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活化書院文化遺産 赓續中華曆史文脈

作者:華聲線上
活化書院文化遺産 赓續中華曆史文脈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遊人如織,市民和遊客來此感受千年書院魅力。(資料照片)華聲線上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肖永明 陳峰

核心提示

中國古代書院承載了豐富的文化遺産和深厚的學術傳統,更是世界級的文化名片。新時代背景下,書院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工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2024年4月16日出版的《求是》雜志刊載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傳承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章強調要“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中國古代書院承載了豐富的文化遺産和深厚的學術傳統,更是世界級的文化名片。新時代背景下,書院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工作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在保護中發展,在傳承中利用,将現代教育、前沿科技、創意傳播與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有機融合,切實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以現代教育激活書院文化基因

書院在漫長的發展曆程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思想觀念、價值追求、文化傳統、教育理念、辦學風格,構築了中國傳統教育的文化基因。書院教育的具體規制,随着不同時代教育政策、目标、需求的變化而因革損益,不斷更新。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時,對書院大門懸挂的那副著名對聯“惟楚有材,于斯為盛”進行了創造性解讀,認為“于斯為盛”的“斯”字也指“這個時代”,殷切勉勵當代大學生争做“報效祖國的棟梁之材”。嶽麓書院是傳統書院納入現代高等教育體系的典範,自上世紀80年代全面修複以來,逐漸恢複了人才培養、學術研究、文物保護、社會服務等功能,設立曆史學系、哲學系、宗教學系、考古學系等教學機構,形成了從大學、碩士、博士到博士後的完整的人才培養格局。以現代教育激活書院文化基因,需要立足現代教育發展對書院文化予以鑒别、吸收、轉化,使之服務現代教育改革創新。

具體而言,在教學方法方面,傳統書院注重講學會友、教學相長的教育模式,可為研讨式教學、小班化教學提供重要借鑒;在教學内容上,古代書院教授的經史子集之學,可以通過選編選注等形式轉化為教材或讀本,進入貫通大中國小的人文素養課程;在科學研究上,要繼續深化跨學科特色,綜合運用曆史學、教育學、哲學等學科的前沿視野與技術方法推動書院研究,系統整理中國書院史文獻,深度挖掘中國書院制度的流變與意義,打造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書院研究體系;在管理模式上,大學書院制改革已成為新時代背景下通識教育人才培養和管理的新模式。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門釋出《關于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的意見》,提出“深入探索書院制模式,建設學習生活社群,注重環境浸潤熏陶,加強師生心靈溝通,促進拔尖學生的價值塑造和人格養成”。盡管國内高校圍繞大學書院制改革的路徑各有特色、不盡相同,但均高度關注價值塑造、人文關懷與通識教育,這與傳統書院所承載的學以明倫、學以成人之道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

以前沿科技引領書院文物保護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曆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加強社會主義公德心建設的深厚滋養。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讓文物傳下來、活起來,必須加強文物保護的科技創新能力,提高文物保護的科技水準,使前沿科技與文物保護相得益彰,更好發揮文物資源存史育人的功用。

具體的保護行動中,首要考慮的是如何在現代化程序中保持書院的原貌和精神内涵。這要求我們在進行修複和維護工作時,必須遵循文物保護的基本原則,尊重曆史原貌,避免破壞原有的文化氛圍。随着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書院文化遺産得以數字化儲存。通過對建築、古籍、碑刻、壁畫等書院文化遺産進行多圖像三維模組化、3D列印,可以高精度、快速擷取文物三維幾何資料,将其轉化為數字資訊,實作永久儲存。

環境監測技術、材料科學技術、智能管理技術對書院文物的長期保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義。如智能傳感器實時監控書院内的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因素,確定文物保護的環境。又如,納米技術在清潔和修複文物中的應用,能夠在不破壞原有材質的前提下去除污垢和腐蝕物。新型的保護材料既能有效隔絕外界有害物質,又能保持文物原有的視覺效果。再如智能管理技術,通過內建的資料管理平台,管理者可以實時掌握每一件文物的狀态,及時作出保護決策。同時,人工智能算法能夠根據曆史資料預測潛在的風險,提前采取預防措施。

前沿科技的運用,能有效提升書院文物保護的品質和效率。數字化技術讓文物得以“永生”,環境監測技術確定文物儲存環境穩定,材料科學為文物的清潔和修複提供了新方法,智能化管理系統則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準确性。在新一輪技術革命加速演進的時代浪潮下,前沿科技對書院文物保護工作的支撐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以創意傳播深化書院文脈傳承

千年書院文脈是中華曆史文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傳承工作絕不是簡單複古,也不能盲目排外,而是要守正創新,汲取衆長,“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曆史文化遺産保護放在第一位,同時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發揮作用。”文化要複興,文脈要傳承,主體是人民。在書院文脈傳承的過程中,要尊重群衆首創精神,将看似“高大上”的書院文化以創意傳播、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群眾之中,将書院文化的精髓轉化為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

書院要根據曆史、地域、功能的差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凝練書院文化品牌,突出功能導向,提高辨識度與吸引力,避免千篇一律、一哄而上。經濟文化條件較好地區的書院,可以考慮通過舉辦講座、學術研讨、專題展覽等活動,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平台,定期開展線上線下融合互動;深度挖掘書院史上著名人物、文獻、事迹,創作故事化内容,以短視訊或微電影方式呈現,提高書院文化的網絡影響力和傳播範圍;開發互動體驗項目,如AR、XR、VR等導覽方式,使人們在虛拟環境中親身體驗古代書院的生活和學術氛圍,身臨其境地感受書院文化。

經濟文化條件相對較弱地區的書院,應當強化書院的地方文化特色與社群服務功能,将書院打造為社群文化活動的中心。例如,将書院建設與社群養老托育、志願服務等工作融合,開展以書院文化為主題的書法、繪畫、歌詠等興趣課程,依托傳統節日舉辦書院文化活動,将書院打造成社群圖書館、文藝工作坊、街頭博物館,在滿足當地群衆精神文化需求的過程中實作文脈傳承落地生根。

【作者分别系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為湖南省社科重大學術和文化研究專項“嶽麓書院與湖湘優秀傳統文化專題研究”(21ZDAZ01)階段性成果】

免責聲明:華聲線上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内容的準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文章僅是作者個人觀點,不應作為投資依據。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部分文章是網絡作者投稿釋出,版權歸投稿作者所有。作者應對文章及圖檔的真實性及版權負責。一旦是以引發版權糾紛,權利人提出異議,華聲線上将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删除相應内容。侵權責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擔,如由此造成華聲線上損失,投稿者應承擔賠償責任。如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系我們38160107#(#改成@)qq.com。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