表北鬥星。它在連山易裡邊屬于太極黑白圓點裡邊的黑洞,黑洞就相當于太極陰陽魚裡的一個黑眼,白洞就相當于白眼。

大家記住,色、受、想、行、識中的“受”對應的是連山易的金爻,也就是“人”爻。“人”爻對應連山易的古數字六。大家記住啊,六是神數。在畢達哥拉斯數序裡,他也認為這個六是神數。

五蘊也有陰陽:

“受”屬被動思維,主陰。受就是遭受,“受”屬被動思維。 遭罪的罪就是指你在受罪。

“想”是主動思維,主陽。想是指我想幹什麼,想是主動,想改變自己或想改變别人。

“行”是主動思維,主陽。“行”是行動的行,屬主動行為,也就是已經開始實踐啦。而“行”對應的連山易的木爻“一”,也就是一二三四的“一”,也就是伏羲一畫開天的一。它也是連山易的天陽爻。天一生水,它又屬于木,水生木。而“行”呢,一定記住,“行”是主動思維。

“識”是被動思維,主陰。它對應的是連山易的火爻,屬被動行為。碰到問題需要辨識嘛,是以辨識屬于被動行為。

“色”既非主動行為,亦非被動行為,這叫做陰陽不分,五行不定。胡思亂想,動蕩不安。是以最能誘惑沒有控制能力的人,是以也最為可怕,故我稱之為能吞噬一切的無底黑洞。

說完了如何用連山易釋解五蘊,然後我就說說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八卦九宮諸象的起源,以及它們的數字模式——

另外,關于劉豐老師對次元這個概念的解釋,說這個次元它是舶來的,這個我是不認可的。因為在中國,最早的易學它最初的概念叫什麼?叫四維八極,早就有維了。四維指的是河圖,八極指的是洛書。這個可以說一萬年以前都有了。

明代有個密雲禅師,他說過一句話,他說“具足聖人法聖人不知,具足凡夫法凡人不知。凡人若知即是聖人,聖亦若知即是凡夫”。這句偈語就深刻地揭露了這個道理,高道大德者和凡人不一樣的,他們擁有的是聖人之法。當你達到了這個聖人之法的時候了,你就再也不理會所謂的凡夫之法。凡夫法就是養家糊口呀,但是當你達到和擁有聖人之法境界的時候,就不會再理睬凡夫之法,也不想再知道凡夫之法。而凡夫呢?你要是知道聖人之法,那你就不是凡夫了呀,你就不是凡人了。你也就成了聖人了。是以說,注定了絕大多數人隻能在低維世界受苦受難,在三維的物質世界、在三維的有形世界裡邊苦苦掙紮。

普通凡人你不可能上升到修真這個高維節段,按照我的話講,就是十一級台階你到了第幾層?我們的伏羲祖師就在第十一級,最高的金字塔的頂層,而金字塔頂上隻能容許一人站,不可以有兩個人站,而這個人就是伏羲祖師,是他設計了整個人類未來的高層社群藍圖。

但是,這個密雲禅師呢,他說這個偈語“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聖人法,聖人不知。凡夫若知即是聖人。聖人若知既是凡夫。然則凡聖說法,各互相陳。似乎大德高人布道惜墨如金,有點藏頭掐尾,很多關鍵詞彙他幹脆隐去不說了,令人一頭霧水。

這也是現在我們讀古典,讀文言文的時候,容易起争議的原因。其實這句話要是完整的說也很簡單,還是文言文不變,怎麼說呢?就是說“具足凡人之法,聖人不知凡夫之法”。具足凡夫法,凡人不知聖人之法;凡人若知聖人之法,即是聖人,聖人若知凡夫之法,即是凡夫。

是以道行高者呀,你不必太在意什麼主流認知啊,因為這個主流認知啊,也不過是這個社會的平均智商的産物,你随大流啊,那就是平均智商的産物,你就達不到這個最高智慧次元。

“走自己的路,讓别人去說吧”,就是說你走你的,他願意說啥說啥。因為這自古以來的高道大德者,他自己在修煉的時候,從來不理睬那些凡夫俗子的指指點點,因為他已經進入到最高那個修行境界了啊!

然後我們就往正題去展開,關于昨天我和劉豐老師在這個認知上有一個小小的差距吧,這次就想把這個理念準确的表達出來,就是連山十一卦,它代表着縱橫雙十一次元時空語境,我們說這個十一卦它是雙螺旋的雙系統結構。

因為我在第一次對話開始時,我就說易經的認識論是萬有陰陽雙系統論,它在任何一種意識形态或者是一種次元裡邊他都是雙次元的。十一種次元它實際上是陰陽縱橫二十二種次元。一個陰一個陽地套疊在一起。這樣,它就必須是雙螺旋這麼一種時空結構的,而且每一種時空次元均可以用文字語言準确的加以描述。

但我說的這個文字和語言,不是現在我們講得這個五四以後的日式白話文。故我把這個稱為“連山标準文體”,就是隻能用“連山标準文體”來加以表達,就表達出來了。你如若脫離了連山文體、象數合一的邏輯架構,你去描述,是根本就描述不出來這個雙十一種次元時空的。

再重複一遍:當N維N趨向于無窮盡時,每種次元結構都可以用“連三标準文本”加以清晰而準确的描述。

在西方這個實體空間裡,它認為啊,你沒辦法呀,一但無窮大,怎麼描述啊?沒有辦法用語言來描述了!但唯一的一種方式就是用連山的标準文本,就可以把每一種次元進行清晰而準确的描述,對其概念進行精确的界定。

既然連山标準是萬能的,你就不可能描述不出來。如果你說你要是描述不出來的話,那你這個東西肯定它不是萬能标準,這個它必須是相輔相承的。

這樣的話,就是什麼算标準文本?也就是說,隻有連山是标準文本,因為它是一種多元度時空疊加,複合式語言文字,并加以清晰準确的邏輯概念描述,這種描述方法就是典型的連山标準文本。

它完全不需要那麼多羅嗦的文字,它最經典最簡潔,這是因為隻有漢字是全息文字。就像古人說話,特别精煉,他惜墨如金的,他不輕易多說一個字。甯可少一個字,也不多說一個字,可以留給後人有一個充分的想象空間。

我再重複一次什麼叫連山标準文本,多元度時空疊加,複合式語言文字,加以清晰準确的邏輯概念描述。這便成就了連山标準範本,也叫标準文本。因為我們用古人的文言文,在描述連山易之後,它有言不盡意的那種感覺。

對不起,您現在用的五四以後這個白話文叫日式漢語,這個可能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它完全是以現代日語那個語境來建構的。中國現代這個白話文中,很多概念都是日語從那裡借過來的。在使用時這種“日式漢語”時,特别能幹擾你的思路,讓你無法準确的去表達古人的象數邏輯思維。

佛教講五蘊,即“五蘊皆空”。我把佛教“五蘊”這個概念,用連山标準文本來加以解讀,來作為連山标準的普遍性證明。

佛教這個“五蘊”的“蘊”它是巴利語,印度最早的土著叫巴利人,是從巴利語“五蘊”音譯過來的,為聚合之意。聚合就是合在一起,它這個數字模式為5卦6。出自5,歸為6。

大家一定注意,這個數字模式5卦6。大家一定不要認為5卦6就是5加6,它是聚合的意思。五蘊結合起來,它就出現了第6。在中醫裡邊,就是五運六氣。而五蘊呢?它分别是哪五蘊呢?第一個是色蘊,第二個是受蘊,第三個是想蘊,第四個是行蘊,第五個是識蘊。在《心經》裡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

那麼,我們用這個連山标準來解讀五蘊怎麼解讀呢?

第一個是“色”,五蘊對五行,就是五蘊對應的五行關系。例如“色”字頭上一把刀,它對應的是連山易的土爻“十”,“十”在古數字裡它對應的是七,即北鬥神宿,主掌生殺大權。

以連山易逐一進行釋讀:

第一個是“色”對應連山易的“十”爻,也就是土爻(黑洞),代表死亡。

第二個是“受”,對應連山易的“人”爻,也就是金爻,代表生男或男生。

第三個是“想”,對應的是連山易的“八”爻,也就是水爻,代表生女或女生。第四個是“行”,對應的是連山易的“一”爻,也就是木爻,代表空無或無有。

第五個是“識”,對應連山易的“乂”爻,也就是火爻,代表殺滅或寂滅。

五蘊之色、受、想、行、識連起來看,剛好是五行相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色、受、想、行、識,色就是黑洞,進去則歸零。

男、女、生、死、離。離便是白洞,離世則歸零。

關于先天河圖,大家一定記住“色”對應連山易的“十”爻,它在連山易裡面代表黑洞漩渦。我們一直在講黑洞,潘曉川老師在第一次講黑洞的時候,一開始我還想恐怕還沒人講黑洞,潘老師一講黑洞和我高度契合。這可能就是我們這個整個思路不能說是英雄所見略同,起碼是志同道合。

十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十,它對應的是連山易的古數字七。這個七就是鬥數,代表北鬥星。它在連山易裡邊屬于太極黑白圓點裡邊的黑洞,黑洞就相當于太極陰陽魚裡的一個黑眼,白洞就相當于白眼。

大家記住,色、受、想、行、識中的“受”對應的是連山易的金爻,也就是“人”爻。“人”爻對應連山易的古數字六。大家記住啊,六是神數。在畢達哥拉斯數序裡,他也認為這個六是神數。

五蘊也有陰陽:

“受”屬被動思維,主陰。受就是遭受,“受”屬被動思維。 遭罪的罪就是指你在受罪。

“想”是主動思維,主陽。想是指我想幹什麼,想是主動,想改變自己或想改變别人。

“行”是主動思維,主陽。“行”是行動的行,屬主動行為,也就是已經開始實踐啦。而“行”對應的連山易的木爻“一”,也就是一二三四的“一”,也就是伏羲一畫開天的一。它也是連山易的天陽爻。天一生水,它又屬于木,水生木。而“行”呢,一定記住,“行”是主動思維。

“識”是被動思維,主陰。它對應的是連山易的火爻,屬被動行為。碰到問題需要辨識嘛,是以辨識屬于被動行為。

“色”既非主動行為,亦非被動行為,這叫做陰陽不分,五行不定。胡思亂想,動蕩不安。是以最能誘惑沒有控制能力的人,是以也最為可怕,故我稱之為能吞噬一切的無底黑洞。

說完了如何用連山易釋解五蘊,然後我就說說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八卦九宮諸象的起源,以及它們的數字模式——

現在我就說說無級太極、陰陽五行、八卦九宮諸象的起源,以及它的數字模式:

0.無極是北鬥天盤的0分法,其數字模式是0卦0。

1.太極是北鬥天盤的一分法,其數字模式是0卦1。

2.陰陽是北鬥天盤的二分法,其數字模式是1卦2。

3.三元是北鬥天盤的三分法,其數字模式是2卦3

4.四時是北鬥天盤的四分法,其數字模式是3卦4。

5.五行是北鬥天盤的五分法,其數字模式是4卦5。

6.六爻這個指的是三陰三陽,其數字模式是6卦7,

是北鬥天盤的六分法。7.鬥數是北鬥天盤的七分法,鬥數在古數字中就是七,故是北鬥天盤的七分法。其數字模式是7卦8。

8.八卦是北鬥天盤的八分法,其數字模式是8卦9。

9.九宮是北鬥天盤的九分法,其數字模式是9卦10。

10.連山是北鬥天盤的十分法,其數字模式是10卦1。

以上用連山标準文本,把這個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八卦九宮諸象的起源一一把它說清楚了。

這個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太極八卦諸象的起源,以及它的數字模式概念,我于 2018年9月25号我參加首屆中加道文化節,在多倫多舉辦的開幕式上,我已經把上述概念講得很清楚了。這個視訊騰訊上有,你們可以調出來看。

第二也可見我的大昆侖公衆号,我在2016年時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是我們做學問嚴謹不嚴謹,就是你必須什麼東西都有出處啊。出教材就一定要強調這個維的概念,它出自河圖。四維是河圖,八極是洛書,就是八卦圖。從無極、太極、陰陽、三元、四時、五行、六爻、鬥數、八卦、九宮,到連山十卦的時候,它就是對連北鬥天盤的十分法就總結全了。

是以說,隻有連山易它是全息的。它把前面這些諸象全部包括一起,其它任何一個都包括不了。單獨的一個陰陽包括不了所有全息,單獨的八卦還不行,九宮相對還行。單獨的六爻也不行,單獨的五行還不行。你光是個陰陽八卦,你沒陰陽五行,再沒有其它了還不行,都不能算全息的。隻有靠這個完整的連山十分法數字模式,才可以包含所有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