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白寫的罵人詩,不帶髒字還很高雅,沒文化看不懂是在罵人

作者:小_濤🍫

提起李白,想必參加過聯考的人都有深刻印象,他寫了很多朗朗上口的作品,很多都在國文課本收錄。并且在後面寫着噩夢般的四個字,全文背誦,而且李白不僅寫短詩,還經常寫長詩句,這讓很多同學非常頭疼。“李白作詩一時爽,考生背起頭發癢”,這就是為什麼李白被稱為詩仙的原因。

他的詩好像天上來的神仙做的,不按照常理出牌。寫出的句子非常有牌面。詩仙一生筆耕不辍,寫了三百餘首詩,多産似乎已經不夠形容他了。我們熟知的著作唐詩三百首收入了李白33首詩,詩仙本人憑一己之力占據了唐詩三百首的十分之一的篇幅,他的才華也成了後世膜拜的對象。

李白寫的罵人詩,不帶髒字還很高雅,沒文化看不懂是在罵人

一、詩句由來

這位詩仙本人不僅多産密集,還特别長壽,真是後世羨慕不來的福分。李白生在商人之家,一生豪放不羁,才華橫溢,曾經想要做官,按照現在的說法是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纨绔子弟。

他寫過一首詩裡面說到千金散盡還複來,也許還複來就是家裡又給打錢了。想做官甚至是個官迷但是商人之子在唐朝是不容易做官的,也曾經遊曆名山大川。

愛好喝酒作詩,據史料記載有說李白是死于飲酒過量。詩仙不僅寫過名山大川,寫過自己的宏願,還寫過一首罵人不帶髒字的嘲諷詩,這是為什麼呢?并沒有被收入在課本裡,我們來看看才子是怎麼罵人的。

李白寫的罵人詩,不帶髒字還很高雅,沒文化看不懂是在罵人

這首詩通篇沒有一句罵人的話,沒有文化的人甚至看不懂李白是在嘲諷或罵人。這就是傳說中的嘲諷技能拉滿。不知道看官們有沒有這種感覺,有時候和人吵架總是發揮不好。那麼我們來一起看看詩仙是怎麼罵人的。

《嘲魯儒》全文: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足著遠遊履,手戴方山巾。緩步從直道,未行先起塵。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倫。時事且未達,歸耕汶水濱。

李白寫的罵人詩,不帶髒字還很高雅,沒文化看不懂是在罵人

二、詩詞緣由

早在開元末年時期,李白遊曆到了陸地的瑕丘,現在的位置是山東省的兖州。李白到了魯地之後,就萌生了想要結交當地名士大儒的想法。山東現在還有著名的旅遊景點孔廟孔林也是出科舉人才的地方。整個魯地也就是山東地區,都非常尊崇儒家文化。

李白的居住地就離孔子的故鄉曲阜非常近,隻有數十裡地。現在開車也有幾個小時的車程。他生性放蕩不羁,喜愛結交朋友。又從小家境優渥,走到哪裡都能呼朋引伴。

李白寫的罵人詩,不帶髒字還很高雅,沒文化看不懂是在罵人

他就帶着對名士大儒的崇拜和敬仰前去拜訪。可是去拜訪他們的時候,他發現了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些儒生談起文章來頭頭是道,可是對文章毫無見解,隻是死守着這些文章背誦大道理而已。不懂如何管理治理國家,還驕傲自滿,自視甚高。

儒生對李白這樣一個大詩人很是瞧不起,他們還作詩來嘲諷李白。李太白對此事非常生氣,何況他性格豪放,生來就沒有受到過什麼委屈,更不會受此等閑氣,是以就寫下了這首詩對這些儒生反擊。

李白寫的罵人詩,不帶髒字還很高雅,沒文化看不懂是在罵人

《嘲魯儒》這首詩的寓意非常鮮明,就是嘲笑這些儒生沒有見底,是井底之蛙。在他的眼裡,這些背負盛名的儒生,将所有的注意力和時間都花在了四書五經上。

把四書五經倒背如流,可是卻毫無建樹,甚至連基本的意思都不是很清楚。這就是現在說的死讀書。他這種見過大世面,又有崇高理想的人必然是和他們格格不入。

李白寫的罵人詩,不帶髒字還很高雅,沒文化看不懂是在罵人

在李白的是詩句裡,借用了“儒宗”的典故,嘲諷魯地儒生雖然精通四書五經,卻暴露他們無治國理政之才的本質。儒宗的典故說的是,劉邦建立漢朝後,為了收複人心,将前朝的禮法都廢除,而是采用更加簡單的禮法,而導緻士大夫之間的禮法混亂。漢武帝為了這件事也是大傷腦筋。

李白寫的罵人詩,不帶髒字還很高雅,沒文化看不懂是在罵人

叔孫通知道這件事情後,就給劉邦出主意,要重新制定一套新的朝儀。孫叔通邀請魯地的儒生來商定朝儀的時候,有兩個儒生竟然不願意前往,并且說這不合禮法。孫叔通就嘲笑他們不知道變通。

最後,孫叔通還是制定了新的簡便的朝儀,鞏固了漢武帝的皇權。最後,孫叔通得到了劉邦的重用,被封了官。追随孫叔通的人也被加官進爵,有所封賞。

李白寫的罵人詩,不帶髒字還很高雅,沒文化看不懂是在罵人

李白除了講了這件點典故之外,還對儒生進行詳細的描述,極盡諷刺之能事。可以說是諷刺文人的經典詩句。講不懂變通,隻會死讀書,死記硬背,不能将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頑固不化的書生形象寫得淋漓盡緻。想必這些魯地的儒生看到這篇詩句也會覺得汗顔。

天下能士,應能治國平天下,在亂世的賢臣應可以為國家制定戰略,而治世的賢臣應可以為治理國家出謀獻策,而不是隻會背誦四書五經,考科舉。

李白寫的罵人詩,不帶髒字還很高雅,沒文化看不懂是在罵人

這樣科舉選拔出的人才也是昏庸之才,不能被為百姓造福。俗話說得好,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蕃薯。這些儒生如果當了官,也是成為了庸庸碌碌的官員,浪費人民的糧食罷了。

三、李白印象

小時候對李白的印象就是豁達豪放不羁,一生放縱愛自己,不停地寫詩,喝酒,寫詩,喝酒。還學過劍法,曾經尋某過仙丹,當過道士,入過獄。

但長大之後發現現實中的李白和我們看到的詩中的李白是兩個李白。現實中的這位大詩人是一生郁郁不得志,想做官,失敗,又想做官,又失敗,一輩子在謀求做官的路上奮鬥的李白。

李白寫的罵人詩,不帶髒字還很高雅,沒文化看不懂是在罵人

也許這樣的李白更加接地氣,更像一個普通人,也會有自己的欲望,也會掙紮,也有想躺平的瞬間,也在默默努力,默默忍耐,尤其這種志存高遠的人,還要忍受官場的污濁。

當年,李白相當于一個富二代一樣的存在,但是,當時的唐朝,家中是商賈,是不能為官的。為官的路不好走,可是他又不想安心回家做個霸道總裁,隻能一直在路上尋覓為官之路。

李白寫的罵人詩,不帶髒字還很高雅,沒文化看不懂是在罵人

總結:

這首《嘲魯儒》的誕生,其實是李白去求見這些儒生,為自己為官鋪路,結果沒有被賞識,反被嘲諷和看不起。最後暴起,反唇相譏所寫下的詩句。李白的初衷還是要和這些儒生交朋友,甚至通過他們的引薦,求個一官半職的。

李白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和我們小時候學的詩句不同。李白的個性中有愛自由,豪放,不事權貴的一面。但是,更多的是通過自己的遊曆,四處尋覓,來謀求自己的晉升之路,詩是越寫越好,景區也是越走越遠,可是最終也沒有在官場上施展自己的抱負。

一方面,由于李白的出身,另一方面,也由于李白的性格中有不适合做官的成分。富二代總是更自由灑脫一些,人生觀也不是很接地氣。當然,我們後世可以了解為豪邁。