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推荐阅读】小道修身,大道治国

作者:秦楚刊号
【推荐阅读】小道修身,大道治国

【歧伯曰阴阳颠倒篇】;

黄帝遣鬼臾区问于岐伯天师曰:帝问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天师必知厥义,幸明晰之。

岐伯稽首奏曰:大哉言乎,非吾圣帝安克闻至道哉。帝明知故问,岂欲传旨于万祀乎,何心之仁也!臣愚,何足知之。然仁圣明问,敢备述以闻。窈冥者,阴阳之谓也。昏默者,内外之词也。视听者,耳目之语也。至道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始能形与神全,精与神合乎。鬼臾区曰:诺,然,师言微矣,未及其妙也。

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不外顺逆。顺则生,逆则死也。阴阳之原,即颠倒之术也。世人皆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

广成子之教示帝行颠倒之术也。鬼臾区赞曰:何言之神乎。虽然,请示其原。岐伯曰: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视听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神,精不摇矣。探其原而保精,神不驰矣。精固神全,形安能敝乎。

鬼臾区覆奏帝前。帝曰:俞哉,载之《外经》,传示臣工,使共闻至道,同游于无极之野也。陈士铎曰:此篇帝问而天师答之,乃首篇之论也。问不止黄帝,而答止天师者,帝引天师之论也。帝非不知阴阳颠倒之术,明知故问,亦欲尽人皆知广成子之教也。

【玄灵宝洞经】:

夫得道之人,凡有七候:

一者心得定易,觉诸尘漏。心得清净,尘念尽知,故曰觉诸尘漏。

二者宿疾普销,身心轻爽。真气胎息,故疾尽瘳。体道合真,身轻不老。

三者填补夭损,还年复命。骨髓坚满,故填补夭损。驻颜不易,名为还年复命也。

四者延数万岁,名曰仙人。长生不死,延数万岁,名编仙箓,故曰仙人。

五者练形为气,名曰真人。得本元气,故曰练形为气。正性无伪,故曰真人。

六者练气成神,名曰神人。真气通神,阴阳不测,故曰神人。

七者练神合道,名曰至人。真神契道,故曰至人。

达者高超物外,名曰究竟。修行至此,方到道源,万行休停。

又如《太乙金华宗旨》不同于传统丹道经典之陈规,开篇即明确提出“天心”乃人之主宰,为先天一气之所在。气乃道之显化,这个“天心”即先天之道显化而成。《黄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乃面也,面上“寸田”之处即“天心”,恍恍惚惚,实存似不存,实在似不在。面上寸田即“天心”,寸田即三丹田,道人炼内丹时意守之处,彰显修仙与三才同根同步同生之原理。

成为一道光,照亮更多人!

走进了漆黑的山洞,有人拿的是蜡烛,所以看得很近,有人拿的是火炬,所以看得很远。有的人,目光如炬,驱散黑暗,洞察一切。有的人,鼠目寸光,咬文嚼字,皓首穷经。

有人研究了一辈子《道德经》,研究了一辈子竹书《老子》的大一生水,也没研究到河图的天一生水去,更不知“道”来自天一生水,不知道“道学”的源头在河图里。

有人研究了一辈子儒学的格物致知,也没研究到河图的十字格的四分法和洛书井字格的八分法上去。

有人研究了一辈子佛学,研究过佛陀的五蕴皆空,但也没有研究到先天河图四分法的中央黑洞上去。

有学者研究了一辈子上帝,却不知道上帝的故乡在中国,不知道上帝的名字叫天皇伏羲,不知道上帝的版权属于中国!有人研究了一辈子基督教,却不知道“十”字架就是先天河图。先天河图对应后天连山易五爻的土爻“十”。土爻“十”即古数字卦的“七“。

且以先天连山易(龙手易)龙指(中指)显七隐四为中,见六退一还五,见四退一还六。退一守中则康,进一遇七必病,倒一逢四必死。

有人研究了一辈子的星星月亮,却不知道四象二十八宿是四七二十八宿,更不知道连山易是天皇伏羲从宇宙高维空间里的井宿中下载下来的。

有人研究了一辈子易学,却现在又想将易学还原为自然科学,还原成现代物理学和现代天文学。

有人研究了一辈子的自然科学,竟不知道自然科学只在三维空间里有效,不知道出了四维空间以后那便是神学的天下。

有人研究了一辈子中医的四大经典,也没研究到五运六气实出自连山易五爻六卦上,更不知连山数字卦为何物,亦不知易医同源实源自于连山易。

连山象数以五六为首,以五为零,以六为一,以七为十;以阴阳为二,以三才为三,以四象为四,以八卦为八,以九宫为九。

连山五爻以木爻为首,以土爻为中。木火土金水,土为中,木为首。首中不二,手心手背。木为体时土为首,土为体时木为首,体用可以互易。

人体三阴三阳奥秘都在龙道一掌中,五指对应五脏,五赃应对五指。河图藏在五指里,洛书隐在五指中。八卦藏在五指里,九宫隐在五指中。指掌易即龙手易,龙手易即先天连山易。

先天连山为体,后天连山为用,体用可以互易。用则以脾土为首,体则以肝木为首。十脾、一肝、X心、∧肺、八肾,对应土脾、木肝、火心、金肺、水肾。

易如翻掌,千篇一律:甲子天干地支历法,即以数指甲背和指头肚的方法纪历。指甲背为阳,指头肚为阴。四季二十四节气和二十八星宿,四气五味和五运六气,十二经络和子午流注都在五指一掌中。

有人研究了一辈子周易,也还在64卦里打转转。有人研究了一辈子易经,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伏羲五爻为何物!伏羲五爻开天眼,连山归藏显真相。卦字原本为一体,周易独尊不足提。有人研究了一辈子国学,至今尚不知天罗地网为何物,不知国学的根在哪里,更不知道天罗地网就是大易经。

有人研究了一辈子的龙符汉字,竟不知道龙符汉字是由连山易五爻(木爻、火爻、土爻、金爻、水爻)生成的,再加阴(月亮)阳(太阳)总共只有七个基本字根,十一个字符。有人写了一辈子书法,也不知道汉字其实只有两种书法:一个叫龙文,一个叫蛙文。

有人用一辈子时间,去修炼如何站桩、打坐,如何闭关、辟谷,或性命双修。却不知道全息之天眼如何开启。为什么修道者多如牛毛,而成道者凤毛麟角?

关键是没有通透掌握龙道原理,因为高效修行主要靠潜意识自动化进行,不掌握最基本的原理,潜意识很难正确引导修行过程。修行界普遍现象是师父虽然靠经验得道了,但大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徒弟只能照猫画虎,越传,成道的越少。

佛家因无生而能不死,道家因乐生而能长生。但凡有点宗教知识的人都知道,佛家重性轻命,视肉身为“臭皮囊”,视红尘为“五浊恶世”,一个佛教徒终其一生的修行,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出离”。

出离这个五浊恶世,抛弃这具臭皮囊,进入涅槃,或者往生西方,不入轮回,此为正信,禅宗更是强调,见性成佛。

也就是说,佛祖是不讲修来世的,所有讲究修来世的僧、俗都是披着佛教徒外衣的糊涂蛋,此为迷信。

道家不然,虽然道家也认为轮回这事比较痛苦,但是道家却并不想一味的“出离”,而是“游戏”,游戏红尘,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潇洒自在,无量度人。

那么,道家为何这样超脱,它的底气何在呢?就在于道家祖师发现了“穷天究地、解构造化”的钥匙,可以通过修炼位证金仙,聚则成形、散则成气,不生不灭, 无始无终,这就是道家奉献给世界的瑰宝。最终的目标是修成顶天立地的“无极三域七体十全圣人”。

无极三域七体十全:其中无是零,代表空间。三是天人地,代表宇宙生命。七是时间,十是时间加空间,代表全息立体时空。尽管修成十全圣人这个过程很长很难,而且只有极少数人最终能获得成功,但只要悟性、天赋足够好,肯付出努力和不走弯路,还是值得所有修行人为之奋斗。

还有,有人花了一辈子的时间研究哲学,岂不知中国自古以来没有哲学,只有易学。故所有以用西方哲学语境构建起来的中国古代哲学或中国现代哲学,其实都不过是西化了的殖民哲学或伪哲学。

易经不是哲学,因为易经没有任何宗教背景。但凡哲学都有宗教背景的。故一定警惕不要落入哲学陷阱,要警惕外来负高维意识对你头脑的控制。

任何一种宗教哲学都是外来的负高维意识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说服你采用他的思维方式,这个过程叫作借脑或洗脑。而且最初学习的时候,你都是当作一种哲学方法去学,并且感到这种思维方式特别清晰、简单、好用。

但是,一旦真正学会了运用,其实都不是对哲学方法的运用,而是外来意识(影响心智系统的外力)在不觉察间促成的错位交换。而且,任何一种宗教哲学方法,最初运用起来如神灵附体,都会令你感到有如神助,但你却察觉不出这是在洗脑。

其实,你只是暂时接受了外来负高维意识的指导或借用了他的话语权,与处在三维空间的自我或他我交谈。

但你却永远看不到外来负高维意识的本身,因为你只是看见了外来负高维意识的投影,但你已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外来负高维意识对你的控制。

故任何哲学或意识形态的背后,都有外来宗教的影子。纯粹从哲学方法上运用思维方法,最终都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且陷入的越深,也越难以自拔。有人会说科学没有宗教背景,错。科学是唯物教,是拜物教,是三维空间里的一神论者,物质便是科学家心目中唯一的大神。

做学问不能钻在一个专业里,专则必死。一辈子只钻在科学里就叫专家,一辈子只钻研道德经也叫专家,一辈子只钻研佛学也叫专家,钻久了就会变成砖家。

做学问就象寄居蟹换壳,要想把学问做大,就得不停的换壳,换壳就是给灵魂换个新房子,就等于灵魂二次、三次、四次转世。生命以负熵而生,否则熵增必胀,胀则必乱,乱则必散,散则必死。

所以千万不要作专家,做学问不要只停留在一门学问中,一定要作通家,作大家,行行业业都要跨界做个遍。学无止境,学无禁区;学无死角,学无盲区嘛!

什么专业都要研究打通,这样的通家一定比专家长寿得多。别人今生只过一辈子,通家的一辈子也许抵得过别人十辈子,因为他做成了普通人十辈子才能完成的事情

学问学问,不仅要学,而且会问。光学不问那叫念经,而不叫做学问。做学问就是要不断地挑出毛病,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挑战学问,否则那叫念经。吾见过一个六岁的小男孩,他能把《道德经》倒背如流,能把老师教的像念经一般,一字不差地复述一遍。这个不叫做学问,而是在念经。

老子主张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指思维清零复位,指天天都要排除杂念,放空自已,及时清理大脑中易造成卡机或死机的病毒软件和垃圾信息,使系统恢复到清零的初始状态。这样再去读帛书《老子》里的这句话: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就可以正确理解了。

老夫曾经主持过多次《道德经》国际研讨会,发现参会的专家大都是“我注六经”的章句学派。上台先念一句原典《道德经》里的一句话,然后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并且相互之问经常为原典中的一句话争得脸红脖子粗。但奇怪地是,无一人敢挑战老子,亦无一人敢挑战《道德经》。

再谈谈佛学:何为一真法界?何为一真洒界?

依照超存在哲学的认识论,万有阴阳双系统论的观点,一切概念都是双系统的。一动一静,阴阳互易。一真法界为概念本身,一真洒界为概念所指。前者为静态的,抽象的概念本身。后者为动态的,具象的概念所指。

中国文化是讲究境界的,境界不同,说法不同。一字之差,差之千里。但据吾所知中国佛教界,以及中国社科院从事佛学研究的大师级的知名学者,也从不加以区别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哲学范畴,至少,目前老夫还从未见过,亦未听说过。

反之,有人动辄张口诉责老夫根本不懂佛学,争的脸红脖子粗的“好为人师者”多如过江之鲫。

先说概念本身:【词条】一真法界:(术语)华严宗所用极理之称。犹天台家用诸法实相之语也。唯识论九曰:“胜义胜义,谓一真法界。”华严大疏曰:“往复无际,动静一言,含众妙而有余,超言思而回出者,其唯法界欤。”大疏钞一曰:“以一真法界,为玄妙体。”言事事物物。一微一尘尽足为一真法界也。其体绝待故曰一,真实故曰真,融摄一切万法。故曰法界。

后说概念所指:【卦字】一真洒界《说文》:井,法也。卦字曰:水为八,法为水。田中有水,水去为法,水干为界,谓之法界。其二,天南地北为界:田为十,为土。介为六,为金。土生金,金生水。天一生水,在北。水去为法,水干为界,在南。不洒,何来之水?不干,何来之界?

佛学四谛五蕴八正道象数天脑建模:

易解万教诸法,易融万法归一。故,不知易不足以言道、言佛、言修行。而心性合一的佛学宇宙生命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有人说天大地小,故圆大而方小。差矣!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向上看,天大而地小,圆大而方小;向下看,大地在向天边延伸,地大而天小,圆小而方大。

圆出天道八卦,

方出地道九宫。

易如龙手翻掌,

生出阴阳五行。

天道圆,地道方。

河图方,洛书圆。

地网方,天罗圆。

九宫方,八卦圆。

四面方,八向圆。

圆中方,方中圆。

静则方,转则圆。

天圆落地化四方,

天罗地网化连山。

【推荐阅读】小道修身,大道治国

看破红尘参破道,跳出三界五行中。真修行者:活在当下,修在当下,成道在当下。假修行者:活在当下,迷住当下,贪在当下,失道在当下。

关于维度:

其实说来,玄之又玄的维度不过是没有空间和时间的历史和未来,得道者可透视维度,在各维度之间自由穿越和观瞻。但被封印的修道者,由于看不透维度,破不了红尘和封印,只可在当下观瞻和体验,修上一世也还在道的外面。

故对于得道者来说,活在当下,修道在当下,成道在当下。入不了道,白做功课。成不了道,皓首穷经。

一、四圣缔、五蕴、八正道象数天脑建模

四圣谛:苦、集、灭、道 。

五蕴:色身、感受、思想、行念、意识

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痛苦的根源:由于无明,我们看不到生命的真相,因而往往被困在欲望、嗔怒、嫉妒、伤心、忧愁和恐惧之火焰中。

痛苦的破灭:清楚了解生命的真理就可以带来每一种苦恼的歇止,继而产生平和与喜悦。

导致痛苦破灭之道:就是八正道。八正道培养我们去留心察觉地生活。念念专注又可使我们得定,因而了悟生命的真理。彻悟之后,我们便可以从苦痛中解脱出来,而得到自在与安乐。

【四圣谛象数天脑建模】:

【推荐阅读】小道修身,大道治国

【五蕴象数天脑建模】:

【推荐阅读】小道修身,大道治国

【八正道象数天脑建模】:

【推荐阅读】小道修身,大道治国

【说明】:三个建模中央十字七是正先天河图,对应古易连山的土爻十字七,代表北斗七星。

【左旋和右旋先天河图】:佛陀胸前左旋的万字符是先天天道河图,右旋的万字符是先天地道河图。

【象数五运】:生(水)、长(木)、旺(火)、绝(金)、死(土)(土归零)。

【佛学五蕴】:受(水)、想(木)、行(火)、识(金)、色(土)(土归零)

【连山五爻】:木爻一、火爻乂,金爻人,水爻八、十爻(土归零)。

【佛学八识 象数天脑建模】:

八识,是佛法基本正知见,谓眼、耳、鼻、舌、身、意为前六识,第七识为意根(又名末那),第八识为如来藏(又名阿赖耶、真如等)。《增壹阿含经》卷28:「云何名为识?所谓识:识别是非,亦识诸味,此名为识也。」《入楞伽经》卷8:「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八者身识。」

【八识象数天脑建模】:

【推荐阅读】小道修身,大道治国

【说明】:注:三个建模中央十字七是正先天河图,对应古易连山的土爻十字七,代表北斗七星。

【左旋和右旋先天河图】:佛陀胸前左旋的万字符是先天天道河图,右旋的万字符是先天地道河图。

【八识五行属行】:木可分阴木、阳木,火可分阴火、阳火,金可分阴金、阳金,水可分阴水、阳水,土可分阴土阳土。其大五外,其小无内。

【佛学五蕴】:受(水)、想(木)、行(火)、识(金)、色(土)(土归零)

【连山五爻】:木爻一、火爻乂,金爻人,水爻八、十爻(土归零)。

关于万字符:

佛教的“卍”这个字怎么读?读万音。这个字是佛教的象征,我们在参观寺庙中的一些佛像时,在佛的胸前,常常看到这个符号。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为何会出现在佛像的胸前呢?

佛教经典《阿含经》中说,这个符号是佛陀的32大人相中的第16种,位于佛的胸前。在古印度,它被认为是吉祥的符号,被广泛应用在印度教中。

其实“卍”这个字是华夏本土易道文化符号,即先天左旋河图,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至一万年前,因为五千多年前的马家窖文化的彩陶上,便出现了这个字,只不过它最初只是被看成一种文化符号。

【推荐阅读】小道修身,大道治国

出土彩陶上的先天地道右旋河图

如果您认为“卍”字符是随着佛教才传入中国的,那么就大错特错了。据考古发现,早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万字符了,万字符即先天河图。

【推荐阅读】小道修身,大道治国

出土彩陶上的先天天道左旋河图

不但是出现,而且“卍”字符在上古遗迹中的出现非常频繁,且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发现,包括甘肃、青海(马家窑文化)、内蒙(小河沿文化)、广东(石峡文化)、湖南(彭头山文化、高庙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等.这种现象说明在远古时代的中国先民对这一神圣符号并不陌生,因此中国“卍”字符的出现不仅早于佛陀的时代,还早于佛教在印度的起源时期。

现在知道最早的“卍”字符出现于距今约9000年前的彭头山文化。距今约7400年的湖南高庙文化的陶器上、河姆渡文化(距今6900年)中发现了以鸟喙为象征的四鸟呈“卍”字形中心的陶盘。

关于八识:

世尊说人人皆有八识心王,不少亦不过于八识(除残障人士),然前六识为生灭而不能常住之缘起性空法,第七识则为诸阿罗汉舍寿时所必灭除之意根,皆是可灭之法;唯独第八识如来藏心体是常住法,亦是出生五色根、意根、六尘、六识之心体,再借六根、六尘、六识辗转出生了万法;推寻五阴与万法之根源,实即第八识如来藏,故说第八识才是法界万法之实相心体。

《华严经》又说:证得阿赖耶识心体的人,即是证得本觉智的圣者。世尊开、示、悟、入如来藏妙理,是佛法迥异于世间宗教的精髓所在,六识论否定第七、八二识,则失去佛法本质。佛法是义学,菩萨五十二阶位皆可实证和现观。诸大菩萨秉承世尊圣教,《瑜伽师地论》、《大乘起信论》、《中论》、《百法明门论》阐述的皆是八识正理,《成唯识论》论中以七转识来指称其它七识。又唯恐世人迷惑于六识,玄奘大师以地上菩萨的深妙智慧造《八识规矩颂》,将八识依特性之不同分成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四类概括成颂,以利益后世广大佛弟子。

既然佛教讲包括五蕴在内的八识,我把佛教“五蕴”这个概念,用连山标准文本来加以解读,来作为连山标准的普遍性证明。

佛教这个“五蕴”的“蕴”它是巴利语,印度最早的土著叫巴利人,是从巴利语“五蕴”音译过来的,为聚合之意。聚合就是合在一起,它这个数字模式为5卦6。出自5,归为6。

大家一定注意,连山这个数字模式为5卦6。大家一定不要认为5卦6就是5加6,它是聚合的意思。五蕴结合起来,它就出现了第6。在中医里边,就是五运六气。而五蕴呢?它分别是哪五蕴呢?第一个是色蕴,第二个是受蕴,第三个是想蕴,第四个是行蕴,第五个是识蕴。在《心经》里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

五蕴怎么解读呢?

第一个是“色”,五蕴对五行,就是五蕴对应的五行关系。例如“色”字头上一把刀,它对应的是连山易的土爻“十”,“十”在古数字里它对应的是七,即北斗神宿,主掌生杀大权。

第一个是“色”对应连山易的“十”爻,也就是土爻(黑洞),代表死亡。

第二个是“受”,对应连山易的“人”爻,也就是金爻,代表生男或男生。

第三个是“想”,对应的是连山易的“八”爻,也就是水爻,代表生女或女生。

第四个是“行”,对应的是连山易的“一”爻,也就是木爻,代表空无或无有。

第五个是“识”,对应连山易的“乂”爻,也就是火爻,代表杀灭或寂灭。

五蕴之色、受、想、行、识连起来看,刚好是五行相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色、受、想、行、识,色就是黑洞,进去则归零。

男、女、生、死、离。离便是白洞,离世则归零。

关于先天河图,大家一定记住“色”对应连山易的“十”爻,它在连山易里面代表黑洞漩涡。我们一直在讲黑洞,潘晓川老师在第一次讲黑洞的时候,一开始我还想恐怕还没人讲黑洞,潘老师一讲黑洞和我高度契合。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个整个思路不能说是英雄所见略同,起码是志同道合。

十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十,它对应的是连山易的古数字七。这个七就是斗数,代表北斗星。它在连山易里边属于太极黑白圆点里边的黑洞,黑洞就相当于太极阴阳鱼里的一个黑眼,白洞就相当于白眼。

大家记住,色、受、想、行、识中的“受”对应的是连山易的金爻,也就是“人”爻。“人”爻对应连山易的古数字六。大家记住啊,六是神数。在毕达哥拉斯数序里,他也认为这个六是神数。

五蕴也有阴阳:

“受”属被动思维,主阴。受就是遭受,“受”属被动思维。 遭罪的罪就是指你在受罪。

“想”是主动思维,主阳。想是指我想干什么,想是主动,想改变自己或想改变别人。

“行”是主动思维,主阳。“行”是行动的行,属主动行为,也就是已经开始实践啦。而“行”对应的连山易的木爻“一”,也就是一二三四的“一”,也就是伏羲一画开天的一。它也是连山易的天阳爻。天一生水,它又属于木,水生木。而“行”呢,一定记住,“行”是主动思维。

“识”是被动思维,主阴。它对应的是连山易的火爻,属被动行为。碰到问题需要辨识嘛,所以辨识属于被动行为。

“色”既非主动行为,亦非被动行为,这叫做阴阳不分,五行不定。胡思乱想,动荡不安。所以最能诱惑没有控制能力的人,所以也最为可怕,故我称之为能吞噬一切的无底黑洞。

说完了如何用连山易释解五蕴,然后我就说说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宫诸象的起源,以及它们的数字模式——

另外,关于刘丰老师对维度这个概念的解释,说这个维度它是舶来的,这个我是不认可的。因为在中国,最早的易学它最初的概念叫什么?叫四维八极,早就有维了。四维指的是河图,八极指的是洛书。这个可以说一万年以前都有了。

明代有个密云禅师,他说过一句话,他说“具足圣人法圣人不知,具足凡夫法凡人不知。凡人若知即是圣人,圣亦若知即是凡夫”。这句偈语就深刻地揭露了这个道理,高道大德者和凡人不一样的,他们拥有的是圣人之法。当你达到了这个圣人之法的时候了,你就再也不理会所谓的凡夫之法。凡夫法就是养家糊口呀,但是当你达到和拥有圣人之法境界的时候,就不会再理睬凡夫之法,也不想再知道凡夫之法。而凡夫呢?你要是知道圣人之法,那你就不是凡夫了呀,你就不是凡人了。你也就成了圣人了。所以说,注定了绝大多数人只能在低维世界受苦受难,在三维的物质世界、在三维的有形世界里边苦苦挣扎。

普通凡人你不可能上升到修真这个高维节段,按照我的话讲,就是十一级台阶你到了第几层?我们的伏羲祖师就在第十一级,最高的金字塔的顶层,而金字塔顶上只能容许一人站,不可以有两个人站,而这个人就是伏羲祖师,是他设计了整个人类未来的高层社区蓝图。

但是,这个密云禅师呢,他说这个偈语“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知。凡夫若知即是圣人。圣人若知既是凡夫。然则凡圣说法,各相互陈。似乎大德高人布道惜墨如金,有点藏头掐尾,很多关键词汇他干脆隐去不说了,令人一头雾水。

这也是现在我们读古典,读文言文的时候,容易起争议的原因。其实这句话要是完整的说也很简单,还是文言文不变,怎么说呢?就是说“具足凡人之法,圣人不知凡夫之法”。具足凡夫法,凡人不知圣人之法;凡人若知圣人之法,即是圣人,圣人若知凡夫之法,即是凡夫。

所以道行高者呀,你不必太在意什么主流认知啊,因为这个主流认知啊,也不过是这个社会的平均智商的产物,你随大流啊,那就是平均智商的产物,你就达不到这个最高智慧维度。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就是说你走你的,他愿意说啥说啥。因为这自古以来的高道大德者,他自己在修炼的时候,从来不理睬那些凡夫俗子的指指点点,因为他已经进入到最高那个修行境界了啊!

然后我们就往正题去展开,关于昨天我和刘丰老师在这个认知上有一个小小的差距吧,这次就想把这个理念准确的表达出来,就是连山十一卦,它代表着纵横双十一维度时空语境,我们说这个十一卦它是双螺旋的双系统结构。

因为我在第一次对话开始时,我就说易经的认识论是万有阴阳双系统论,它在任何一种意识形态或者是一种维度里边他都是双维度的。十一种维度它实际上是阴阳纵横二十二种维度。一个阴一个阳地套叠在一起。这样,它就必须是双螺旋这么一种时空结构的,而且每一种时空维度均可以用文字语言准确的加以描述。

但我说的这个文字和语言,不是现在我们讲得这个五四以后的日式白话文。故我把这个称为“连山标准文体”,就是只能用“连山标准文体”来加以表达,就表达出来了。你如若脱离了连山文体、象数合一的逻辑架构,你去描述,是根本就描述不出来这个双十一种维度时空的。

再重复一遍:当N维N趋向于无穷尽时,每种维度结构都可以用“连三标准文本”加以清晰而准确的描述。

在西方这个物理空间里,它认为啊,你没办法呀,一但无穷大,怎么描述啊?没有办法用语言来描述了!但唯一的一种方式就是用连山的标准文本,就可以把每一种维度进行清晰而准确的描述,对其概念进行精确的界定。

既然连山标准是万能的,你就不可能描述不出来。如果你说你要是描述不出来的话,那你这个东西肯定它不是万能标准,这个它必须是相辅相承的。

这样的话,就是什么算标准文本?也就是说,只有连山是标准文本,因为它是一种多维度时空叠加,复合式语言文字,并加以清晰准确的逻辑概念描述,这种描述方法就是典型的连山标准文本。

它完全不需要那么多罗嗦的文字,它最经典最简洁,这是因为只有汉字是全息文字。就像古人说话,特别精炼,他惜墨如金的,他不轻易多说一个字。宁可少一个字,也不多说一个字,可以留给后人有一个充分的想象空间。

我再重复一次什么叫连山标准文本,多维度时空叠加,复合式语言文字,加以清晰准确的逻辑概念描述。这便成就了连山标准范本,也叫标准文本。因为我们用古人的文言文,在描述连山易之后,它有言不尽意的那种感觉。

对不起,您现在用的五四以后这个白话文叫日式汉语,这个可能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它完全是以现代日语那个语境来构建的。中国现代这个白话文中,很多概念都是日语从那里借过来的。在使用时这种“日式汉语”时,特别能干扰你的思路,让你无法准确的去表达古人的象数逻辑思维。

佛教讲五蕴,即“五蕴皆空”。我把佛教“五蕴”这个概念,用连山标准文本来加以解读,来作为连山标准的普遍性证明。

佛教这个“五蕴”的“蕴”它是巴利语,印度最早的土著叫巴利人,是从巴利语“五蕴”音译过来的,为聚合之意。聚合就是合在一起,它这个数字模式为5卦6。出自5,归为6。

大家一定注意,这个数字模式5卦6。大家一定不要认为5卦6就是5加6,它是聚合的意思。五蕴结合起来,它就出现了第6。在中医里边,就是五运六气。而五蕴呢?它分别是哪五蕴呢?第一个是色蕴,第二个是受蕴,第三个是想蕴,第四个是行蕴,第五个是识蕴。在《心经》里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

那么,我们用这个连山标准来解读五蕴怎么解读呢?

第一个是“色”,五蕴对五行,就是五蕴对应的五行关系。例如“色”字头上一把刀,它对应的是连山易的土爻“十”,“十”在古数字里它对应的是七,即北斗神宿,主掌生杀大权。

以连山易逐一进行释读:

第一个是“色”对应连山易的“十”爻,也就是土爻(黑洞),代表死亡。

第二个是“受”,对应连山易的“人”爻,也就是金爻,代表生男或男生。

第三个是“想”,对应的是连山易的“八”爻,也就是水爻,代表生女或女生。第四个是“行”,对应的是连山易的“一”爻,也就是木爻,代表空无或无有。

第五个是“识”,对应连山易的“乂”爻,也就是火爻,代表杀灭或寂灭。

五蕴之色、受、想、行、识连起来看,刚好是五行相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色、受、想、行、识,色就是黑洞,进去则归零。

男、女、生、死、离。离便是白洞,离世则归零。

关于先天河图,大家一定记住“色”对应连山易的“十”爻,它在连山易里面代表黑洞漩涡。我们一直在讲黑洞,潘晓川老师在第一次讲黑洞的时候,一开始我还想恐怕还没人讲黑洞,潘老师一讲黑洞和我高度契合。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个整个思路不能说是英雄所见略同,起码是志同道合。

十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十,它对应的是连山易的古数字七。这个七就是斗数,代表北斗星。它在连山易里边属于太极黑白圆点里边的黑洞,黑洞就相当于太极阴阳鱼里的一个黑眼,白洞就相当于白眼。

大家记住,色、受、想、行、识中的“受”对应的是连山易的金爻,也就是“人”爻。“人”爻对应连山易的古数字六。大家记住啊,六是神数。在毕达哥拉斯数序里,他也认为这个六是神数。

五蕴也有阴阳:

“受”属被动思维,主阴。受就是遭受,“受”属被动思维。 遭罪的罪就是指你在受罪。

“想”是主动思维,主阳。想是指我想干什么,想是主动,想改变自己或想改变别人。

“行”是主动思维,主阳。“行”是行动的行,属主动行为,也就是已经开始实践啦。而“行”对应的连山易的木爻“一”,也就是一二三四的“一”,也就是伏羲一画开天的一。它也是连山易的天阳爻。天一生水,它又属于木,水生木。而“行”呢,一定记住,“行”是主动思维。

“识”是被动思维,主阴。它对应的是连山易的火爻,属被动行为。碰到问题需要辨识嘛,所以辨识属于被动行为。

“色”既非主动行为,亦非被动行为,这叫做阴阳不分,五行不定。胡思乱想,动荡不安。所以最能诱惑没有控制能力的人,所以也最为可怕,故我称之为能吞噬一切的无底黑洞。

说完了如何用连山易释解五蕴,然后我就说说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宫诸象的起源,以及它们的数字模式——

现在我就说说无级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宫诸象的起源,以及它的数字模式:

0.无极是北斗天盘的0分法,其数字模式是0卦0。

1.太极是北斗天盘的一分法,其数字模式是0卦1。

2.阴阳是北斗天盘的二分法,其数字模式是1卦2。

3.三元是北斗天盘的三分法,其数字模式是2卦3

4.四时是北斗天盘的四分法,其数字模式是3卦4。

5.五行是北斗天盘的五分法,其数字模式是4卦5。

6.六爻这个指的是三阴三阳,其数字模式是6卦7,

是北斗天盘的六分法。7.斗数是北斗天盘的七分法,斗数在古数字中就是七,故是北斗天盘的七分法。其数字模式是7卦8。

8.八卦是北斗天盘的八分法,其数字模式是8卦9。

9.九宫是北斗天盘的九分法,其数字模式是9卦10。

10.连山是北斗天盘的十分法,其数字模式是10卦1。

以上用连山标准文本,把这个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宫诸象的起源一一把它说清楚了。

这个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太极八卦诸象的起源,以及它的数字模式概念,我于 2018年9月25号我参加首届中加道文化节,在多伦多举办的开幕式上,我已经把上述概念讲得很清楚了。这个视频腾讯上有,你们可以调出来看。

第二也可见我的大昆仑公众号,我在2016年时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做学问严谨不严谨,就是你必须什么东西都有出处啊。出教材就一定要强调这个维的概念,它出自河图。四维是河图,八极是洛书,就是八卦图。从无极、太极、阴阳、三元、四时、五行、六爻、斗数、八卦、九宫,到连山十卦的时候,它就是对连北斗天盘的十分法就总结全了。

所以说,只有连山易它是全息的。它把前面这些诸象全部包括一起,其它任何一个都包括不了。单独的一个阴阳包括不了所有全息,单独的八卦还不行,九宫相对还行。单独的六爻也不行,单独的五行还不行。你光是个阴阳八卦,你没阴阳五行,再没有其它了还不行,都不能算全息的。只有靠这个完整的连山十分法数字模式,才可以包含所有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